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新疆伊犁庆华煤矿物探项目部传来好消息,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该队顺利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实施赢得了时间、打牢了基础。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庆华煤矿位于伊犁自治州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矿的露天煤矿是新疆庆华能源集团煤制气项目的煤炭专供基地,承担着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任务。豫煤物测队承担的物探任务需探明该区煤层赋存范围及地质构造,为煤矿开采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
该项目距离郑州近4000公里。为保证工作按时有序开工,经过6天的长途跋涉,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才到达项目部。
2019年11月20日,施工人员全部到位后于当晚召开项目部全体成员会议,进行技术交底、安全培训和细致分工,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或突发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发放了防寒保暖物品。
21日一早,天气骤变,突降的一场大雪阻断了出工的脚步。大伙心急如焚,只能在驻地休整。22日,雪停了,但是气温低至零下18度,大家在工区里找了一块最平坦的地方,开始進行高密度探测试验。然而,厚厚的冻土层让大家吃够了苦头,每一根电极都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气力才能砸进冻土里,厚厚的棉衣难以抵挡刺骨的寒风,初来乍到的中原人很难适应寒冷的工作环境,电极袋太重、锤子太小,重要的是接地电阻太大,不能获取有效数据,高密度试验失败。怎么办?经商议,大家决定放弃暂定高密度试验工作,开始瞬变电磁工作,并迅速对人员分工进行调整。
23日一早,天还没亮,工作人员就已经到达施工区域,现场分成2组,开始施放发射外框的大线,巨大的高差、厚厚的积雪、陡峻的边坡、近乎直立的沟谷、逐渐湿滑的地面,都给施工带来巨大阻力。360米乘以360米的正方形外框,20个工人使用了将近30根100米的大线,施放到中午1点才接通,全程用了近4个小时。接通外框,调试发射,接收机触发。
到了下午,随着气温的上升,地面变得更加湿滑,数据采集变得尤其困难,在山坡阳面每一个测点都是挑战,滑倒了,爬起来继续,鞋子被稀泥糊满了,裤子也在不断的滑倒中看不清颜色,可是大家还是咬紧牙,坚持完成了当天的采集工作。
随着工作的推进,由于只有一台接收机,工作进度非常慢,就这样坚持了几天。但是,当他们统计工作量后发现,这样下去将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于是项目部赶紧向郑州基地申请增加仪器设备。
2019年12月1日,申请增加的接收机调配进场,施工速度逐渐提了上来,但是新的难题又出来了,因为前期山脚附近施工区域即将测量完,马上要上山了,但是没有一条路能够让仪器车上山。怎么办?为了能够生产,不得不雇用铲车和挖掘机修路,由于该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修路难度也非常大,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大伙抬着上、扒着上、推着上,施工在艰难中缓慢推进,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路终于修通了。
仪器运上山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了,大雪也是隔三差五光顾,山上的雪逐渐堆积起来,从两三厘米逐渐变成20~30厘米,最深的地方深达50厘米。大家的鞋子从一般的鞋子换成大棉鞋,又从大棉鞋换成翻毛皮靴,再从翻毛皮靴换成高筒胶鞋,但还是挡不住积雪往鞋里灌,每天收工,第一件事就是换鞋,把粘袜外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烤干,然后弄一盆热水,好好泡一泡冰凉的脚。
施工中,困难一个接一个,但是项目部所有人员不断地自我挑战、克服困难,车上不去坡,就人力抬发电机、发射机上山;地形不利,测量、司机、后勤一起上阵去帮忙放线、接线;脚扭伤了、受寒感冒了,就吃完药继续苦干;因饮食不习惯,嘴上长出火泡,手上蜕皮,上火严重,还是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路况不好,那就省下吃饭时间继续工作,下午两三点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但是,却从没有人喊苦、喊累,通过40多天的努力,最终采集6300多个测点,圆满完成了瞬变电磁外业数据采集任务。
“尽管项目的作业环境恶劣、工作难度大,可项目部工作人员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此次工作任务。这得益于我们队对队伍建设、技术和机制创新的重视,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市场需求,凝心聚力,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全队的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队长陈双华说。(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庆华煤矿位于伊犁自治州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该矿的露天煤矿是新疆庆华能源集团煤制气项目的煤炭专供基地,承担着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任务。豫煤物测队承担的物探任务需探明该区煤层赋存范围及地质构造,为煤矿开采提供详实的地质资料。
该项目距离郑州近4000公里。为保证工作按时有序开工,经过6天的长途跋涉,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才到达项目部。
2019年11月20日,施工人员全部到位后于当晚召开项目部全体成员会议,进行技术交底、安全培训和细致分工,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或突发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发放了防寒保暖物品。
21日一早,天气骤变,突降的一场大雪阻断了出工的脚步。大伙心急如焚,只能在驻地休整。22日,雪停了,但是气温低至零下18度,大家在工区里找了一块最平坦的地方,开始進行高密度探测试验。然而,厚厚的冻土层让大家吃够了苦头,每一根电极都需要付出非常大的气力才能砸进冻土里,厚厚的棉衣难以抵挡刺骨的寒风,初来乍到的中原人很难适应寒冷的工作环境,电极袋太重、锤子太小,重要的是接地电阻太大,不能获取有效数据,高密度试验失败。怎么办?经商议,大家决定放弃暂定高密度试验工作,开始瞬变电磁工作,并迅速对人员分工进行调整。
23日一早,天还没亮,工作人员就已经到达施工区域,现场分成2组,开始施放发射外框的大线,巨大的高差、厚厚的积雪、陡峻的边坡、近乎直立的沟谷、逐渐湿滑的地面,都给施工带来巨大阻力。360米乘以360米的正方形外框,20个工人使用了将近30根100米的大线,施放到中午1点才接通,全程用了近4个小时。接通外框,调试发射,接收机触发。
到了下午,随着气温的上升,地面变得更加湿滑,数据采集变得尤其困难,在山坡阳面每一个测点都是挑战,滑倒了,爬起来继续,鞋子被稀泥糊满了,裤子也在不断的滑倒中看不清颜色,可是大家还是咬紧牙,坚持完成了当天的采集工作。
随着工作的推进,由于只有一台接收机,工作进度非常慢,就这样坚持了几天。但是,当他们统计工作量后发现,这样下去将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于是项目部赶紧向郑州基地申请增加仪器设备。
2019年12月1日,申请增加的接收机调配进场,施工速度逐渐提了上来,但是新的难题又出来了,因为前期山脚附近施工区域即将测量完,马上要上山了,但是没有一条路能够让仪器车上山。怎么办?为了能够生产,不得不雇用铲车和挖掘机修路,由于该区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修路难度也非常大,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大伙抬着上、扒着上、推着上,施工在艰难中缓慢推进,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路终于修通了。
仪器运上山后,天气变得更加寒冷了,大雪也是隔三差五光顾,山上的雪逐渐堆积起来,从两三厘米逐渐变成20~30厘米,最深的地方深达50厘米。大家的鞋子从一般的鞋子换成大棉鞋,又从大棉鞋换成翻毛皮靴,再从翻毛皮靴换成高筒胶鞋,但还是挡不住积雪往鞋里灌,每天收工,第一件事就是换鞋,把粘袜外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烤干,然后弄一盆热水,好好泡一泡冰凉的脚。
施工中,困难一个接一个,但是项目部所有人员不断地自我挑战、克服困难,车上不去坡,就人力抬发电机、发射机上山;地形不利,测量、司机、后勤一起上阵去帮忙放线、接线;脚扭伤了、受寒感冒了,就吃完药继续苦干;因饮食不习惯,嘴上长出火泡,手上蜕皮,上火严重,还是坚持轻伤不下火线;路况不好,那就省下吃饭时间继续工作,下午两三点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但是,却从没有人喊苦、喊累,通过40多天的努力,最终采集6300多个测点,圆满完成了瞬变电磁外业数据采集任务。
“尽管项目的作业环境恶劣、工作难度大,可项目部工作人员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此次工作任务。这得益于我们队对队伍建设、技术和机制创新的重视,下一步,我们将紧盯市场需求,凝心聚力,持续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全队的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队长陈双华说。(作者单位: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