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财会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会计工作者,必须具备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会计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必须借助专业的会计实践环节。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既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会计实践方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本文将针对当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为此,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核算、理财、管理和营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1]。
1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会计方法与技术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普通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其中,“会计学原理”(也称“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是专门阐述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及其相关基本理论(基本道理)的会计学科“基础课程”。基础之意,是指“事物之肇端或本原”。“奠土为基,立柱为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计学原理是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
1.1 亲历亲为
亲历亲为,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积极参与模拟过程,承担具体岗位角色,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以获得会计工作的亲身经历。事实上,如果学生能亲历亲为,定会有较大收获;即使模拟中犯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会给自己留有沉痛记忆,但伴随着错误被纠正,自己在实务技能方面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不能亲历亲为,只作旁观者,则难以掌握会计实务的方法技能,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会落空[2]。
1.2 善于思考
学贵善思,尤其对于会计专业课程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善于思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的企业概况、期初数据、真实的经济事项及其处理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分析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然后再开始做,做过之后再反思“做得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会计实务技能,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技能。平日里,会计人员会经常和数额较大的金钱打交道,如现金的收支,费用的摊提,成本的计算,收入的汇总,预算的编制,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在这当中都包含着复杂而又大量的数学计算。其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需要数列知识;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概率知识;预策决策分析,需要统计知识等等。所以,想要保证会计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快速、准确计算能力和技巧。
1.3 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结束后,撰写并提交一份《会计专业课程报告》。报告的内容由如下五个部分构成:模拟的目的、模拟的内容、模拟的方法步骤、模拟的结果(列出会计报表)及其分析、模拟的心得体会等。报告的质量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核算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而且要具备熟练而规范的操作技能[3]。通过开设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核算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处理会计业务的本领;同时,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使用与企业完全一致的凭证、账簿、报表、印章,设计不同的会计岗位,营造出企业财会部门工作的场景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衡量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水平,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计方面的知识,而更看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能力,没有多种能力的综合作用,就不可能体现出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原则,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当在制订与实施教学计划、编写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念。
2.2 加强会计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会计实务或会计工作的岗位分为基本會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类,包括: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以及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每一岗位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单位具体岗位设置则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从事会计工作或担任会计工作职务,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4]。
会计工作离不开书写,尤其是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汉字金额等。会计书写的质量,既直接反映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水平,又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理解、遵循并熟练掌握会计书写规范,有利于提高会计实务书写质量及会计工作的质量。 会计专业课程是指面向工厂、商店等真实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由学生扮演具体的会计人员岗位角色,完全依靠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析理解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并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等会计岗位工作,旨在提高会计实务技能,巩固会计专业理论,培养会计创新素质,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会计专业课程,从方法上讲,可以采用单人全岗和小组分岗等多种方式实施。总体流程是:基本书写技能模拟训练,分析企业概况及期初数据完成建账模拟,分析经济业务事项完成会计循环模拟,会计档案立卷、装订和保管。应当遵循:数据统一性、处理规范性、体验式学习和点评式讲授等基本原则。
会计专业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包含了模拟、体验、点评、案例等多种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尽量做好组织准备、检查督导、点评总结等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5]。
2.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会计专业课程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会计专业课程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会计专业课程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利润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运用会计的基本知识,企业的股权资本收益(表现为税后利润或每股收益)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财务杠杆风险,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的风险。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不能用唯一的数量指标来表达。传统融资方式是指一个公司利用其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体所安排的融资。外部的资金投入者(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的投资者,贷款银行等)投资或贷款的主要依据是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的情况。另外,也正是由于债权人的有限追索权,加之项目融资涉及的当事人多,使得项目债务风险由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的各当事人分担,从而分散了项目的债务风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对企业预算中的利润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2.4 建立新的学生实习模式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当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问的关系。具体说来,应当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2.4.1 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使学生通过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增进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从国内外目前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看,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贯串案例教学,即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若干案例,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二是专门设置会计案例课程,放在各门专业课之后开设。从实施的效果看,第一种作法显然优于第二种作法,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第一种作法,即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2.4.2 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中心的功能,强化模拟会计实践的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均建立了会计实验室(或中心),在实验室里,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环境里,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会计事项,编制会计报表。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一种新模式,收到了一定的实习效果。但是,在会计实验中心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所有学生使用的是同一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因此,应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的在实验室模拟,使学生在实验室实习具有较为实际的模拟环境。
2.4.3 建立毕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目前,高职高专由于实习经费匮乏,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的冲突等原因,学生的毕业实习只得采取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放羊”式的实习方式,使得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欠佳。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在经费方面,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调增高职学生的实习经费,高职高专应从自筹资金中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这两条渠道加以解决;在实习单位方面,高职高专应拓宽与各类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单位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由学校为这些单位提供财务咨询和人员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现实的财务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结论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阶段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熟练程度、关于会计学科特性的思维定式以及对会计学专业学习情感的培养等,都将直接关系到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与職业道德的水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要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保高职高专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 史永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4-26.
[2] 王喆,乔雪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213-214.
[3] 郭滨辉.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东盟博览,2013(7):46-47.
[4] 阮慎.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3):49-50.
[5] 谷宝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特色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3(3):22-24.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为此,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核算、理财、管理和营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1]。
1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会计方法与技术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普通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其中,“会计学原理”(也称“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是专门阐述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及其相关基本理论(基本道理)的会计学科“基础课程”。基础之意,是指“事物之肇端或本原”。“奠土为基,立柱为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计学原理是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
1.1 亲历亲为
亲历亲为,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积极参与模拟过程,承担具体岗位角色,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以获得会计工作的亲身经历。事实上,如果学生能亲历亲为,定会有较大收获;即使模拟中犯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会给自己留有沉痛记忆,但伴随着错误被纠正,自己在实务技能方面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不能亲历亲为,只作旁观者,则难以掌握会计实务的方法技能,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会落空[2]。
1.2 善于思考
学贵善思,尤其对于会计专业课程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善于思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的企业概况、期初数据、真实的经济事项及其处理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分析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然后再开始做,做过之后再反思“做得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会计实务技能,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技能。平日里,会计人员会经常和数额较大的金钱打交道,如现金的收支,费用的摊提,成本的计算,收入的汇总,预算的编制,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在这当中都包含着复杂而又大量的数学计算。其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需要数列知识;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概率知识;预策决策分析,需要统计知识等等。所以,想要保证会计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快速、准确计算能力和技巧。
1.3 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结束后,撰写并提交一份《会计专业课程报告》。报告的内容由如下五个部分构成:模拟的目的、模拟的内容、模拟的方法步骤、模拟的结果(列出会计报表)及其分析、模拟的心得体会等。报告的质量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核算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而且要具备熟练而规范的操作技能[3]。通过开设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核算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处理会计业务的本领;同时,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使用与企业完全一致的凭证、账簿、报表、印章,设计不同的会计岗位,营造出企业财会部门工作的场景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衡量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水平,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计方面的知识,而更看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能力,没有多种能力的综合作用,就不可能体现出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原则,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当在制订与实施教学计划、编写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念。
2.2 加强会计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会计实务或会计工作的岗位分为基本會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类,包括: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以及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每一岗位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单位具体岗位设置则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从事会计工作或担任会计工作职务,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4]。
会计工作离不开书写,尤其是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汉字金额等。会计书写的质量,既直接反映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水平,又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理解、遵循并熟练掌握会计书写规范,有利于提高会计实务书写质量及会计工作的质量。 会计专业课程是指面向工厂、商店等真实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由学生扮演具体的会计人员岗位角色,完全依靠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析理解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并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等会计岗位工作,旨在提高会计实务技能,巩固会计专业理论,培养会计创新素质,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会计专业课程,从方法上讲,可以采用单人全岗和小组分岗等多种方式实施。总体流程是:基本书写技能模拟训练,分析企业概况及期初数据完成建账模拟,分析经济业务事项完成会计循环模拟,会计档案立卷、装订和保管。应当遵循:数据统一性、处理规范性、体验式学习和点评式讲授等基本原则。
会计专业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包含了模拟、体验、点评、案例等多种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尽量做好组织准备、检查督导、点评总结等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5]。
2.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会计专业课程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会计专业课程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会计专业课程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利润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运用会计的基本知识,企业的股权资本收益(表现为税后利润或每股收益)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财务杠杆风险,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的风险。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不能用唯一的数量指标来表达。传统融资方式是指一个公司利用其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体所安排的融资。外部的资金投入者(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的投资者,贷款银行等)投资或贷款的主要依据是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的情况。另外,也正是由于债权人的有限追索权,加之项目融资涉及的当事人多,使得项目债务风险由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的各当事人分担,从而分散了项目的债务风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对企业预算中的利润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2.4 建立新的学生实习模式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当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问的关系。具体说来,应当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2.4.1 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使学生通过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增进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从国内外目前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看,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贯串案例教学,即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若干案例,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二是专门设置会计案例课程,放在各门专业课之后开设。从实施的效果看,第一种作法显然优于第二种作法,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第一种作法,即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2.4.2 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中心的功能,强化模拟会计实践的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均建立了会计实验室(或中心),在实验室里,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环境里,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会计事项,编制会计报表。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一种新模式,收到了一定的实习效果。但是,在会计实验中心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所有学生使用的是同一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因此,应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的在实验室模拟,使学生在实验室实习具有较为实际的模拟环境。
2.4.3 建立毕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目前,高职高专由于实习经费匮乏,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的冲突等原因,学生的毕业实习只得采取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放羊”式的实习方式,使得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欠佳。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在经费方面,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调增高职学生的实习经费,高职高专应从自筹资金中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这两条渠道加以解决;在实习单位方面,高职高专应拓宽与各类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单位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由学校为这些单位提供财务咨询和人员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现实的财务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结论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阶段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熟练程度、关于会计学科特性的思维定式以及对会计学专业学习情感的培养等,都将直接关系到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与職业道德的水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要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保高职高专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 史永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4-26.
[2] 王喆,乔雪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213-214.
[3] 郭滨辉.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东盟博览,2013(7):46-47.
[4] 阮慎.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3):49-50.
[5] 谷宝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特色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13(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