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百多年前,培根就断言:“当权者有四种主要的恶习,即拖沓、受贿、粗暴和抹不开情面。”可能我们认为,这四种恶习显然是受贿最严重。可培根却说:“这爱面子,比受贿危害更大,因受贿不过是偶尔为之,而当权者若是被这情面牵着鼻子走,那他永远(违背原则与滥用职权)脱不了干系。正如所罗门所言,为情面并非好事,有了讲情面这样一个理由,甚至为一块面包就去枉法。”培根的话里有几层意思,一层是列举恶习的主要类型是四种,另一层是说四种里面,情面的危害最大,而我们却容易忽略这种危害。意在提醒人们注意,恶习里面有情面这么一种看起来没有危害却十分有害的东西。还有,培根所说的四类恶习,前三种里,拖沓是习性,受贿是德行,粗暴是作风,而第四种抹不开情面,其实是一种世俗文化。这就是说,人一旦被世俗文化所侵蚀,就能形成大危害。
面子这种东西,中国人更熟悉了,中国社会一向被称为“人情社会”,中国人的面子之重,甚至超过生命。
林语堂则在一个世纪前就用自嘲的语气“驳斥”老外们,他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有,而且不是一个,是有两大信仰:面子和儿子。林语堂先生调侃我们的国人,对面子的重视,竟然跟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一样顽固,而且排在传宗接代的前面!中国社会的现实就是,达官贵人、平头百姓,无不活在面子里面。为面子奋斗,为面子所累,为面子所毁,不管有荣有损,都死抱着不放。
面子文化塑造出来的人,不能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言过其实,浮夸妖惑,特别喜欢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很容易形成虚荣到虚假,进而虚伪的人格。这种人格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欺骗。欺骗型人格表现在官场,是虚报、奢侈和大搞形象工程;在民间,则是山寨文化、山寨经济的根源。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说中国的某朝代全社会盛行虚荣,男人在外面混世,尤其爱面子,混世的资本就是面子。有的男人在外面人微言轻,其实是没有什么面子可言的,但为了保住最后一点面子,回家时在老婆孩子面前就要腆着肚子,摆出一副功成名就的样子来。有个男人声称自己人脉很广,在外面混得很开,经常被人邀请吃饭,好酒好肉,吃完很晚才能回家。其实此人根本就是混混一个,没人正眼瞧的一类,哪里有什么吃吃喝喝的好事!但是,他就剩下在家人面前那点面子了,所以只要出了门,就不敢早回家。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弄出每天吃得大鱼大肉的样子,于是就出去找吃的,吃得满身酒肉之气,哼着小调回家,在老婆孩子那里博取一点面子。
这种风气在今天,也未必不盛。用苹果手机才有面子,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有的年轻人甚至不惜割卖自己的肾脏。余华先生的小说《第七天》就写到这样的故事,女朋友爱面子,喜欢苹果手机,男孩爱面子,命令自己必须给女朋友买苹果手机,但苹果手机太贵了,他一咬牙就去割了肾脏,手机买了,面子有了,命却没了。
前些年,有好多企业家简直就是在为面子创业。有的人开个巴掌大的小吃店,开业时要挂上几十条标语,摆上几十个花篮,写了一大堆领导、名人、实权部门致贺的话。有的企业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却开业就借钱买上一辆黑色奥迪。为什么要买黑色奥迪呢?因为黑色奥迪是各地党政要员的专用车型。坐上黑色奥迪,感觉就混同要员了。生意没做起来,奥迪坐上了,后来不是屁股冒烟,而是欠了一屁股债。还有的老板刚刚做了一两个小企业,就不惜违法,拆成几个企业,再虚假注册资金,打造成一个所谓的“集团企业”,做这一切,就是为了自己的名片上印的不是“经理”“总经理”,而是“国际总裁”“董事长”。
江苏有个搞工程的老板,二十年前手下有两支工程队,就注册了一个集团企业,自称了一阵“董事长”之后,还是觉得面子不够大,干脆把企业的名称改得超级大,自己的职务也变成了“董事局主席”,让他的手下一口一个“主席”地喊着。有一次,我在一个会场遇到他,因为认识,跟他打招呼,他缓缓站起来,把身上的大衣一抖,两个随从就熟练地接住大衣。然后,他缓缓地向前走了两小步,把手伸出来握住我,微笑着、慢慢地颔首,说幸会幸会。说实话,我有点呆住了,这不是电影里的慢镜头吗?一个从泥瓦匠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怎么把谱儿摆到这个程度的?面子文化真是相当厉害啊。
面子文化在人际交往中的危害更广。许多时候,一些家长开后门让孩子上名校,竟然不是考虑孩子的志趣,而是让自己有面子,所以,这些家长就容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有的干部遇到别人求办事,觉得自己如果办不成,就很没面子,于是违反原则,顶风违纪也要办。为了面子,规矩就被他们逐渐破坏。一个街道办主任,女儿出嫁,本来按照规定,作为一级领导干部,为子女操办婚事应该从简从俭,可街坊邻居好几家嫁女或娶亲,都是越办越阔绰。主任就觉得,自己好歹是街道里的“头面人物”,女儿出嫁没有点排场,太没面子了,以后出了门都没脸见人。于是他顶风违纪,把女儿出嫁的事办得轰轰烈烈,奔驰宝马从街头排到巷尾。
面子文化渗透到政界,那就更不得了了。西部某欠发达市和珠三角某发达市两个市长,在中央党校同班学习,不管落后发达,市长都是市长,同学都是同学,两个人处得极其融洽。两个人相约学习结束后互访,交流城市建设发展大计。学习结束回到各自的城市不久,应珠三角发达市市长的热情邀请,西部欠发达市市长访问考察了珠三角的发达城市。这一看,不得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发达市的各种高大上让西部欠发达市市长惊羡不已,同时心里产生了深度的自卑。回到自己的城市,这个市长没有立即邀请人家回访,觉得这个破旧的城市太拿不出手,作为一市之长,太丢面子了。于是他决定透支城市实力,大搞形象工程,先快速改变城市的面貌,等过几年大变样了,再邀请人家来看。疯狂地拆迁、扩建、大兴土木,他的面子工程在此后的兩年把市政府拖入债务的绝境,把地方百姓也折磨得困苦不堪。
有位老干部在一个座谈会上讲了两个故事。
其一是列宁与卫兵的故事,其二是秦基伟与通信兵的故事。一个是防止面子挑战规矩的,一个是防止权威呵护面子的。
列宁与卫兵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列宁因为拿不出证件,被执行守卫任务的卫兵毫不客气地挡在门外。随从觉得列宁身为领袖,竟然被一个小小卫兵拦在门外,很没面子,要处理那位卫兵。但列宁却表扬了卫兵,因为卫兵在规矩面前不肯让步,管你什么大官面子大,大家面对规矩一视同仁吧。
还有一个是开国将军秦基伟被通信兵打断通话的故事。秦基伟军长指挥上甘岭战役时,一次与困守坑道的部队通话,刚说一句“转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军首长都很惦记前面的同志……”,就被电话兵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首长,别啰唆了!拣要紧的说,先下命令吧!”秦基伟后来回忆这件事,神情凝重地说:“战士们做得对啊!那时牺牲了很多通信兵,也很难保障电话长时间通畅,只能抢一句算一句。”看着这段材料,上甘岭那严酷、紧张的战争场面仿佛涌到眼前。一个通信兵,竟敢打断军长的话,不让首长啰唆,竟还指示军长该做什么,真是惊人之举,真是了不起!虽然秦军长话被打断,却肯定通信兵做得对。首长的面子是顾不得的,战争中为了争分夺秒,即使是军首长,通话也必须简短,不能啰唆。
反观现在,就说一件最简单的事吧,某些领导干部讲起话来,空洞啰唆,套话大话成堆,浪费的时间无限,真该有人站起来向这些官员也大喊一句:“领导,别啰唆了,拣要紧的说!”可是现在几乎没有人敢这样做。为什么?面子比天大,你打断了领导讲话,他真的会觉得没面子,你真的会吃不了兜着走。
世俗的面子文化,已经把某些人的自我意识喂得很肥大了。
(摘自《初心》)
面子这种东西,中国人更熟悉了,中国社会一向被称为“人情社会”,中国人的面子之重,甚至超过生命。
林语堂则在一个世纪前就用自嘲的语气“驳斥”老外们,他说,谁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有,而且不是一个,是有两大信仰:面子和儿子。林语堂先生调侃我们的国人,对面子的重视,竟然跟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一样顽固,而且排在传宗接代的前面!中国社会的现实就是,达官贵人、平头百姓,无不活在面子里面。为面子奋斗,为面子所累,为面子所毁,不管有荣有损,都死抱着不放。
面子文化塑造出来的人,不能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言过其实,浮夸妖惑,特别喜欢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很容易形成虚荣到虚假,进而虚伪的人格。这种人格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变成欺骗。欺骗型人格表现在官场,是虚报、奢侈和大搞形象工程;在民间,则是山寨文化、山寨经济的根源。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授讲过一个故事,说中国的某朝代全社会盛行虚荣,男人在外面混世,尤其爱面子,混世的资本就是面子。有的男人在外面人微言轻,其实是没有什么面子可言的,但为了保住最后一点面子,回家时在老婆孩子面前就要腆着肚子,摆出一副功成名就的样子来。有个男人声称自己人脉很广,在外面混得很开,经常被人邀请吃饭,好酒好肉,吃完很晚才能回家。其实此人根本就是混混一个,没人正眼瞧的一类,哪里有什么吃吃喝喝的好事!但是,他就剩下在家人面前那点面子了,所以只要出了门,就不敢早回家。不仅要填饱肚子,还要弄出每天吃得大鱼大肉的样子,于是就出去找吃的,吃得满身酒肉之气,哼着小调回家,在老婆孩子那里博取一点面子。
这种风气在今天,也未必不盛。用苹果手机才有面子,为了买一部苹果手机,有的年轻人甚至不惜割卖自己的肾脏。余华先生的小说《第七天》就写到这样的故事,女朋友爱面子,喜欢苹果手机,男孩爱面子,命令自己必须给女朋友买苹果手机,但苹果手机太贵了,他一咬牙就去割了肾脏,手机买了,面子有了,命却没了。
前些年,有好多企业家简直就是在为面子创业。有的人开个巴掌大的小吃店,开业时要挂上几十条标语,摆上几十个花篮,写了一大堆领导、名人、实权部门致贺的话。有的企业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却开业就借钱买上一辆黑色奥迪。为什么要买黑色奥迪呢?因为黑色奥迪是各地党政要员的专用车型。坐上黑色奥迪,感觉就混同要员了。生意没做起来,奥迪坐上了,后来不是屁股冒烟,而是欠了一屁股债。还有的老板刚刚做了一两个小企业,就不惜违法,拆成几个企业,再虚假注册资金,打造成一个所谓的“集团企业”,做这一切,就是为了自己的名片上印的不是“经理”“总经理”,而是“国际总裁”“董事长”。
江苏有个搞工程的老板,二十年前手下有两支工程队,就注册了一个集团企业,自称了一阵“董事长”之后,还是觉得面子不够大,干脆把企业的名称改得超级大,自己的职务也变成了“董事局主席”,让他的手下一口一个“主席”地喊着。有一次,我在一个会场遇到他,因为认识,跟他打招呼,他缓缓站起来,把身上的大衣一抖,两个随从就熟练地接住大衣。然后,他缓缓地向前走了两小步,把手伸出来握住我,微笑着、慢慢地颔首,说幸会幸会。说实话,我有点呆住了,这不是电影里的慢镜头吗?一个从泥瓦匠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怎么把谱儿摆到这个程度的?面子文化真是相当厉害啊。
面子文化在人际交往中的危害更广。许多时候,一些家长开后门让孩子上名校,竟然不是考虑孩子的志趣,而是让自己有面子,所以,这些家长就容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有的干部遇到别人求办事,觉得自己如果办不成,就很没面子,于是违反原则,顶风违纪也要办。为了面子,规矩就被他们逐渐破坏。一个街道办主任,女儿出嫁,本来按照规定,作为一级领导干部,为子女操办婚事应该从简从俭,可街坊邻居好几家嫁女或娶亲,都是越办越阔绰。主任就觉得,自己好歹是街道里的“头面人物”,女儿出嫁没有点排场,太没面子了,以后出了门都没脸见人。于是他顶风违纪,把女儿出嫁的事办得轰轰烈烈,奔驰宝马从街头排到巷尾。
面子文化渗透到政界,那就更不得了了。西部某欠发达市和珠三角某发达市两个市长,在中央党校同班学习,不管落后发达,市长都是市长,同学都是同学,两个人处得极其融洽。两个人相约学习结束后互访,交流城市建设发展大计。学习结束回到各自的城市不久,应珠三角发达市市长的热情邀请,西部欠发达市市长访问考察了珠三角的发达城市。这一看,不得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发达市的各种高大上让西部欠发达市市长惊羡不已,同时心里产生了深度的自卑。回到自己的城市,这个市长没有立即邀请人家回访,觉得这个破旧的城市太拿不出手,作为一市之长,太丢面子了。于是他决定透支城市实力,大搞形象工程,先快速改变城市的面貌,等过几年大变样了,再邀请人家来看。疯狂地拆迁、扩建、大兴土木,他的面子工程在此后的兩年把市政府拖入债务的绝境,把地方百姓也折磨得困苦不堪。
有位老干部在一个座谈会上讲了两个故事。
其一是列宁与卫兵的故事,其二是秦基伟与通信兵的故事。一个是防止面子挑战规矩的,一个是防止权威呵护面子的。
列宁与卫兵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列宁因为拿不出证件,被执行守卫任务的卫兵毫不客气地挡在门外。随从觉得列宁身为领袖,竟然被一个小小卫兵拦在门外,很没面子,要处理那位卫兵。但列宁却表扬了卫兵,因为卫兵在规矩面前不肯让步,管你什么大官面子大,大家面对规矩一视同仁吧。
还有一个是开国将军秦基伟被通信兵打断通话的故事。秦基伟军长指挥上甘岭战役时,一次与困守坑道的部队通话,刚说一句“转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军首长都很惦记前面的同志……”,就被电话兵毫不客气地打断了:“首长,别啰唆了!拣要紧的说,先下命令吧!”秦基伟后来回忆这件事,神情凝重地说:“战士们做得对啊!那时牺牲了很多通信兵,也很难保障电话长时间通畅,只能抢一句算一句。”看着这段材料,上甘岭那严酷、紧张的战争场面仿佛涌到眼前。一个通信兵,竟敢打断军长的话,不让首长啰唆,竟还指示军长该做什么,真是惊人之举,真是了不起!虽然秦军长话被打断,却肯定通信兵做得对。首长的面子是顾不得的,战争中为了争分夺秒,即使是军首长,通话也必须简短,不能啰唆。
反观现在,就说一件最简单的事吧,某些领导干部讲起话来,空洞啰唆,套话大话成堆,浪费的时间无限,真该有人站起来向这些官员也大喊一句:“领导,别啰唆了,拣要紧的说!”可是现在几乎没有人敢这样做。为什么?面子比天大,你打断了领导讲话,他真的会觉得没面子,你真的会吃不了兜着走。
世俗的面子文化,已经把某些人的自我意识喂得很肥大了。
(摘自《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