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任后,一直保持低调作风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袁力,近日在召开的2012年中国人寿工作会议上描绘了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
袁力表示,公司将在巩固寿险、资产管理、财产险、企业年金等现有主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银行、基金等新业务领域,使之成为驱动集团发展的“新增长极”。
提起袁力,不得不提2011年。这一年,他的个人头衔不断增加。去年5月,国寿集团宣布了最大的人事任免,49岁的袁力接替61岁的杨超担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6月,在国寿股分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袁力被选举为公司的执行董事及董事长。7月,袁力被保监会披露核准,担任中国人寿财险董事长一职。在这之前,他的头衔是保监会主席助理兼新闻发言人。
在保监会,袁力任职13年;之前,他在保险公司一呆就是14年。如今年至半百的袁力,已行至他人生中的一大半。作为一位“保险界老兵”,他将带领中国这家最大险企走向何方?
新增长极
日前,履新已八个多月的袁力,经过密集调研、深思熟虑后,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上,发布了他的施政纲领。
2012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的工作部署突出强调了投资板块。袁力表示,要着力强化投资板块对保险业务的支持服务。投资对保险公司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更是如此。二是投资收益率是保险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当前投资型保险产品占主导的市场格局下,投资收益好、分红率高就可以稳定、吸引客户,助推保险业务发展。
目前,投资业务板块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投资收益率,强化对保险业务的支持服务作用。除了加强宏观研究,更要加大战略性投资。同时,要继续做好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投资。加强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分析研究,切实把握住市场机会,努力提高投资收益。
另外,中国人寿明确了目标,要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控股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一家基金公司,初步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基本建成共同品牌、共享渠道、共用后台,拥有保险、资产管理、金融服务、保险关联产业四大业务板块,建成以保险为强大主业的综合金融集团,真正成为行业领先、客户青睐、最具价值的公司,朝着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迈出关键一步。
为此,袁力提出,中国人寿今后将围绕“集团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思路,在巩固寿险、资产管理、财产险、企业年金等现有主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银行、基金等新业务领域,使之成为驱动集团发展的“新增长极”。
针对业务发展战略,袁力明确,将下决心实现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研究开发市场有需求、内含价值高的保险产品,完善产品可提费用等政策,鼓励引导多做中长期期交等优质业务,少做价值贡献率不高、且大量消耗偿付能力的业务,确保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的有效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寿集团合并保费收入3578.49亿元,实现平稳增长;集团合并总资产达到1.96万亿元。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稳定,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资产公司受托管理系统内资产达1.69万亿元;财险公司市场排名升至第五位,承保利润稳步提升;养老险公司累计管理资产到账规模同比增长49.70%,位居同业前列;海外公司实现保费同比增长37.74%,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国寿投资公司积极推进另类投资业务平台建设,继续保持整体盈利。
“寿险公司应从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业务质量的竞争,将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从预算上给予倾斜,使中国人寿实现从外延式向内涵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很显然,袁力对国寿股份公司寄予了厚望。
对于旗下子公司,袁力指出,财产险公司要提升效益险种的业务占比,保持承保盈利,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市场位次。
此外,养老险公司要在加强市场拓展的同时,着力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加大投资业务发展力度,并严格控制分支机构设立、员工数量和经营成本,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盈利。
而海外公司则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经营效益,提升在港澳市场的影响力。各单位都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努力向管理要效益。
铁腕监管
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了。同一年,袁力调入保监会。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保险业发展快速,截至1997年底,全国共有中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机构9家。1997年全国保费收入108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9%;承保金额21.5万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1646亿元。
然而,中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潜伏着一定的隐患和风险。为了培育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理顺保险监管体制,加强保险业的监管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保监会成立了。
从1998到2011,袁力把他人生美好的13年交给了保监会。期间,他历任了政策法规部处长、副主任、主任以及保监会主席助理兼新闻发言人等职务,可谓是随着保监会的脚步一起成长。
在袁力看来,保险业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投保人利益。保险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金融本身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所以保险业必须坚持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13年的金融监管生涯中,袁力一直强调保险业应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他指出,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保险监管改革动向,积极参加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修改和制定。
他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作为重要的新型保险市场,中国保险业通过加强风险防范主动调整结构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位熟悉袁力的保险高层透露:身为经济学博士后的袁力,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有系统深入的见解:早在1998年就撰文提出,我国保险监管要“突出一个导向,抓住一个重点,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管思路”。
他认为,通过监管的手段可以把保险公司从盲目追求规模引导到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轨道上来,保险监管的重点要从合规性监管转到偿付能力监管上来,构建以国家宏观监管为主体、以行业自律为辅助、以企业内控为基础、以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保险老兵
进入保监会前,袁力拥有14年的保险公司从业经历,熟悉财产险业务及国际险业务。曾任中国人保吉林市分公司国际业务处处长助理、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美国)总经理,如今他又重新回到保险公司,任职中国人寿的总裁。
中国三大保险公司,袁力都走了一遭。有趣的是,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现年51岁,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有56岁,而袁力今年50岁还不到,是三大保险集团里最年轻的一位。不愧是“保险界年轻的老兵”。
更让人看重的是,袁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他,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年来,他主要从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改革战略、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研究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中国保险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题研究;组织起草《保险法》修改草案,经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参与研究制定或组织起草保监会有关重要会议文件等,并撰写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报告;
他曾连续4年参与编写《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在多家国内重要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和参与主持部级以上课题10多项,完成的研究报告超过100万字,已出版一本论著和译著。主要代表作:《<保险法>修正解读》、《发展保险市场优化金融结构》等。
经过潜心研究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各项重大问题,袁力对保险经营、保险监管等许多问题都有系统深入的见解。
袁力表示,公司将在巩固寿险、资产管理、财产险、企业年金等现有主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银行、基金等新业务领域,使之成为驱动集团发展的“新增长极”。
提起袁力,不得不提2011年。这一年,他的个人头衔不断增加。去年5月,国寿集团宣布了最大的人事任免,49岁的袁力接替61岁的杨超担任中国人寿集团总裁。6月,在国寿股分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袁力被选举为公司的执行董事及董事长。7月,袁力被保监会披露核准,担任中国人寿财险董事长一职。在这之前,他的头衔是保监会主席助理兼新闻发言人。
在保监会,袁力任职13年;之前,他在保险公司一呆就是14年。如今年至半百的袁力,已行至他人生中的一大半。作为一位“保险界老兵”,他将带领中国这家最大险企走向何方?
新增长极
日前,履新已八个多月的袁力,经过密集调研、深思熟虑后,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上,发布了他的施政纲领。
2012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的工作部署突出强调了投资板块。袁力表示,要着力强化投资板块对保险业务的支持服务。投资对保险公司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更是如此。二是投资收益率是保险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当前投资型保险产品占主导的市场格局下,投资收益好、分红率高就可以稳定、吸引客户,助推保险业务发展。
目前,投资业务板块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综合投资收益率,强化对保险业务的支持服务作用。除了加强宏观研究,更要加大战略性投资。同时,要继续做好固定收益类和权益类投资。加强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分析研究,切实把握住市场机会,努力提高投资收益。
另外,中国人寿明确了目标,要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控股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一家基金公司,初步完成第三步发展战略,基本建成共同品牌、共享渠道、共用后台,拥有保险、资产管理、金融服务、保险关联产业四大业务板块,建成以保险为强大主业的综合金融集团,真正成为行业领先、客户青睐、最具价值的公司,朝着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迈出关键一步。
为此,袁力提出,中国人寿今后将围绕“集团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的思路,在巩固寿险、资产管理、财产险、企业年金等现有主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银行、基金等新业务领域,使之成为驱动集团发展的“新增长极”。
针对业务发展战略,袁力明确,将下决心实现从规模驱动向价值驱动的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研究开发市场有需求、内含价值高的保险产品,完善产品可提费用等政策,鼓励引导多做中长期期交等优质业务,少做价值贡献率不高、且大量消耗偿付能力的业务,确保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的有效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寿集团合并保费收入3578.49亿元,实现平稳增长;集团合并总资产达到1.96万亿元。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保持稳定,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收入实现同比增长;资产公司受托管理系统内资产达1.69万亿元;财险公司市场排名升至第五位,承保利润稳步提升;养老险公司累计管理资产到账规模同比增长49.70%,位居同业前列;海外公司实现保费同比增长37.74%,经营效益稳步提升;国寿投资公司积极推进另类投资业务平台建设,继续保持整体盈利。
“寿险公司应从市场份额的竞争转向业务质量的竞争,将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从预算上给予倾斜,使中国人寿实现从外延式向内涵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很显然,袁力对国寿股份公司寄予了厚望。
对于旗下子公司,袁力指出,财产险公司要提升效益险种的业务占比,保持承保盈利,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市场位次。
此外,养老险公司要在加强市场拓展的同时,着力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加大投资业务发展力度,并严格控制分支机构设立、员工数量和经营成本,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盈利。
而海外公司则要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提高经营效益,提升在港澳市场的影响力。各单位都要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压缩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努力向管理要效益。
铁腕监管
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了。同一年,袁力调入保监会。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保险业发展快速,截至1997年底,全国共有中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机构9家。1997年全国保费收入108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9%;承保金额21.5万亿元,保险公司总资产已达1646亿元。
然而,中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潜伏着一定的隐患和风险。为了培育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理顺保险监管体制,加强保险业的监管工作,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国保监会成立了。
从1998到2011,袁力把他人生美好的13年交给了保监会。期间,他历任了政策法规部处长、副主任、主任以及保监会主席助理兼新闻发言人等职务,可谓是随着保监会的脚步一起成长。
在袁力看来,保险业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投保人利益。保险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金融本身是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所以保险业必须坚持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13年的金融监管生涯中,袁力一直强调保险业应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他指出,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保险监管改革动向,积极参加国际保险监管规则的修改和制定。
他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作为重要的新型保险市场,中国保险业通过加强风险防范主动调整结构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位熟悉袁力的保险高层透露:身为经济学博士后的袁力,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有系统深入的见解:早在1998年就撰文提出,我国保险监管要“突出一个导向,抓住一个重点,构建四位一体的监管思路”。
他认为,通过监管的手段可以把保险公司从盲目追求规模引导到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轨道上来,保险监管的重点要从合规性监管转到偿付能力监管上来,构建以国家宏观监管为主体、以行业自律为辅助、以企业内控为基础、以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保险老兵
进入保监会前,袁力拥有14年的保险公司从业经历,熟悉财产险业务及国际险业务。曾任中国人保吉林市分公司国际业务处处长助理、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美国)总经理,如今他又重新回到保险公司,任职中国人寿的总裁。
中国三大保险公司,袁力都走了一遭。有趣的是,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现年51岁,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有56岁,而袁力今年50岁还不到,是三大保险集团里最年轻的一位。不愧是“保险界年轻的老兵”。
更让人看重的是,袁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他,同时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年来,他主要从事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改革战略、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研究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中国保险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专题研究;组织起草《保险法》修改草案,经人大审议通过并实施;参与研究制定或组织起草保监会有关重要会议文件等,并撰写了一系列专题调研报告;
他曾连续4年参与编写《中国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在多家国内重要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和参与主持部级以上课题10多项,完成的研究报告超过100万字,已出版一本论著和译著。主要代表作:《<保险法>修正解读》、《发展保险市场优化金融结构》等。
经过潜心研究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各项重大问题,袁力对保险经营、保险监管等许多问题都有系统深入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