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超越文本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要全面实现教学目标;重视导向,尊重文本加强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读中积累思维;正确地引导学生从感悟中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学生超越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读”是根本,“议”是关键,“情”是纽带,阅读过程中是极具有个性的行为。以往的阅读教学没有真正的对话,有的是在教师的牵引之下,迎合教师的回答,实质上抽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变为被动的接受。现行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知识理解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是“思维训练型”的教学模式。前者致力于让学生理解语文完整的知识系统,一般按照“解题—释词—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练习”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让学生理解语文工具的知识,而忽视培养他们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后者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阅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教学。运用这种模式的教师则强调语文课程的发展性,而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只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这两种模式尽管有不同的教学理念和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构,但它们也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前者“一讲到底”后者“一问到底”。二者的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主体。二是教学活动都以理解为重点,前者是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后者是通过理解课文发展学生智力。二者都是重理解,轻感悟;重分析,轻运用。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教师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但在教学中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超越文本。
  一、阅读教学要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落在实处,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既学语文,又学做人,并将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积累和初步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导向,尊重文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久远的。”作为语文教师,深入领会并挖掘蕴涵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作出多元反应是积极的教学行为。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丰富的感觉世界和多彩的经验世界。对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除了理解者自身的因素以外,还取决于文本。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特感悟的同时,尊重文本,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用文本中蕴涵的人文内涵来引导、感染学生。
  三、加强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训练思维,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在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四、正确地引导学生从感悟中质疑,使其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爱质疑、乐于研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其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同时还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的帮助学生解疑,使知疑问难成为阅读教学的最深入阶段,从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结合上对课文做深入的探究。在阅读课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五、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互动学习,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六、尊重个性,超越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文本在不同人的解读下会产生不同的“作品”。作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在课堂上要广开言路,将学生的理解纳入教学范畴,让学生在阅读中,超越文本,让思维和文本不断碰撞,不断迸发创造的火花,整个学习过程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好文本,不能让文本成为游离于表面的形式,正确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语文教学更扎实、更深刻。同时,又要引导学生突破界限,跳出文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而“立足文本”仅仅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全部,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必须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大量阅读与文本相关的文章,丰富文本的内容,引领学生走进绚丽的母语殿堂。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地超越文本,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从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中,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超文本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从而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的。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如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每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应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就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想法交流如下:  一、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的:为了减少食管癌根治主动脉弓上吻合术的并发症。方法:将改进的89例(甲组)经食管床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大网膜及纵膈胸膜包盖吻合口的术式与传统的96例(乙组)胸腔内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式
在阅读理解中,考生经常会碰到许多结构复杂的句子,也就是所谓的长难句。命题者在句子理解难度上大做文章,无非是想通过增加句子长度和使用复杂结构来干扰考生正常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达到考查考生综合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长难句的基本特征  (一) 含多重从句和修饰语的复合句。  这些句子往往较长,一个从句套着另一个从句,环环相扣,使得考生不明白整个句子结构。其实,不管句子有多长,多复杂,它只由两部分
从地方政府官员更替角度去解释区域的创业精神,并分析新上任官员的个体特征对辖区创业精神的影响。以1993—2011年省级官员变更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官员变更在区域创业精神变化
校本课程建设是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美术校本课程应注重发掘地方文化资源,建立学科与教师间的横向交流机制,形成丰富的课程形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正确处理教学
古诗词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学生如若钟情于此,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必能在语文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交际等文化素养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屈大均原名邵龙,复屈姓后则叫屈邵龙(或作屈绍隆)。他顺治七年庚寅(1650)弃诸生出家,十二年之后还俗归儒。多种文献资料均说他是还俗归儒后才更名大均的,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其实他
新课程实施以来,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是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缺乏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本文以《力》设计为例,从兴趣驱动、尝试学习;学教互动、展示提升出发,利用教学案课前和课内
1998年,我科对420例机关干部进行血液乙肝三系统检测,分年龄组进行对照,现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机关干部420人,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35岁。1.2调查方法依据年龄受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