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然后”一词在访谈节目中的使用,表现出一些与书面语和日常语不同的功能特点。文章从语法、语义层面对 “然后”一词做出分析,探讨了《非常静距离》中“然后”一词的使用情况,指出“然后”在访谈节目中更多地是作为话语标记出现,并进一步分析了其话语功能。
关键词:然后; 使用情况; 话语功能
随着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及其话轮间的衔接转换成为研究与探讨的对象。“然后”一词由于其口语性和过渡的自然性,在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使用频率急剧增加。笔者拟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然后”一词在访谈节目中的使用情况做出探析。
本文语料来源于安徽卫视的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笔者随机抽取了十期电视节目,并将其转写成文字资料,“然后”一词在所抽取的语料中出现的频率高达640次,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一、“然后”一词的语法语义分析
《马氏文通》中指出:“‘然’字一顿,以承上文,由是而继以他事者,则加‘后’字,‘然后’者,明继事之词也,经籍最习用之。”意思是说,“然”字承接上文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就加上“后”字,“然后”表示事情先后相继发生,在经籍中经常使用。例如:
(1)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大学》)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因而马建忠认为,“然后”是连词,表承接义。
连词性的“然后”表达的是与时间顺序有关的真值语义关系,但在口语交际中,它更多的是作为话语标记,衔接话语单位。方梅(2000:460)指出在自然口语中,相当多的连词不表达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等真值语义关系,而只用作辅助话语单位的衔接方式。
二、《非常静距离》中“然后”的使用情况
笔者统计了随机抽取的十期《非常静距离》中“然后”出现的次数,从语义角度分析了其使用情况,“然后”一词在访谈节目中出现的条件和搭配的不同,使得其语义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其中以基本的承接关系为主,占整个比率的48.5%,其他关系所占比例之和为51.5%。笔者根据“然后”的语义功能将其用法分为表时间顺序的连词和起衔接作用的话语标记两种。
(一)表时间顺序的连词
这是“然后”最基本的语义关系,主要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后于某一行为动作和情况完成或发生,表示动作、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先后顺序。如:
(3)吴忆江:因为他(刘恺威)以前给的那个电话,你知道是,根本是不好联系的。然后我就要联系到刘丹老师,我要通过香港的那个艺人,然后艺人的经纪人先找到刘丹老师,然后刘丹老师给我他在香港的电话。
例(3)中的三个“然后”连用,描述了吴忆江一步步间接联系到刘恺威的过程。
(二) 起衔接作用的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的特点就是它们只是起话语衔接作用,而不表示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然后”虚化为话语标记所衔接的前后成分可以是各种关系,包括因果、并列、递进、转折等。
因果关系。如:
(4)李静:解释一下粉红色的鞋子。
王传君:我喜欢收集球鞋,然后那一款粉红色的它也是一个合作款,然后我就追了。
例(4)中王传君“追粉红色鞋子”是“喜欢收集球鞋”的结果,其中“然后”的前后事件具有因果关系,是话语标记,可以省略。
递进关系。如:
(5)李静:<笑>......再次提醒大家来看我们这个潘长江老师花了四年的时间打造的这部《男媒婆》,也希望潘长江老师要悠着点,然后带更多的笑声给我们。
例(5)中前面的“悠着点”即身体健康和后面的带来更多笑声是两个发展层次,后一层次是建立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的。
转折关系。如:
(6)李静:没错,不找戴眼镜的结果找的都是戴眼镜的,对吧?
俞飞鸿:对,比如说你说我不可能去做那个事情,然后你偏偏就做了,你说我一定会怎么怎么样,可是你偏偏没有。
例(6)中的“然后”与下句中的“可是”相对应,都是表示自己所为与前面陈述事实或做法相反。
条件关系。如:
(7)李静:这样吧,你再唱一首歌吧。然后把我们的氛围升华一下好吗?
黄建:好。
例(7)中李静要求黄建“再唱一首歌”,构成“氛围升华”的前提条件。
三、《非常静距离》中“然后”的功能分析
笔者主要讨论“然后”作为话语标记的话语功能,通过对所选定语料的总结分析,笔者认为《非常静距离》中作为话语标记的“然后”主要有引发话轮、延续话轮、转接话轮、占据话轮(即停顿)四种功能。
(一)引发话轮
“然后”用来引发话轮通常用在话轮开头或句首,表示一个新话题的开端或者旧话题的继续展开。如:
(8)水晶:然后有朋友给她算紫薇斗数,算出来什么...将来会有一个五十多,什么有两小孩的,她说对,就是那个。<笑>基本上就是糊弄我们,随便你怎么算都不承认。
赵赵:没错,就是这个。
(二)延续话轮
延续话轮是指发话人通过“然后”来保持话轮的延续性,使之前的话题得以继续。“然后”的这一话语作用在《非常近距离》中通过延续话题、转换话题和找回话题三种方式得以实现。
转换话题。如:
(9)李静:对,我现在觉得他状态特别好,我们恭喜恭喜。<笑>然后今天是刘恺威的很多粉丝来到现场,那你们大家随便拍吧,因为他属于三百六十度随便拍......
上例中“然后”前后话题明显不一样,“然后”前面的成分是对上一话题的总结,之后是节目的结束语。李静通过“然后”实现了两个不同话题间的转换,并使其衔接自然。 找回话题。如:
(10)杜淳:对,黄的,然后再留一个...
苏红:你们学校可以允许染黄头发?
李静:那时候我们允许,因为我们是跳舞的。
苏红:噢,怪不得。
杜淳:然后那时候是留富城头。
上例中苏红的发问打断了杜淳关于发型的话题,转至讨论允许染黄头发的原因。杜淳通过“然后”引出“富城头”,从而使话题回归到之前的发型讨论上。
(三)转接话轮
在话轮对中,当现任发话人选定下一位发话人,或者下一位发话人自行选择接过话轮(抢话或插话)实现轮次的转接,如:
(11)吕夏:我...(一脸无辜)又不是我撞的,然后就你怎么办,就打交警电话啊然后别人来处理啊,然后怎么怎么怎么样...
张歆艺:然后我还跟那儿吹呢,我说我真没喝。
上述例子中,张歆艺主动接过吕夏的话轮,通过插话实现了话轮的转接。
(四)占据话轮
占据话轮是指当说话人需要短暂的思考与修正的时间但同时说话人又不想放弃话轮时,话语标记就能起到填补语流空白、延续话语、保持话语权的作用。如:
(12)黄建:...我们朋友在望京那开了一个咖啡厅,创意都挺好的,一个小女兔子,在那个,特销魂在那个店里头,然后...我去了就光顾跟那兔子合影了,然后他们在那品尝咖啡,我喝都没喝,然后我就上后厨了...
上例中“然后”加上表短暂停顿的省略号,填补了语流空白,同时也保留了话语权,使得说话人获得短暂的思考时间来继续自己的话题。
综上所述,“然后”在访谈节目中不仅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句法形式,体现出了多样化的语法功能,还呈现出了远远多于书面语的语义关系及语用功能。语言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然后”一词在访谈节目中的功能多样化自然也与社会文化生活密不可分,除了交际的需要和社会语言的影响,大众的从众心理也是“然后”使用频率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此不做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
[2]黄超.《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然后”和“所以”[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吴艳,余民.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4]王伟,周卫红.“然后”一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范围的扩大及其机制[J].汉语学习,2005(8).
[5]马国彦.话语标记与口头禅—以“然后”和“但是”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4).
关键词:然后; 使用情况; 话语功能
随着访谈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及其话轮间的衔接转换成为研究与探讨的对象。“然后”一词由于其口语性和过渡的自然性,在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使用频率急剧增加。笔者拟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然后”一词在访谈节目中的使用情况做出探析。
本文语料来源于安徽卫视的访谈节目《非常静距离》,笔者随机抽取了十期电视节目,并将其转写成文字资料,“然后”一词在所抽取的语料中出现的频率高达640次,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语料。
一、“然后”一词的语法语义分析
《马氏文通》中指出:“‘然’字一顿,以承上文,由是而继以他事者,则加‘后’字,‘然后’者,明继事之词也,经籍最习用之。”意思是说,“然”字承接上文表示一件事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就加上“后”字,“然后”表示事情先后相继发生,在经籍中经常使用。例如:
(1)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大学》)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因而马建忠认为,“然后”是连词,表承接义。
连词性的“然后”表达的是与时间顺序有关的真值语义关系,但在口语交际中,它更多的是作为话语标记,衔接话语单位。方梅(2000:460)指出在自然口语中,相当多的连词不表达时间顺序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等真值语义关系,而只用作辅助话语单位的衔接方式。
二、《非常静距离》中“然后”的使用情况
笔者统计了随机抽取的十期《非常静距离》中“然后”出现的次数,从语义角度分析了其使用情况,“然后”一词在访谈节目中出现的条件和搭配的不同,使得其语义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其中以基本的承接关系为主,占整个比率的48.5%,其他关系所占比例之和为51.5%。笔者根据“然后”的语义功能将其用法分为表时间顺序的连词和起衔接作用的话语标记两种。
(一)表时间顺序的连词
这是“然后”最基本的语义关系,主要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或情况后于某一行为动作和情况完成或发生,表示动作、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先后顺序。如:
(3)吴忆江:因为他(刘恺威)以前给的那个电话,你知道是,根本是不好联系的。然后我就要联系到刘丹老师,我要通过香港的那个艺人,然后艺人的经纪人先找到刘丹老师,然后刘丹老师给我他在香港的电话。
例(3)中的三个“然后”连用,描述了吴忆江一步步间接联系到刘恺威的过程。
(二) 起衔接作用的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的特点就是它们只是起话语衔接作用,而不表示逻辑关系和语法关系。“然后”虚化为话语标记所衔接的前后成分可以是各种关系,包括因果、并列、递进、转折等。
因果关系。如:
(4)李静:解释一下粉红色的鞋子。
王传君:我喜欢收集球鞋,然后那一款粉红色的它也是一个合作款,然后我就追了。
例(4)中王传君“追粉红色鞋子”是“喜欢收集球鞋”的结果,其中“然后”的前后事件具有因果关系,是话语标记,可以省略。
递进关系。如:
(5)李静:<笑>......再次提醒大家来看我们这个潘长江老师花了四年的时间打造的这部《男媒婆》,也希望潘长江老师要悠着点,然后带更多的笑声给我们。
例(5)中前面的“悠着点”即身体健康和后面的带来更多笑声是两个发展层次,后一层次是建立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的。
转折关系。如:
(6)李静:没错,不找戴眼镜的结果找的都是戴眼镜的,对吧?
俞飞鸿:对,比如说你说我不可能去做那个事情,然后你偏偏就做了,你说我一定会怎么怎么样,可是你偏偏没有。
例(6)中的“然后”与下句中的“可是”相对应,都是表示自己所为与前面陈述事实或做法相反。
条件关系。如:
(7)李静:这样吧,你再唱一首歌吧。然后把我们的氛围升华一下好吗?
黄建:好。
例(7)中李静要求黄建“再唱一首歌”,构成“氛围升华”的前提条件。
三、《非常静距离》中“然后”的功能分析
笔者主要讨论“然后”作为话语标记的话语功能,通过对所选定语料的总结分析,笔者认为《非常静距离》中作为话语标记的“然后”主要有引发话轮、延续话轮、转接话轮、占据话轮(即停顿)四种功能。
(一)引发话轮
“然后”用来引发话轮通常用在话轮开头或句首,表示一个新话题的开端或者旧话题的继续展开。如:
(8)水晶:然后有朋友给她算紫薇斗数,算出来什么...将来会有一个五十多,什么有两小孩的,她说对,就是那个。<笑>基本上就是糊弄我们,随便你怎么算都不承认。
赵赵:没错,就是这个。
(二)延续话轮
延续话轮是指发话人通过“然后”来保持话轮的延续性,使之前的话题得以继续。“然后”的这一话语作用在《非常近距离》中通过延续话题、转换话题和找回话题三种方式得以实现。
转换话题。如:
(9)李静:对,我现在觉得他状态特别好,我们恭喜恭喜。<笑>然后今天是刘恺威的很多粉丝来到现场,那你们大家随便拍吧,因为他属于三百六十度随便拍......
上例中“然后”前后话题明显不一样,“然后”前面的成分是对上一话题的总结,之后是节目的结束语。李静通过“然后”实现了两个不同话题间的转换,并使其衔接自然。 找回话题。如:
(10)杜淳:对,黄的,然后再留一个...
苏红:你们学校可以允许染黄头发?
李静:那时候我们允许,因为我们是跳舞的。
苏红:噢,怪不得。
杜淳:然后那时候是留富城头。
上例中苏红的发问打断了杜淳关于发型的话题,转至讨论允许染黄头发的原因。杜淳通过“然后”引出“富城头”,从而使话题回归到之前的发型讨论上。
(三)转接话轮
在话轮对中,当现任发话人选定下一位发话人,或者下一位发话人自行选择接过话轮(抢话或插话)实现轮次的转接,如:
(11)吕夏:我...(一脸无辜)又不是我撞的,然后就你怎么办,就打交警电话啊然后别人来处理啊,然后怎么怎么怎么样...
张歆艺:然后我还跟那儿吹呢,我说我真没喝。
上述例子中,张歆艺主动接过吕夏的话轮,通过插话实现了话轮的转接。
(四)占据话轮
占据话轮是指当说话人需要短暂的思考与修正的时间但同时说话人又不想放弃话轮时,话语标记就能起到填补语流空白、延续话语、保持话语权的作用。如:
(12)黄建:...我们朋友在望京那开了一个咖啡厅,创意都挺好的,一个小女兔子,在那个,特销魂在那个店里头,然后...我去了就光顾跟那兔子合影了,然后他们在那品尝咖啡,我喝都没喝,然后我就上后厨了...
上例中“然后”加上表短暂停顿的省略号,填补了语流空白,同时也保留了话语权,使得说话人获得短暂的思考时间来继续自己的话题。
综上所述,“然后”在访谈节目中不仅表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句法形式,体现出了多样化的语法功能,还呈现出了远远多于书面语的语义关系及语用功能。语言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然后”一词在访谈节目中的功能多样化自然也与社会文化生活密不可分,除了交际的需要和社会语言的影响,大众的从众心理也是“然后”使用频率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此不做详细论述。
参考文献:
[1]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
[2]黄超.《杨澜访谈录》中的常用话语标记“然后”和“所以”[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吴艳,余民.访谈节目中“然后”一词的功能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4]王伟,周卫红.“然后”一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范围的扩大及其机制[J].汉语学习,2005(8).
[5]马国彦.话语标记与口头禅—以“然后”和“但是”为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