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情境的创设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168-01
德国一位教育学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由情悟理”,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在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课例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创设情境常用的几种形式。
1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谓游戏情景,就是指以某个教学知识为主题,用游戏化的形式展现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主题图创设游戏情境,并从游戏中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游戏情景的创设要具有活动性,趣味性,知识性等特点,对好动好玩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如:教认识方向这节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景,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都戴有不同动物头饰,出示相应的位置图,然后让孩子们做找家的游戏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做着小动物的动作,在欢快的音乐下找回自己的家,并让他们都说一说是如何找到自己家的。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自由地放飞自己数学思维能力。
2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爱数学
故事情景的创设常运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它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一下子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题上来,促使其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心理,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一些既有情趣性,又有思维性,还有现实性的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的: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同时出示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3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数学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提出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与能被2、5整除的数一样有同样的特征?接着出现3的倍数,12,24,36,129由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学生无法从这些数的个位上找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究竟从那里着手呢?这个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恍然大悟,学生就像炸开的锅,有的跟同桌讨论,有的翻书找答案,有的双眉紧锁在沉思,课堂气氛一下字活跃起来,他们自觉积极的开展探索。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悟数学
新教材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对于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的效果。
在教分数初步认识时,可以引入学生过生日切生日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50个人怎样分才公平,分得一样多?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要求分得到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而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分数,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更加容易接受。
5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探数学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践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在数学我长高了这节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片断,同学们,我们班上谁最高?你们想知道他有多高吗?你想知道自己长高了吗?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下,话音未落,同学们便自觉活动起来了,首先,他们找出班上最高的同学,量出了他的身高,接着又互相量出自己的身高,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的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有自己长高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总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和着教育发展的节拍,创造性的利用教材资源,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趣味化,生活化,活动化,探究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精彩的生命活力。只要我们把切实有效的情景合理地带进数学课堂,你的课堂教学的天空将是一片五彩斑斓的美丽画面,你所教出的学生也将会是画面上最耀眼的图案。
关键词:数学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168-01
德国一位教育学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由情悟理”,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在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中,通过对大量的实际课例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创设情境常用的几种形式。
1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谓游戏情景,就是指以某个教学知识为主题,用游戏化的形式展现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利用教材的主题图创设游戏情境,并从游戏中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游戏情景的创设要具有活动性,趣味性,知识性等特点,对好动好玩的小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如:教认识方向这节课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游戏情景,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都戴有不同动物头饰,出示相应的位置图,然后让孩子们做找家的游戏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做着小动物的动作,在欢快的音乐下找回自己的家,并让他们都说一说是如何找到自己家的。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自由地放飞自己数学思维能力。
2 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爱数学
故事情景的创设常运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它能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一下子集中到所要研究的問题上来,促使其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此,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认知心理,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一些既有情趣性,又有思维性,还有现实性的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一位教师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的: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同时出示一张四月份的日历。
3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数学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提出能被3整除的数是否与能被2、5整除的数一样有同样的特征?接着出现3的倍数,12,24,36,129由学生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学生无法从这些数的个位上找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究竟从那里着手呢?这个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恍然大悟,学生就像炸开的锅,有的跟同桌讨论,有的翻书找答案,有的双眉紧锁在沉思,课堂气氛一下字活跃起来,他们自觉积极的开展探索。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悟数学
新教材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为自然,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对于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的效果。
在教分数初步认识时,可以引入学生过生日切生日蛋糕的例子,一个蛋糕50个人怎样分才公平,分得一样多?让学生讨论,然后再现场模拟表演,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分一下,要求分得到一样多,最后,得出每人一份,而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每个人手中所拿的一份就是总数的其中一份,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分数,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使得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更加容易接受。
5 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探数学
实践是创造的源泉,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践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的方式生活化,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
在数学我长高了这节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片断,同学们,我们班上谁最高?你们想知道他有多高吗?你想知道自己长高了吗?在这样的问题情景下,话音未落,同学们便自觉活动起来了,首先,他们找出班上最高的同学,量出了他的身高,接着又互相量出自己的身高,整个活动,大家非常兴奋,学习的兴趣很浓,因为他们正沉浸有自己长高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总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和着教育发展的节拍,创造性的利用教材资源,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趣味化,生活化,活动化,探究化,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精彩的生命活力。只要我们把切实有效的情景合理地带进数学课堂,你的课堂教学的天空将是一片五彩斑斓的美丽画面,你所教出的学生也将会是画面上最耀眼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