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仍是国内外研究治疗的难点。中药、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多,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近5年来中药、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文献作一综述。
  【关键词】中风;痉挛性偏瘫;中医治疗;综述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可导致患肢关节僵硬挛缩,肌肉萎缩、疼痛,更甚者可致畸形,影响患肢的康复。痉挛性偏瘫的发生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根本病理,以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病机关键,最终致营卫失和、痰瘀阻络的病理过程[1]。笔者将近5年来中药、针灸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文献综述如下。
  1 中药治疗
  1.1中药内服
  孙西庆[2]认为中风痉挛的主要病因是阳气虚弱,风痰阻络,筋脉失养,治疗当以温阳熄风化痰为法,并以侯氏黑散化裁治疗,结果患者肌张力降低,痉挛好转,明显改善者占55.5%,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率45% ,显效率30 %。柳迎春[3]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0例,取其益气通阳、温脉化痰、调畅营卫气血之功,结果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90.0%。张瑞杰[4]采用养血温经通脉为治法,方以當归四逆汤加减治疗血虚寒凝证的中风病痉挛性偏瘫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陆吕平等[5]以调和阴阳为法,以芍药甘草汤为基础方,加用通阳活血,舒筋通络中药,拟定成加味芍药甘草汤,以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结果痉挛等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张兰坤等[6]认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病机核心为本虚标实,肝肾阴虚为本,风痰瘀阻为标,治以滋肾柔肝、熄风化痰、舒筋活络为大法,方用舒筋止痉汤加减,可使肢体痉挛症状明显缓解。
  1.2中药外用
  尹爱兵[7]以活血化瘀、祛风舒经通络为治法,在推拿基础上,采用通络舒经擦剂涂擦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经治疗30天后治疗组肌张力、腱反射和肌阵挛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 艾灸治疗
  艾灸有温通经络、散结止痛的作用,其温热效应能通过穴位传入肌肉深层,直达肌腱、韧带,扩张局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从而缓解肢体痉挛。宫军等[8]采用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取穴:风府、风池、天柱、大椎、曲池、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天枢、外陵、中脘、关元。14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温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P<0. 05)。江小荣[9]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50例,取穴:风池、内关、关冲、手五里、合谷、血海、足三里、地机、悬钟、复溜、申脉、大敦,疗程30天,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3 针刺治疗
  3.1体针疗法
  3.1.1 阳经刺法 刘保庚等[10]将75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病人,随机分为阳明经穴组、少阳经穴组、太阳经穴组,各25例,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的治疗作用,结果足太阳经穴疗效最好,其次是足少阳经穴,足阳明经穴最差。
  3.1.2 阴经刺法 沈维娜[11]采用针刺泻阴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30例,上肢取极泉、尺泽、大陵和内关,下肢取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和照海,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泻法,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针刺泻阴法的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P<0.05)。
  3.1.3阴阳平衡刺法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理特点为阴盛阳虚,阴急阳缓,故采用阴阳平衡刺法,泻阴补阳,即阴侧(拘急侧)穴位采用捻转泻法,阳侧(弛缓侧)穴位用捻转补法,补虚泻实,使气血调畅,阴平阳秘,从而缓解筋脉挛急。薛翠丽等[12]采用阴阳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取穴:患侧下肢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悬钟、太溪、丘墟、太冲、足临泣。阴经穴位采用捻转泻法,阳经穴位采用捻转补法。治疗四周后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法。李政等[13]采用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50例,主穴:肩髃、极泉、曲泽、天井、内关、外关、大陵、阳池,疗程18天,可缓解肌痉挛,改善患肢肌力、活动能力。
  3.1.4经筋刺法 《素问·调经论》载“病在筋,调之筋”,故采取经筋刺法可通经络、利关节,疏解局部痉挛。陈振虎等[14]采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在患侧肘关节、膝关节附近的肌腱两侧找压痛点,上肢以肱二头肌腱为主,下肢以半膜肌腱、半腱肌腱、缝匠肌肌腱及股四头肌内侧头为主,以痛为腧。直刺或斜刺进针,直达骨膜,大幅度捻转提插,得气后顺肌腱走向行透刺,并反复提插捻转。治疗3周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P<0.05)。蔺彦芬[15]等采用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75例。手指屈伸困难者,排刺合谷、曲池连线;阳池、天井连线;阳溪、小海连线。上肢屈曲者,排刺手三里、臂臑连线;外关、肩髎连线;支正、肩贞连线。上肢内旋者,排刺曲池、巨骨连线;天井、肩髎连线;小海、臑俞连线。针刺深1寸,垂直刺入,施以平补平泻法。同时配合皮肤针疗法。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94.67%。
  3.1.5 巨刺法 巨刺法是九刺法中的一种,是一种机体一侧有病,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以纠正经气失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
  黄靖宇等[16]将45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以针刺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穴(中渚、外关、天井、臑会)为主及局部阳经配穴,采用侯气、行气、催气三步行针手法,疗程60天,总有效率为95.56%。张艳等[17]采用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主穴取健侧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悬钟、足临泣。手指握固取合谷透三间、八邪;手指不能屈伸取合谷透劳宫、后溪透劳宫;肩臂不举取肩贞、臑俞、天宗、曲垣、秉风;足内翻取丘墟透照海、申脉、解溪、八风。治疗1月后,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P<0.05)。
  3.1.6 透刺法 揭子慧[18]采用透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60例,取患侧穴位,肩髃透臂臑,外关透内关,后溪透合谷,血海透梁丘,阳陵泉透阴陵泉,丘墟透照海,均为阳经穴透向阴经穴,治疗15天后,总有效率为90%。李洁新[19]采用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70例, 肩髃向臂臑透刺,臑会向天井透刺,四渎向外关透刺,阳溪向温溜透刺。针刺后,三间、中渚、后溪穴放血。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一般物理康复疗法(P<0.05)。   3.1.7 夾脊穴、背俞穴刺法 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之一,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针刺夹脊穴、背俞穴可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从而有利于缓解痉挛状态。吴雪梅等[20]比较背俞穴、夹脊穴与肢体取穴不同方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背俞穴组取双侧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夹脊穴取双侧颈4~胸1,腰2~骶1夹脊穴;肢体穴取肩髃、肩峰、环跳等,疗程4个月。结果表明,针刺夹脊穴在缓解患肢肌张力、痉挛指数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优于背俞穴组及常规肢体穴组。何剑炜等[21]采用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96例患者,取穴:颈2~7夹脊,腰1~5夹脊,留针时颈、腰夹脊各取2穴进行温针艾灸。治疗1月后,治疗组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优于体针取穴对照组(P<0.05)。
  3.2 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通过刺激头部穴位,可提高大脑皮层的神经兴奋性,增加皮层血流量,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夏毅[22]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30例,选取顶中线、痉挛对侧头皮的顶颞前斜线、顶旁2线,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治疗30天后总有效率达90%,优于康复对照组。
  3.3电针疗法 刘伶俐等[23]采用电针结合Bobath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取肩髃、臂臑、肘髎、曲池、手三里、外关、支沟;下肢取髀关、伏兔、承扶、殷门、风市、梁丘、足三里、丰隆、悬钟、解溪,治疗1月后,能有效地改善偏瘫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为92.1%。
  3.4皮肤针疗法 黄东挺等[24]采用皮部浅刺治疗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患者,取穴:头部取患肢对侧运动区,体部取患侧上下肢拮抗肌群阿是穴,3个疗程后治疗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穴位对照组(P均<0.05)。
  4温针疗法 房显辉等[25]采用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下肢取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照海。均取患侧穴位,针刺后,剪取1.5~2cm长的艾条点燃后置于针柄尾部,每次每穴灸3壮,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Ashworth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电针对照组(P<0.01)。
  5 综合疗法
  余志辉等[26]将针药并用调和阴阳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上肢屈肌取极泉、尺泽、曲泽、大陵 ,内关;上肢伸肌取肩髃、天井、手三里、外关、阳池、合谷、后溪;下肢伸肌取承扶、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照海,下肢屈肌取髀关、曲泉、申脉。先针刺痉挛优势侧,行提插捻转泻法,强刺激,再刺痉挛劣势侧,行轻柔捻转补法,中等刺激。同时服自拟养阴熄风通络汤治疗,每天1剂,连续治疗30天后,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力及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传统针刺方法(P<0.01)。徐星星等[27]采用中药敷贴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患者,取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少阳经穴,针灸治疗的间歇给予中药敷贴治疗,药物组成:川芎90g,赤芍30g,桂枝lOg,艾叶40g,路路通10g,红花10g,伸筋草30g,透骨草2Og。连续治疗5周,对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有较好疗效。吴振国等[28]研究发现常规系统的药物联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有治疗作用,但结合推拿关节综合治疗则疗效更佳。杨翊等[29]将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124例,头针取病灶侧头部顶颞前斜线,电针针刺拮抗肌肌腹,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Ashworth 评分及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后的ADL评分明显增高(P<0.05)。
  6 结语
  痉挛性偏瘫是中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阴阳气 血失调、经筋失养。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中药针灸的治疗多遵循辨证论治、 分型分期治疗的原则,以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气血为宗,通过整体调整而最终达到缓解肌肉痉挛的目的。目前,中药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较多,疗效较好,应用普遍,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2)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缺少统一的疗效标准;(3)针刺穴位的选择,针刺的深浅、频度、刺激强度及疗程等方面目前尚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不利于普及和推广。(4)中药针灸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国内在康复治疗方面重视不够。
  (5)缺乏从中医学、针灸学角度深入探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机制的研究。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党红,梁蕴瑜,蔡业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理机制探讨[J].陕西中医,2009,30(6):701-702.
  [2] 孙西庆.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45.
  [3] 柳迎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5):31-33.
  [4] 张瑞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2):869-870.
  [5] 陆吕平,张国庆,顾伯林,等.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8):12-13.
  [6] 张兰坤,过伟峰,盛蕾.从肝肾阴虚、风痰瘀阻论治卒中后痉挛性瘫痪[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94-95.
  [7] 尹爱兵.通络舒经擦剂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467-468.   [8] 宫军,张智龙.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825-1826.
  [9] 江小荣.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50 例[J].甘肃中医,2011,24(2):14-15.
  [10] 刘保庚,于学平.针刺足三阳经穴对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治疗作用的对比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2):19-20.
  [11] 沈维娜.针刺泻阴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64-366.
  [12] 薛翠丽,郑健刚.阴阳平衡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4):620-621.
  [13] 李政,刘恩远.平衡阴阳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50 例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1,29(4):46-48.
  [14] 陈振虎,庄礼兴.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 例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5):478-480.
  [15] 蔺彦芬,韩淑凯.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7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28-129.
  [16] 黄靖宇,万娇,钱俊辉,等.巨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45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74-75.
  [17] 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31-633.
  [18] 揭子慧.透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8(3):199.
  [19] 李洁新.芒针透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70例[J]. 北京中医药,2012,31(3):360-362.
  [20] 吴雪梅,于颖梅.针刺背俞穴、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28(7):494-496.
  [21] 何剑炜,白慧梅.颈腰夹脊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96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16):1401-1403.
  [22] 夏毅.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8):1640-1641.
  [23] 劉伶俐,刘忠象, 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34-35.
  [24] 黄东挺,卢琰琰,吴旻,等. 皮部浅刺对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3):291-293.
  [25] 房显辉,周鹏,周蔚华,等.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50-51.
  [26] 余志辉,胡建芳. 针药并用调和阴阳对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8):18-20.
  [27] 徐星星,王宝玉.中药敷贴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5):57-58.
  [28] 吴振国,梅荣军. 推拿关节综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下肢肌张力增高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43-45.
  [29] 杨翊,周光涛,刘经星,等.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124 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3):171-172.
  作者简介:
  韦羡萍(1980-),女,广西柳江县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40例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临床观察后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显著,主要受到精神病药物影响,容易被医务人员所忽视,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较差,必须采取强制性治疗措施,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为了提高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引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为内科防治及减少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以胃溃疡入我院治疗的724名患者以60岁为标准分为老年组与青壮年组,遵循同性别,同民族,同发病月份及同胃镜结果的条件,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其危险因素的异同。结果:据调查,老年组和青壮年组男女比分别为2.21和2.76;平均年龄分别为72.9±12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髌骨外侧高压症(excessive lateral pressure syndrome,ELPS)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收治56例ELPS的患者关节镜下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结果:随访期内患者膝前痛缓解,有效率98%。结论:膝关节镜术后配合中药外敷治疗ELPS患者是临床理想的治疗手段。  良好的髌骨周围结构及其力学平衡,对维持髌骨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55例先兆流產的病人,利用自拟中药保胎汤与西药结合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疗效。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拟保胎汤;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伤害,单纯西药治疗往往不理想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开放式无张力疝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元月至2008年4月对24例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和传统疝修补术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分钟,并发症12.5%(3/24),平均住院时间8天,随访3个月-1年,无术后复发。结论:无张力疝补片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大补元煎加减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隨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用大补元煎加减方,对照组50例用酚酞片、甲氧氯普胺,1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8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大补元煎加减。处方:人参 15g 熟地10g 山芋肉15g 山药15g 杜仲10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汉正社区过量饮酒居民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汉正社区内抽取360例过量饮酒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对日常生活的改变。结果:健康教育前过量饮酒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为22.50%~88.33%,干预后提高到83.61.%~9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健康教育对过量饮酒居民的健康生活有一定的提高,对慢性病的防治起到良好的效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分析4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42例VAP患者,治愈23例,占54.8%,死亡19例,占45.2%。结论: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防止交叉感染等,可以降低VAP的死亡率。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可视人工流产术应用。方法:选取600例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接受可视人流术的治疗组(200),接受普通人流术的对照组A,接受超声引导下人流术的对照组B,观察各组术中及术后两小时阴道出血量、子宫穿孔发生率、不全流产发生率。结果:三组阴道出血量及子宫穿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全流产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B相比无差异(p>0.05),小于对照组A且有统计学差异(p0.0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联合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治疗组(实验组)与米非司酮组(对照组),每组各8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28.75% )、有效率(63.75%)和总有效率( 92.5% )均高于对照组的22.5%、48.75%和71.2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