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业强调学生是作业的主体,旨在发挥学生做作业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小学语文作业的实施,变教师布置为学生自主选择,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变单一的知识学习为综合训练,变个体操练为集体交流,激发了学生作业的热情,给予了学生成功的体验,把作业延伸到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语文作业;作业设计;创造性
以人为本,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失去了天真烂漫的天性,变得“循规蹈矩、少年老成”,究其原因,机械重复的各科作业、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抹杀了学生纯真的个性。语文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运用,是语文课堂有益的延伸。怎样既能达到语文作业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有以下几点个人看法。
一、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乐此不疲
1.积累型作业,夯实基础。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学堂里摇头晃脑地诵读诗文,更是古人强调累积的验证。积累是为了达到知识的一个量化,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厚积而薄发”,积累是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程标准中,积累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在设计积累性作业时,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可能地多朗读、背诵、积累。要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和积累语言,让外部语言不断地内化,变成自己的语言并灵活运用。
2.运用型作业,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平时的日积月累,为语言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常出现积累与运用脱节的现象,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是王道。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词汇量大,写作方法多,甚至还有许多分析文章的技巧等,但这些仅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学生练习得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作业中有意识地巩固和运用。练习的方式有很多,针对词语可以采用在语境中选词填空、造句、换词练习、组词等,针对写作方法可以采用仿写、阅读等方法。
3.实践型作业,锻炼能力。实践型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可以是动手操作式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是表演式的……如观察、调查、小实验、“做一做”和“演一演”等不同的形式。
4.创造型作业,开拓创新。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创新的思维,而创新思维又源于丰富的想象和求异需求。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求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1)回答问题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2)用相同的词造与众不同的句子;(3)用相同的词语编写不同的故事;(4)改编课文形式;(5)给课文配插图或设计广告语;(6)联系上下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文章的“空白”。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形式的以人为本,让学生个性飞扬
1.层次作业。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更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个体,这源于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的不同和智力水平的差异。语文课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会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因此,分层次地布置作业才能满足各个类型的学生。从词到句,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到技能的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2.自主作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丰富的心灵世界,他们对外界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感悟和需求。因此,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共性,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地设计某些作业。
3.开放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强的学科,它可以运用于各科学习中。语文学习的天地是广阔的,教师要让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注重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条条大道通罗马”,语文教师应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春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浅谈[J].广西教育,2011(25).
[2]徐梦华.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7).
关键词:语文作业;作业设计;创造性
以人为本,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失去了天真烂漫的天性,变得“循规蹈矩、少年老成”,究其原因,机械重复的各科作业、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抹杀了学生纯真的个性。语文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与运用,是语文课堂有益的延伸。怎样既能达到语文作业的目的,又能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有以下几点个人看法。
一、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乐此不疲
1.积累型作业,夯实基础。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代学堂里摇头晃脑地诵读诗文,更是古人强调累积的验证。积累是为了达到知识的一个量化,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厚积而薄发”,积累是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课程标准中,积累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学的重点。在设计积累性作业时,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尽可能地多朗读、背诵、积累。要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和积累语言,让外部语言不断地内化,变成自己的语言并灵活运用。
2.运用型作业,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平时的日积月累,为语言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常出现积累与运用脱节的现象,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是王道。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词汇量大,写作方法多,甚至还有许多分析文章的技巧等,但这些仅限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而学生练习得太少,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作业中有意识地巩固和运用。练习的方式有很多,针对词语可以采用在语境中选词填空、造句、换词练习、组词等,针对写作方法可以采用仿写、阅读等方法。
3.实践型作业,锻炼能力。实践型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可以是动手操作式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还可以是表演式的……如观察、调查、小实验、“做一做”和“演一演”等不同的形式。
4.创造型作业,开拓创新。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创新的思维,而创新思维又源于丰富的想象和求异需求。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求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尝试:(1)回答问题时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2)用相同的词造与众不同的句子;(3)用相同的词语编写不同的故事;(4)改编课文形式;(5)给课文配插图或设计广告语;(6)联系上下文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文章的“空白”。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形式的以人为本,让学生个性飞扬
1.层次作业。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更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个体,这源于生活环境、教育方式的不同和智力水平的差异。语文课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会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因此,分层次地布置作业才能满足各个类型的学生。从词到句,从基础知识的巩固到技能的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2.自主作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丰富的心灵世界,他们对外界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感悟和需求。因此,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共性,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教师还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地设计某些作业。
3.开放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强的学科,它可以运用于各科学习中。语文学习的天地是广阔的,教师要让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注重整合各科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
总之,“条条大道通罗马”,语文教师应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使学生的视野由课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知识、张扬个性,发展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春花.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浅谈[J].广西教育,2011(25).
[2]徐梦华.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