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型教育是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和环境.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当中的创新能力,应该营造一种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而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环境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家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氛”和”土壤”。
【关键词】创新型教育;理念;模式;反馈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仍主宰着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下面,就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着眼学生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施教者,起着主导作用,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课堂教学要着眼学生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群体特征和个性特点,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要从理性认知为主转化为以感性认知为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满足他们自我价值认定和实现的需要。课堂教学有些内容和问题,学生理解掌握比较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重点难点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式,利用生活实例和人生哲理来讲授原理、分析事理、探讨和分析重难点,力求将重难点知识内容浅显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通俗化,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把握学生心理过程的规律性。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认知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有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要准确的把握和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变化规律,如果多数学生神态惘然,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堂气氛沉闷,就要放慢节奏,降低教学难度;如果学生对讲解内容不感兴趣,热情不高,就应该加快教学节奏或提高教学难度;如学生精神疲惫,注意涣散,教师就要及时改变教学方式,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事例,以调解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把精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心理形成“和谐共振”。
二、发扬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和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起主导作用,但是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的教学风格,为教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一是要树立民主、平等和合作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和平等的教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破除老师是绝对权威和书本是绝对真理的观念,老师不是真理的化身,不是问题的万能解答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即成为学生的师长又要当学生的朋友,要指导、点拨、帮助他们,又要理解、热爱、尊重他们,使课堂始终处于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之中,才能与学生达到“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二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启发式教育,教师不只是给学生灌满一壶水,而是要采取措施点燃一支蜡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安排教学环节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用视觉、听觉接受知识,而是还要给学生留出“疑点”,启发其思考,激励其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主动性,主动的提出问题,主动的思考问题,主动的探索问题。有些教学内容,要留给学生自己去自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提出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技巧的任务,通过学习和提高,激起学生对独立学习和集体讨论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学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主动乐学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加强教学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尊重和诱发学生的主动精神。
一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习不是“多向”的信息交流,而是简单的以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速度去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就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使大量的教学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解难释疑的和谐运转,这不仅能使学生学的深透,而且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
二是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对应,一方面教师要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能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教授内容,启发学生和进行新旧知识间“正迁移”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思索、领悟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会不断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的疑难问题,要求教师解答,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像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通过“双向交流”,达到“双边提高”之目的。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关键词】创新型教育;理念;模式;反馈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陈旧,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仍主宰着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制约了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下面,就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着眼学生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施教者,起着主导作用,要针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课堂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课堂教学要着眼学生学,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群体特征和个性特点,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要从理性认知为主转化为以感性认知为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满足他们自我价值认定和实现的需要。课堂教学有些内容和问题,学生理解掌握比较困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重点难点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式,利用生活实例和人生哲理来讲授原理、分析事理、探讨和分析重难点,力求将重难点知识内容浅显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通俗化,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把握学生心理过程的规律性。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认知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有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要准确的把握和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变化规律,如果多数学生神态惘然,思维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堂气氛沉闷,就要放慢节奏,降低教学难度;如果学生对讲解内容不感兴趣,热情不高,就应该加快教学节奏或提高教学难度;如学生精神疲惫,注意涣散,教师就要及时改变教学方式,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事例,以调解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快把精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上来,使学生心理形成“和谐共振”。
二、发扬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教学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和应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起主导作用,但是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的教学风格,为教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一是要树立民主、平等和合作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和平等的教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破除老师是绝对权威和书本是绝对真理的观念,老师不是真理的化身,不是问题的万能解答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助者。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即成为学生的师长又要当学生的朋友,要指导、点拨、帮助他们,又要理解、热爱、尊重他们,使课堂始终处于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之中,才能与学生达到“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二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启发式教育,教师不只是给学生灌满一壶水,而是要采取措施点燃一支蜡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安排教学环节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用视觉、听觉接受知识,而是还要给学生留出“疑点”,启发其思考,激励其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保持主动性,主动的提出问题,主动的思考问题,主动的探索问题。有些教学内容,要留给学生自己去自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提出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技巧的任务,通过学习和提高,激起学生对独立学习和集体讨论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学激发和引导下,充分发挥主动乐学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加强教学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尊重和诱发学生的主动精神。
一是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习不是“多向”的信息交流,而是简单的以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速度去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就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使大量的教学活动由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解难释疑的和谐运转,这不仅能使学生学的深透,而且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
二是要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学中要注意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对应,一方面教师要对本学科教学内容的钻研和领悟不断深化,能在教学艺术上更有效地引导教授内容,启发学生和进行新旧知识间“正迁移”思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思索、领悟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将会不断发现和提出许多教师尚未思考的疑难问题,要求教师解答,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像这样教师启发学生、学生触发教师,不断循环往复,在教学中就会出现通过“双向交流”,达到“双边提高”之目的。
(责任编辑:龙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