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与思想的产物,随着民族多元化的发展,民族音乐也产生了多元化,并逐渐形成了一套音乐体系。具体来说,民族音乐多元化产生于20世纪多元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从广义上来讲,它是在批判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前提下,对人类创造的一切音乐文化的包容。随着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民族音乐也呈现了其多样性发展之势。
关键词:民族音乐;多元价值
在这里,多元化的音乐不仅包括西方音乐,还包括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包含的不仅仅是民族文化,还有民族思想理论及民族音乐所带给民族的意义和动力。
多元文化形成的背景
20世纪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既是多元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多元文化理论经过漫长的萌芽期之后逶迤形成、巍然建立、迅猛发展的一百年。其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造成劳动力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驻扎、成长,使多种文化和思想相互交流、碰撞,再加上殖民主义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各族文化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场课程改革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这场改革迅速波及了整个教育界,继而在社会其他领域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学术界对此现象进行了探讨和争论,直至九十年代,由于争论过于激烈,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义及相关的争论称为“多元文化战争”。在我国的美国史研究领域,从1992年《美国研究》第3期沈宗美的《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开始到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国内学术界也对多元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研究成为了自1900年以后在中、美文化融合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
多元音乐文化理论的发展
音乐是文化发展的产物,而不同的文化成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但这种理论的形成则是世纪末的事。多元文化发展理论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建立和形成都对艺术领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世界范围内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认同。
例如,欧洲音乐中心的消逝和美国民族音乐的兴起就是多元文化的萌芽和形成。15世纪欧洲大陆的西北欧经济迅速崛起,经济的兴起为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自身价值理念的推行和文化观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所以这个时期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理论得以确立并蔓延。而后欧洲在进行殖民统治时期,殖民主义者还不断攫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己所用,这也是造成该时期欧洲文化呈现多元性的重要原因,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随之发展。至19世纪下半叶,民族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比较音乐学的新阶段。1885年,英国音乐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兼语言学家艾利斯发表了《论诸民族的音阶》,该文在音乐领域第一次冲击了欧洲音乐中心论,他用物理的方法将研究对象(诸民族)的音阶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世界各民族的音阶、调式无先进和落后之别,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在民族的文化背景”的论断。
直到20世纪50年代,德国柏林学派和匈牙利民族乐派都将本族音乐和他族音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深入乡间对民族流传的音乐材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不管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促进了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其中以弗克斯为代表的美国民族音乐学派动摇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根基,而后鲍亚斯提出“世界上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一律平等”的思想,其主张的文化相对论彻底动摇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观念架构,促使世界音乐呈现多极化发展的外部形态,为多元音乐文化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必要的准备。在经济全球化的20世纪,西方社会也引发了极端性的大变动,成了现代行为标志的后工业社会。这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世界各个角落都成了联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欧洲音乐中心论及其架构也随着后现代的反叛而崩塌,而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论架构经过五百多年的萌芽在与欧洲中心论的抗争中得以确立。
在民族多元化音乐形成之后,并在一定阶段得到了发展,而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站在人类的视角来看,由于各民族的生长过程和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例如在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在《食人的蛮族部落》一书中介绍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土著民族的民歌;1650年德国博物学家基歇尔通过《世界音乐》一书向欧洲人展示了美洲土著的舞蹈和音乐形式。虽然书中充满了殖民主义时期欧洲强势文化姿态,但也算是关于世界音乐最早的记录了。而后直到1960年,美国威斯礼安大学首开了世界音乐课程;1980年,世界音乐样品出现在国际音乐展销会上引起了学者的关注;1990年,《Bach To Africa》将古典音乐与非洲民族音乐进行了融合性尝试,取得了成功;2000年后,相继由日本和中国等国的多位作曲家在世界音乐领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如喜多郎和马友友合作的《New Silk Road》、谭盾的《Map》等。这些过程不仅突现了世界音乐多元化的发展,而且将世界音乐观念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音乐组织节后的多样性、音乐文化环境的多样性等特点都逐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多样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使得多元化主义的不同派别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等都促进了多元文化理论架构的逐步形成,其艺术领域的渗入为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潮流的形成扫除了障碍,世界音乐领域的多元理论也逐步建立起来。从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多元文化理论为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悄然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石,正是文化的多元发展理论佐证了世界音乐多样性的客观事实。
多民族音乐中心理论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民族音乐更是多种多样。纵观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由于历代帝王中汉人居多,且胡人为帝亦离不开启用汉人为官来管理庞大的汉族种群,所以官修音乐历史实际上多为汉族音乐发展的历史,所载少数民族的音乐少且不详。这样一来,音乐文化的一元论一方面刺激了汉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为若隐若现的多元化积蓄了力量。我国文化在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之后,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也促使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音乐文化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彻底完结了大汉族中心论,艺术领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早在1938年,刘咸之就完成了《海南黎人口琴之研究》一文;1942年,黄友棣写就了《连阳瑶人的音乐》,这两篇早期文献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萌芽,1980年,“南京会议”确立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地位,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实现了从创建向拓展的转型。1984年在贵阳举办了“首届少数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后以两年或三年为周期分别在北京、黑龙江、云南、内蒙古、辽宁、广西、贵州、新疆等地如期举行。
由56个民族共同谱就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中国音乐文化在国内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既有处于主流地位的中国民族音乐,也有俗乐性质的中国流行音乐,还有外来的欧美古典音乐。
综上所述,民族多元化音乐是由民族文化形成的,文化的发展决定了音乐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都间接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也造就了民族多元化的音乐。
参考文献:
[1]任光霞.浅谈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1(24).
[2]豆军红.文化相对主义音乐价值观下的民族音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
[3]陈琳.多元化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4]陈宁.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2(09).
[5]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编校:郑明扬
关键词:民族音乐;多元价值
在这里,多元化的音乐不仅包括西方音乐,还包括我国各民族的音乐,而这些音乐包含的不仅仅是民族文化,还有民族思想理论及民族音乐所带给民族的意义和动力。
多元文化形成的背景
20世纪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既是多元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也是多元文化理论经过漫长的萌芽期之后逶迤形成、巍然建立、迅猛发展的一百年。其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造成劳动力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驻扎、成长,使多种文化和思想相互交流、碰撞,再加上殖民主义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各族文化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场课程改革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这场改革迅速波及了整个教育界,继而在社会其他领域也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学术界对此现象进行了探讨和争论,直至九十年代,由于争论过于激烈,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义及相关的争论称为“多元文化战争”。在我国的美国史研究领域,从1992年《美国研究》第3期沈宗美的《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开始到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国内学术界也对多元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有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研究成为了自1900年以后在中、美文化融合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之一。
多元音乐文化理论的发展
音乐是文化发展的产物,而不同的文化成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但这种理论的形成则是世纪末的事。多元文化发展理论和多元文化思潮的建立和形成都对艺术领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世界范围内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认同。
例如,欧洲音乐中心的消逝和美国民族音乐的兴起就是多元文化的萌芽和形成。15世纪欧洲大陆的西北欧经济迅速崛起,经济的兴起为欧洲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自身价值理念的推行和文化观念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所以这个时期以欧洲音乐为中心的理论得以确立并蔓延。而后欧洲在进行殖民统治时期,殖民主义者还不断攫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为己所用,这也是造成该时期欧洲文化呈现多元性的重要原因,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随之发展。至19世纪下半叶,民族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比较音乐学的新阶段。1885年,英国音乐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兼语言学家艾利斯发表了《论诸民族的音阶》,该文在音乐领域第一次冲击了欧洲音乐中心论,他用物理的方法将研究对象(诸民族)的音阶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世界各民族的音阶、调式无先进和落后之别,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在民族的文化背景”的论断。
直到20世纪50年代,德国柏林学派和匈牙利民族乐派都将本族音乐和他族音乐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深入乡间对民族流传的音乐材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不管是在行动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促进了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其中以弗克斯为代表的美国民族音乐学派动摇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根基,而后鲍亚斯提出“世界上各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一律平等”的思想,其主张的文化相对论彻底动摇了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观念架构,促使世界音乐呈现多极化发展的外部形态,为多元音乐文化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必要的准备。在经济全球化的20世纪,西方社会也引发了极端性的大变动,成了现代行为标志的后工业社会。这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世界各个角落都成了联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欧洲音乐中心论及其架构也随着后现代的反叛而崩塌,而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论架构经过五百多年的萌芽在与欧洲中心论的抗争中得以确立。
在民族多元化音乐形成之后,并在一定阶段得到了发展,而后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站在人类的视角来看,由于各民族的生长过程和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民族音乐的多元化。例如在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在《食人的蛮族部落》一书中介绍了巴西里约热内卢土著民族的民歌;1650年德国博物学家基歇尔通过《世界音乐》一书向欧洲人展示了美洲土著的舞蹈和音乐形式。虽然书中充满了殖民主义时期欧洲强势文化姿态,但也算是关于世界音乐最早的记录了。而后直到1960年,美国威斯礼安大学首开了世界音乐课程;1980年,世界音乐样品出现在国际音乐展销会上引起了学者的关注;1990年,《Bach To Africa》将古典音乐与非洲民族音乐进行了融合性尝试,取得了成功;2000年后,相继由日本和中国等国的多位作曲家在世界音乐领域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如喜多郎和马友友合作的《New Silk Road》、谭盾的《Map》等。这些过程不仅突现了世界音乐多元化的发展,而且将世界音乐观念的多样性、功能的多样性、音乐组织节后的多样性、音乐文化环境的多样性等特点都逐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多样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使得多元化主义的不同派别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等都促进了多元文化理论架构的逐步形成,其艺术领域的渗入为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潮流的形成扫除了障碍,世界音乐领域的多元理论也逐步建立起来。从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多元文化理论为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悄然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石,正是文化的多元发展理论佐证了世界音乐多样性的客观事实。
多民族音乐中心理论的形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民族音乐更是多种多样。纵观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由于历代帝王中汉人居多,且胡人为帝亦离不开启用汉人为官来管理庞大的汉族种群,所以官修音乐历史实际上多为汉族音乐发展的历史,所载少数民族的音乐少且不详。这样一来,音乐文化的一元论一方面刺激了汉族音乐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为若隐若现的多元化积蓄了力量。我国文化在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之后,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也促使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音乐文化多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彻底完结了大汉族中心论,艺术领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局面。早在1938年,刘咸之就完成了《海南黎人口琴之研究》一文;1942年,黄友棣写就了《连阳瑶人的音乐》,这两篇早期文献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萌芽,1980年,“南京会议”确立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地位,使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实现了从创建向拓展的转型。1984年在贵阳举办了“首届少数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后以两年或三年为周期分别在北京、黑龙江、云南、内蒙古、辽宁、广西、贵州、新疆等地如期举行。
由56个民族共同谱就的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中国音乐文化在国内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既有处于主流地位的中国民族音乐,也有俗乐性质的中国流行音乐,还有外来的欧美古典音乐。
综上所述,民族多元化音乐是由民族文化形成的,文化的发展决定了音乐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都间接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也造就了民族多元化的音乐。
参考文献:
[1]任光霞.浅谈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1(24).
[2]豆军红.文化相对主义音乐价值观下的民族音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2).
[3]陈琳.多元化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4]陈宁.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2(09).
[5]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编校:郑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