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感的培养

来源 :语数外学习·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一般包括如下几个要素:在感知描述性语言文字时,能够准确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出有关形象,引起自然的必要的想象;在接触具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时,能够迅速引起情感上的反应;能够品味语言文字的美;能够鉴别语言文字的正误、优劣。
  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因此,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培养语感的几个方法。
  一、注重品析词句,领悟语感
  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不理解词义,对整个语言链的理解就会发生阻隔。但对于那些形式特别、意义深邃、位居要津的语句,则要引导学生仔细品析,务求正确理解。如在教《莺》这课时,学生对于“涵养”一词的理解与课文中的注解不同,认为“涵养”应该就是有修养的意思,原来课文中的最后一段中道:“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看法,不要打消其渴求知识的积极性,然后让其造句“××人非常有涵养,总能容人之过”,再告诉学生“涵养”一词除了有修养、能控制情绪这层意思外,还具有蓄积并保持(水分等)的含义。以课文中的释义为例用“涵养”造句“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又让学生同样以课文中的释义用“涵养”一词造句。经过多次练习,让学生们感悟一下这个词的另一层意思,使其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从而真正掌握这个词语。
  汉语的词汇有着丰富的意蕴,只要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结合具体语境发挥想象就能体味到其中的美感,激发学生恰当运用词语的兴趣,他们会在以后的学习去留意文眼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去揣摩实践。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一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日常生活是学生的最大课堂,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的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形成自己的爱好、性格及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二、想象朗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过程,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为此,《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我觉得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这种情来自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语气的升降缓急、节奏的抑扬顿挫、情感的高低起伏,将平白单调的语言文字塑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表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初中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具有独特创意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培养语感,教师根本无须担心学生的朗读不到位。
  三、创设听说情境,增强语感
  提到“听说情境”,我们就会自然地联想到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妙瑰丽的画面、精彩纷呈的视频……这些确实能够激发起学生欣赏、阅读、探究的强烈兴趣。通过想象,让读者与作者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平时可以组织一些看图说话、复述课文、就课文内容讨论问题、表演、演讲、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另外,还可以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更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如在讲《阿里山纪行》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具有古典文化感觉的语句,并说说你由此联想到的古诗文。问题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学生刚学过《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背诵过,也默写过,大部分学生应该会有类似的联想。正如我所料想的那样,大部分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有所发现。近的,由“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联想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远的,由“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联想到“曲径通幽路,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甚至是同一句话,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发现。如“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这一句,当我引导道:“这一句,也许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学生接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刚才还因为自己的发现没被认同而失落的学生,当时激动得“吔”了一声,这种激动让学生无法控制自己。发现的感觉,真美!
  四、转化语感意义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不是别的,就是语感。于是,语文能力目的论就转化为语感目的论。它的逻辑是这样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所以,语感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轴心。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语感与人的精神世界关涉在一起,一方面锤炼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学生的语感的发展,另一方面锤炼学生的语感也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形成。对语文课来说,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熏陶的成果最终都要体现在学生的语文能力上,也主要是通过语文的方法来实现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熏陶的目的。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项较为漫长而又细致的工程。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探究,并施以更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在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氨络合反滴定法和直接电解阴极沉积法制备纳米级氢氧化镍以及对氢氧化镍 电极的无序多相化进行了研究.将直接电解阴极沉积法制备的氢氧人镍制作成电极进行充放电测试
该文主要进行了丙烯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的研究,考察了多种催化剂体系,并结合XRD、IR、TPR、ESR、NM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活性中心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 子交换CoH
苍茫山河路在何方化隆回族自治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是以农牧结合、农业为主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人口28.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的88%。县境内山
该论文在总结大量的国内外有关Y型分子筛文献的基础上,对用依兰煤矸石酸浸渣生产Y型分子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开发了一种以天然矿物为原料生产Y型分子筛的新工艺.综合考虑焙烧
该文运用配位化学手段,设计和选择适当的配体,达到减小基质和掺杂中心的溶解度差别,使掺杂离子进入基质晶格;同时达到控制体系酸度、一掺杂离子、进行纳米微粒表面修饰的作用
在该文中,作者通过溶胶过程(sol-gel process),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APTES)的存在下,制备出了透明的P(MA-co-Itn)/SiO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在合成过程中,APTES的氨基先与聚合
该文系统研究了N-甲基-N-(2-吡啶)甲酰胺,N/N-二甲基N.N-二甲酰基对苯二胺和草酰氯或三氯氧磷形成的Vilsmeier试剂与对位取代的N.N-二甲基苯胺之间的反应.成功地合成了5.6.11
该论文选择了一类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八种香豆素衍生物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还研究了环糊精对这类化合物的包结行为,为设计合成含环糊精和
淮剧在江苏本土中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和其他戏曲一样在如今的生活状态下存在这很多艰难的问题。著名的淮剧艺术表演家筱文燕曾经对淮剧的发展状况表示担忧,她坦言,
近年来,具有纳米孔洞的金属有机笼状化合物和配位聚合物作为配位超分子化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结构,还应归功于其与传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