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教育部里服务不久,主事的科长即告诉我有国外语言训练的计划,而且教育部已派出一批学员分别到英国、日本及韩国接受训练。我若成行,将是本部第一位到西班牙接受语言训练的学员。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我真是喜出望外,也庆幸自己虽未在国外留学拿过学位,却有了这样一个珍贵的机会。
即使要离开只工作半年的岗位,心中仍满是不舍;前去的虽是梦想已久的国度,行前犹是依依。自己这多愁善感的个性使得同事们都在质 疑将来如何能成为称职的驻外工作人员?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踏上旅途,虽然旅游经验无数,常年离家在外,这还将是我离国最长的一次。
生活絮语
刚下飞机,迎面而来的是热烘烘的大太阳,8月正是西班牙的盛夏。驻西班牙代表处的秘书前来接机,看着车窗外土黄一片,与几年前的景象并无二致。西班牙,我又来了!
在驻西代表处的协助下,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住处并安定下来。同期的语训学员共有8人,分别来自外交部、新闻局及教育部。事前大家的默契是分开来住,尽量不与彼此联络以增加练习西班牙语的机会。于是有人找学生套房,有人分租公寓,有人住西班牙家庭。我则选择了一个颇为国际化的西班牙家庭,家里的女主人是巴拉圭人,在马德里担任freelance的记者,曾经采访过诺贝尔文学桂冠得主及无数知名作家。男主人是西班牙南部人,从事餐饮中介业,于马德里饮食文化知之甚熟。由此我们3人开始了10个月的家人生活。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可充分享有隐私权,但在日常生活中则必须与西班牙爸妈有许多直接接触。由于男女主人职业的关系,我的触角又比寻常西班牙家庭灵敏一些,许多艺文活动我都可先期获得资讯,也见过许多有趣的朋友如记者、医师及作家等。在后期,我们除了可分享生活心得外,有时我还能提供新资讯,令西班牙爸爸及妈妈深感惊讶。一家人有三个国籍,肤色也不同,却又能和谐相处,实在是极特殊的经验。
课程内容
西班牙语训期间有两种课程。一为马德里大学里专为外国人开设的语文课程(Curso de Estudios Hispanicos),修业科目包括西班牙历史、地理、文学史、哲学史、艺术史、文学作品赏析及文法课程。这些科目想来是要将西班牙语文中的精华一网打尽。而马大排出的师资阵容也非常坚硬,全都是享有盛誉的知名教授,常常在课堂间与台下的国际学生有着精彩的互动。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唯一共同点就是讲西班牙文,学西班牙文。长得相像的亚洲人如韩国人、日本人与中国人之间讲的也是西班牙文,不知情的人看来往往觉得有趣又不解。
这些课程中尤以艺术史及哲学史令我印象深刻。虽然西班牙语学了好几年,但真正的西班牙艺术史尚无缘一窥堂奥,历次的旅游经验也囿于有限的文化艺术知识而无法领略深度美感。这门课的Abrantes教授从史前时代开始,希腊罗马文化、西哥德文化、罗马化文化、文艺复兴、哥德式艺术、巴洛克主义、新古典主义……等一路解说下来,再搭配各种作品幻灯片及实地访察,我们一群外国学生已能领会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形式。而欧洲文化有其一贯的传承,应用于西班牙的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西欧国家,对于相关旅行助益非常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曾经在西元8世纪开始有回教徒入侵,甚至占领过大 半的伊比利半岛,回教文明与天主教文明一直处于冲突、妥协或融合的互动中,因而造就出西班牙独特的风味。在南部的安达露西亚自治区(Andalucia)仍留有皇宫、清真寺、庭园楼阁等回教建筑。即便在其他地区仍随处可见伊斯兰、天主教甚至是犹太文化融合的痕迹。
这样的一个深度之旅让我们无法只是过客,许多历史遗迹的一根断柱、大教堂的圆顶或是一条小巷都有我们的足迹与笑语,甚至是半专业的分析讨论。回国虽已逾半年,旦这些片段仍清晰仿如昨日。
哲学史Ocana Garcia教授喜欢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辩论。他常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看各国的学生如何回答。这时各种文化养成背景立见不同。美国同学常会有较直接及天真乐观的论点,德国同学可以严肃地搬出康德、黑格尔的大套理论,亚洲同学则用儒家观点回应。
有一次教授谈起师生关系时说,他希望在课堂我们并不只是教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大师(maestro)与门徒(discipuro)的层次,他不仅言教更要身教力行。当场许多同学感动得几乎落泪。回想起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师生间的哲学互动,才知道智慧光彩爆擦的瞬间是多么地撼人!
西班牙的哲学史有很大一部分必须与天主教教义做结合。许多哲学家同时是神职人员,终其一生在异教思想与教廷世俗化权力中挣扎,历来许多人因而身遭横祸。我很庆幸在东方世界宗教并未成为战争或迫害的主要源头。由于宗教在西方文明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要了解欧洲文明常须从宗教着手,如今的我仍只是一知半解,往后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除了马德里大学的课程外,我们尚需修习国际学院的西语精修课程。这包含文法与会话的课程是专为国内语训的学员开办,属于小班制教学,对个人助益非常大。虽然每个学员在文法方面都已有了几年的基础,但是在当地学当地语言常可在文法规则外提升语言层次。不要小看一个简单的动词变化,它往往影响整句话的语气。由于学员们将来都是驻外人员,在语言能力上的要求相对较高。故同样一个涵意,我们学习的目标是雅俗共赏,除了能信手拈来优雅的语汇,同样也需得听得懂街头巷尾的俚语,才能算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十月有感
在西班牙的10个月中,我深刻体会出南欧人特有的乐天知命的人生观。记得当地有句俗话,说“如果难题有解决的办法,它自然会出现,我们不须愁眉苦脸;如果难题真无法可解,那烦恼亦无用,所以永远都不要烦恼!”初听到这话时,真为南欧人的乐观所折服。即使典型的午休(siesta)不复若以往盛行,许多大型商家亦开始中午不打烊,但整体而言,南欧仍是注重休闲胜于赚钱;同时不把绝对的进步与经济成长列为首要考量。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可以见到优雅的街道、具有艺术气息的装饰、历史古迹完好地保存与维护。整体而言,生活品质高出中国许多。但是西班牙亦渐有欧洲思想开放下的青少年问题。许多年轻人周末狂欢,狂饮纵歌、流连于舞厅酒吧间。喝醉酒后吵架闹事,未婚生子等问题都显示出新的社会问题。
对于一个将来需要派驻国外工作的人员来说,语言训练除了提供语文密集研习、提升知识涵养外,更让一个人被迫在短时间内熟悉新环境与拓展人际关系,也就是训练驻外人员的独立性与机动性。这种特质的培训可奠定未来工作的基础。这10个月日子一溜烟过得飞快,转眼我已回国服务半年,但在当时可是一日一日地扎实度过,如今回想起来仍是非常深刻感动,对于未来的挑战也就更有信心去面对。
即使要离开只工作半年的岗位,心中仍满是不舍;前去的虽是梦想已久的国度,行前犹是依依。自己这多愁善感的个性使得同事们都在质 疑将来如何能成为称职的驻外工作人员?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踏上旅途,虽然旅游经验无数,常年离家在外,这还将是我离国最长的一次。
生活絮语
刚下飞机,迎面而来的是热烘烘的大太阳,8月正是西班牙的盛夏。驻西班牙代表处的秘书前来接机,看着车窗外土黄一片,与几年前的景象并无二致。西班牙,我又来了!
在驻西代表处的协助下,我们很快就找到了住处并安定下来。同期的语训学员共有8人,分别来自外交部、新闻局及教育部。事前大家的默契是分开来住,尽量不与彼此联络以增加练习西班牙语的机会。于是有人找学生套房,有人分租公寓,有人住西班牙家庭。我则选择了一个颇为国际化的西班牙家庭,家里的女主人是巴拉圭人,在马德里担任freelance的记者,曾经采访过诺贝尔文学桂冠得主及无数知名作家。男主人是西班牙南部人,从事餐饮中介业,于马德里饮食文化知之甚熟。由此我们3人开始了10个月的家人生活。我在自己的房间里可充分享有隐私权,但在日常生活中则必须与西班牙爸妈有许多直接接触。由于男女主人职业的关系,我的触角又比寻常西班牙家庭灵敏一些,许多艺文活动我都可先期获得资讯,也见过许多有趣的朋友如记者、医师及作家等。在后期,我们除了可分享生活心得外,有时我还能提供新资讯,令西班牙爸爸及妈妈深感惊讶。一家人有三个国籍,肤色也不同,却又能和谐相处,实在是极特殊的经验。
课程内容
西班牙语训期间有两种课程。一为马德里大学里专为外国人开设的语文课程(Curso de Estudios Hispanicos),修业科目包括西班牙历史、地理、文学史、哲学史、艺术史、文学作品赏析及文法课程。这些科目想来是要将西班牙语文中的精华一网打尽。而马大排出的师资阵容也非常坚硬,全都是享有盛誉的知名教授,常常在课堂间与台下的国际学生有着精彩的互动。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唯一共同点就是讲西班牙文,学西班牙文。长得相像的亚洲人如韩国人、日本人与中国人之间讲的也是西班牙文,不知情的人看来往往觉得有趣又不解。
这些课程中尤以艺术史及哲学史令我印象深刻。虽然西班牙语学了好几年,但真正的西班牙艺术史尚无缘一窥堂奥,历次的旅游经验也囿于有限的文化艺术知识而无法领略深度美感。这门课的Abrantes教授从史前时代开始,希腊罗马文化、西哥德文化、罗马化文化、文艺复兴、哥德式艺术、巴洛克主义、新古典主义……等一路解说下来,再搭配各种作品幻灯片及实地访察,我们一群外国学生已能领会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形式。而欧洲文化有其一贯的传承,应用于西班牙的理论同样适用于其他西欧国家,对于相关旅行助益非常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曾经在西元8世纪开始有回教徒入侵,甚至占领过大 半的伊比利半岛,回教文明与天主教文明一直处于冲突、妥协或融合的互动中,因而造就出西班牙独特的风味。在南部的安达露西亚自治区(Andalucia)仍留有皇宫、清真寺、庭园楼阁等回教建筑。即便在其他地区仍随处可见伊斯兰、天主教甚至是犹太文化融合的痕迹。
这样的一个深度之旅让我们无法只是过客,许多历史遗迹的一根断柱、大教堂的圆顶或是一条小巷都有我们的足迹与笑语,甚至是半专业的分析讨论。回国虽已逾半年,旦这些片段仍清晰仿如昨日。
哲学史Ocana Garcia教授喜欢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辩论。他常抛出一个问题,然后看各国的学生如何回答。这时各种文化养成背景立见不同。美国同学常会有较直接及天真乐观的论点,德国同学可以严肃地搬出康德、黑格尔的大套理论,亚洲同学则用儒家观点回应。
有一次教授谈起师生关系时说,他希望在课堂我们并不只是教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大师(maestro)与门徒(discipuro)的层次,他不仅言教更要身教力行。当场许多同学感动得几乎落泪。回想起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师生间的哲学互动,才知道智慧光彩爆擦的瞬间是多么地撼人!
西班牙的哲学史有很大一部分必须与天主教教义做结合。许多哲学家同时是神职人员,终其一生在异教思想与教廷世俗化权力中挣扎,历来许多人因而身遭横祸。我很庆幸在东方世界宗教并未成为战争或迫害的主要源头。由于宗教在西方文明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要了解欧洲文明常须从宗教着手,如今的我仍只是一知半解,往后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除了马德里大学的课程外,我们尚需修习国际学院的西语精修课程。这包含文法与会话的课程是专为国内语训的学员开办,属于小班制教学,对个人助益非常大。虽然每个学员在文法方面都已有了几年的基础,但是在当地学当地语言常可在文法规则外提升语言层次。不要小看一个简单的动词变化,它往往影响整句话的语气。由于学员们将来都是驻外人员,在语言能力上的要求相对较高。故同样一个涵意,我们学习的目标是雅俗共赏,除了能信手拈来优雅的语汇,同样也需得听得懂街头巷尾的俚语,才能算是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十月有感
在西班牙的10个月中,我深刻体会出南欧人特有的乐天知命的人生观。记得当地有句俗话,说“如果难题有解决的办法,它自然会出现,我们不须愁眉苦脸;如果难题真无法可解,那烦恼亦无用,所以永远都不要烦恼!”初听到这话时,真为南欧人的乐观所折服。即使典型的午休(siesta)不复若以往盛行,许多大型商家亦开始中午不打烊,但整体而言,南欧仍是注重休闲胜于赚钱;同时不把绝对的进步与经济成长列为首要考量。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可以见到优雅的街道、具有艺术气息的装饰、历史古迹完好地保存与维护。整体而言,生活品质高出中国许多。但是西班牙亦渐有欧洲思想开放下的青少年问题。许多年轻人周末狂欢,狂饮纵歌、流连于舞厅酒吧间。喝醉酒后吵架闹事,未婚生子等问题都显示出新的社会问题。
对于一个将来需要派驻国外工作的人员来说,语言训练除了提供语文密集研习、提升知识涵养外,更让一个人被迫在短时间内熟悉新环境与拓展人际关系,也就是训练驻外人员的独立性与机动性。这种特质的培训可奠定未来工作的基础。这10个月日子一溜烟过得飞快,转眼我已回国服务半年,但在当时可是一日一日地扎实度过,如今回想起来仍是非常深刻感动,对于未来的挑战也就更有信心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