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中一共写了三件丧事,其中秦可卿和贾母的丧事是王熙凤打理的,贾敬的丧事是尤氏打理的。通过这几次丧事的描写,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认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秦可卿、贾敬的丧事描写,作者有意通过比较突出王熙凤的才能。
尤氏是宁府的管家婆,秦可卿是她的儿媳妇,秦可卿的丧事由她主办,是理所当然。然而,“尤氏又犯旧疾”,于是贾珍亲请凤姐出山协理宁国府,帮忙料理秦可卿的丧事。“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见贾珍相请,心中早已应允。凤姐也确非等闲之辈。她分析归纳宁府下人临期推诿,滥支冒领,苦乐不均,豪纵不服等五大弊端,遂逐一整治。她一次驳回错支,一次惩处迟到,采用“杀一儆百”的手段,“杀伐决断”,“威重令行”。在整个治丧过程中“历练老成”,于是,宁府中人“才知道凤姐厉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凤姐在这次处理丧事中,虽初亮相,却说才有才,说威有威,说术有术,确是一个难得的精明干练的管家婆。她的总体形象就是在这次治丧中基本确立的。
贾敬乃凤姐的伯父,作为侄媳的凤姐倒是应该去“协理”的。但倘仍叫凤姐出场,难免雷同呆板,落入窠臼。于是作者让凤姐小产欠安,把尤氏推出前台,回目曰“死金丹独艳亲理丧”,让尤氏去料理贾敬的丧事。
这尤氏是如何料理丧事的?尤氏听到公爹“服丹宾天”的消息,“未免忙了”,“将玄贞观锁将起来”,“等大爷(贾珍)回家审问”,玄贞观道士的陈述,“尤氏也不便听,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飞马报信”。总之,尤氏治丧是张皇失措,毫无主见可言。尤氏治丧,只如此而已。作者偏在回目上给她带上“独艳亲理丧”的大帽子,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并加以对比。与当年凤姐治丧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洒爽风流,典则俊雅”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所以,贾敬丧事,作者虽然未让凤姐出场,可是读者脑海中却时时浮现凤姐的形象。其精明干练的性格得到强化,总体形象也鲜明了,丰满了。这种不写之写的反衬手法亦可谓高妙矣!
王熙凤的自身对比,作者是安排在贾母的丧事里。贾母是凤姐的亲祖母。贾母曾说过,所疼为宝玉、凤姐两个。所以,作为荣府的管家,贾母的丧事治理,理所当然由凤姐执掌。凤姐自以为有前次的经验,又在自己府中,所以亦自以为“不致落褒贬,必比宁府里得办些”。然而,她错了,作者给这次丧事取的回目是:“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王熙凤在此丧事中可谓四面楚歌,婆母责怪,丈夫埋怨,下人离散。首先是从来不理事的邢夫人“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责备她“躲着受用”,打量她“推病躲藏”。当凤姐向外面的贾琏要银子时,一生怕老婆的贾琏抢白了凤姐一顿,遂使“凤姐听了,呆了半天”,说道:“这还办什么!”当年在宁府里,对一个迟到的男仆喝打三十板子,叫赖升“革他一月钱粮”。如今自己府里的弊端远胜于宁府的五条,有的“偷闲歇力”,“有的乱乱吵吵,已闹的七颠八倒,不成事体”。凤姐见此,竟然无可奈何,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凤姐不敢再言,只得含悲忍泣的出来,又叫人传齐了众人,又吩咐了一会,说:“大娘婶子们可怜我罢!我上头捱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吧!……凤姐听了没法,只得央说道:“好大娘们!明儿且帮我一天……”
从来只知道支配别人,责罚别人的王熙凤竟到如此地步,着实令人吃惊,与秦可卿丧事中的凤姐判若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终于,这只偏从末世来的“凡鸟”真的心力交瘁地来到末世。在上下埋怨声中,吐血倒地,从此一卧不起而呜呼哀哉了。
凤姐的悲剧是令人深思的,与小说的悲剧主题是吻合的。所以,这种强烈的对比描写,形成形象上的反差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王熙凤判词前的画面是“一片冰山,上有雌凤”。雌凤所依赖者,冰山也。不管把冰山看成一贯纵容她的贾母,也不管把冰山看成曾使贾府“中兴”的元春,还是看成曾升为九省统制的叔父王子腾。其时,贾母已经“寿终归地府”,元春“染病而薨逝”,王子腾也暴病身亡。冰山已经消融殆尽了。其实,冰山也不必看得过分落实,即可象征“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封建末世的将倾之厦。大厦将倾,岂有完卵?从这意义上说,王熙凤“力拙失人心”,哀哀而死,也是形象地表现贾府败亡过程的有机组成。可以说,作者用对比描写的人物中,王熙凤是写得最灵活、最精彩、最成功的一个。
秦可卿、贾敬的丧事描写,作者有意通过比较突出王熙凤的才能。
尤氏是宁府的管家婆,秦可卿是她的儿媳妇,秦可卿的丧事由她主办,是理所当然。然而,“尤氏又犯旧疾”,于是贾珍亲请凤姐出山协理宁国府,帮忙料理秦可卿的丧事。“凤姐素日最喜揽事办,好卖弄才干”,见贾珍相请,心中早已应允。凤姐也确非等闲之辈。她分析归纳宁府下人临期推诿,滥支冒领,苦乐不均,豪纵不服等五大弊端,遂逐一整治。她一次驳回错支,一次惩处迟到,采用“杀一儆百”的手段,“杀伐决断”,“威重令行”。在整个治丧过程中“历练老成”,于是,宁府中人“才知道凤姐厉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凤姐在这次处理丧事中,虽初亮相,却说才有才,说威有威,说术有术,确是一个难得的精明干练的管家婆。她的总体形象就是在这次治丧中基本确立的。
贾敬乃凤姐的伯父,作为侄媳的凤姐倒是应该去“协理”的。但倘仍叫凤姐出场,难免雷同呆板,落入窠臼。于是作者让凤姐小产欠安,把尤氏推出前台,回目曰“死金丹独艳亲理丧”,让尤氏去料理贾敬的丧事。
这尤氏是如何料理丧事的?尤氏听到公爹“服丹宾天”的消息,“未免忙了”,“将玄贞观锁将起来”,“等大爷(贾珍)回家审问”,玄贞观道士的陈述,“尤氏也不便听,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飞马报信”。总之,尤氏治丧是张皇失措,毫无主见可言。尤氏治丧,只如此而已。作者偏在回目上给她带上“独艳亲理丧”的大帽子,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并加以对比。与当年凤姐治丧时“挥霍指示,任其所为”,“洒爽风流,典则俊雅”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所以,贾敬丧事,作者虽然未让凤姐出场,可是读者脑海中却时时浮现凤姐的形象。其精明干练的性格得到强化,总体形象也鲜明了,丰满了。这种不写之写的反衬手法亦可谓高妙矣!
王熙凤的自身对比,作者是安排在贾母的丧事里。贾母是凤姐的亲祖母。贾母曾说过,所疼为宝玉、凤姐两个。所以,作为荣府的管家,贾母的丧事治理,理所当然由凤姐执掌。凤姐自以为有前次的经验,又在自己府中,所以亦自以为“不致落褒贬,必比宁府里得办些”。然而,她错了,作者给这次丧事取的回目是:“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王熙凤在此丧事中可谓四面楚歌,婆母责怪,丈夫埋怨,下人离散。首先是从来不理事的邢夫人“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责备她“躲着受用”,打量她“推病躲藏”。当凤姐向外面的贾琏要银子时,一生怕老婆的贾琏抢白了凤姐一顿,遂使“凤姐听了,呆了半天”,说道:“这还办什么!”当年在宁府里,对一个迟到的男仆喝打三十板子,叫赖升“革他一月钱粮”。如今自己府里的弊端远胜于宁府的五条,有的“偷闲歇力”,“有的乱乱吵吵,已闹的七颠八倒,不成事体”。凤姐见此,竟然无可奈何,文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凤姐不敢再言,只得含悲忍泣的出来,又叫人传齐了众人,又吩咐了一会,说:“大娘婶子们可怜我罢!我上头捱了好些说,为的是你们不齐截,叫人笑话,明儿你们豁出些辛苦来吧!……凤姐听了没法,只得央说道:“好大娘们!明儿且帮我一天……”
从来只知道支配别人,责罚别人的王熙凤竟到如此地步,着实令人吃惊,与秦可卿丧事中的凤姐判若两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终于,这只偏从末世来的“凡鸟”真的心力交瘁地来到末世。在上下埋怨声中,吐血倒地,从此一卧不起而呜呼哀哉了。
凤姐的悲剧是令人深思的,与小说的悲剧主题是吻合的。所以,这种强烈的对比描写,形成形象上的反差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王熙凤判词前的画面是“一片冰山,上有雌凤”。雌凤所依赖者,冰山也。不管把冰山看成一贯纵容她的贾母,也不管把冰山看成曾使贾府“中兴”的元春,还是看成曾升为九省统制的叔父王子腾。其时,贾母已经“寿终归地府”,元春“染病而薨逝”,王子腾也暴病身亡。冰山已经消融殆尽了。其实,冰山也不必看得过分落实,即可象征“忽喇喇似大厦倾”的封建末世的将倾之厦。大厦将倾,岂有完卵?从这意义上说,王熙凤“力拙失人心”,哀哀而死,也是形象地表现贾府败亡过程的有机组成。可以说,作者用对比描写的人物中,王熙凤是写得最灵活、最精彩、最成功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