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16岁I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通过单因素及倾向评分匹配分析,比较两组间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淋巴细胞比例,以及EB病毒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等预后指标的差异。统计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共纳入274例患者,抗病毒组176例(64.23%),未抗病毒组98例(35.77%)。入院时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的男性比例[56.25%(99/176)比56.12%(55/98)]、年龄[21.0(18.0,26.0)岁比21.0(18.0, 27.0)岁]、发热比例[98.30%(173/176)比93.88%(92/98)]、咽痛比例[90.34%(159/176)比88.78%(87/98)]、淋巴细胞比例[0.648(0.568,0.707)比0.663(0.581,0.711)]、异型淋巴细胞比例[0.150(0.100,0.235)比0.135(0.060,0.250)]和血清EB病毒DNA[2.71(2.70,3.47) lg拷贝/mL比2.70(2.70,3.28) lg拷贝/mL]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病毒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0(10.0,18.0) d,发热持续时间为(14.91±7.24) d,分别长于未抗病毒组的11.0 (7.0,15.0) d和(9.95±5.6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94,t=-5.035,均P<0.01)。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组分别有26例患者纳入倾向评分匹配评估,两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分别为15.0(10.0,18.0) d和7.5(5.0,12.5) d,住院时间分别为(15.4±5.5) d和(12.0±5.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81,t=-2.187,均P<0.05)。而两组间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异型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到<0.100所需时间、血清EB病毒DNA转阴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青少年和成人IM患者抗病毒治疗并不能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