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是新课程、新教材的主要目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意识才会有行动,才能谈到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核心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是新课程、新教材的主要目的。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创新意识的建立,这是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孕育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如教学《林海》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有什么特点?(同时播放大海波涛及海涛声声的视频)作者用“林海”为题,就是用“海”比喻大兴安岭的林多,大兴安岭的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林海》这一课。这样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的特点,多方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从文章的题目中质疑,从课文中的语句中质疑,从文章的内容中质疑,从课文的结构上质疑。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指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教《灯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出疑问。一个学生提出:“郝副营长在战斗中引导进攻部队时为什么不找来一些像柴草之类的东西点燃,而点燃了手中那本书,结果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这是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而且有新意。笔者先表扬这个学生爱动脑筋,再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并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分析当时当地的情况,学生终于明白了当时情况极其危险,分分秒秒决定着胜负,因此才有“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勇于献身精神,进而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也让学生体会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因此,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活。当然,要鼓励学生质疑,不同的年代观念不同,在质疑、解疑中不断地深入,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敢于求异才能有所创新。相同的事物,要有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并加以科学求证。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求异精神,因为它是一种具有开拓、探索、改变常规的思维的创新,对问题有一新的角度思考,通过种种假设寻求新答案。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思维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改变常态,让思维具有动态,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神经,大胆地云设想、思考、突破,允许学生“天马行空”“标新立异”。
如《草船借箭》,文中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但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知人善任,终于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学了课文后,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第三天没有如期出现大雾,那么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当草船靠近曹军水寨,假如被曹操识破了计谋,曹军出来反攻,又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不守信用,向周瑜泄露了诸葛亮向他借草船的妙计,结果又会怎样呢?教师如这样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展开想象,提高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的语文教材有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材中选取了蕴含这些因素的素材,教師应引导学生有效运用教材,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从中探索,提高创新意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这样落实:
1.在延伸情节的训练中展开想象。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补“艺术空白”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翅膀,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如教学《凡卡》一课后,学生讨论最激烈的是人物后来的命运。我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情节延伸下去。学生兴趣很浓,有的想象:凡卡醒来后,天天盼爷爷来接他。可是一天天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继续受老板的虐待。有的想象:凡卡正做着梦,突然爷爷不见了,“啪”的一声,头好疼啊!睁眼一看,老爷回来了,正用鞋楦头敲他的头呢。有的想象:凡卡日盼夜盼终于回到了爷爷那里,得到了爷爷的疼爱,过得非常幸福……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和促进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效果非常显著,创造性想象力得到了培养。
2.在扩充情节的训练中展开想象。一些文章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对主要的内容进行详写,而对次要的内容进行略写,可要求学生将略写的部分展开想象,将它扩充成具体的一段话。如《将相和》一课,“负荆请罪”的经过写得很简略,启发学生把廉颇请罪的情景扩写下来,既使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加深认识,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在补充情节的训练中展开想象。一些文章中,由于作者对主题或谋篇布局的某种需要,文章某些地方往往有所省略而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在学习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想象补充,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奇妙的想象,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可提高想象力。
4.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小学教材图文并茂,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也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好方法。如《黄继光》一文中的插图,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展开想象,用一段话把黄继光所处的环境,黄继光的神态及内心活动写下来。通过联想,黄继光的高大英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创新教育的因素,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程;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核心是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是新课程、新教材的主要目的。因此,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其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于创新意识的建立,这是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孕育创新意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而生。
如教学《林海》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有什么特点?(同时播放大海波涛及海涛声声的视频)作者用“林海”为题,就是用“海”比喻大兴安岭的林多,大兴安岭的林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林海》这一课。这样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二、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的特点,多方面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可以从文章的题目中质疑,从课文中的语句中质疑,从文章的内容中质疑,从课文的结构上质疑。语文课堂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提问,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指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教《灯光》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提出疑问。一个学生提出:“郝副营长在战斗中引导进攻部队时为什么不找来一些像柴草之类的东西点燃,而点燃了手中那本书,结果暴露了自己,被敌人的机枪打中牺牲了?”这是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而且有新意。笔者先表扬这个学生爱动脑筋,再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并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分析当时当地的情况,学生终于明白了当时情况极其危险,分分秒秒决定着胜负,因此才有“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引导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勇于献身精神,进而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精神,也让学生体会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没有先烈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更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与幸福。因此,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活。当然,要鼓励学生质疑,不同的年代观念不同,在质疑、解疑中不断地深入,不仅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敢于求异才能有所创新。相同的事物,要有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并加以科学求证。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求异精神,因为它是一种具有开拓、探索、改变常规的思维的创新,对问题有一新的角度思考,通过种种假设寻求新答案。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思维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改变常态,让思维具有动态,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神经,大胆地云设想、思考、突破,允许学生“天马行空”“标新立异”。
如《草船借箭》,文中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但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知人善任,终于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学了课文后,我们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第三天没有如期出现大雾,那么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呢?当草船靠近曹军水寨,假如被曹操识破了计谋,曹军出来反攻,又会怎样呢?如果鲁肃不守信用,向周瑜泄露了诸葛亮向他借草船的妙计,结果又会怎样呢?教师如这样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展开想象,提高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我们的语文教材有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材中选取了蕴含这些因素的素材,教師应引导学生有效运用教材,打开学生的想象之门,让学生从中探索,提高创新意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这样落实:
1.在延伸情节的训练中展开想象。教材中许多文章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补“艺术空白”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翅膀,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如教学《凡卡》一课后,学生讨论最激烈的是人物后来的命运。我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情节延伸下去。学生兴趣很浓,有的想象:凡卡醒来后,天天盼爷爷来接他。可是一天天过去了,爷爷没有来,他继续受老板的虐待。有的想象:凡卡正做着梦,突然爷爷不见了,“啪”的一声,头好疼啊!睁眼一看,老爷回来了,正用鞋楦头敲他的头呢。有的想象:凡卡日盼夜盼终于回到了爷爷那里,得到了爷爷的疼爱,过得非常幸福……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培养和促进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效果非常显著,创造性想象力得到了培养。
2.在扩充情节的训练中展开想象。一些文章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对主要的内容进行详写,而对次要的内容进行略写,可要求学生将略写的部分展开想象,将它扩充成具体的一段话。如《将相和》一课,“负荆请罪”的经过写得很简略,启发学生把廉颇请罪的情景扩写下来,既使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加深认识,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在补充情节的训练中展开想象。一些文章中,由于作者对主题或谋篇布局的某种需要,文章某些地方往往有所省略而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在学习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想象补充,鼓励学生大胆放飞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奇妙的想象,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可提高想象力。
4.借助课文插图展开想象。小学教材图文并茂,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也是培养想象能力的好方法。如《黄继光》一文中的插图,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展开想象,用一段话把黄继光所处的环境,黄继光的神态及内心活动写下来。通过联想,黄继光的高大英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创新教育的因素,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就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