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文化的大学生责任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tch_dea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重视人的责任教育是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的重要思想传统,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突出优势.在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以注重修身为本为基础、追求人格完善为内容、实现兼济天下为目标的传统责任教育体系,于当前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新时代,责任教育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体现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要求、构成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推进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必须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主渠道的作用,通过强化“时代新人”认同,引领大学生责任目标确立;培养“知行合一”理念,促进大学生责任行为自觉;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大学生责任实现实效来提供路径支持.
其他文献
古“丝绸之路”蜿蜒七千多里,成功地把亚、欧两大洲联结到一起,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创举,孕育了友谊、和平、包容、互鉴,蕴含着丰富的丝路精神.近年来我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一次文明之旅,为我国文化走上世界舞台提供了有力支撑、搭建了良好平台.我们要想把握住这一发展契机,要想在竞争的潮流中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就要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异常繁荣、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下,我国母语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本文通过分析中华民族语言的重要作用,结合“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为促进中华民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有其内在的生成发展机制,这一机制通过认同主体和认同客体之间基于认同中介而建构及完善.本文在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结构及机理基础上,注重主体维度反思,通过问卷调查剖析高校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认同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等,进而,从教师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提升、高校健全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常态长效机制、社会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三个层面,构建深化高校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的有
距离日本宣布投降已经过去了近八十年,而侵华日军第五一六部队的贻害还未完全消弭,对该部队的研究在近四十年间从无到有,逐渐丰富立体,本文回顾了关于第五一六部队研究从无到有的历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理清思路.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人民对于秩序的追求是矢志不渝的,在追求合理规范的秩序过程中,由于有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历史记忆,加之以共同的秩序追求,便生成了中国人民的信念.生成的信念又在守固思想根基和改造异域文明等基础上得以坚守,形成了确定的、稳固的信念.当今在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我国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好中国文化里信念生成之道、坚守之道与教育之道,应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不利影响,亦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新文科建设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复合型公费师范生专业应运而生.作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之一,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历史学+地理科学复合培养)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学生自我发展困境和辅导员育人工作困境两大现实挑战.为此,辅导员不断探索学生管理新模式,一方面聚焦工作难点,多措并举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建立协同育人模式,着力提升育人质量,以期促进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并为复合型公费师范生专业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博物馆作为蕴含着过去与未来的中枢机构,在历史的发展中完成了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越来越具有包容性和平等性.后疫情时代下的博物馆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催生出来的,表现为依托当代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并传播文物信息.本研究以全国民族类博物馆现状研究为基础,深刻探讨新形势下博物馆教育的表现形式、传播特点以及影响意义,力图结合实际传播情况,提出在后疫情时代下博物馆应将“以人为本、以物为根”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夯实内容基础与借力数字手段联合出击,实现博物馆教育从单一的后方阵地到复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在不断深化提升.文章重点阐述了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基本定位,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中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拓展服务领域和新技术的应用以达到更大程度的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始,社会各界就呼吁“学生减负”,但中小学生减负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且有“愈减愈重”趋势.将“博弈理论”应用于“学生减负”,发现在横向维度和纵向维度上国家政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 校、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减负”的博弈主体.因此,切实做到“学生减负”应从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打破“学生减负”的博弈困境.
虚拟教研室是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的新事物,在保留传统实体教研室教学与科研功能之外,突破了时空界限与高校行政界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建设研究生思政课虚拟教研室,通过重视顶层设计、形成制度规范、明确分工职责、发挥技术优势、建设共享平台、统一线上线下等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带动教师能力提升、推进课程建设、促进校际合作的作用,解决当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章从生命历程中的场域和惯习出发,运用累积效应理论探讨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对H省高校大学生调查数据进行两层次随机系数模型分析发现,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是否独生子女并没有显著影响其劳动素养水平;由于累积分化效应,农村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良好的家庭劳动教育理念与劳动教育方式显著提升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家庭文化资本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劳动素养水平.研究还发现,不同职业阶层家庭的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职业阶层处于上层的家庭,其大学生劳动素养水平显著更高;中小学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