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精神的下达和高考的改革,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全面的挑战;而高三语文教学在距离高考最近的位置,尤其需要引起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从目前高三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探析高三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 改革 实践 高考
高三语文教学往往根据高考的具体需要来展开,高考的内容与命题方式是语文老师关注的重点,致使高三语文在应试和追求分数方面徘徊。高考确实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为这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敲门砖;但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的学科,语文的这方面的重要职能不应该被漠视。如何发挥高中语文教学的功能并促进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高三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根据考纲进行灌输式学习
高三语文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生怕对考纲知识点有所遗漏,因此进行撒网式的灌输。造成的局面就是:考纲规定什么知识点,老师就讲述什么知识点;并且进行题海战术,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专题练习,非常机械。高三语文中学习的那些优美、经典的文章,都被用来为考纲服务,被分解成考纲规定范围内的知识点,学生整天处于练习和记忆的过程中,疲惫不堪,语文的魅力已经被这些枯燥机械的活动所掩盖,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重视应试教育是理所应当的,但走入这样一个极端,高三语文课堂就变成了“为考试而教学”的练兵场,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就被忽视了。
(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高一、高二阶段,由于高考还在比较远的位置,语文课堂的气氛还比较和缓,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方式上也比较新颖,比如课前演讲,将教材内容与影像资料结合,实地考察进行作文等,这些方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也开拓了眼界,突破了语文的书本知识。但是高三语文已经处于一个“战略”地位上,许多语文教师舍弃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做练习,然后进行讲解,再进行总结,紧接着又是强化练习;这样进入了一个不断的知识循环之中,学生倍感学习的枯燥和乏味,高三语文老师也深谙这一点,但是谁也不敢改变“学会语文知识就是硬道理”的理念,对待高考的语文应试是小心谨慎,认为自己将考纲知识毫无遗漏地教授给学生,就是尽职尽责了;这种情况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效率不高,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被忽视了。
二、高三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职能
语文学科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即使迫于高考的压力,也不能忽视这每一个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成绩的取得是不冲突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语文成绩也较为出色;在字词句段的积累中,在大量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在不断加强的写作练习中,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教育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这一规定要求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师本”理念向“生本”理念转变,教学的目的不是追求升学率而是为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主,让学生明确到学习语文是为了以后从事的职业服务,并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增加砝码;因此,学习语文的最终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生活。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语文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教师应该积极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加语文的知识含量,体现更多的人文色彩,避免单纯输送知识引起学生的疲倦。语文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与生活实际联系也比较密切,可以通过音乐、影视资料进行辅助学习,使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课本教材中文章的语境与感情,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还可以进行辩论赛、演讲等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思想交流,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以及理解能力,陶冶情操;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对知识的印象大大加深,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在苏教版语文中,有一个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其中包含名著阅读,其中《红楼梦》是考纲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教师应该重视,而关于《红楼梦》的影像资料比较丰富,比如电视剧和百家讲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名著复习上打开思路。
(三)根据高考试卷,总结语文复习的规律
高三语文不仅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要应对高考。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结合历年的高考试卷以及考纲的新要求,抓好复习任务。高考试卷能够透视语文命题的规律与重点,考查的对象以及要求考生具备的能力,能给高三语文复习提供一个指示的方向。高考试卷中,基础题目都涉及到字词读音和语病,这是学生的易错点,教师应该重视起来,要在课堂上讲解错因,总结错误题型并找出规律,避免在以后的训练中还出现类似错误;学生应该建立相应的错题档案,注重平时的积累,加强记忆,使在应试中不在这类题型上丢分;高考卷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阅读和作文,这方面的提高需要技巧和大量的练习;写作要勤练,并且要涉及不同的体裁,以便学生在应试中能够应付自如。作文不仅需要较好的文笔,还看中内容的思想性,因此,在高三语文中不可忽视阅读的作用,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收获思想,增加知识含量,提高人文素养;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头脑中有知识积累,才能在写作上有所作为。
三、总结
高三语文教学处于战略地位,一方面需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教学发挥语文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重视高考语文考试;高三语文老师与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应该互相配合,摒弃低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落实到实践中来,切实提高教学成果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高考中取胜。
参考文献:
[1]徐林祥.语言·语文·语文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2]占新海.通过有效对话激活语文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2(01)
[3]刘菊华.写作路径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8)
[4]杨俊,彭贵川.论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文化冲突与超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 改革 实践 高考
高三语文教学往往根据高考的具体需要来展开,高考的内容与命题方式是语文老师关注的重点,致使高三语文在应试和追求分数方面徘徊。高考确实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因为这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敲门砖;但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与道德情操的学科,语文的这方面的重要职能不应该被漠视。如何发挥高中语文教学的功能并促进学生的高考应试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高三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根据考纲进行灌输式学习
高三语文教师迫于高考的压力,生怕对考纲知识点有所遗漏,因此进行撒网式的灌输。造成的局面就是:考纲规定什么知识点,老师就讲述什么知识点;并且进行题海战术,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专题练习,非常机械。高三语文中学习的那些优美、经典的文章,都被用来为考纲服务,被分解成考纲规定范围内的知识点,学生整天处于练习和记忆的过程中,疲惫不堪,语文的魅力已经被这些枯燥机械的活动所掩盖,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重视应试教育是理所应当的,但走入这样一个极端,高三语文课堂就变成了“为考试而教学”的练兵场,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就被忽视了。
(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高一、高二阶段,由于高考还在比较远的位置,语文课堂的气氛还比较和缓,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方式上也比较新颖,比如课前演讲,将教材内容与影像资料结合,实地考察进行作文等,这些方式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也开拓了眼界,突破了语文的书本知识。但是高三语文已经处于一个“战略”地位上,许多语文教师舍弃了教学方式的创新,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做练习,然后进行讲解,再进行总结,紧接着又是强化练习;这样进入了一个不断的知识循环之中,学生倍感学习的枯燥和乏味,高三语文老师也深谙这一点,但是谁也不敢改变“学会语文知识就是硬道理”的理念,对待高考的语文应试是小心谨慎,认为自己将考纲知识毫无遗漏地教授给学生,就是尽职尽责了;这种情况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效率不高,而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被忽视了。
二、高三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语文教学的基本职能
语文学科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三语文教学中,即使迫于高考的压力,也不能忽视这每一个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成绩的取得是不冲突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语文成绩也较为出色;在字词句段的积累中,在大量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在不断加强的写作练习中,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教育部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这一规定要求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理念由传统的“师本”理念向“生本”理念转变,教学的目的不是追求升学率而是为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主,让学生明确到学习语文是为了以后从事的职业服务,并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增加砝码;因此,学习语文的最终归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生活。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语文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普及,教师应该积极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加语文的知识含量,体现更多的人文色彩,避免单纯输送知识引起学生的疲倦。语文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与生活实际联系也比较密切,可以通过音乐、影视资料进行辅助学习,使学生更明确地了解课本教材中文章的语境与感情,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还可以进行辩论赛、演讲等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进行思维的碰撞与思想交流,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以及理解能力,陶冶情操;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对知识的印象大大加深,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在苏教版语文中,有一个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其中包含名著阅读,其中《红楼梦》是考纲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大难点,教师应该重视,而关于《红楼梦》的影像资料比较丰富,比如电视剧和百家讲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名著复习上打开思路。
(三)根据高考试卷,总结语文复习的规律
高三语文不仅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要应对高考。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结合历年的高考试卷以及考纲的新要求,抓好复习任务。高考试卷能够透视语文命题的规律与重点,考查的对象以及要求考生具备的能力,能给高三语文复习提供一个指示的方向。高考试卷中,基础题目都涉及到字词读音和语病,这是学生的易错点,教师应该重视起来,要在课堂上讲解错因,总结错误题型并找出规律,避免在以后的训练中还出现类似错误;学生应该建立相应的错题档案,注重平时的积累,加强记忆,使在应试中不在这类题型上丢分;高考卷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阅读和作文,这方面的提高需要技巧和大量的练习;写作要勤练,并且要涉及不同的体裁,以便学生在应试中能够应付自如。作文不仅需要较好的文笔,还看中内容的思想性,因此,在高三语文中不可忽视阅读的作用,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够收获思想,增加知识含量,提高人文素养;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头脑中有知识积累,才能在写作上有所作为。
三、总结
高三语文教学处于战略地位,一方面需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通过教学发挥语文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重视高考语文考试;高三语文老师与学生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应该互相配合,摒弃低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并落实到实践中来,切实提高教学成果与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在高考中取胜。
参考文献:
[1]徐林祥.语言·语文·语文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2]占新海.通过有效对话激活语文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2(01)
[3]刘菊华.写作路径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08)
[4]杨俊,彭贵川.论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文化冲突与超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