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乃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從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有此匠心,才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选自2016年9月9日《人民日报》)
[解 读]
本文是一篇时评文。文章针对社会上很普遍的“速成”现象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违背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速成”做出了斩钉截铁的否定,从而提出了“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的观点,给社会以警醒,振聋发聩。
文章结构简单而逻辑严谨。
首先指出当下“速成”现象的普遍存在,直击话题,然后退一步,肯定不少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再一转转到“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让说理严密而不偏颇,也更有针对性。
接着针对速成有害无益,引出“慢工出细活”并从古人不尚速成论证分析,得到“工匠精神”——一丝不苟、专注、精益求精,然后以今天高精技术卓越的两个实例来论证“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的观点。
然后由此及彼、由点及面,拓展到千万种行业,阐释论证“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的观点。
最后回到“速成”,阐明速成与匠心的关系:“‘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与开头相呼应。
作为时评文,文章从生活现象入手,有评论的理论高度和鲜明的观点,题目直击主题,态度鲜明;论证充分严密,如古代“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乃至魏晋“百炼钢”、今天的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顾秋亮的事例和草婴翻译《战争与和平》的事例,让论证充分,而诸如“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的理论论据,让论证更严密,这样事理结合,有理有据;又有散文的语言之美,徐徐道来,如话家常,“欲速则不达”“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等引用恰到好处,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蕴,对称句式如“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也增加了语言的力量。
[作者通联: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组]
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拔苗助长。一些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速成”产品,一些偷工减料的“速成”工程等等,多是以牺牲质量或成效,乃至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样的速成就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是匠心独运,不尚速成。如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有多少巨匠们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这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高凤林作为一名特种熔融焊接工,35年如一日,一心专注于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纪录。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丝”级,顾秋亮作为一名焊工,40多年来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追求卓越,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他也被称为“有钻劲儿的螺丝钉”。没有那种精细入微的追求,没有那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体认,就很难有过硬的高精尖技术。
其实,不管是科技研究、手工制造、养殖种植,还是行医执教、著书立说,行业千万种,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这颗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整整翻译了6年。他一生始终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從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有此匠心,才会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生出一种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涵养工匠精神,容不得浮躁,容不得唯利是图,容不得急功近利的“速成”。
“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多少粗制滥造、速生速朽的物事告诉我们,急于求成于事无益,急功近利更难立身。唯养一颗匠心,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沉潜自己、专注一事,方能有所成、有所立。
(选自2016年9月9日《人民日报》)
[解 读]
本文是一篇时评文。文章针对社会上很普遍的“速成”现象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对违背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速成”做出了斩钉截铁的否定,从而提出了“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的观点,给社会以警醒,振聋发聩。
文章结构简单而逻辑严谨。
首先指出当下“速成”现象的普遍存在,直击话题,然后退一步,肯定不少事情可以事半功倍,再一转转到“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让说理严密而不偏颇,也更有针对性。
接着针对速成有害无益,引出“慢工出细活”并从古人不尚速成论证分析,得到“工匠精神”——一丝不苟、专注、精益求精,然后以今天高精技术卓越的两个实例来论证“只有沉得下心,才会创造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考验的产品”的观点。
然后由此及彼、由点及面,拓展到千万种行业,阐释论证“从业者至少都应该有一颗基本的‘匠心’——不仅是对规律的尊重,对创造的敬畏,更是一种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的观点。
最后回到“速成”,阐明速成与匠心的关系:“‘速成’是匠心的克星,欲养匠心,必戒‘速成心’”。与开头相呼应。
作为时评文,文章从生活现象入手,有评论的理论高度和鲜明的观点,题目直击主题,态度鲜明;论证充分严密,如古代“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乃至魏晋“百炼钢”、今天的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顾秋亮的事例和草婴翻译《战争与和平》的事例,让论证充分,而诸如“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的理论论据,让论证更严密,这样事理结合,有理有据;又有散文的语言之美,徐徐道来,如话家常,“欲速则不达”“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等引用恰到好处,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蕴,对称句式如“不迷于声色,不惑于杂乱”也增加了语言的力量。
[作者通联:成都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