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文写作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当前高职院校高度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其作为一门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简要分析所在院校的教学探索演变之路,将之划分为三个阶段:从以教师为主体的纯理论教学,发展为单一教学内容的研究性学习,最后演进为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实施“工作流程化”的教学。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阶段演变
应用文写作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通过对常用性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法,以满足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语文能力的需求。因此,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自升高职以来,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应用文写作为主,笔者在探索应用文写作教法上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一、理论教学为主导阶段
这一时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大多延续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形式,教学内容的推进采用“蜻蜓点水式”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受限于教材和学时,教学“缩手缩脚”
一方面,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教材体例模式主要是“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教师就根据这一体例模式开展教学,结果高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涵盖了五六十种不同文种,常用的文种也有20多种,而开设的课时为30-36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里学会这么多文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只能“满堂灌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只能是初步掌握结构和基本写法即可,至于“会不会写、怎么写、写什么”在短暂的课时中无法讲清、讲透,其结果变成了“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
2.受限于教师的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均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擅长文学类作品的分析、鉴赏和创作讲授。而且,我国也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教师只能从现有的教材中自我吸收应用文的相关知识,然后作为上课讲授的基础。同时,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如同鸡肋,乏味无力,教学时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阶段
在高职院校高度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能动性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1.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重新设计了教学计划,着重突出“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性学习文种的教学。根据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全过程,将一个学期30学时分成5个阶段来开展分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调查报告基本理论及调查问卷设计基本原理为主,为学生确立有关调查报告及问卷的模板;第二阶段,讨论及确立调查主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一部分的实施,加强了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确定主题时很少再使用以往的老、旧命题,做到了命题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想法和行为;第三阶段,确定调查主题后,各个小组主要在课下讨论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制作成电子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课堂全体参与者的点评,逐步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制作成电子版课件,并在课堂上对调查数据进行演示和讲解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第五阶段,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调查主题及前期的数据信息进行符合调查报告要求的论文写作,论文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汇报及评选。
2.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又通过课上的演示和讲解展示学生课下的活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思想——高职生通过在校3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既体现了高职学生长于动手、动口的特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但这是以牺牲其他文种的讲授为前提,教学内容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与应用文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不相符,也不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阶段
为了解决在研究性学习阶段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在“调查报告”教学流程化、一体化的教学思路上,笔者对应用文的常用文种进行挑选整合,分成三个模块:求职模块、工作流程模块、专业需求模块,以贴合就业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精心打造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日常活动选取文种,实施“工作流程化”的教学模式。
1.求职模块
“求职信”和“求职简历”是求职模块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叩响求职大门的第一块砖石。求职简历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得工作机会的几率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求职季的时间性,将求职模块的内容安排在求职季开始之前讲授;在授课地点上,则充分利用我院计算机资源,从普通教室挪到机房,让学生在电脑上实际操作;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在采用优秀求职简历模板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如,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自己设计的CAD图作为简历的底版,展示设计才能。同时,加强对求职简历中语言文字的推敲和修饰,引导学生对“求职简历”中“实践经历”的表述,并总结出一个表述模式:一是实践的基本要素——时间、实践单位(包括对该单位的认知和评价);二是本人在实践单位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注意用“实义”动词说话),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注意用数字和结果说话)。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写出的求职简历变得丰富多样,既提高了学生求职简历的水平和质量,也解决了学生求职前随便凑合写一份求职简历的问题。 2.工作流程模块
原有的应用文写作教程以文体分类组合成单元,分成“日常文书”“事务文书”“科技文书”“经济文书”“公文文体”等,各个文种独立作用,互不关联,缺乏有机的整体。笔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按照完成工作的一个流程所涉及的应用文文种进行资源整合,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应用文授课形式:即“活动方案(计划)-活动申请(普通型请示)-活动通知(普通型通知)-活动开展(演讲或辩论)-总结-新闻发布(消息)”的有机整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问答、全班讨论、分组合作、个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体现为以下三点:
(1)各个文种分属于整体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前后相互照应。这也弥补了以往应用文各文种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不足。
(2)工作任务的前后一致性,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保持一定的集中力,做到有始有终。如若在过程中稍有懈怠,都将影响到下一步的工作进程和效果。
(3)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学生熟悉工作过程,了解和掌握工作细节,养成“接受任务-分析情况-提出解决手段-贯彻实施-总结经验-形成文字”的习惯。学生的全程参与,也使他们的写作有了清晰的脉络,也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不再是“千头万绪如乱麻”,不知从何下手了。
同时,工作任务的选择主要与专业或学院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园艺系的插花大赛、学院技能大赛、“人文知识大讲堂活动”等,以此开展小型模拟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
3.专业需求模块
以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是由语文教师根据原有的经验“想当然”地做选择,与专业教师、就业指导部门等交流很少,所选的内容主要针对所有专业开设,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从我院的专业需求和专业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调查情况来看,内容主要涉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调查报告”三个文种。尤其是毕业论文,专业教师对指导毕业生的论文最为头疼。首先是基本格式不符合论文要求;其次是论文写作难度大,学生抄袭情况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毕业论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做相关训练。在讲授论文书写格式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布置论文命题范围—分组讨论一收集相关论文资料一文字写作—分析点评”的教学方式。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我院应用文教学演变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只有加强对这门课程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途径,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构建起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模式。同时,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教学量适中,突出重点,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使应用文写作教学生动活泼、有意味、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劭.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林宗源.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李祥贵.提高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是企业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要求: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今日科苑,2010(06).
作者简介:潘丽平,生于1978年,女,壮族,广西桂林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文学学士。
(作者单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阶段演变
应用文写作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通过对常用性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训练,教会学生掌握常用性应用文的特点、格式和基本写法,以满足当前企业对高职人才语文能力的需求。因此,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院自升高职以来,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应用文写作为主,笔者在探索应用文写作教法上也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
一、理论教学为主导阶段
这一时期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探索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初级阶段,大多延续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形式,教学内容的推进采用“蜻蜓点水式”教学。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受限于教材和学时,教学“缩手缩脚”
一方面,这一时期所使用的教材体例模式主要是“应用文种类-概念、特点-注意事项-例文-练习”,教师就根据这一体例模式开展教学,结果高职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都没有得到发挥,导致了写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社会脱节、教师与学生脱节。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涵盖了五六十种不同文种,常用的文种也有20多种,而开设的课时为30-36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学时里学会这么多文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教师只能“满堂灌理论”,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只能是初步掌握结构和基本写法即可,至于“会不会写、怎么写、写什么”在短暂的课时中无法讲清、讲透,其结果变成了“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
2.受限于教师的专业“不对口”,缺乏实践经验
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均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擅长文学类作品的分析、鉴赏和创作讲授。而且,我国也没有应用文写作教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或培训体系,教师只能从现有的教材中自我吸收应用文的相关知识,然后作为上课讲授的基础。同时,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如同鸡肋,乏味无力,教学时往往是一晃而过,犹如蜻蜓点水。
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阶段
在高职院校高度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的大背景下,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培养基本能力的课程,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能动性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
1.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重新设计了教学计划,着重突出“调查报告”这种研究性学习文种的教学。根据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全过程,将一个学期30学时分成5个阶段来开展分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师讲授调查报告基本理论及调查问卷设计基本原理为主,为学生确立有关调查报告及问卷的模板;第二阶段,讨论及确立调查主题,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一部分的实施,加强了课堂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确定主题时很少再使用以往的老、旧命题,做到了命题的创新,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学生抄袭的想法和行为;第三阶段,确定调查主题后,各个小组主要在课下讨论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制作成电子版,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通过课堂全体参与者的点评,逐步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各小组根据修改后的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制作成电子版课件,并在课堂上对调查数据进行演示和讲解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第五阶段,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调查主题及前期的数据信息进行符合调查报告要求的论文写作,论文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全班汇报及评选。
2.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把课上的内容延伸到课下,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又通过课上的演示和讲解展示学生课下的活动情况。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思想——高职生通过在校3年的学习,应该逐步使自己具备多种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这些能力包括:逻辑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断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际相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
这一阶段的教学,既体现了高职学生长于动手、动口的特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但这是以牺牲其他文种的讲授为前提,教学内容单一,适用范围狭窄,与应用文使用范围广泛的特点不相符,也不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阶段
为了解决在研究性学习阶段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在“调查报告”教学流程化、一体化的教学思路上,笔者对应用文的常用文种进行挑选整合,分成三个模块:求职模块、工作流程模块、专业需求模块,以贴合就业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主,精心打造以求职就业的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日常活动选取文种,实施“工作流程化”的教学模式。
1.求职模块
“求职信”和“求职简历”是求职模块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叩响求职大门的第一块砖石。求职简历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得工作机会的几率大小。因此,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教师要充分考虑求职季的时间性,将求职模块的内容安排在求职季开始之前讲授;在授课地点上,则充分利用我院计算机资源,从普通教室挪到机房,让学生在电脑上实际操作;在教学方式上,鼓励学生在采用优秀求职简历模板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色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如,园林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自己设计的CAD图作为简历的底版,展示设计才能。同时,加强对求职简历中语言文字的推敲和修饰,引导学生对“求职简历”中“实践经历”的表述,并总结出一个表述模式:一是实践的基本要素——时间、实践单位(包括对该单位的认知和评价);二是本人在实践单位中,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注意用“实义”动词说话),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注意用数字和结果说话)。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学生写出的求职简历变得丰富多样,既提高了学生求职简历的水平和质量,也解决了学生求职前随便凑合写一份求职简历的问题。 2.工作流程模块
原有的应用文写作教程以文体分类组合成单元,分成“日常文书”“事务文书”“科技文书”“经济文书”“公文文体”等,各个文种独立作用,互不关联,缺乏有机的整体。笔者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按照完成工作的一个流程所涉及的应用文文种进行资源整合,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应用文授课形式:即“活动方案(计划)-活动申请(普通型请示)-活动通知(普通型通知)-活动开展(演讲或辩论)-总结-新闻发布(消息)”的有机整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问答、全班讨论、分组合作、个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体现为以下三点:
(1)各个文种分属于整体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前后相互照应。这也弥补了以往应用文各文种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不足。
(2)工作任务的前后一致性,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必须保持一定的集中力,做到有始有终。如若在过程中稍有懈怠,都将影响到下一步的工作进程和效果。
(3)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学生熟悉工作过程,了解和掌握工作细节,养成“接受任务-分析情况-提出解决手段-贯彻实施-总结经验-形成文字”的习惯。学生的全程参与,也使他们的写作有了清晰的脉络,也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不再是“千头万绪如乱麻”,不知从何下手了。
同时,工作任务的选择主要与专业或学院的活动密切相关,如园艺系的插花大赛、学院技能大赛、“人文知识大讲堂活动”等,以此开展小型模拟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个人综合能力、展示自我的平台。
3.专业需求模块
以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内容是由语文教师根据原有的经验“想当然”地做选择,与专业教师、就业指导部门等交流很少,所选的内容主要针对所有专业开设,没有突出专业特点和专业需求。从我院的专业需求和专业教师迫切希望解决的调查情况来看,内容主要涉及“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调查报告”三个文种。尤其是毕业论文,专业教师对指导毕业生的论文最为头疼。首先是基本格式不符合论文要求;其次是论文写作难度大,学生抄袭情况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毕业论文教学没有捷径可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做相关训练。在讲授论文书写格式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布置论文命题范围—分组讨论一收集相关论文资料一文字写作—分析点评”的教学方式。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过程,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我院应用文教学演变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只有加强对这门课程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新途径,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构建起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模式。同时,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内容应根据学生生活、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教学量适中,突出重点,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符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使应用文写作教学生动活泼、有意味、有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劭.浅谈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探讨[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林宗源.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李祥贵.提高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是企业对高职语文教育的要求: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今日科苑,2010(06).
作者简介:潘丽平,生于1978年,女,壮族,广西桂林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文学学士。
(作者单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