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新授课的第一步骤,又是通过复习旧课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教者导入设计合理,运用灵活,将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到重要作用。
  一、以旧引新导入。以旧引新是指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教比和比值时,可以从倒数、除法习题引入,再把除法算式化成分数形式,从而引出比的概念,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使新旧知识建立合理、恰当的联系,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使新旧知识建立合理、恰当的联系,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以旧引新的“导”,要注意训练题既要有利于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旧知识点“穿针引线”, 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要考虑到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不能过于降低学习和探索思考问题的坡度,使他们觉得兴味索然。复习旧知识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解决新课的重点服务。可以尝试采用小黑板、卡片、纸条、多媒体等教具进行教学,这能让学生一目了然。
  二、类比导入。类比式导入新课是指依据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一知识想到另一知识的引入方法。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从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引入,让学生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平行四边形沿高剪开,把左边部分平移到右边后,转化成了长方形而且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么因此提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可不可以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新课。这样引入,学生能积极地主动学习,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三、设置悬念导入。所谓的悬念,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设置悬念导入法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出示题:小东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里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兴奋,想知道究竟,而这种状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学生在接下来的对话讨论中领悟到不是每年都有365天。教师顺势提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就知道了。于是板书新课题,新课就在热烈的气氛中开始了。
  四、故事式导入。故事式导入新课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新颖性、趣味性的故事来引入的方法。这种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和学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还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创新。正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节课,导入新课尤为重要,要想吸引住学生,那么“开场白”一定要新颖生动,这样才能把学生领进“学”的世界。以我教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为例:同学们,今天是小猪噜噜的生日,小动物们参加了小猪噜噜的生日聚会,小猪噜噜为小动物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在生日聚会中,小猪噜噜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它解决吗?试试看,小兔吃了4个萝卜,山羊吃了6个萝卜,比一比,想一想,谁吃得多?多多少?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回答问题,这样一个故事的引入,为下面的新课提供了情境。在教新课时,可再续情境:小鹿也来参加小猪的生日聚会,你们想知道小鹿吃了多少个萝卜吗?出示:小兔吃了4个萝卜,小鹿吃的比小兔多3个,小鹿吃了多少个?你们又能帮它解决吗?用你们的学具摆摆看。有这样动听的故事,就把学生领入了“想学”的境界!这再也不是以往我们强调的“你要学”的理论观点,而是“我想学”的教学观点。
  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做到导之有序,导之有法,导之有理,导之有度,就能把握知识的连续性,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现代陶艺是陶艺家将陶艺创作与情感思维完美的契合,引导人类本体潜在的情感需求,与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载体。本文主要是对现代陶艺的情感特征及媒介材质的运用浅谈个人之拙
通过对清代民窑纹样款的特征、构图形式、和装饰艺术性的论述,在展现它的装饰美同时,也让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提升。我们在对古代纹样款的研究中也会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