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切实开展好校企协作工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就校企合作中需把握好区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三个原则及其一些基本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区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校与社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人力资源,是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发展的一种双赢的战略性措施,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和多元化办学之路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我市中职学校从2000年起与本地企业及长三角地区上百家大型私有、外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切实开展好校企协作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践告诉我们校企合作中需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1 区域性原则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区域性和地方性,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中等职教要保持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等职教在新形势下走向市场,健康高速地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理论,长三角地区已经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阶段。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原有的职业岗位不断分化而产生许多新的职业岗位,而且对人才的需求也明显高移,需要一大批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或更新知识和能力的第一线生产者。近年来,我市职业学校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制造业唱主角的特点,大力加强了机电专业的全方位改造;随着外资企业与高新技术大量引进,各学校为加强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投入2000多万元,为学生提供了一座符合教育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大楼与相应设备。
2 整体性原则
校企合作既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学校多主体参与的整体运作过程,又是一个各主体自主参与的复杂过程。所以校企合作是一个全方位的全社会的工程,必须整体推进。
2.1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办学思路
校企协作的关键点不仅在企业而且在学校。学校应当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以校企协作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教育。
2.2组建机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校企协作是学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整体联系与合作,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组织来统筹规划。学校聘请与学校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等资深学者、技术专家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机制的约束和保障。
2.3听取意见,进行教学综合改革
校企协作的目的定位应是促进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制订实施教学计划的时候,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通过三个“衔接”来保证,即:(1)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2)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3)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通过校企协作,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2.4双方联手,建立实习基地
在校企协作中,学生实习也是重要项目之一。学生在校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后,还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进行“真刀实枪”的磨练。而为了使得未来的员工能够很快适应厂规厂纪要求、掌握技术特点,企业也需要学生在正式从业前有一段生产实习过程。双方的共同的需要正是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的有利前提。
3 教育性原则
校企合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否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通过实习—就业的渠道使一个学校人成长为企业人—社会人,这里面有一个教育转化的过程。学生进入定向实习及就业阶段后,即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学生的身份和在岗工人的身份。学生参加实习的过程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又是提高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更是经受社会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纪律、职业习惯,接受社会挑选,从而成为合格工人,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这一阶段给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个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同时,学生在校外实习就业,极大地增加了他们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机会,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另外,实习生分散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班次,使个人自由度增大,再加实习时间长、范围广、影响面大,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实习管理的难度。我市职业学校在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实习单位管理、实习生自我管理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管理局面。学生、学校、家庭、单位联网全程管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形成了对问题发现早、知道早、处理早、预防早的主动管理局面。
关键词校企合作区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校与社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人力资源,是校企双方实现互利发展的一种双赢的战略性措施,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和多元化办学之路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我市中职学校从2000年起与本地企业及长三角地区上百家大型私有、外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切实开展好校企协作工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实践告诉我们校企合作中需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
1 区域性原则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其区域性和地方性,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中等职教要保持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等职教在新形势下走向市场,健康高速地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理论,长三角地区已经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阶段。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使原有的职业岗位不断分化而产生许多新的职业岗位,而且对人才的需求也明显高移,需要一大批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或更新知识和能力的第一线生产者。近年来,我市职业学校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圈制造业唱主角的特点,大力加强了机电专业的全方位改造;随着外资企业与高新技术大量引进,各学校为加强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投入2000多万元,为学生提供了一座符合教育现代化的信息中心大楼与相应设备。
2 整体性原则
校企合作既是一个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学校多主体参与的整体运作过程,又是一个各主体自主参与的复杂过程。所以校企合作是一个全方位的全社会的工程,必须整体推进。
2.1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型办学思路
校企协作的关键点不仅在企业而且在学校。学校应当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以校企协作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学生实践技能、职业素质的教育。
2.2组建机构,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校企协作是学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整体联系与合作,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组织来统筹规划。学校聘请与学校专业对口、合作密切的多家企业的经理、主管等资深学者、技术专家对学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学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机制的约束和保障。
2.3听取意见,进行教学综合改革
校企协作的目的定位应是促进学校内部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制订实施教学计划的时候,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通过三个“衔接”来保证,即:(1)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2)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衔接;(3)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衔接。通过校企协作,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2.4双方联手,建立实习基地
在校企协作中,学生实习也是重要项目之一。学生在校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后,还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进行“真刀实枪”的磨练。而为了使得未来的员工能够很快适应厂规厂纪要求、掌握技术特点,企业也需要学生在正式从业前有一段生产实习过程。双方的共同的需要正是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的有利前提。
3 教育性原则
校企合作的最终落脚点是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否真正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通过实习—就业的渠道使一个学校人成长为企业人—社会人,这里面有一个教育转化的过程。学生进入定向实习及就业阶段后,即具有双重身份:在校学生的身份和在岗工人的身份。学生参加实习的过程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又是提高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过程,更是经受社会实践锻炼、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纪律、职业习惯,接受社会挑选,从而成为合格工人,顺利实现就业的过程。这一阶段给学生提供的只是一个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同时,学生在校外实习就业,极大地增加了他们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机会,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另外,实习生分散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班次,使个人自由度增大,再加实习时间长、范围广、影响面大,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实习管理的难度。我市职业学校在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将学校管理、家庭管理、实习单位管理、实习生自我管理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管理局面。学生、学校、家庭、单位联网全程管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学生实习就业情况,形成了对问题发现早、知道早、处理早、预防早的主动管理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