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平扫CT值在肾上腺常见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肿瘤大小优化选择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209例(221个病灶),其中腺瘤137个,非腺瘤84个,分别测量肿瘤的大小及平扫CT值并计算不同CT值阚值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37个腺瘤平扫CT值-12~59(13.19±12.84)HU,直径0.3~7.3cm,其中包括88个无功能性腺瘤,平扫CT值-12~59(15.04±13.01)HU;醛固酮腺瘤43个,平扫CT值-8~42(10.19±12.26)HU;皮质醇腺瘤6个,平扫CT值-4.6~18(7.58±10.16)HU。84个非腺瘤平扫CT值15~69(38.33±10.08)HU,直径1.5~11.6cm,包括:嗜铬细胞瘤43个,平扫CT值15~69(38.67±11.05)HU;节细胞神经瘤5个,平扫CT值18~39(29.60±8.65)HU;皮质癌28个,平扫CT值26~58(38.96±8.84)HU;转移癌8个,平扫CT值28~54(39.75±8.24)HU;腺瘤和非腺瘤的平均平扫CT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5.281,P=0.000)。使用CT值25HU且肿瘤大小≤4cm作为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阈值时诊断腺瘤的敏感度73.7%,特异度100%,准确度83.7%,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0%。结论:平扫CT值在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以平扫CT值≤25且肿瘤大小≤4cm作为腺瘤的诊断标准是比较合适的,特异度高,敏感度及准确度均较高。但在进一步鉴别腺瘤及非腺瘤的组织类型及具体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有限,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测手段及病理结果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