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的有机整体,城市的现代化也是建立在城市的历史之上,许多大城市在实现国际化、人文化、生态化的战略目标中,需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而历史街区正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的名片。
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来说,老街巷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地名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很重要,一个古老的地名消失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感觉也就消失了。只要一个地名存在,人们就会保留着对这里的念想,有念想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有历史。
城市记忆的珍贵留存
城市以及它的建筑从来就不是静止的,它们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一直在生长、变化、死去抑或重生。这是一个动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在时空切换中,它甚至会超越建筑者和使用者的初衷和固有认知,在历史留下它们或浓或重的痕迹。
“街巷”的本义,原指相通的大道和胡同里弄。一般来说,大者为街,小者为巷;直者为街,曲者为巷。传统街巷对于中国人而言,其意义是复杂的。因为传统中国的城市中并没有广场,其功能被街巷取代。大大小小的城市都由街巷划分成棋盘式的格局。庙宇与其他公共建筑皆沿着街巷配置而非集中于市中心。正因为大部分建筑物都朝向街巷开启,因而街道巷同时具有交通与生活空间的双重功能。
所以,如果说一个城市是一部鸿篇巨制,那么街巷就是它的历史框架和基础单位,是一个城市历史变迁和人文发展过程的缩影。
老街道记忆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城市历史的一部分,留住老街文化,也是留住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我们现在有责任把老街名、老地名保留下来,把与街名地名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及街道上的标志性建筑保存下来,让我们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记忆和城市历史对接起来。
有了名街老巷,城市才有味道,它们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和历史记忆,是城市最为亮丽的名片。名街老巷,流淌着独特的文化气韵,遗留着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风物世情,写满了这座城市特有的生命印记。名街古巷,无疑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而如何对其保护并掘取经济价值,早已是城市主政者着力思考的课题。
北京国子监街,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街区内集中了国子监、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也是该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山西祁县晋商老街,民居小巷、老宅大院、古店铺、古衙署、古庙宇林立,“集江南河北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法式”,是研究我国古代县城建制、街道规划、民宅建筑和商业布局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明清时代晋商辉煌的历史见证;西藏拉萨市八廓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距今已有1300多年。它是随大昭寺的修建和人们对该寺的朝圣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我国有特色的名街老巷又何止百条千条,它们不仅是城市历史和文明发展最具说服力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鲜活的文化生态标志,更是我们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可缺少的基础。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历史文化名街是名城、名镇、名村系列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及地位不容忽视。要保护好名街,一是要作详细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使名街的价值真正彰显出来。二是要做好保护规划工作。历史文化名街要美观、完整。破旧的状态不是名街的原貌,应将名街维护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把这些富含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城市记忆的街道保护下来,显得相当重要及有意义。
老街名知道的人不多
西北大学的陈肖月和她的同学们,希望能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来了解陕西西安市民对老街文化的认知程度,分析出街名文化传承不畅的部分原因,从而能对老街文化的保护有一些帮助。
调查锁定在明城墙内1107公顷的范围内,这里是西安老街巷最集中的区域。第一轮的普遍调查覆盖了城墙内现存的108个老街,总共收回200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市民对这108条老街街名的平均记忆度只有12%(即100个人里有12个人知道街道的名称)。
知道老街名的人不多,知道街名来历的人则更少。其中,书院门、贡院门、端履门、饮马池这些以街道上曾有过的著名建筑、景观为名的街道,知晓其来历的人稍多,分别占到了12%。竹笆市街名来历的知晓程度略低,有10%。而其他大部分街道,知道其街名来历的人都不到十分之一。玄风桥、红埠街、骆驼巷等名称奇特的街道,在调查的200人中,知晓其街名来历的竟没有一个人。令人费解的是,府学巷、夏家什字、五岳庙门这些较为有名的老街,居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其街名的来历。
尽管市民对街名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但是,受访者普遍认为,老街对于古城西安是十分重要的。认为老街文化对建设人文西安很有意义的人,占到了59%之多。
几条老街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街道居住和生活的人,对老街的记忆度明显高出没有跟街道“亲密接触”的市民。只要在一个地方居住了一段时间,人们都会对所在的街道产生感情。而且,越是居住时间长的住户,对街道的历史、文化就越熟悉,很多老住户都对所住街道的历史如数家珍。
反映街道建筑实体和街道功能的街名,最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一条老街上的建筑实体消失,或是街巷功能改变,人们对老街的记忆就会出现断裂。
除了街道上典型建筑的消失和街道功能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是人们对老街记忆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致使人们与街道的接触减少,对街道的综合感知能力较之过去大幅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乘车(公交、私家车、出租车、摩托车、电瓶车)出行,著名建筑学者和理论家阿摩斯·拉普卜特认为,当人们步行时,对于空间具有较高的认知力;而在较快的车行速度下,人们对于环境的识别能力大大下降。此外,高层住宅的兴起、人们自发性活动场所的减少,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等现代化的生活模式,都会导致人们对街道的感知度下降。 让微观历史文化得到延续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权东计教授认为,遍布于城市之中的老街巷,就是城市细节的一个方面。他说:“我们现在更多地关注大遗址、景区的保护和开发,但是,西安的历史文化,不仅要通过遗迹、遗址、景区来体现,也要通过城市中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很多的细节来体现。”
如果说兵马俑这样的大遗址景区是让世界知道了西安的魅力,那么,遍布在城市中的老街文化,则更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受到历史和人文的熏陶。
权东计说,在城市生活中,街巷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街巷基数很大,它们遍布全市,是市民生存的根本基础,同时,每条老街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这些都是唯一的,这些历史、故事、传说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能切身感受到的文化,它们丰富着城市的文化体系。
世界范围内,有许多保护、发扬老街文化的范例。日本的京都、奈良就保留了许多老街道的原貌,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同时,我们西安的书院门、北院门也形成了独特的老街文化,成为闻名世界的历史街区、旅游景点。
权东计教授认为,我们不一定要把每条街道都打造成书院门、北院门这样的老街景区,对于大部分的老街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在街道上树立标示物,对街道名称的来历、历史故事等进行标注,制作雕塑来丰富街道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护、改造街道上的古建等方式来保护、展现老街的历史。
权教授还建议,在对老街道的改造中,我们应该注意对街道名称、街道历史的研究,在政策、制度上给予支持,加大宣传,在规划和开发中把古老的地名保存下来,把当地的记忆保存下来,让一个地方的微观历史、微观文化得到延续。
珍惜“记忆”才具竞争力
保护老街文化并不是刻板地将老街道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这对于今天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不可行的,保护老街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并不矛盾。保护老街、街名,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方法有很多。有市民建议,可以通过在历史街区立石碑、石刻、牌坊,或者制作路牌等办法,标出老街的名称、街名的来历、街道的历史,也可以将跟街道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制作成雕塑,这样能让市民更生动、直接地感受到老街的历史文化。
同时,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是老街记忆、城市文化的传播者。街名文化记忆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念。因此,老街巷文化传播的重点在于,培育年轻人对保护和传播老街历史文化的理性素养,其中,尤其以家庭中老一辈向小一辈的文化传递作用最为关键。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需要经济支撑,且所需投入巨大。一些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创新机制体制,以“活”的产业作为支撑来激活发展要素,才能延续历史街区生命。
江苏苏州平江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小桥流水旁,随处可以见拿着相机的外国游客、坐在角落闲聊的居民、拍着婚纱照的情侣……58岁的当地居民高天锡告诉记者,政府改造后,游客多了,有人气了,生活更舒适了,心情更好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曾这样评价平江街区:“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人气”让“永续”成为可能。苏州建立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业资助、银行贷款的多元投资机制。以山塘街区改造为例,启动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益性项目都由政府投资。同时通过政府控股和民营资本组合,成立了山塘保护性修复有限公司、山塘旅游公司,前者主要进行保护性修复,后者主要负责旅游开发和运作。
“城市失去‘记忆’,必将失去竞争力!”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发展并不矛盾,城市历史文化是影响城市长久发展的战略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有利于城市培育个性,塑造品牌,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文化遗产,更要激活文化遗产,只有这样,古城老街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来说,老街巷也具有深刻的意义。地名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很重要,一个古老的地名消失了,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感觉也就消失了。只要一个地名存在,人们就会保留着对这里的念想,有念想就有记忆,有记忆就有历史。
城市记忆的珍贵留存
城市以及它的建筑从来就不是静止的,它们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一直在生长、变化、死去抑或重生。这是一个动态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在时空切换中,它甚至会超越建筑者和使用者的初衷和固有认知,在历史留下它们或浓或重的痕迹。
“街巷”的本义,原指相通的大道和胡同里弄。一般来说,大者为街,小者为巷;直者为街,曲者为巷。传统街巷对于中国人而言,其意义是复杂的。因为传统中国的城市中并没有广场,其功能被街巷取代。大大小小的城市都由街巷划分成棋盘式的格局。庙宇与其他公共建筑皆沿着街巷配置而非集中于市中心。正因为大部分建筑物都朝向街巷开启,因而街道巷同时具有交通与生活空间的双重功能。
所以,如果说一个城市是一部鸿篇巨制,那么街巷就是它的历史框架和基础单位,是一个城市历史变迁和人文发展过程的缩影。
老街道记忆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城市历史的一部分,留住老街文化,也是留住了城市的历史记忆。我们现在有责任把老街名、老地名保留下来,把与街名地名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及街道上的标志性建筑保存下来,让我们的城市发展,与城市记忆和城市历史对接起来。
有了名街老巷,城市才有味道,它们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和历史记忆,是城市最为亮丽的名片。名街老巷,流淌着独特的文化气韵,遗留着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风物世情,写满了这座城市特有的生命印记。名街古巷,无疑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而如何对其保护并掘取经济价值,早已是城市主政者着力思考的课题。
北京国子监街,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街区内集中了国子监、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也是该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山西祁县晋商老街,民居小巷、老宅大院、古店铺、古衙署、古庙宇林立,“集江南河北之大成,汇宋元明清之法式”,是研究我国古代县城建制、街道规划、民宅建筑和商业布局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明清时代晋商辉煌的历史见证;西藏拉萨市八廓街,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距今已有1300多年。它是随大昭寺的修建和人们对该寺的朝圣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
我国有特色的名街老巷又何止百条千条,它们不仅是城市历史和文明发展最具说服力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鲜活的文化生态标志,更是我们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可缺少的基础。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历史文化名街的保护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历史文化名街是名城、名镇、名村系列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及地位不容忽视。要保护好名街,一是要作详细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使名街的价值真正彰显出来。二是要做好保护规划工作。历史文化名街要美观、完整。破旧的状态不是名街的原貌,应将名街维护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把这些富含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及城市记忆的街道保护下来,显得相当重要及有意义。
老街名知道的人不多
西北大学的陈肖月和她的同学们,希望能通过社会调查的形式,来了解陕西西安市民对老街文化的认知程度,分析出街名文化传承不畅的部分原因,从而能对老街文化的保护有一些帮助。
调查锁定在明城墙内1107公顷的范围内,这里是西安老街巷最集中的区域。第一轮的普遍调查覆盖了城墙内现存的108个老街,总共收回200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市民对这108条老街街名的平均记忆度只有12%(即100个人里有12个人知道街道的名称)。
知道老街名的人不多,知道街名来历的人则更少。其中,书院门、贡院门、端履门、饮马池这些以街道上曾有过的著名建筑、景观为名的街道,知晓其来历的人稍多,分别占到了12%。竹笆市街名来历的知晓程度略低,有10%。而其他大部分街道,知道其街名来历的人都不到十分之一。玄风桥、红埠街、骆驼巷等名称奇特的街道,在调查的200人中,知晓其街名来历的竟没有一个人。令人费解的是,府学巷、夏家什字、五岳庙门这些较为有名的老街,居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其街名的来历。
尽管市民对街名的了解程度并不乐观,但是,受访者普遍认为,老街对于古城西安是十分重要的。认为老街文化对建设人文西安很有意义的人,占到了59%之多。
几条老街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街道居住和生活的人,对老街的记忆度明显高出没有跟街道“亲密接触”的市民。只要在一个地方居住了一段时间,人们都会对所在的街道产生感情。而且,越是居住时间长的住户,对街道的历史、文化就越熟悉,很多老住户都对所住街道的历史如数家珍。
反映街道建筑实体和街道功能的街名,最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一条老街上的建筑实体消失,或是街巷功能改变,人们对老街的记忆就会出现断裂。
除了街道上典型建筑的消失和街道功能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是人们对老街记忆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致使人们与街道的接触减少,对街道的综合感知能力较之过去大幅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乘车(公交、私家车、出租车、摩托车、电瓶车)出行,著名建筑学者和理论家阿摩斯·拉普卜特认为,当人们步行时,对于空间具有较高的认知力;而在较快的车行速度下,人们对于环境的识别能力大大下降。此外,高层住宅的兴起、人们自发性活动场所的减少,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等现代化的生活模式,都会导致人们对街道的感知度下降。 让微观历史文化得到延续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权东计教授认为,遍布于城市之中的老街巷,就是城市细节的一个方面。他说:“我们现在更多地关注大遗址、景区的保护和开发,但是,西安的历史文化,不仅要通过遗迹、遗址、景区来体现,也要通过城市中的各个方面,也就是很多的细节来体现。”
如果说兵马俑这样的大遗址景区是让世界知道了西安的魅力,那么,遍布在城市中的老街文化,则更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感受到历史和人文的熏陶。
权东计说,在城市生活中,街巷文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街巷基数很大,它们遍布全市,是市民生存的根本基础,同时,每条老街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这些都是唯一的,这些历史、故事、传说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能切身感受到的文化,它们丰富着城市的文化体系。
世界范围内,有许多保护、发扬老街文化的范例。日本的京都、奈良就保留了许多老街道的原貌,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同时,我们西安的书院门、北院门也形成了独特的老街文化,成为闻名世界的历史街区、旅游景点。
权东计教授认为,我们不一定要把每条街道都打造成书院门、北院门这样的老街景区,对于大部分的老街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在街道上树立标示物,对街道名称的来历、历史故事等进行标注,制作雕塑来丰富街道的历史文化信息,保护、改造街道上的古建等方式来保护、展现老街的历史。
权教授还建议,在对老街道的改造中,我们应该注意对街道名称、街道历史的研究,在政策、制度上给予支持,加大宣传,在规划和开发中把古老的地名保存下来,把当地的记忆保存下来,让一个地方的微观历史、微观文化得到延续。
珍惜“记忆”才具竞争力
保护老街文化并不是刻板地将老街道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这对于今天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不可行的,保护老街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并不矛盾。保护老街、街名,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的方法有很多。有市民建议,可以通过在历史街区立石碑、石刻、牌坊,或者制作路牌等办法,标出老街的名称、街名的来历、街道的历史,也可以将跟街道有关的历史故事或者传说,制作成雕塑,这样能让市民更生动、直接地感受到老街的历史文化。
同时,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位市民,都应该是老街记忆、城市文化的传播者。街名文化记忆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念。因此,老街巷文化传播的重点在于,培育年轻人对保护和传播老街历史文化的理性素养,其中,尤其以家庭中老一辈向小一辈的文化传递作用最为关键。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建设需要经济支撑,且所需投入巨大。一些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必须创新机制体制,以“活”的产业作为支撑来激活发展要素,才能延续历史街区生命。
江苏苏州平江路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小桥流水旁,随处可以见拿着相机的外国游客、坐在角落闲聊的居民、拍着婚纱照的情侣……58岁的当地居民高天锡告诉记者,政府改造后,游客多了,有人气了,生活更舒适了,心情更好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曾这样评价平江街区:“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人气”让“永续”成为可能。苏州建立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企业资助、银行贷款的多元投资机制。以山塘街区改造为例,启动资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益性项目都由政府投资。同时通过政府控股和民营资本组合,成立了山塘保护性修复有限公司、山塘旅游公司,前者主要进行保护性修复,后者主要负责旅游开发和运作。
“城市失去‘记忆’,必将失去竞争力!”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发展并不矛盾,城市历史文化是影响城市长久发展的战略资源。保护好历史文化,有利于城市培育个性,塑造品牌,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护文化遗产,更要激活文化遗产,只有这样,古城老街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