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岩的“十八张半”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代京剧大师余叔岩曾在百代、高亭、长城、国乐等唱片公司灌过37面唱片,这就是大家熟知的“十八张半”。这些唱片的背后,则讲述了一桩桩不为人知的故事。
  余叔岩(1890年至1943年),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艺名小小余三胜,京剧老生。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鑫培)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在唱腔和唱法方面,余叔岩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沉俊秀的书卷气,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演能力,对后来的京剧老生行影响巨大。
  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1904年,余叔岩就在老倍克唱片灌录过两张半唱片,唱片题名《小余三胜》应该是误写,余叔岩当时艺名“小小余三胜”。这两张半是《空城计》两面、《托兆碰碑》两面、《打渔杀家》一面。此时“余派”尚未形成,唱得并不中听,余叔岩成名后曾想高价收买这些古董唱片,却也没买到。到了现在,作为重要的京剧文献资料,这几张老倍克的《小余三胜》存世无几,可以说是唱片瑰宝了。
  余叔岩成名后,先后在百代(1920年)、高亭(1924年)、长城(1932年)、国乐(1940年)等唱片公司灌过37面唱片,即“十八张半”。相传余叔岩成名之前找到过上海百代公司,提出灌录唱片,但是余叔岩并无名气,百代公司并未答应。余叔岩非常生气,发下话来,有朝一日成名之后,百代找我灌录唱片,必定要高价!果不其然,民国九年,也就是1920年,百代公司找到余叔岩,出了高价请他录制了:《捉放行路》两面、《战樊城》两面、《探母》两面、《卖马》一面、《法场换子》一面、《上天台》一面、《一捧雪》一面、《琼林宴》一面、《桑园寄子》一面、《八大锤》念白一面。上世纪20年代百代发行的都是12寸的钻针唱片,片心商标是一只大红公鸡,即俗称“红公鸡”。其中念白的半张《八大锤》据说没有再版,而且这是他惟一的一段念白录音,非常罕见。其他6张后来都重新发行了再版的钢针唱片,由于余叔岩名气大,影响力广,再版钢针唱片发行量比较大,现在也还算多见,收藏起来较为容易,甚至能见到全新原光的带歌词原封套、七八十年的物品,保存得这么好,上针一听,原汁原味。拿在手上,看着非常喜人。
  民国十三年(1924年),由杭子和司鼓、李佩卿操琴,余叔岩在高亭公司录制了:《空城计》两面、《搜孤救孤》两面、《珠帘寨》一面、《洪羊洞》一面、《战太平》一面、《状元谱》一面、《乌盆记》一面、《八大锤》一面、《鱼肠剑》一面、《李陵碑》一面,共6张“红高亭”,唱片片心是红底金字。
  当年高亭公司特别聘请了德国录音室到北京,由于当时余叔岩身体不佳,一直不能录,所以高亭的德国录音师一直在北京,等余叔岩等了好几个月,花费不菲,给余叔岩的酬劳也是高达3000大洋一张,现在听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终于等到有一天余叔岩来信可以录了,结果当晚余叔岩还是嗓子有痰,没办法,余叔岩拿了顶貂皮帽子,吐一口痰唱一句,足足录到天亮,吐了一帽子的痰。
  长城唱片公司是上海的一家本土唱片公司,由张啸林、俞叶封、叶庸方等于1933年5月7日正式发起创办,由张啸林担任董事长,杜月笙、黄金荣等人都是发起人。叶庸方在京剧唱片灌音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正是由于他的奔波劳碌,才让今天的我们还能听到一批京剧大师独唱或是合作的录音精品。长城公司的唱片大都是在德国压制,质量好,其灌制的京剧唱片也是名家辈出,精品荟萃。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杭子和司鼓、朱家夔操琴,余叔岩在长城公司录制了:《捉放宿店》两面、《摘缨会》两面、《失街亭》一面、《乌龙院》一面、《打渔杀家》一面、《打严嵩》一面,共4张唱片。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打渔杀家》《打严嵩》唱片,相传余叔岩对这张唱片录制不满意,不同意发行,一气之下还把唱片母版刮坏了,结果这张唱片发行时就有刮痕。其实不然,据考证,事实是当时长城公司在运母版过程中,伙计不小心给弄伤了母版,请余叔岩重录,余叔岩坚决不同意,因为花费很高,可又不能就这样废了,只好把有伤的母版硬是压制出了少量的唱片继续发行,所以这张唱片每一张上都有刮痕。因为发行量小,所以这张唱片非常难得。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余叔岩在国乐唱片公司录制了:《沙桥饯别》两面、《伐东吴》一面、《打侄上坟》一面,总共两张,就是著名的“金国乐”。历史学家吴小如在《吴小如戏曲文录》中,评价这张《沙桥饯别》为余叔岩“诸片之冠”,盖炉火纯青,腔嗓俱佳“只千古而无对”。此戏余叔岩并未正式演出过,只在家调嗓时用来连唱。陈大濩北上拜余叔岩未遂,跟刘曾复学得此戏,上世纪60年代发行过密纹唱片。这两张“金国乐”可以说是余叔岩18张半唱片中的头等精品,唱腔好,存量少,国内藏家手中也不多见。另外,当时余叔岩为国乐公司录这两张唱片时,录了两遍,有两段录音。其中一版就是“金国乐”,另外一版,日本的金鼓唱片发行过,其中《伐东吴》“黄汉盛撩袍”一句又所不同,因此可以断定当时录了两版。不过余叔岩发行的金鼓唱片实物已是凤毛麟角,笔者也未曾见过。
其他文献
笔者多年来一直珍藏着一架德国早期铜制经纬仪(如图)。它历经百年的磨砺仍然活动自如、完好无损、旧物如新,其功能依旧分毫不差、精准如初。充分向人们展现了“德国技术”、“德国质量”和“德国精神”的特有魅力。  经纬仪,是光学和机械学完美结合的精密测量仪器。是利用光学对点器,使仪器中心与地面标志物位于同一垂线上,再借助水准器将仪器的垂直轴调整与垂线重合,使望远镜瞄准目标,利用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测出水平角和
期刊
笔者收藏并研究老电话,但为何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呢?很显然,笔者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缘于一张上海老包装纸,因为就在该包装纸上,不但印着电话(七五七一五号)还别出心裁地印上电话谐音——请我吃一壶。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意思呢?  据《老电话》一书记载,昔日上海滩的电话局接线小组,为了将抽象的电话号码熟记于心,在实践中运用了多种记忆方法,比如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还有谐音记忆法。因此,那时话房里随便抽
期刊
话说岳飞与梁王为夺武状元,因他顾及梁王身份尊贵,便争得主考官同意,与梁王各立一张生死文书。等文书写定画押,并呈上四位主考,各用了印。而梁王的交与岳飞,岳飞的交与梁王。梁王就把文书交与张邦昌(主考官之一)收好,岳飞想将文书来交与宗泽(主考官之一)。  宗泽却道:“这是你自家的性命交关,自然是自家收着,与我何涉,却来交与我收?还不下去!”岳飞连声道:“是,是,是!”只得跨上马来寻众弟兄们。  看见汤怀
期刊
郭巨埋儿画像砖烧造于南北朝时期,1984年出土于湖北襄阳襄城贾家冲墓地的一座南朝砖室墓,现收藏于襄阳市博物馆。此砖为长方体,长37.8厘米,宽19厘米,厚6.4厘米。正面砖面四周刻忍冬纹边框,框内主题纹饰为浅浮雕,雕刻的是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郭巨埋儿。画面以山石、树木和草丛为衬托背景,树木自然弯曲,枝繁叶茂,草丛葱茏葳蕤,生机盎然。人物位于中部位置,右边的郭巨手持铁锹使劲挖土,弯腰舒臂,抬腿压
期刊
在不久前落槌的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情愫东瀛—山田家藏大千遗墨”专场中,863号拍品张大千“致山田喜美子信札”以8000元至9000元的估价上拍,最终以7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80.5万元,超出估价100倍之多。在这件信札的背后,则是张大千的一段“东京爱情故事”。而在2015年秋拍拍场上,类似的“有意思”的名人信札、手稿往往都能创出佳绩。  颇富传奇色彩  张大千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国画家,也
期刊
毛亦明,笔名毛庐,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1950年生,陕西岐山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大风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2005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创作中心主任。  毛庐幼承家学,五岁起随父学习书画。从传统入手,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遍临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等古代名家法帖,追摹傅抱石、李可染、黄宾虹等名家画风,汲取石鲁、赵望云长安画派之元素,以水
期刊
在老北京琉璃厂一带曾有刻图章的小店,老师傅一般都会自己制印泥。后来,一些比较便宜和便捷的印泥面市后,许多人就不再亲自做印泥了。所以,想在北京看到即使是最粗糙的制印泥过程也是非常 不容易的。  去上海看印泥,当然并不只是想了解一下制印泥的过程,更主要的还是想知道什么样的印泥才是好印泥,以及做出一款好印泥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我提前约了上海的李耘萍老师,她与上海西泠印泥和鲁庵印泥都有传承关系。李耘萍与潜泉
期刊
8524万港元成交的雍正珐琅彩赭墨梅竹图碗、4604万港元拍出的常玉《黄桌上的菊花瓶》……日前落槌的香港佳士得2015年秋拍共斩获了26.2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并创造了20多项世界记录。作为香港拍场上本年度秋拍的收官战,此次佳士得秋拍备受业内关注。而新买家的增多也凸显出拍卖格局的变化。  买家更加国际化  73件作品总成交额达5.08亿港元,成交率为86%,其中14件拍品以超1000万港元成交—佳士
期刊
自2014年以来,关于楠木工厂倒闭,资不抵债的现象频出。往日,古典家具卖场楠木展厅林立。如今一个个展厅悄无声息地撤出,天价楠木回归本位,似乎挥手告别往日的辉煌。  说到楠木,人们大都会毫不犹豫地联想到这个称谓—“皇木金丝楠”。自古以来,楠木就受到皇家和民间的崇尚。近年来,金丝楠也备受追捧,一度成为市场炒作的对象。一件金丝楠木家具要价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一只笔筒也要上百万元。这使得金丝楠脱离了本真,
期刊
日前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亮相的“翰墨华章—新中国以来名家书画文牍大展”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和藏家的目光。展览由首都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等共同举办,汇集了来自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艺术家亲属、艺术家本人以及部分重要藏家的展品,共计约400件(套)。  展览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家翰墨”,汇集了一批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界著名人士的作品;第二部分为“悲鸿精神”,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