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125
我院自2002年7月1日加入商丘市“120”急救网络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经验积累,对院前急救中常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常见风险分析
反应速度问题:①“时间就是生命”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当家人突发急病要需救治,其家属心情可想而知。但无论如何急救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要有一个反应的过程,救护车到达事发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尽管有时我们很快,但仍达不到患者家属的期望值。因此,而易发生纠纷。 ②除了我们自身的因素影响反应速度外,有许多客观因素也制约行车速度,如天气状况,陌生地域,交通阻塞等等。有时在没有其他行车路线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在无奈中缓慢前行,以至不长的路走了很长的时间,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院前急救护士素质的问题:由于我院护士比例相对不足,一些年轻护士补充在急诊工作中,在院前急救中缺乏现场处理的经验,并且由于行驶途中救护车的颠簸,空间的有限,不方便操作及车内灯光亮度不够,使夜间操作困难而不能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实施必要的救治。
院前急救中的急救设备准备不足:由于工作中的麻痹大意或责任心不足,出诊时未带心电图或心电图出现故障,未能给病人实施有效的检查而引起纠纷。
方式方法问题:在拨打120电话求救的患者当中,危重患者仅占1/10,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更少。但很多急救医护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般的普通患者似乎去一名都显得多余,而急救的危重患者往往两个人都忙不过来,加之有些报警不准确,当救护车到达现场时才发现所需要面对的是多个伤员或患者,难免应接不暇。执行出诊抢救任务的“普通型”救护车究竟应该配备几名随车人员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国内大多数省、市的急救中心一般都是3人,即医生、护士、司机各1名,我院目前就是这种模式。但仍有一部分急救中心在出诊时仍有两名工作人员,那1名医生或1名护士和1名司机,由于随车人员不足而引出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
难以防范的问题:作为特种车辆,在执行出诊抢救任务时,救护车拥有不受交通法规限制的优先通行权,因此造成救护车相比其他车辆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但延误了抢救工作,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二次损伤,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防范对策
反应灵敏,出车迅速:针对反应速度的问题,一要做好解释,请对方充分理解;二是必要时实地测试,让对方心服口服;三是保持应有的高昂状态,不仅出诊上车时要奔跑,而且到达呼救地点和下车时也要奔跑,以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组织学习提高水平:医院的技术水平因素和医务人员的道德因素对于风险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医疗救护水平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院前急救的患者中5%~15%的属于危重患者,其中的5%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因此对在职人员进行持续的急救护理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范护理纠纷,减少风险的根本。
专人管理风险教育:急救设备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洁、保养、维修,使设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加强急救人员责任心教育,使医务人员明确角色责任和工作潜在风险,并将风险意识贯穿到工作中每项操作和护理的具体工作中。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教育素材,进行风险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随车人员配置合理:由于院前急救的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应该按照最高需求来配置人员,从实际需要来看,执行出诊抢救任务的救护车,至少要配3名工作人员,为了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抢救工作持续进行不至于中断,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再配两名担架队员。
安全行车防止车祸:避免的方法是要让大家明白,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快车,否则欲速则不达,此外随车人员不要干扰或妨碍司机的驾驶,事故发生时车上没有患者时,要向调度室报告,赶快派车替代执行尚未完成的任务;事故发生车上有患者时,如果患者没有因车辆而受伤,赶快另派车辆将患者转走;如果患者受伤则要根据事实和相关法律请有关部门做出处理及时救治伤者。
从理论上讲,医疗纠纷很难杜绝,但医疗纠纷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减少。我们必须意识到患者及家属可能不知道技术水平的高低,但能够看到我们采取了多少抢救措施;患者及家属不大能预知病情的结局,但明白我们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有效地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取决于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身努力。
参考文献
1 武秀昆.急救中心出诊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意义评定.中国医院管理,1999,6:20-21.
2 刘清华.医疗损诉及医院的风险经营.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1,18(2):57-59.
3 陆一鸣.急症与急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
我院自2002年7月1日加入商丘市“120”急救网络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经验积累,对院前急救中常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常见风险分析
反应速度问题:①“时间就是生命”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当家人突发急病要需救治,其家属心情可想而知。但无论如何急救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要有一个反应的过程,救护车到达事发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尽管有时我们很快,但仍达不到患者家属的期望值。因此,而易发生纠纷。 ②除了我们自身的因素影响反应速度外,有许多客观因素也制约行车速度,如天气状况,陌生地域,交通阻塞等等。有时在没有其他行车路线可供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在无奈中缓慢前行,以至不长的路走了很长的时间,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院前急救护士素质的问题:由于我院护士比例相对不足,一些年轻护士补充在急诊工作中,在院前急救中缺乏现场处理的经验,并且由于行驶途中救护车的颠簸,空间的有限,不方便操作及车内灯光亮度不够,使夜间操作困难而不能快速、准确地为患者实施必要的救治。
院前急救中的急救设备准备不足:由于工作中的麻痹大意或责任心不足,出诊时未带心电图或心电图出现故障,未能给病人实施有效的检查而引起纠纷。
方式方法问题:在拨打120电话求救的患者当中,危重患者仅占1/10,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更少。但很多急救医护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一般的普通患者似乎去一名都显得多余,而急救的危重患者往往两个人都忙不过来,加之有些报警不准确,当救护车到达现场时才发现所需要面对的是多个伤员或患者,难免应接不暇。执行出诊抢救任务的“普通型”救护车究竟应该配备几名随车人员至今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国内大多数省、市的急救中心一般都是3人,即医生、护士、司机各1名,我院目前就是这种模式。但仍有一部分急救中心在出诊时仍有两名工作人员,那1名医生或1名护士和1名司机,由于随车人员不足而引出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
难以防范的问题:作为特种车辆,在执行出诊抢救任务时,救护车拥有不受交通法规限制的优先通行权,因此造成救护车相比其他车辆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出现这种情况时,不但延误了抢救工作,有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二次损伤,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防范对策
反应灵敏,出车迅速:针对反应速度的问题,一要做好解释,请对方充分理解;二是必要时实地测试,让对方心服口服;三是保持应有的高昂状态,不仅出诊上车时要奔跑,而且到达呼救地点和下车时也要奔跑,以争取宝贵的抢救时机。
组织学习提高水平:医院的技术水平因素和医务人员的道德因素对于风险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医疗救护水平的提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院前急救的患者中5%~15%的属于危重患者,其中的5%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因此对在职人员进行持续的急救护理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范护理纠纷,减少风险的根本。
专人管理风险教育:急救设备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清洁、保养、维修,使设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加强急救人员责任心教育,使医务人员明确角色责任和工作潜在风险,并将风险意识贯穿到工作中每项操作和护理的具体工作中。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教育素材,进行风险意识教育,防患于未然。
随车人员配置合理:由于院前急救的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应该按照最高需求来配置人员,从实际需要来看,执行出诊抢救任务的救护车,至少要配3名工作人员,为了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使抢救工作持续进行不至于中断,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再配两名担架队员。
安全行车防止车祸:避免的方法是要让大家明白,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快车,否则欲速则不达,此外随车人员不要干扰或妨碍司机的驾驶,事故发生时车上没有患者时,要向调度室报告,赶快派车替代执行尚未完成的任务;事故发生车上有患者时,如果患者没有因车辆而受伤,赶快另派车辆将患者转走;如果患者受伤则要根据事实和相关法律请有关部门做出处理及时救治伤者。
从理论上讲,医疗纠纷很难杜绝,但医疗纠纷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减少。我们必须意识到患者及家属可能不知道技术水平的高低,但能够看到我们采取了多少抢救措施;患者及家属不大能预知病情的结局,但明白我们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有效地减少或杜绝医疗纠纷,取决于所有从业人员的自身努力。
参考文献
1 武秀昆.急救中心出诊次数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意义评定.中国医院管理,1999,6:20-21.
2 刘清华.医疗损诉及医院的风险经营.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2001,18(2):57-59.
3 陆一鸣.急症与急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