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花鸟工笔画从背景点缀到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发展历史渊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花鸟工笔画不论是材料还是技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肌理作为绘画中独特的绘画语言,现已被越来越多的画家重视。在现今的工笔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画家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笔墨形式方法下的工笔画,全方位、多角度的探求全新表现语言的研究也成为当代工笔画画家们艺术创作上的追求。画家的情感在肌理意象的作用下通过绘画过程中肌理材料、技术元素的合理运用得到充分表达。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作为构成作品的重要形式的要素之一。本文旨在研究现当代花鸟工笔画在受到西方装饰画的影响下,背景肌理的制作方式与意境表达,以及讲述如何发现肌理和运用肌理。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创作;肌理表现;意境
花鸟工笔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扬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吸收融合了新的绘画形式——肌理。肌理的制作与运用属于绘画语言技巧的表现,是绘画发展的产物。肌理一词对于当代画家来说,并不陌生,绘画中的肌理表达也十分常见,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突出了画面的整体意境,带给观者不同以往的视觉审美体验。
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很好的载体,当代艺术家为了追求画面质感意境更加生动形象,为了更好的表达自我,肌理恰恰具备了艺术家需要的特性,肌理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多样化,例如,何家英的《邀凉》作品中,背景树叶使用了撞水法,在画面的树叶区域用湿色上色,用干净的笔注入需要呈现光感的部分,在注水处出现浅色效果,形成大片的深浅不一的颜色,既表现了成片树叶的特性,同时将树叶巧妙的融合在背景中,衬托出画面主体,使得主次分明,繁简得当。画面灵动、生趣。再如,江宏伟先生的工笔花鸟画系列作品,吸收挖掘了宋代花鸟画的精神造型,画面的剥落肌理和传统色彩运用,形成的在传统基础上的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工笔画作品。
工笔花鸟画发展到现代,画面制作的技法越来越多,许多画家更是致力于制作技法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用自然不可复制的肌理效果使得画面脱颖而出。肌理特殊技法的运用,可以根据作者对画面的设计和对事物的感受,在画面中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某一些特定的事物。观察传统的工笔画,画面中的背景大多数是留白的,这种画面上的空白,受到传统哲学审美思想的影响,是中国画的特色之处,可以使观者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想象空白处的意味,甚至通过观者欣赏过程中的再创造达到转虚为实的效果,这也是古人的高妙之处。但是发展到现代,这种未经制作和处理的白底色,给画面带来了简单、单薄、无色彩倾向、无肌理趣味的缺憾,缺少视觉上的刺激与穿透力。
然而古代壁画经久剥落形成的肌理效果,以其丰富的效果启迪了现代人的思维和认知,现代工笔画越来越重视背景色在画面上的作用,除了简单的平涂、烘染,更多人选择通过肌理制作,使原本单薄、无任何变化的纸变成一张质地厚重、有色彩倾向、有丰富变化和肌理趣味的抽象空间。
所谓肌理,就是指物体表面组织纹理结构,既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这些纹理表达着不一样的质感,艺术家通过对纹理质感的感受,将肌理合理运用于创作当中。如何将大自然中的肌理展现在创作中,是艺术家们思考的问题,在整理大量绘画作品之后,对绘画中常见的肌理进行汇总,有以下几种方式:
(1)撒盐法:在过稿后,将纸喷水裱到已经裱了白纸的画板上,水份要足。乘湿用浓淡墨或泼或洒,让墨在纸上自然渗透。这要事先做到胸有成竹,小心别碰到浅色的花的部分,然后用大小不一的盐粒,有目的的洒在泼了墨的画面上。将画板放平,干透后扫去盐粒,用水冲洗干净即可。
在等待画面纸张晾干期间,注意观察画面,如已出现理想效果,但画面是不干状态,可用电吹风吹干定型。
(2)揉纸法:将纸张揉皱后展开,可根据画面需要,局部揉皱,用干色或湿色在纸张上轻轻平涂呈现细碎或不规则的纹路效果。
(3)拓印法:将有特殊纹理的物体染色,在未干的之时,将物体与纸张接触,在纸上留下印痕,形成特殊纹理,例如在麻绳上涂抹颜色,拓印在创作中,形成一种毛糙的肌理纹路;另一种是将颜色滴在水面,然后迅速在用纸张吸收在水面上晕开的颜色,在紙张上形成的特殊的肌理。
(4)平涂法:用笔蘸色,平涂于画面中,主要用于罩染,使画面整体颜色统一,画面和谐。
(5)滚印发:用软垫或、硬垫或者皱在纸张上按一定的线路或者无规则滚动,在画面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痕,形成肌理。
(6)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常用与画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中,表现山的气势。
(7)撞水法:常用于画叶子和枝干,即在叶子和枝干的颜色还湿润的时候,用净笔蘸水从叶子和枝干的向光面注入,使颜色凝聚于一端或沉积于边上,注水的地方淡而白,成为受光部;待不均匀的撞水干了后,形成深浅不一的多层次,以及其天然的轮廓线,自然表达出阴阳凹凸的变化。颜色的边上留下的那一线较重的水渍,使花叶花枝具有湿润的效果。通过撞水法,使叶子显得润泽而有生气,如果不注水,那么就只会是一些比较平淡的色块而已。
(8)淋色法:用笔管蘸色,将笔悬空在纸张上方,通过抖手,笔上颜色自然洒落在纸张上,形成活泼的动感的视觉感受。
(9)做旧法:红茶水反复渲染,淡墨加少许花青,是做旧呈现蓝灰色。淡墨加少许赭石和藤黄,使得做旧颜色呈现黄灰色熟宣正反面都可刷,但反面刷效果较佳,生宣在背面刷,用橡皮擦轻轻擦拭,可反复此步骤,直至满意,在做旧中,还可以使用烟头进行熏黄烧洞,使纸张更富有年岁感,烧洞之后,在洞口处进行补色让画面更加的和谐自然。
绘画肌理的变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最常见的方式,肌理的制作是将大自然中的自然美挪用在创作中,利用创作表现美,在创作中肌理美在于它的意境美,不同纹路的质感表达了画面的不同情感,丰富了绘画语言表达。
总之,肌理在绘画中起到了增加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也丰富了画面的语言形式,但是在运用中不能一味追求新奇,制作出一些离奇古怪但毫无审美价值的肌理效果,更不能照搬照抄,出现”背”画现象。我们倡导在艺术美和形式美法则的支撑下扩大思维,主动地有选择地进行尝试运用肌理,推陈出新,创造出有感情有意境的和谐画面, 使创作者的绘画境界导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孙洁梅. 论当代工笔画中肌理表现的意境美[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2)
[2]林启泉. 肌理在工笔画中的运用[J]. 艺海. 2012(09)
[3]王天胜. 工笔画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J]. 美术. 2006(07)
[4]邹明. 绘画肌理断想[J]. 美术观察. 2001(10)
[5]袁牧编.花鸟画技法[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6]张鹏鹏. 对当代工笔画中新技法运用的现象浅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关键词】:工笔花鸟画;创作;肌理表现;意境
花鸟工笔画在西方绘画的冲击下,发扬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吸收融合了新的绘画形式——肌理。肌理的制作与运用属于绘画语言技巧的表现,是绘画发展的产物。肌理一词对于当代画家来说,并不陌生,绘画中的肌理表达也十分常见,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突出了画面的整体意境,带给观者不同以往的视觉审美体验。
肌理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很好的载体,当代艺术家为了追求画面质感意境更加生动形象,为了更好的表达自我,肌理恰恰具备了艺术家需要的特性,肌理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多样化,例如,何家英的《邀凉》作品中,背景树叶使用了撞水法,在画面的树叶区域用湿色上色,用干净的笔注入需要呈现光感的部分,在注水处出现浅色效果,形成大片的深浅不一的颜色,既表现了成片树叶的特性,同时将树叶巧妙的融合在背景中,衬托出画面主体,使得主次分明,繁简得当。画面灵动、生趣。再如,江宏伟先生的工笔花鸟画系列作品,吸收挖掘了宋代花鸟画的精神造型,画面的剥落肌理和传统色彩运用,形成的在传统基础上的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工笔画作品。
工笔花鸟画发展到现代,画面制作的技法越来越多,许多画家更是致力于制作技法的研究,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用自然不可复制的肌理效果使得画面脱颖而出。肌理特殊技法的运用,可以根据作者对画面的设计和对事物的感受,在画面中的运用并不局限于某一些特定的事物。观察传统的工笔画,画面中的背景大多数是留白的,这种画面上的空白,受到传统哲学审美思想的影响,是中国画的特色之处,可以使观者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想象空白处的意味,甚至通过观者欣赏过程中的再创造达到转虚为实的效果,这也是古人的高妙之处。但是发展到现代,这种未经制作和处理的白底色,给画面带来了简单、单薄、无色彩倾向、无肌理趣味的缺憾,缺少视觉上的刺激与穿透力。
然而古代壁画经久剥落形成的肌理效果,以其丰富的效果启迪了现代人的思维和认知,现代工笔画越来越重视背景色在画面上的作用,除了简单的平涂、烘染,更多人选择通过肌理制作,使原本单薄、无任何变化的纸变成一张质地厚重、有色彩倾向、有丰富变化和肌理趣味的抽象空间。
所谓肌理,就是指物体表面组织纹理结构,既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这些纹理表达着不一样的质感,艺术家通过对纹理质感的感受,将肌理合理运用于创作当中。如何将大自然中的肌理展现在创作中,是艺术家们思考的问题,在整理大量绘画作品之后,对绘画中常见的肌理进行汇总,有以下几种方式:
(1)撒盐法:在过稿后,将纸喷水裱到已经裱了白纸的画板上,水份要足。乘湿用浓淡墨或泼或洒,让墨在纸上自然渗透。这要事先做到胸有成竹,小心别碰到浅色的花的部分,然后用大小不一的盐粒,有目的的洒在泼了墨的画面上。将画板放平,干透后扫去盐粒,用水冲洗干净即可。
在等待画面纸张晾干期间,注意观察画面,如已出现理想效果,但画面是不干状态,可用电吹风吹干定型。
(2)揉纸法:将纸张揉皱后展开,可根据画面需要,局部揉皱,用干色或湿色在纸张上轻轻平涂呈现细碎或不规则的纹路效果。
(3)拓印法:将有特殊纹理的物体染色,在未干的之时,将物体与纸张接触,在纸上留下印痕,形成特殊纹理,例如在麻绳上涂抹颜色,拓印在创作中,形成一种毛糙的肌理纹路;另一种是将颜色滴在水面,然后迅速在用纸张吸收在水面上晕开的颜色,在紙张上形成的特殊的肌理。
(4)平涂法:用笔蘸色,平涂于画面中,主要用于罩染,使画面整体颜色统一,画面和谐。
(5)滚印发:用软垫或、硬垫或者皱在纸张上按一定的线路或者无规则滚动,在画面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印痕,形成肌理。
(6)积墨法: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常用与画气势磅礴的山水画中,表现山的气势。
(7)撞水法:常用于画叶子和枝干,即在叶子和枝干的颜色还湿润的时候,用净笔蘸水从叶子和枝干的向光面注入,使颜色凝聚于一端或沉积于边上,注水的地方淡而白,成为受光部;待不均匀的撞水干了后,形成深浅不一的多层次,以及其天然的轮廓线,自然表达出阴阳凹凸的变化。颜色的边上留下的那一线较重的水渍,使花叶花枝具有湿润的效果。通过撞水法,使叶子显得润泽而有生气,如果不注水,那么就只会是一些比较平淡的色块而已。
(8)淋色法:用笔管蘸色,将笔悬空在纸张上方,通过抖手,笔上颜色自然洒落在纸张上,形成活泼的动感的视觉感受。
(9)做旧法:红茶水反复渲染,淡墨加少许花青,是做旧呈现蓝灰色。淡墨加少许赭石和藤黄,使得做旧颜色呈现黄灰色熟宣正反面都可刷,但反面刷效果较佳,生宣在背面刷,用橡皮擦轻轻擦拭,可反复此步骤,直至满意,在做旧中,还可以使用烟头进行熏黄烧洞,使纸张更富有年岁感,烧洞之后,在洞口处进行补色让画面更加的和谐自然。
绘画肌理的变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最常见的方式,肌理的制作是将大自然中的自然美挪用在创作中,利用创作表现美,在创作中肌理美在于它的意境美,不同纹路的质感表达了画面的不同情感,丰富了绘画语言表达。
总之,肌理在绘画中起到了增加画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也丰富了画面的语言形式,但是在运用中不能一味追求新奇,制作出一些离奇古怪但毫无审美价值的肌理效果,更不能照搬照抄,出现”背”画现象。我们倡导在艺术美和形式美法则的支撑下扩大思维,主动地有选择地进行尝试运用肌理,推陈出新,创造出有感情有意境的和谐画面, 使创作者的绘画境界导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孙洁梅. 论当代工笔画中肌理表现的意境美[J].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2)
[2]林启泉. 肌理在工笔画中的运用[J]. 艺海. 2012(09)
[3]王天胜. 工笔画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J]. 美术. 2006(07)
[4]邹明. 绘画肌理断想[J]. 美术观察. 2001(10)
[5]袁牧编.花鸟画技法[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4
[6]张鹏鹏. 对当代工笔画中新技法运用的现象浅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