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又将品牌服装CAD模板制作、放码与样衣试制项目的一等奖揽入怀中。近年来,学校在该项目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生源相对较弱的“弱势”学校,成长为今天国内专业领域的领跑者,秘诀在哪?该校校长孙利红一语破解:“教育和办学是一盘棋,大赛得奖只是这盘棋中精彩的一步,通过参赛,进一步推动产教结合,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专业成长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目标。”
产教结合搭建技能训练平台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品牌服装CAD模板制作、放码与样衣试制项目上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孙校长深知,这并非一夕之功,而是数年来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和最大程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在师生中深化的结果。孙校长一直致力于产学研方面的探索,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具备专业技工的能力。
2009年,孙校长一手创办了学校“产教园区”,吸引了服装、网络、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公司落户。从此,学校有了属于自己的校园实习基地。此后,学校又一鼓作气建成了“研发园区”,内容涵盖服装设计、物联网和电子产品研发中心以及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成功实现了四大领域的技术互通、资源共享。今年上半年,孙校长受日本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启发,决定在学校创办“学生自制创作中心”,为学生准备机械、元器件、电子工具,鼓励学生自行研发制造产品。“国赛的金奖来之不易,更让我意识到学生操作技能普遍不高的问题。眼下即便学生有了‘金点子’,缺乏工具和实验室,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有了提高技能的平台,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对于职校学生而言再适合不过了。”孙校长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在校园内研发制作“一条龙”,将学生的创新思维直接落实在制作上。
目前,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高一在校打理论基础,高二进产教园区练专业技术,高三输送到大企业上岗实习”的“三步走”学习体系。学生进校以后,动手能力和技能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学生不论是参加比赛还是就业都有了高的起点。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品牌服装CAD模板制作、放码与样衣试制,是一个综合性一体化的项目。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是在CAD制版环节引入原型制版,增加了放码环节;样衣试制环节也引入了现在流行样板因素,使竞赛项目更加专业化、企业化,对参赛学生在服装领域的整体素质和细节上的考核更为严格。这些高要求并没有难倒参赛选手,因为备赛期间,他们就已经练就了应对各方面问题的本事。
已有16年教学经验的金牌教师李丽华认为,虽然只是一场比赛,但体现了对参赛者审美观感的要求和细节上的把握能力,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面面俱到,才有可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李丽华老师说:“每个学期学校都有2周的工学结合课,我就带学生接工厂里的服装制作单,演出服、制服,什么款式都不落下,以便锻炼学生制作每一款式服装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衔接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李丽华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增加了成本概念,让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在精益求精的同时追求低成本、高效率。
国赛要求的复杂化让学校意识到,服装行业对技术人员未来的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对专业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副校长朱亚利说,国赛的比赛内容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们的基础课程,技能等级考核也从传统的单一工种向多工种转变,学校鼓励学生多考证,涉足服装行业的各个领域,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寒暑假期间,学校还推荐学生到企业进行“浸泡式”训练,让学生在适应每一个工种的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性的提炼指导。提到这一点,孙利红校长自豪地说:“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走出去,能够胜任服装生产线上的任何一个岗位。”
除了技能培养,孙校长也看重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技工,如果学生有销售或研发方面的才能,我们就应该挖掘、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才能。”在生产实习环节,孙校长提出让学生们模拟工厂、企业的生产、经营,由每一位学生轮流尝试当一天厂长、车间主任或技术工人,让学生提前体验各种不同的岗位。孙校长坚信:“学校一定要把机会赋予每一个有潜力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谈及未来,孙校长信心满满:“几年的大赛经验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更成熟,也更坚定了我们走校企合作之路的决心。只有把一切有利因素综合利用起来,才能真正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产教结合搭建技能训练平台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品牌服装CAD模板制作、放码与样衣试制项目上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孙校长深知,这并非一夕之功,而是数年来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和最大程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在师生中深化的结果。孙校长一直致力于产学研方面的探索,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具备专业技工的能力。
2009年,孙校长一手创办了学校“产教园区”,吸引了服装、网络、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公司落户。从此,学校有了属于自己的校园实习基地。此后,学校又一鼓作气建成了“研发园区”,内容涵盖服装设计、物联网和电子产品研发中心以及电子商务物流中心,成功实现了四大领域的技术互通、资源共享。今年上半年,孙校长受日本职业教育新模式的启发,决定在学校创办“学生自制创作中心”,为学生准备机械、元器件、电子工具,鼓励学生自行研发制造产品。“国赛的金奖来之不易,更让我意识到学生操作技能普遍不高的问题。眼下即便学生有了‘金点子’,缺乏工具和实验室,依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有了提高技能的平台,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对于职校学生而言再适合不过了。”孙校长希望未来能够实现在校园内研发制作“一条龙”,将学生的创新思维直接落实在制作上。
目前,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形成了“高一在校打理论基础,高二进产教园区练专业技术,高三输送到大企业上岗实习”的“三步走”学习体系。学生进校以后,动手能力和技能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让学生不论是参加比赛还是就业都有了高的起点。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品牌服装CAD模板制作、放码与样衣试制,是一个综合性一体化的项目。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更是在CAD制版环节引入原型制版,增加了放码环节;样衣试制环节也引入了现在流行样板因素,使竞赛项目更加专业化、企业化,对参赛学生在服装领域的整体素质和细节上的考核更为严格。这些高要求并没有难倒参赛选手,因为备赛期间,他们就已经练就了应对各方面问题的本事。
已有16年教学经验的金牌教师李丽华认为,虽然只是一场比赛,但体现了对参赛者审美观感的要求和细节上的把握能力,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面面俱到,才有可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李丽华老师说:“每个学期学校都有2周的工学结合课,我就带学生接工厂里的服装制作单,演出服、制服,什么款式都不落下,以便锻炼学生制作每一款式服装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衔接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李丽华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增加了成本概念,让学生形成质量意识,养成节约的习惯,在精益求精的同时追求低成本、高效率。
国赛要求的复杂化让学校意识到,服装行业对技术人员未来的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对专业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副校长朱亚利说,国赛的比赛内容已经逐步成为学生们的基础课程,技能等级考核也从传统的单一工种向多工种转变,学校鼓励学生多考证,涉足服装行业的各个领域,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打好基础。
寒暑假期间,学校还推荐学生到企业进行“浸泡式”训练,让学生在适应每一个工种的基础上,再接受针对性的提炼指导。提到这一点,孙利红校长自豪地说:“我相信我们的学生走出去,能够胜任服装生产线上的任何一个岗位。”
除了技能培养,孙校长也看重挖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技工,如果学生有销售或研发方面的才能,我们就应该挖掘、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才能。”在生产实习环节,孙校长提出让学生们模拟工厂、企业的生产、经营,由每一位学生轮流尝试当一天厂长、车间主任或技术工人,让学生提前体验各种不同的岗位。孙校长坚信:“学校一定要把机会赋予每一个有潜力的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谈及未来,孙校长信心满满:“几年的大赛经验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更成熟,也更坚定了我们走校企合作之路的决心。只有把一切有利因素综合利用起来,才能真正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