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主体性不够、教学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与时代脱轨及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四方面现状,并针对相应问题给出了未来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优化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现状;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它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区别就在于其人才培养性质,更趋向于以职业为导向,注重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都忽视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实际上,音乐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要求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教师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合理安排音乐课程,要求学校为师生提供完备的实践条件。
一、高职音乐教育现状
(一)学生主体性不够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一味的被动学习。一般情况下,由教师向学生讲授音乐理论知识,学生盲目的记忆与联系,而不能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同时,也很少有教师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或者是尽管有些教师意识到了,也并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无法自觉的从这种旧模式中突破出来,渐渐的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当前社会所需人才所具备的必要能力。
(二)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学科起步晚,规模小,至今还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多数是依据师范类音乐教育学院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对学生在音乐意义的主动建构方面的引导,同时也不能按照职业院校的特点,根据音乐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忽视了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情况,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聘用要求。这种传统单一的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高职音乐教育发展要求及人才培养要求,应合理调整音乐教学中的知识结构安排,以此适应音乐专业学生的未来岗位需求。
(三)课程设置与时代脱轨
高职院校是实施职业培训的重要地方,但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主要以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而音乐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则相对较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也自然较少,进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与时代接轨,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不能固守陈规,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将音乐教学课程设置与实际职业需求结合起来,增加学生音乐实践机会,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与结构。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音乐教师作为指导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对于音乐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音乐师资队建设中仍存在着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不当、专兼职教师人数比例不合理,以及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甚至是缺失等情况。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音乐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通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成效,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与成才。
二、高职音乐教育优化策略
(一)优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从生理心理学角度来讲,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从自身的求学经历中获得一些经验以指导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具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自我扩充的能力。
所以,高职音乐教育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将这种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即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参与性挖掘,让学生逐渐深化独立思考与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音乐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更是要求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从而为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指导作用。
(二)优化音乐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学生的整体文化课基础较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拓宽专业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减少或合并不必要的专业课程,强调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并在学生阶段性考核中增加实践能力考查内容,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能够积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应用现代多元化教学技术,结合音乐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特征,培养学生音乐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户外,通过观摩文艺表演、观看音乐会或参与音乐表演工艺活动等强化学生对音乐教育意义的理解,也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并真正达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的。
(三)合理调整师资队伍
首先,要强化青年教师在音乐教育第一线的重要性,发挥青年教师初入岗位的热情与积极性,带动老教师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及新技术;其次,全面培养音乐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在音乐教师队伍结构中的比例;三是根据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条件,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引导,严格控制兼职音乐教师比重及质量,对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督促其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实现高职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师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音乐教育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望本研究能够为高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曙.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 杨珊.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5,24:98.
[3] 李蕾.创新教学模式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13:169.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现状;优化策略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它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区别就在于其人才培养性质,更趋向于以职业为导向,注重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然而,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都忽视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并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实际上,音乐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要求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要求教师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模式,合理安排音乐课程,要求学校为师生提供完备的实践条件。
一、高职音乐教育现状
(一)学生主体性不够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一味的被动学习。一般情况下,由教师向学生讲授音乐理论知识,学生盲目的记忆与联系,而不能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同时,也很少有教师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或者是尽管有些教师意识到了,也并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出实质性的改变。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无法自觉的从这种旧模式中突破出来,渐渐的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当前社会所需人才所具备的必要能力。
(二)教学模式陈旧落后
我国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学科起步晚,规模小,至今还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多数是依据师范类音乐教育学院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对学生在音乐意义的主动建构方面的引导,同时也不能按照职业院校的特点,根据音乐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忽视了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创业情况,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聘用要求。这种传统单一的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已经不适应当前高职音乐教育发展要求及人才培养要求,应合理调整音乐教学中的知识结构安排,以此适应音乐专业学生的未来岗位需求。
(三)课程设置与时代脱轨
高职院校是实施职业培训的重要地方,但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主要以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而音乐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则相对较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也自然较少,进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与时代接轨,不能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因此,高职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不能固守陈规,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将音乐教学课程设置与实际职业需求结合起来,增加学生音乐实践机会,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与结构。
(四)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音乐教师作为指导音乐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对于音乐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音乐师资队建设中仍存在着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不当、专兼职教师人数比例不合理,以及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甚至是缺失等情况。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音乐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通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等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成效,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与成才。
二、高职音乐教育优化策略
(一)优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从生理心理学角度来讲,高职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能够从自身的求学经历中获得一些经验以指导其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他们具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和自我扩充的能力。
所以,高职音乐教育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将这种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即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参与性挖掘,让学生逐渐深化独立思考与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音乐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更是要求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从而为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指导作用。
(二)优化音乐课程设置,革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职学生的整体文化课基础较差,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拓宽专业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减少或合并不必要的专业课程,强调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并在学生阶段性考核中增加实践能力考查内容,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能够积极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应用现代多元化教学技术,结合音乐本身的生动性、形象性特征,培养学生音乐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户外,通过观摩文艺表演、观看音乐会或参与音乐表演工艺活动等强化学生对音乐教育意义的理解,也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为其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并真正达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的。
(三)合理调整师资队伍
首先,要强化青年教师在音乐教育第一线的重要性,发挥青年教师初入岗位的热情与积极性,带动老教师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及新技术;其次,全面培养音乐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在音乐教师队伍结构中的比例;三是根据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条件,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引导,严格控制兼职音乐教师比重及质量,对全体音乐教师进行定期考核,督促其全面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实现高职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师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本文主要论述了高职音乐教育存在的四方面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望本研究能够为高职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周曙.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 杨珊.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5,24:98.
[3] 李蕾.创新教学模式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1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