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雷蒙德·卡佛被称为美国文坛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卡佛早期的小说多描述美国蓝领阶层真实的生活,或痛苦,或挣扎,或迷茫,或绝望。一个个故事构建了卡佛身边人的人生,或者说构建了卡佛自己的人生。《肥胖》作为卡佛创作早期到中期过渡的作品,通过双层叙事,向读者呈现了20世纪后半期蓝领阶层的美国人的生活,以期通过作者对故事的叙述,读者对故事的阅读(或倾听),发现“较期待的自我”,将心境从迷茫绝望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生活朝着自己希望的积极的一面发展。
关键词:叙事疗法 双层叙事 蓝领阶层 较期待的自我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具盛名的短篇小说家,其小说因以极简的文字,反映美国中下阶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主题而受到读者的喜爱。自1776年以来,美国人对美国梦深信不疑,认为只要坚持努力奋斗便可以获得财富,过上好生活,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与之相反,卡佛的小说以美国社会蓝领阶层的小人物为主人翁,将美国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展现在大众面前。小说中没有通过个人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多数充满了美国底层民众的痛苦,挣扎,迷茫和绝望,彻底打破了美国人心中的美国梦。因此卡佛被称为美国文坛上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
卡佛一生写有60多篇小说,其译本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查阅知网,发现至今对卡佛小说研究的论文有100多篇,分别从卡佛小说的“极简主义”、“交流困境”、“叙事策略”、“生存危机”及“两性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2016年王中强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发表《叙事疗法: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一文,王中强认为“卡佛后期短篇小说让读者感受到积极和乐观,这不仅仅是因为小说篇幅变长,内容增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物自身发生了变化。”[1]由此,国内首次从叙事疗法角度分析研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本文将延续这一研究视角,试从叙事疗法的角度,结合雷蒙德·卡佛自身生活经历,对其短篇小说《肥胖》进行解读。
一.叙事疗法起源及概念
1986年,心理学家萨宾在其著作《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中提出:故事是修整经验和指引判断和行动的基础。自此,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的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2]同一时期,澳大利亚的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创立了叙事疗法。叙事治疗属于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主要受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福柯思想的影响。[3]叙事疗法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为媒介,不断地叙述与倾听自己和他人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与尊重故事中角色的生活,讨论与批判在人们眼中已经成型的客观事实,建构生活的意义,并将生活引向积极快乐的一面。因此叙事治疗并不是让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到其“真实的自我”,而是找到“较期待的自我”,然后带着自己喜欢的自我去发展人生。[3]
在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故事表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情节----独特的发现(unique outcome)。过去的心理学总是担心“一般被个别误导”,叙事心理治疗则担心“个别被一般误导”。叙事心理治疗要让矛盾的体验得到扩展,从而可以打破生活“本来如此”的幻觉。而这一切都要从当事人讲述自我的故事开始。[4]叙事心理学及叙事治疗的出现让我们得以从新的视角研究雷蒙德·卡佛及其小说。
二.《肥胖》中的双层叙事疗法
结构主义学家热奈特首先提出了双层叙事理论,即文学作品的叙事可进行双层划分:第一层为外部故事,呈现故事的整体性;第二层为内部叙事,详细讲述故事。因此双层叙事结构分为外部叙事视角和内部叙事视角,前者对内部视角的叙述进行解释,后者重在讲述故事,呈现故事发展的情节。[5]
《肥胖》发表于1971年,收录在雷蒙德·卡佛的作品集《请你安静些好吗?》,处于卡佛早期与中期小说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肥胖》是卡佛双层叙事结构作品的代表作,改变了以往小说的单一叙事视角;另一方面,发表于1971年的《肥胖》通过故事的叙述,在主题上已经崭露出小说主人翁和卡佛渴望改变现状,寻找期待中的自我的生活态度。叙事疗法的使用及效果呈现在双层叙事结构中。
小说《肥胖》的第一叙述层是隐藏作者即卡佛讲述“我”为“我”朋友丽塔讲述在餐厅为一位肥胖客人服务的故事。第二层叙事层是“我”的讲述,“我”是故事的亲身经历者和故事的讲述者。双层叙事结构使读者可以从第三视角对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品味存在于双层叙事下的叙事疗法。
1.《肥胖》第二叙述层的叙事疗法
“叙事治疗质疑一切已成型的事实,在对根深蒂固的客观事实进行讨论和批判的眼光中发现新大陆”。[3]小说《肥胖》中的“我”是一名餐厅招待,美国典型的蓝领阶层,日复一日做着餐厅招待的工作,经济拮据。一天在工作的餐厅中,“我”负责给一位肥胖的客人提供服务,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在朋友丽塔的公寓跟丽塔讲述这一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A.叙事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在跟朋友丽塔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重复提到肥胖客人的衣着,语言。“我”的眼中肥胖客人“干净,穿着考究”;当我不小心打翻了肥胖客人的水杯并不断道歉时,客人说:“没什么,没关系,别担心,不要介意”;“我”去找同事过来清理时,肥胖客人一直“微笑和招手”;“我”准备给肥胖客人点甜点的时,他关心地问:“我是不是耽误了你的下班时间。”[6]这些重复讲述的话语,在“我”看来都代表着肥胖客人良好的教养,或者代表着肥胖客人所代表的经济基础优渥的阶层的良好教养。小说在“我”的叙述中,两次重复提到“我”心态的变化。首先在“我”给肥胖客人端上烤马铃薯,客人跟“我”道谢之后,“我”感到“现在我在追逐某种东西,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其次,在我给客人端上甜点,客人道谢之后,我感觉“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6]这种“我”在叙事的过程中陈述的变化可以看作“我”在接触了肥胖客人之后,受到客人良好举止的影响,受到客人所代表的优越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在心里朦朦胧胧地产生了要改变现有生活状况地想法。小说最后,丽塔等我讲下去,“我”内心在问“在等什么呢?”现在是八月,我的生活即将发生改变,“我”能感觉到。“在等什么呢”有双层含义,既是表达“我”已经不想跟丽塔继续交流下去,也表达了“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由此可见,叙事使“我”强烈意识到了寻找期待中的自我的必要性。 B.叙事唤醒女性身份认同。“我”在跟朋友丽塔讲述故事时,几次提到了“我”与丈夫的关系,与餐厅同事的关系。当“我”在厨房把肥胖客人的点餐单交给丈夫鲁德时,“我”对朋友丽塔说:“鲁德板着脸接过去,你知道,鲁德工作的时候总是这样。”“我”跟丽塔介绍同事玛格时说“我跟你提过玛格吧?说过她在追鲁德吗?”鲁德嘲笑肥胖客人,我替客人讲话时,鲁德只是笑,没有把我的话当回事,跟其他同事说:“看来她对这个胖子不错。”同事乔安娜拿此事开玩笑说:“鲁德要当心啊!”鲁德回应乔安娜:“我都嫉妒了”。[6]
通过以上语言我们可以看到,“我”在与丈夫的两性关系中完全是被动的,没有地位的。丈夫可以跟我“摆”脸色,同事可以不顾及“我”的感受追求丈夫,丈夫不尊重“我”的客人,不拿“我”的话当回事儿。这种长期以来缺失的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通过肥胖客人的故事被唤醒。在我给客人端上甜点时,客人说谢谢,并对自己这么能吃表示不好意思。“我”说:“我不停地吃,确总是胖不起来。”我的回应可以看作对长期缺失的渴望做出改变的力量的渴望。
晚上回到家,睡觉时“我”躺在床的一边,鲁德准备与“我”亲近时,虽然“我”不情愿,“我”的最初反应仍然是迎合他。但就在这时,“我”发现“我”变胖了,变得非常非常胖。与“我”的肥胖相比,鲁德变得非常渺小,渺小到几乎看不到。[6]由此可见,在故事的叙述中,“我”意识到了婚姻存在的问题,女性自我身份认同被唤醒,决定要做出改变。
2.《肥胖》第一叙事层的叙事疗法
卡佛作为第一叙事层的隐藏作者,向读者讲述了餐厅招待“我”在朋友丽塔的公寓跟丽塔讲肥胖客人的故事。卡佛创作早期,经济拮据,生活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1957年,19岁的卡佛与16岁的玛丽安结婚,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从此卡佛和妻子开始了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努力养家的生活。卡佛做过药店的送货员,副食品店员工,锯木工人,图书馆管理员,医院门房,教材编辑(卡佛第一份白领工作),广告经理等。卡佛的前半生与家人没有固定的住所,身心疲累,拮据的经济状况带来的压力使卡佛像其父亲一样染上了酗酒的习惯。酗酒给卡佛的婚姻、工作和写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卡佛一直想戒酒,但是在写《肥胖》的1971年,并未戒酒成功。
A.叙事中的酗酒焦虑宣泄。处于第一叙事层的隐藏作者即卡佛本人通过书写《肥胖》这一故事映射了自己的生活。卡佛的心中一直留有父亲酗酒的阴影,他回忆童年在车站等父亲,父亲有时却外出喝酒不回家,卡佛回忆说“(父亲喝酒不回家时,)我仍然记得当母亲、我和弟弟坐下来吃晚餐时,餐桌上弥漫的悲伤与绝望。”[7]成家后,卡佛与其父亲一样染上了酗酒的习惯。笔者认为,小说中肥胖客人特别能吃的尴尬映射了卡佛酗酒的尴尬。卡佛刻画的肥胖客人这一人物,在餐厅屡次解释平时并不是这种吃法。小说中出现了几处肥胖客人重复解释的表达,如:“面包很好吃。我们以往并不会吃这么多”;“相信我,我平时不这么吃的”;“信不信由你,我们不总是像这样吃的。”[6]通过这些表达,我们可以看出肥胖客人因为吃了太多食物而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所以见到“我”过来送食物时,总是要解释一番。同时文中多次提到肥胖客人吃得非常快,对吃上瘾:“当我把沙拉端上来的时候,我发现肥胖客人吃完了他所有的面包和黄油”;“我给他拿来更多的面包时,他已经吃完了所有的沙拉”;“汤端上来的时候,面包又被吃光了。”[6]显而易见,这种不节制,将会使肥胖客人变得越来越胖,损害其身体健康。但肥胖客人没有做出改变,并且说:“如果我们有选择的话,不会吃这么多,但是我们没有选择。”[6]结合卡佛自身的经历,可以发现,肥胖客人对食物上瘾的无奈恰恰代表了卡佛对酒的渴望和酗酒的无奈。卡佛借肥胖客人之口宣泄自己酗酒的焦虑,明知是一定要摆脱的恶习,却因为做不到而给自己的酗酒寻找一种“没有选择”的借口。笔者认为这里的叙事是作者卡佛对自己酗酒焦虑的宣泄。
B.叙事中渴望他人的理解。经济的拮据与酗酒使卡佛在现实生活中自信心受到打击。在第一层叙事中,隐藏的作者卡佛描述了餐厅服务员“我”对肥胖客人外貌及食量的吃惊,但在面对肥胖客人的尴尬和同事们对肥胖客人的嘲笑时,“我”的回应却表现出对肥胖客人的理解与尊重。这种理解与尊重正是卡佛在这一人生阶段极其渴望的。文中多次出现卡佛对“我”的内心情感的描述:“这位肥胖客人是我见过的最胖的人”;“我注意到他的手指,他的手指是普通人的三倍,又长、又厚、又肥”;“丽塔,他很胖,我的意思是真的很胖”;“丽塔你知道那么一大份凯撒沙拉”;“他不是那种让人容易忘记的人。”[6]卡佛这些对“我”的内心重复的描述说明“我”真实的情感中也认为肥胖客人很胖并且食量惊人。然而卡佛刻画的“我”却表现出了理解与尊重。首先,面对肥胖客人的尴尬,“我”始终表现出理解和支持,文章中多次出现“我”说的话:“请不要那样想,我喜欢看客人享受食物。”给客人端上烤马铃薯时,“我”在他的烤马铃薯上加了很多酸奶油,我撒了培根和韭菜末在酸奶油上,又拿了一些面包和黄油给他。肥胖客人担心时间太晚耽误了我的下班时,我说:“一点都没有,不急,慢慢看,我再去拿点咖啡。”[6]其次,面对餐厅的同事们对肥胖客人的嘲笑,“我”的回应也表现出了“我”对肥胖客人的尊重。同事琳达说:“天呢,他这么胖。”“我”回应:“这事他没办法控制,不要再说了。”同事哈丽特说:“你的胖客人怎么样了?要让你忙断腿啊。”面对哈丽特的嘲笑,“我”没有回应。“我”去厨房看肥胖客人的甜点时,鲁德说:“哈丽特说你今晚招待从马戏团出来的胖子,真的吗?”“我”说:“鲁德,他是胖,但这只是一方面。”[6]卡佛反复叙述的这些表示理解与尊重的话语和态度正是其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
C.叙事中对交流的渴望。卡佛早期的小说在描述美国的蓝领阶层生活时,屡次描述了底层民众生活中交流的缺失。这种交流的缺失在小说《肥胖》中多次出现。首先卡佛刻画了“我”与朋友丽塔之间的交流困境。在“我”故事快讲完的时候,朋友丽塔对故事产生了兴趣,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显然,丽塔关注的跟“我”不一样,丽塔关注的是客人的胖,而“我”关注的则是这个经历带给“我”的变化。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说“没有其他了,他吃完甜点就离开了。”小说最后,丽塔说“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丽塔并没有听懂我讲的故事,“我”感到很沮丧,不打算再往下讲了。丽塔坐在那里等待我讲下去,精致地手指拨弄着自己的头发。[6]些情节的刻画正好符合了卡佛早期小说中人物交流困境的特征。其次“我”与鲁德回到家之后,鲁德讲了他童年时的一位肥胖同学的故事,鲁德说不记得同学的名字,大家都叫他“胖子”。“我”听到鲁德这样说,“无话可说”。[6]卡佛刻画的这个情节显示了婚姻中双方交流的失败。然而与卡佛早期的小说不同的是《肥胖》并没有止于此,而是在故事的结尾以“我”变胖这个隐喻预示着第二层叙事中“我”将做出改变的决心,同时也预示着第一层叙事中卡佛将做出改变的决心。我们通过卡佛自身的经历可以看出,创作中期,卡佛的生活和心态确实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笔者将卡佛在1960年至1970发表的小说称为卡佛早期的小说。卡佛早期的小说,对主人翁的描述中处处充满了交流的困境与缺失,生活的失败与绝望。发表于1971年的《肥胖》使用双层叙事方式讲述餐厅招待“我”为肥胖客人提供服务的故事。在双层叙事中仍然可见卡佛早期小说中的主题即人物的無助,交流的困境,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但是,《肥胖》通过双层叙事已经赋予了主人翁“我”改变现状,寻找期待中的自我的勇气。同时作者卡佛通过故事的叙述也映射了自己准备改变现状,追求期待中的自我的决心。因此《肥胖》可以看作卡佛小说从早期到中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中强.叙事疗法: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的“人文关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1):143-159.
[2]沈之菲.叙事心理学探究.上海教育研究,2004,(7):14-17.
[3]肖凌,李焰.叙事治疗的西方哲学渊源[J].心理学探新,2010,(5):29-33.
[4]李明,杨广学.叙事心理治疗导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99.
[5]陈嘉,董欣.余华《活着》的双层叙事结构与悲剧艺术特征探析[J].2019,(10):135-136.
[6]RaymondCarver.Raymond Carver:Collected Stories[M].The Library of America,2009.
[7]Stulls,Gentry B M.Conversations with Raymond Carver[M].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0.
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健康产业国际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编号:【2018】194.
课题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叙事治疗视角下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研究》编号:2020RW15.
(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关键词:叙事疗法 双层叙事 蓝领阶层 较期待的自我
雷蒙德·卡佛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具盛名的短篇小说家,其小说因以极简的文字,反映美国中下阶层人民生活的现实主义主题而受到读者的喜爱。自1776年以来,美国人对美国梦深信不疑,认为只要坚持努力奋斗便可以获得财富,过上好生活,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与之相反,卡佛的小说以美国社会蓝领阶层的小人物为主人翁,将美国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展现在大众面前。小说中没有通过个人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多数充满了美国底层民众的痛苦,挣扎,迷茫和绝望,彻底打破了美国人心中的美国梦。因此卡佛被称为美国文坛上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
卡佛一生写有60多篇小说,其译本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查阅知网,发现至今对卡佛小说研究的论文有100多篇,分别从卡佛小说的“极简主义”、“交流困境”、“叙事策略”、“生存危机”及“两性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2016年王中强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发表《叙事疗法: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的“人文关怀”》一文,王中强认为“卡佛后期短篇小说让读者感受到积极和乐观,这不仅仅是因为小说篇幅变长,内容增加,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物自身发生了变化。”[1]由此,国内首次从叙事疗法角度分析研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本文将延续这一研究视角,试从叙事疗法的角度,结合雷蒙德·卡佛自身生活经历,对其短篇小说《肥胖》进行解读。
一.叙事疗法起源及概念
1986年,心理学家萨宾在其著作《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中提出:故事是修整经验和指引判断和行动的基础。自此,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的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2]同一时期,澳大利亚的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创立了叙事疗法。叙事治疗属于后现代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主要受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福柯思想的影响。[3]叙事疗法认为人们在使用语言为媒介,不断地叙述与倾听自己和他人故事的过程中理解与尊重故事中角色的生活,讨论与批判在人们眼中已经成型的客观事实,建构生活的意义,并将生活引向积极快乐的一面。因此叙事治疗并不是让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到其“真实的自我”,而是找到“较期待的自我”,然后带着自己喜欢的自我去发展人生。[3]
在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故事表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情节----独特的发现(unique outcome)。过去的心理学总是担心“一般被个别误导”,叙事心理治疗则担心“个别被一般误导”。叙事心理治疗要让矛盾的体验得到扩展,从而可以打破生活“本来如此”的幻觉。而这一切都要从当事人讲述自我的故事开始。[4]叙事心理学及叙事治疗的出现让我们得以从新的视角研究雷蒙德·卡佛及其小说。
二.《肥胖》中的双层叙事疗法
结构主义学家热奈特首先提出了双层叙事理论,即文学作品的叙事可进行双层划分:第一层为外部故事,呈现故事的整体性;第二层为内部叙事,详细讲述故事。因此双层叙事结构分为外部叙事视角和内部叙事视角,前者对内部视角的叙述进行解释,后者重在讲述故事,呈现故事发展的情节。[5]
《肥胖》发表于1971年,收录在雷蒙德·卡佛的作品集《请你安静些好吗?》,处于卡佛早期与中期小说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肥胖》是卡佛双层叙事结构作品的代表作,改变了以往小说的单一叙事视角;另一方面,发表于1971年的《肥胖》通过故事的叙述,在主题上已经崭露出小说主人翁和卡佛渴望改变现状,寻找期待中的自我的生活态度。叙事疗法的使用及效果呈现在双层叙事结构中。
小说《肥胖》的第一叙述层是隐藏作者即卡佛讲述“我”为“我”朋友丽塔讲述在餐厅为一位肥胖客人服务的故事。第二层叙事层是“我”的讲述,“我”是故事的亲身经历者和故事的讲述者。双层叙事结构使读者可以从第三视角对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品味存在于双层叙事下的叙事疗法。
1.《肥胖》第二叙述层的叙事疗法
“叙事治疗质疑一切已成型的事实,在对根深蒂固的客观事实进行讨论和批判的眼光中发现新大陆”。[3]小说《肥胖》中的“我”是一名餐厅招待,美国典型的蓝领阶层,日复一日做着餐厅招待的工作,经济拮据。一天在工作的餐厅中,“我”负责给一位肥胖的客人提供服务,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在朋友丽塔的公寓跟丽塔讲述这一故事。在讲述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A.叙事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在跟朋友丽塔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重复提到肥胖客人的衣着,语言。“我”的眼中肥胖客人“干净,穿着考究”;当我不小心打翻了肥胖客人的水杯并不断道歉时,客人说:“没什么,没关系,别担心,不要介意”;“我”去找同事过来清理时,肥胖客人一直“微笑和招手”;“我”准备给肥胖客人点甜点的时,他关心地问:“我是不是耽误了你的下班时间。”[6]这些重复讲述的话语,在“我”看来都代表着肥胖客人良好的教养,或者代表着肥胖客人所代表的经济基础优渥的阶层的良好教养。小说在“我”的叙述中,两次重复提到“我”心态的变化。首先在“我”给肥胖客人端上烤马铃薯,客人跟“我”道谢之后,“我”感到“现在我在追逐某种东西,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其次,在我给客人端上甜点,客人道谢之后,我感觉“我的心态发生了变化”。[6]这种“我”在叙事的过程中陈述的变化可以看作“我”在接触了肥胖客人之后,受到客人良好举止的影响,受到客人所代表的优越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在心里朦朦胧胧地产生了要改变现有生活状况地想法。小说最后,丽塔等我讲下去,“我”内心在问“在等什么呢?”现在是八月,我的生活即将发生改变,“我”能感觉到。“在等什么呢”有双层含义,既是表达“我”已经不想跟丽塔继续交流下去,也表达了“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由此可见,叙事使“我”强烈意识到了寻找期待中的自我的必要性。 B.叙事唤醒女性身份认同。“我”在跟朋友丽塔讲述故事时,几次提到了“我”与丈夫的关系,与餐厅同事的关系。当“我”在厨房把肥胖客人的点餐单交给丈夫鲁德时,“我”对朋友丽塔说:“鲁德板着脸接过去,你知道,鲁德工作的时候总是这样。”“我”跟丽塔介绍同事玛格时说“我跟你提过玛格吧?说过她在追鲁德吗?”鲁德嘲笑肥胖客人,我替客人讲话时,鲁德只是笑,没有把我的话当回事,跟其他同事说:“看来她对这个胖子不错。”同事乔安娜拿此事开玩笑说:“鲁德要当心啊!”鲁德回应乔安娜:“我都嫉妒了”。[6]
通过以上语言我们可以看到,“我”在与丈夫的两性关系中完全是被动的,没有地位的。丈夫可以跟我“摆”脸色,同事可以不顾及“我”的感受追求丈夫,丈夫不尊重“我”的客人,不拿“我”的话当回事儿。这种长期以来缺失的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通过肥胖客人的故事被唤醒。在我给客人端上甜点时,客人说谢谢,并对自己这么能吃表示不好意思。“我”说:“我不停地吃,确总是胖不起来。”我的回应可以看作对长期缺失的渴望做出改变的力量的渴望。
晚上回到家,睡觉时“我”躺在床的一边,鲁德准备与“我”亲近时,虽然“我”不情愿,“我”的最初反应仍然是迎合他。但就在这时,“我”发现“我”变胖了,变得非常非常胖。与“我”的肥胖相比,鲁德变得非常渺小,渺小到几乎看不到。[6]由此可见,在故事的叙述中,“我”意识到了婚姻存在的问题,女性自我身份认同被唤醒,决定要做出改变。
2.《肥胖》第一叙事层的叙事疗法
卡佛作为第一叙事层的隐藏作者,向读者讲述了餐厅招待“我”在朋友丽塔的公寓跟丽塔讲肥胖客人的故事。卡佛创作早期,经济拮据,生活中充满了无奈与绝望。1957年,19岁的卡佛与16岁的玛丽安结婚,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从此卡佛和妻子开始了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努力养家的生活。卡佛做过药店的送货员,副食品店员工,锯木工人,图书馆管理员,医院门房,教材编辑(卡佛第一份白领工作),广告经理等。卡佛的前半生与家人没有固定的住所,身心疲累,拮据的经济状况带来的压力使卡佛像其父亲一样染上了酗酒的习惯。酗酒给卡佛的婚姻、工作和写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卡佛一直想戒酒,但是在写《肥胖》的1971年,并未戒酒成功。
A.叙事中的酗酒焦虑宣泄。处于第一叙事层的隐藏作者即卡佛本人通过书写《肥胖》这一故事映射了自己的生活。卡佛的心中一直留有父亲酗酒的阴影,他回忆童年在车站等父亲,父亲有时却外出喝酒不回家,卡佛回忆说“(父亲喝酒不回家时,)我仍然记得当母亲、我和弟弟坐下来吃晚餐时,餐桌上弥漫的悲伤与绝望。”[7]成家后,卡佛与其父亲一样染上了酗酒的习惯。笔者认为,小说中肥胖客人特别能吃的尴尬映射了卡佛酗酒的尴尬。卡佛刻画的肥胖客人这一人物,在餐厅屡次解释平时并不是这种吃法。小说中出现了几处肥胖客人重复解释的表达,如:“面包很好吃。我们以往并不会吃这么多”;“相信我,我平时不这么吃的”;“信不信由你,我们不总是像这样吃的。”[6]通过这些表达,我们可以看出肥胖客人因为吃了太多食物而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所以见到“我”过来送食物时,总是要解释一番。同时文中多次提到肥胖客人吃得非常快,对吃上瘾:“当我把沙拉端上来的时候,我发现肥胖客人吃完了他所有的面包和黄油”;“我给他拿来更多的面包时,他已经吃完了所有的沙拉”;“汤端上来的时候,面包又被吃光了。”[6]显而易见,这种不节制,将会使肥胖客人变得越来越胖,损害其身体健康。但肥胖客人没有做出改变,并且说:“如果我们有选择的话,不会吃这么多,但是我们没有选择。”[6]结合卡佛自身的经历,可以发现,肥胖客人对食物上瘾的无奈恰恰代表了卡佛对酒的渴望和酗酒的无奈。卡佛借肥胖客人之口宣泄自己酗酒的焦虑,明知是一定要摆脱的恶习,却因为做不到而给自己的酗酒寻找一种“没有选择”的借口。笔者认为这里的叙事是作者卡佛对自己酗酒焦虑的宣泄。
B.叙事中渴望他人的理解。经济的拮据与酗酒使卡佛在现实生活中自信心受到打击。在第一层叙事中,隐藏的作者卡佛描述了餐厅服务员“我”对肥胖客人外貌及食量的吃惊,但在面对肥胖客人的尴尬和同事们对肥胖客人的嘲笑时,“我”的回应却表现出对肥胖客人的理解与尊重。这种理解与尊重正是卡佛在这一人生阶段极其渴望的。文中多次出现卡佛对“我”的内心情感的描述:“这位肥胖客人是我见过的最胖的人”;“我注意到他的手指,他的手指是普通人的三倍,又长、又厚、又肥”;“丽塔,他很胖,我的意思是真的很胖”;“丽塔你知道那么一大份凯撒沙拉”;“他不是那种让人容易忘记的人。”[6]卡佛这些对“我”的内心重复的描述说明“我”真实的情感中也认为肥胖客人很胖并且食量惊人。然而卡佛刻画的“我”却表现出了理解与尊重。首先,面对肥胖客人的尴尬,“我”始终表现出理解和支持,文章中多次出现“我”说的话:“请不要那样想,我喜欢看客人享受食物。”给客人端上烤马铃薯时,“我”在他的烤马铃薯上加了很多酸奶油,我撒了培根和韭菜末在酸奶油上,又拿了一些面包和黄油给他。肥胖客人担心时间太晚耽误了我的下班时,我说:“一点都没有,不急,慢慢看,我再去拿点咖啡。”[6]其次,面对餐厅的同事们对肥胖客人的嘲笑,“我”的回应也表现出了“我”对肥胖客人的尊重。同事琳达说:“天呢,他这么胖。”“我”回应:“这事他没办法控制,不要再说了。”同事哈丽特说:“你的胖客人怎么样了?要让你忙断腿啊。”面对哈丽特的嘲笑,“我”没有回应。“我”去厨房看肥胖客人的甜点时,鲁德说:“哈丽特说你今晚招待从马戏团出来的胖子,真的吗?”“我”说:“鲁德,他是胖,但这只是一方面。”[6]卡佛反复叙述的这些表示理解与尊重的话语和态度正是其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
C.叙事中对交流的渴望。卡佛早期的小说在描述美国的蓝领阶层生活时,屡次描述了底层民众生活中交流的缺失。这种交流的缺失在小说《肥胖》中多次出现。首先卡佛刻画了“我”与朋友丽塔之间的交流困境。在“我”故事快讲完的时候,朋友丽塔对故事产生了兴趣,问:“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显然,丽塔关注的跟“我”不一样,丽塔关注的是客人的胖,而“我”关注的则是这个经历带给“我”的变化。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说“没有其他了,他吃完甜点就离开了。”小说最后,丽塔说“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但是“我”明显地感觉到丽塔并没有听懂我讲的故事,“我”感到很沮丧,不打算再往下讲了。丽塔坐在那里等待我讲下去,精致地手指拨弄着自己的头发。[6]些情节的刻画正好符合了卡佛早期小说中人物交流困境的特征。其次“我”与鲁德回到家之后,鲁德讲了他童年时的一位肥胖同学的故事,鲁德说不记得同学的名字,大家都叫他“胖子”。“我”听到鲁德这样说,“无话可说”。[6]卡佛刻画的这个情节显示了婚姻中双方交流的失败。然而与卡佛早期的小说不同的是《肥胖》并没有止于此,而是在故事的结尾以“我”变胖这个隐喻预示着第二层叙事中“我”将做出改变的决心,同时也预示着第一层叙事中卡佛将做出改变的决心。我们通过卡佛自身的经历可以看出,创作中期,卡佛的生活和心态确实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笔者将卡佛在1960年至1970发表的小说称为卡佛早期的小说。卡佛早期的小说,对主人翁的描述中处处充满了交流的困境与缺失,生活的失败与绝望。发表于1971年的《肥胖》使用双层叙事方式讲述餐厅招待“我”为肥胖客人提供服务的故事。在双层叙事中仍然可见卡佛早期小说中的主题即人物的無助,交流的困境,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但是,《肥胖》通过双层叙事已经赋予了主人翁“我”改变现状,寻找期待中的自我的勇气。同时作者卡佛通过故事的叙述也映射了自己准备改变现状,追求期待中的自我的决心。因此《肥胖》可以看作卡佛小说从早期到中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中强.叙事疗法: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中的“人文关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1):143-159.
[2]沈之菲.叙事心理学探究.上海教育研究,2004,(7):14-17.
[3]肖凌,李焰.叙事治疗的西方哲学渊源[J].心理学探新,2010,(5):29-33.
[4]李明,杨广学.叙事心理治疗导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99.
[5]陈嘉,董欣.余华《活着》的双层叙事结构与悲剧艺术特征探析[J].2019,(10):135-136.
[6]RaymondCarver.Raymond Carver:Collected Stories[M].The Library of America,2009.
[7]Stulls,Gentry B M.Conversations with Raymond Carver[M].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0.
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厅2018年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健康产业国际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编号:【2018】194.
课题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叙事治疗视角下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研究》编号:2020RW15.
(作者单位: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