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路径探讨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b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贯穿在体育中的一种表现,人类的健康程度的提高与之紧密相连,这种思想也影响着人们体育锻炼的自我意识和积极性。在阐述终身体育理念下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从培养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在体育课程中体现终身体育理念、优化体育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以及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路径
  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由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转变的关键联系點,对终身体育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和持久的效果。因此,在学生的高校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进行有效的终身锻炼,这些都是体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一、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的新要求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
  受到终身教育理念的熏陶,1987年,北京体育大学土则珊教授于第一次将终身体育实施到教育中。“终身体育”的定义就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对习惯的坚持能力,以及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具体分为以下两部分:一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中,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活动成为陪伴一生的重要内容;二是受到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将体育的整体化作为锻炼目标,指导自身在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中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
  (二)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终身体育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育观念,它与人民当前的生活需求相符合。学校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时,应当以这种新观念为基础,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将此为中心开展体育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一直以来都很重视身体方面的锻炼,但却缺少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于终身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较差,没有养成主动的习惯,都是在被动中参加体育活动。而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培养自己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影响了自己一生中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也使得自己缺少参加运动的能力。
  因此,高校体育要搞清体育的实质性内容,围绕体育教育为中心展开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健康。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教育目的。为此,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教育观念,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其中的重大作用。
  二、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路径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转变学生的意识,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这也是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一,要建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体会到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身体素质,让生命充满活力,而且能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喜欢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生理和生活环境,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鼓励、吸引和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锻炼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享受到情感体验,收获到活动的乐趣,进而培养主动锻炼的自觉性。
  (二)在体育课程中充分体现“终身体育观念”
  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课程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获得,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将教材的理论内容和实践联系起来。对于教学的理论知识可以选择对人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的内容、原理和方法等;实践内容也要注重体育化,摒弃传统中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教材内容,挑选一些易用、易练、终身有效的个体锻炼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增加多种不同的健身方式,使用高密度、低强度的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制的能力。要根据自己年龄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参与体育活动。片面地认为学生只学会一两项运动内容就可以终身使用的思想是不对的,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这样导致了很多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将体育锻炼坚持下去。
  (三)优化教学环境与条件,奠定体育教学基础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也为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创造了先决条件。在对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进行改革时,合理地增加和运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竞赛项目,让体育教学寓教于乐。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样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在参与体育活动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此外,我们应当将启发式教学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锻炼的自觉性。高校有关领导应当重视学生的活动内容,尽量为其提供更多更大更全的体育器材和活动场所,为学生提供更优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打下物质基础。
  (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形成
  教师的体育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所以,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在教学期间,体育教师可以综合使用语言、动作、表情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讲解地更为精炼、优美、生活和富有激情。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教师的感染,对体育课产生兴趣,逐渐体会到体育教育的作用,发挥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尽量多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将自身的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解答学生的疑问。同时,也能传授给学生最新的体育知识,让其体会到体育精神,产生更浓的兴趣。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总之,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必须正确认识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综合优化课程教学,师资队伍,体育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创造有利条件,保证大学阶段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可以得到有效地提升。这对于学生而言,将是终生受用的。
  参考文献:
  [1] 陈艳辉.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路径[J].成功(教育).2013.24:276.
  [2] 隋鹏翔.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9:119-120.
  [3] 屈睿.浅析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0:46-4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大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本文通过调查得知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所在,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现状  一、前言  2014年7月初,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规定大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对重庆市高校男子健美操课的开设情况、学生兴趣、教师现状、男生选修健美操课的现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高校男子健美操课发展的原因,为促进重庆市高校男子健美操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校 健美操 男子健美操 现状分析  一、引言  健美操采用科学的练习手段和方法使身体各部分肌肉得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重视中学生体育锻炼,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目的。然而,目前很多中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因而疏于锻炼,造成体质下降。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也就是体育价值观的形成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体育行为。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塑造良好的个性,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成长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素质拓展运动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然后从青少年生长特征、青少年认识发展、青少年思维的发展、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发展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身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对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开展的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详细分析了素质拓展运动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青少年 素质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