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暑假开始前,是期末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我所在的一个家长群里,有个爸爸叹息说:“唉,昨天晚上,老婆把儿子揍了一顿!”下面的家长马上心知肚明,一定是为考试成绩,一问果然,但结果只是因为孩子考了98分,没达到100分,妈妈是为孩子失去的2分而揍了他!下面就有家长为孩子鸣不平了,才2分而已,至于吗?孩子爸爸说:“关键丢了那2分的题并不是孩子不会,而是他没有认真写!”
下面再没有家长跟帖了,我也没有去问孩子的这个98分是语文成绩,还是数学成绩,其实我觉得面对孩子犯错,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数学学科方面的犯错,不一定是孩子不认真做题,虽然现在问他,他会做,但第一遍做题时,他肯定有概念模糊的地方。我觉得所谓的粗心、马虎,还是跟孩子的认知程度有关。当他的认知程度没有达到时,他自然无法做对;但做过一遍了,也被老师判为错误了,他也明白过来了,认知程度又进了一步,这时候自然也会做了,家长不能用他此时的认知程度去要求之前那个时候的他,从而判定他那时候不认真,那真是冤也!
如果是语文学科的犯错,我觉得更需要仔细区分了。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更多的是字词的掌握。老师经常会发校讯通,今天有多少个孩子听写词语100分。我家孩子偶尔也会得个100分,但大多数时候都要错上一两个字。我完全知道,他为什么会错。
去年期末复习阶段,儿子每天都在家写啊写啊,写很多字词,然后我就看到他把有些字写错了,但却错得那么有创意。
比如我看到儿子写“窗帘”的“帘”字,他把穴字头下面的“巾”写成了“布”,我纠正他,他说:“难道窗帘不是布做的吗?窗帘又不是毛巾做的!”你查《现代汉语词典》,“巾”的意思就是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物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比如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但因为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就是“毛巾”,所以他就把“巾”换成了“布”字,其实“布”的下半部不也是“巾”吗?这就是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地方,但他的这个错误不也代表了他的思考和领悟吗?相比较于老师给个“帘”,孩子就写个“帘”,没有任何一点自己的思考,我倒觉得这种因为主动思考带来的错误可以原谅。
2
儿子确实喜欢刨根问底。就拿他写“刨根问底”的“刨”字来说,“刨”就是“包”加个“刀”,他说:“用刀把包割开,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可当他写到“剧院”的“剧”时,儿子问:“剧院难道不是演戏的地方吗?为什么要立个刀?难道他们要用刀砍人?”
因为儿子的这点追问精神,我买了流沙河、张大春的几本书,都是讲汉字来历的,碰到他有疑问的,就去帮他查一查,这个字当初是怎么造来的,可是总有查不到的字,只好留下一团疑云在儿子心上了。
有时候,我想,如果不考虑分数,错了就让他错了吧。这个世界上,不是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错误中来的吗?药品青霉素、食品臭豆腐,还有可口可乐、X光,以及其他很多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它们产生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错误”。
今天有很多学者都在说,新时代的人才要有两项重大才能,一个是想象力,一个就是创造力,偏偏这两项才能还无法人为培养,因为原本父母、老师的知识、能力、智慧就是有限的,如何培养出有卓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而孩子原本就拥有很厉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作为父母,可以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两项能力就好了。作为一个母亲,我想给孩子空间的表现之一,就是允许孩子犯错误,作业不用每次都写到百分之百正确,考试不用每次都得100分吧?
我国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陈省身认为,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你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他解释道,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记得今年大年三十,响应“减少雾霾,不放烟花爆竹”的号召,我们家一根烟花都没买。吃过年夜饭,等看春晚的空档里,儿子不断地在那儿撕纸,把好几张透明干净的绘图纸撕得粉身碎骨。我们欲阻止他:“都多大了,还撕纸玩!”可他说:“你们等着瞧!”然后捧着那堆碎纸钻进了房里。一会儿功夫出来,手上拿着一只纸筒,对着我们,拔开纸筒一头的盖子,猛一撒,一片片纸屑如雪般纷纷扬扬洒落。我们刚要训斥他,却听他说:“看我这环保无烟的烟花!”得,儿子这一说,我们也立即觉得这创意够有意思,不动一火一炮,过年的气氛瞬间有了。
所以,有时候,错误可能就是一片土壤,里面生存着一种新生事物,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它。带着一种认识新事物的视角去看待错误,错误是不是就可爱多了?我们的孩子还年幼,我们不必害怕他们犯错,我们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起来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纠错,有时候错误为我们带来一个新世界!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
暑假开始前,是期末考试成绩公布的日子,我所在的一个家长群里,有个爸爸叹息说:“唉,昨天晚上,老婆把儿子揍了一顿!”下面的家长马上心知肚明,一定是为考试成绩,一问果然,但结果只是因为孩子考了98分,没达到100分,妈妈是为孩子失去的2分而揍了他!下面就有家长为孩子鸣不平了,才2分而已,至于吗?孩子爸爸说:“关键丢了那2分的题并不是孩子不会,而是他没有认真写!”
下面再没有家长跟帖了,我也没有去问孩子的这个98分是语文成绩,还是数学成绩,其实我觉得面对孩子犯错,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数学学科方面的犯错,不一定是孩子不认真做题,虽然现在问他,他会做,但第一遍做题时,他肯定有概念模糊的地方。我觉得所谓的粗心、马虎,还是跟孩子的认知程度有关。当他的认知程度没有达到时,他自然无法做对;但做过一遍了,也被老师判为错误了,他也明白过来了,认知程度又进了一步,这时候自然也会做了,家长不能用他此时的认知程度去要求之前那个时候的他,从而判定他那时候不认真,那真是冤也!
如果是语文学科的犯错,我觉得更需要仔细区分了。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低年级阶段,更多的是字词的掌握。老师经常会发校讯通,今天有多少个孩子听写词语100分。我家孩子偶尔也会得个100分,但大多数时候都要错上一两个字。我完全知道,他为什么会错。
去年期末复习阶段,儿子每天都在家写啊写啊,写很多字词,然后我就看到他把有些字写错了,但却错得那么有创意。
比如我看到儿子写“窗帘”的“帘”字,他把穴字头下面的“巾”写成了“布”,我纠正他,他说:“难道窗帘不是布做的吗?窗帘又不是毛巾做的!”你查《现代汉语词典》,“巾”的意思就是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物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比如手巾、围巾、领巾、枕巾、餐巾,但因为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就是“毛巾”,所以他就把“巾”换成了“布”字,其实“布”的下半部不也是“巾”吗?这就是孩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地方,但他的这个错误不也代表了他的思考和领悟吗?相比较于老师给个“帘”,孩子就写个“帘”,没有任何一点自己的思考,我倒觉得这种因为主动思考带来的错误可以原谅。
2
儿子确实喜欢刨根问底。就拿他写“刨根问底”的“刨”字来说,“刨”就是“包”加个“刀”,他说:“用刀把包割开,看看里面有什么,这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了。”可当他写到“剧院”的“剧”时,儿子问:“剧院难道不是演戏的地方吗?为什么要立个刀?难道他们要用刀砍人?”
因为儿子的这点追问精神,我买了流沙河、张大春的几本书,都是讲汉字来历的,碰到他有疑问的,就去帮他查一查,这个字当初是怎么造来的,可是总有查不到的字,只好留下一团疑云在儿子心上了。
有时候,我想,如果不考虑分数,错了就让他错了吧。这个世界上,不是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从错误中来的吗?药品青霉素、食品臭豆腐,还有可口可乐、X光,以及其他很多我们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它们产生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错误”。
今天有很多学者都在说,新时代的人才要有两项重大才能,一个是想象力,一个就是创造力,偏偏这两项才能还无法人为培养,因为原本父母、老师的知识、能力、智慧就是有限的,如何培养出有卓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孩子?而孩子原本就拥有很厉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作为父母,可以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这两项能力就好了。作为一个母亲,我想给孩子空间的表现之一,就是允许孩子犯错误,作业不用每次都写到百分之百正确,考试不用每次都得100分吧?
我国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要考100分。”陈省身认为,考七八十分就可以了,你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花在考试成绩上,会影响将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非常赞同,他解释道,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学生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记得今年大年三十,响应“减少雾霾,不放烟花爆竹”的号召,我们家一根烟花都没买。吃过年夜饭,等看春晚的空档里,儿子不断地在那儿撕纸,把好几张透明干净的绘图纸撕得粉身碎骨。我们欲阻止他:“都多大了,还撕纸玩!”可他说:“你们等着瞧!”然后捧着那堆碎纸钻进了房里。一会儿功夫出来,手上拿着一只纸筒,对着我们,拔开纸筒一头的盖子,猛一撒,一片片纸屑如雪般纷纷扬扬洒落。我们刚要训斥他,却听他说:“看我这环保无烟的烟花!”得,儿子这一说,我们也立即觉得这创意够有意思,不动一火一炮,过年的气氛瞬间有了。
所以,有时候,错误可能就是一片土壤,里面生存着一种新生事物,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它。带着一种认识新事物的视角去看待错误,错误是不是就可爱多了?我们的孩子还年幼,我们不必害怕他们犯错,我们都是在不断地试错中成长起来的!有时候我们需要纠错,有时候错误为我们带来一个新世界!
编辑 朱璐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