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文章考察分析了国内部分农业职业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所进行的办学理念、服务体制、服务机制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农业职业教育要充分利用政策因素,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服务农村发展的水平和综合效能,构建内外利益主体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参与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 新农村建设 服务
  [作者简介]李凌(1968- ),山东泰安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管理和农业职业教育。(北京1024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6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3)。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50-03
  
  2006年,我国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目标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不仅是重视经济建设,而且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赋予了农业职业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农业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
  
  一、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在谈到职业教育不能够发展的原因时说,职业教育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那么,怎样才好呢?他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和联络;提倡办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劳动。
  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如何认识这种互动,促使互动向双方共赢的方向发展,是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发展是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历史背景。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这是新的历史阶段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温家宝总理在《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讲话中,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使命和努力的方向,他说“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还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这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党和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历史地位和努力方向,为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2.服务新农村建设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社会和舆论环境在日益改善,如何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员需要思索和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农业职业院校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和大环境,注重解决学院发展的目标、理念、方向和思路问题。在办学理念上逐渐提升,从服务模式、服务形式的创新向制度创新转变,由自由选择走向制度选择的发展道路,为职业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不断提升办学理念,先是提出坚持“立足京郊、面向首都、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跳出“以教育为中心、为本位”的传统观念束缚,逐步改变自我评价、自我循环的传统模式,转向注重“育人式教育”与“服务型教育”并重的发展目标,实现了学院办学理念的第一次提升。后又提出提升双赢合作理念,坚持“开门、开发、开放”的“三开式”办学方针,加强了学院发展与社会需要的结合,坚持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在办学中服务,在服务中办学。最近几年又提出了全面发展理念,坚持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在服务中办学,在办学中服务,加强和促进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双向互动、相互促进,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研究并正确处理发展中的诸多关系问题,特别是努力探索有效的服务“三农”模式,创新服务机制,使学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其他一些农业职业院校也逐渐认识到服务新农村建设既是历史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学院办学理念的确立和明晰,为农业职业教育更好服务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这些理念的提升对于促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创新
  
  目前,如何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如何促使互动向双方共赢的方向发展,全国不少职业院校做了探索和实践。农业职业学院则立足实际,整合和发挥好学院的教育、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努力探索具有农业职业教育特点的、适应当地发展多样性需求的服务体系。总体上说,这种服务体系可以归纳为三类多种创新服务模式。
  1.开展多样化人才服务模式。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但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讲文明”的新型农民,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如何在短时间里服务新农村建设?如何通过服务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源素质?不少农业职业院校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已经开展了对农村的扶贫工作,在普及农业经济政策、农业与农村法律知识及构建农村合作组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并通过人才培训和研讨等形式提升农村干部的素质,目前已初步取得一系列成果,主要的制度创新模式有:(1)专业骨干输入到“县”“镇”。就是把现有的人才直接输送到基层。黑龙江省的六个农业职业院校参加在科技合作共建工作中,各院校派出一名优秀人员到合作共建县担任科技副县长,省政府按每县30~50万元的标准提供共建支持资金,“建一个专家大院,建一个科技示范区”,各共建院校派出学院不同专业和技术专家到“专家大院”充当“坐堂医”,通过建起的全县家喻户晓的咨询热线或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解决农民种养殖业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与区县组织部门、乡镇党委一起调查需求,做到按照需求安排专业骨干到乡镇担任镇长助理,并制定了“关于对选派科技副职工作的管理办法”,如挂职教师的职责、科技副职干部任职条件、工作程序、任务分工、日常考核与奖惩、专项资金补助等专项挂职制度。从2005年9月起,学院先后选派36名骨干教师到五个区的19个乡镇挂职,服务农村建设,取得了锻炼教师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效果。(2)优秀人才输入到“村”。不少农业职业院校积极寻求职业教育服务农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北京、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实施了“村官”计划,积极组织、动员和选派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官。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全市首批36名大学生“村官助理”和当年应聘成功的高职毕业生做了专题岗位培训,组织编写出版了《如何当好村官》一书,并与“村官助理”建立了制度化的工作联系,及时为这些“村官”提供技术咨询和农村发展理念的服务。黑龙江省从2004年初开始就实施了“村村大学生计划”,用三年时间为全省每个村培养一名大学生,由农业职业院校承担招生培训,省财政每年为每名学生提供4000元学费,各院校承担2000元,学生毕业后回村服务。2006年初,第一批3000多名学生已毕业回到村里开始创业。省农委还在“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上专门开辟了“村村大学生专栏”,为村官提供农业科技研究传播、管理技能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平台。(3)科技服务输入到“户”。一些农业职业学院通过建立“专家咨询热线”、组织“科技大篷车”科技赶集和专家现场咨询服务、组织编写发放有利于提高农户素质的农村实用技术丛书和农村实用技术VCD光盘等形式,把基层急需的科技、信息服务输送到地头、养殖场、农户等需求点上,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无缝隙、零距离对接。
  2.综合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农业职业院校认识到,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应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单纯的技术服务或简单的管理咨询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综合服务,比较典型、有效的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专家咨询、专家调研和专家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及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长效服务机制、黑龙江省农业职业院校的“校县共建”为载体的“专家大院”服务模式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对口帮扶房山区河北镇半壁店村过程中,不仅组织专家开展调研、咨询,制订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还组织相关系部、学生开展项目策划、论证,参与高科技观光果园的项目施工,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系列服务。经管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结合项目为半壁店村做了广告牌设计和产品包装设计,其中有二十多幅广告设计及产品包装设计被半壁店村采用。综合服务模式的实践,可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多样、动态和连续的需求,并且有利于学院集中有限的人才、专业技能、资金等有序、有效和务实地为农村服务。
  3.产学研合作服务模式。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基础,是形成和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不少农业院校立足学院实际,不断探索新的产学合作模式,依托人才、技术和产业等资源,带动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实现了培养学生、锻炼师资、服务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是组建股份制公司,实现紧密型合作。江苏农林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以技术和人才入股,与农村企业合作,在组建公司方面做了成功尝试。二是办好校办产业,依托产业拓展服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开办的养鸡场是全国农业院校校办产业明星企业——北京市第二大种鸡和养殖企业,产品和技术辐射到山东、新疆、云南、黑龙江等二十多个省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了校办产业带动农户致富的新模式。江苏农林职业学院先后创办了“江苏省星火草坪公司”“绿苑园林绿化公司”等14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校内产业实体。股份制企业和校办产业的构建,既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又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锻炼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学生素质,做到了“围绕专业办实体,办好实体促专业”的良好互动。服务模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但为农村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型人才,又为学院所在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提高和乡村管理民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构建和机制优化
  
  农业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调动参与服务的各类相关利益主体构建有效参与的机制。首先,政府和职业院校之间要形成互动的利益参与机制:一方面,政府需改变对职业教育院校简单市场化的做法,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资;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完成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以多样化和优质的教育供给满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职业教育院校要在校内构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体制和机制,不同层面的体制创新和机制优化措施,可以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优化服务机制,提高服务热情。
  1.构建有效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和有效体制。所谓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利益主体的有效介入,就是指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从真正意义上参与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活动中,共同分析问题、共同确定研究与发展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都可以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能够彼此协商,从而使相互之间的矛盾能得到很好的缓解。“要想在发展干预过程中实现各方真正为发展项目成功这一公共利益相关,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使得他们在项目中的工作结果与其自身利益相关,即所谓的角色内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发展干预领域所想象的群体间的相关。”有效参与的体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学院和政府合作的有效机制,如江苏、北京、黑龙江等地的农业院校就和地方政府之间建立了体制性的合作;二是学校之间的合作,如河南、江苏、辽宁等省不同层次的农业职业院校之间组建了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互补,扩充了职教资源,壮大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力;三是学院内部构建有效参与体制和机制,明确参与主体的职责和服务范畴,统筹协调服务新农村建设,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成立了“三农”服务中心,江苏农林职业学院成立了多个院内研究机构,集中优势力量,有效整合资源,这些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2.优化有效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学院的科研人员和教师的日常工作繁重,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机制推进学院、专业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就难以把农业职业教育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很好地落实。这些年,不少学院在不同的层次上都优化了有效参与新农村建设机制,辽宁省在探讨评价农业职业院校的时候,在以往的投入、规模、师资、基地、专业、课程等软硬件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中,加上高职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这一指标,且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施目标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导向,对人事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对于一线专业教师制定了教学、科研和服务的结构性考核体系和标准,并把科研和服务纳入到日常工作量的考核之中。该院还把专业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院整体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项目责任制”和“首席专家制”等激励机制,增强了教学科研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能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和任务,农业职业院校和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二者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3]徐长发.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通过测定[001]取向单晶镍基合金的蠕变曲线,结合SEM、TEM观察表明,合金中组织结构的变化对蠕变抗力有明显影响。蠕变Ⅰ、Ⅱ阶段,蠕变的微观机制是位移的攀移;蠕变第三阶段,位错大量切入筏状γ
利用SRD,OM,SEM,TEM等微观结构分析手段,对无压浸渗制备的SiCp/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Cp/Al复合材料中存在SiC,Al,MgAl2O4,Si和Mgi2Si诸相。在组织中没有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正】 一、基本情况我院创建于1953年,现有职1253人,200张床位,是一所科室及设备较为齐备的综合医院。我院除担负本局五万名职工和家属的全面医疗卫生工作任务外,还担负附近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技能培养知识体系,实训中心建设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但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构建现代
【正】 上海县纪王公社在上海县西北角,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13,222人,有7个大队合作医疗站和1个公社卫生院。公社卫生院有58名医务人员,21张病床,担负了10个市属和县属单位
随着建筑行业的兴起,有许多以往的建筑都在不断地更新,同时在现代的建筑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建设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同时也关系到人民群
从美术欣赏教学的发展方向看,应该是我们现阶段高等院校艺术欣赏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当今各种美术作品中,提取能系统地给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可欣赏的著名作品,以及用
本想在外语专业上发展的她,却在全国职业教育逐渐步入低谷的时候被推上了职业高中校长的岗位;  从一名普通教师到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再到全国重点中职学校的校长,不断否定自己、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是她永恒的动力;  十年磨一剑,她以超前的理念和极富创新的精神,克服职业教育转入低谷的困难,以国际交流合作为切入点,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积极调整专业结构,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带领一所普通职高走出了一条开放式办学的新路,
【正】 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财会队伍,这是新形势下医院管理的需要。几年来,我在院党支部的领导支持下,分工培养带教财会人员三十余人,不仅满足了本院工作的需要,还为兄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