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调查
·坚定信念,积极主动融入基层
“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听懂老百姓的话,努力说老百姓听懂的话”。这是每位大学生村官在任前培训中和刚刚到村时,所聆听到的教诲与嘱咐。到村任职后,大学生村官们深深意识到,认识村民、熟悉村情是顺利开展农村工作的前提,他们能够主动创造机会,熟悉村情民情,加快融入农村的步伐。很多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都将认识多少村民作为阶段性的工作目标,通过残疾人信息登记、外出打工人员信息登记、帮助农民办理阳光信贷等途径主动去认识村民,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小处着手,尽心尽职勤奋工作
大学生村官在镇、村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引领帮助下,切实担负起相应的岗位职责。目前,大学生村官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一是政策法规宣传员,及时将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富民惠民政策等传达到农户;二是村情民意调查员,通过调查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两委”决策参谋员,积极参与本村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四是便民服务办事员,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为民服务代理室,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
·勇于开拓,干事创业激情迸发
在走访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普遍具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现已成为大学生村官的追求,部分还大胆尝试创业实践,在村干部或地方能人的带动下,实施或参与实施农业、三产等创业项目,取得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截至目前为止,大学生村官依靠当地特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共创办创业项目48个,涵盖了实施农业、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临城镇陆横村的顾士坤采取租用大棚的方式,发展了20亩新型智能化温室,重点种植特色水果和鲜奇花卉。
·各级部门真心关爱,大力培养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各市(区)从大局出发,克服财政紧张等困难,确保了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待遇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各乡镇妥善安排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统一安排食宿,及时置办办公用品,不少乡镇还配置了电视机、空调、自行车等生活用品。电信部门免费安装宽带和长途电话,各村远程教育设备交由大学生村官管理,方便大家网上学习、交流沟通、联系亲友。
各市(区)和镇村在更新大学生村官生活和学习的同时,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在帮带培养上都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获得了不少经验。一是创新帮扶机制。靖江、姜堰、兴化、海陵均建立了“三带一”导师培养制度,泰兴、高港建立了“4+1”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予以指导帮带,促其健康、快速成长。二是规范激励管理机制。各地均要求大学生村官做好学习笔记、工作日志并撰写调查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不定期调阅相关内容,并进行回访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表扬、鼓励和批评。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各地均适时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到一些中心工作中,让他们接受锤炼、积累经验。
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想大显身手却难有作为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干部群众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对大学生村官发挥的作用还是认可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少大学生村官反映,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他们插手本村事务,一般就安排他们干些打打字、写写报告、送送材料诸如此类的琐事,大学生村官沦为事实上的“高级杂工”。
·主动融入却遭遇障碍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绝大多数都认为能融入农村。但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农村缺信心不足。出现这种矛盾是因为大学生村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不太熟悉,现有的知识结构也不可能完全胜任农村工作。虽然各级组织部门在选派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都进行了短期培训,而且在分派大学生村官到村时也考虑到了专业问题,但是,除了少量发展农业和其它产业需求专业的毕业生外,更多的是学中文、英语、体育、音乐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对于这部分人来讲,在农村很难有用武之地。
·渴求创业却面临压力
近几年,中央提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后,大学生村官备受关注。其中,大学生村官创业已经成为媒体浓墨重彩加以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既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大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村官而言,既缺技能、经验,更缺资金,在没有切实有力的扶持措施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贷到小额贷款,“散兵游勇”般各自创业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或是有条件去创业。如何促使他们以自身知识服务农民,为农民办实事才是最根本的。
·身在农村却心思流动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各地在确保物质待遇落实到位的同时,积极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为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调查中,大学生村官们最担心的还是出路问题。不少人等不到三年期满,就已经开始谋划今后的出路。调查中,对“三年后您的首选去向”的回答,高达75.4%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报考公务员,仅有16.6%的人选择留在农村继续当村官,还有2.7%选择考研,5.3%选择自谋其它职业。可见,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将村官作为一个比较有保障的过渡,内心深处时刻想着“跳农门”。
帮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完善选拔培养机制,选拔培养好大学生村官
一方面,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选聘好大学生村官。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学以致用,在设置选聘条件时要以农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以及发展村镇工业所需的专业为主。同时,为了缩短适应农村的过程,尽可能选聘本土的大学生村官就近任职,防止和避免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让他们真正成为村官。为了防止大学生村官成为“花瓶”、“看客”和“高级杂工”,不仅要给他们明确职务,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分工,多压担子多交任务。在大学生村官基本了解村情民情后,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单独负责一片或一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他们的价值。同时,各地要从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目标出发,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差别化的培养,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政务管理型、科技服务型、创业富民型等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 ·建立考核管理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激励
为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各地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管理措施,通过量化考核和严格管理,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要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从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作出综合考核鉴定,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奖励和三年期满后续聘、解聘或提拔任用的依据。建立大学生村官奖励机制,通过群众打分、领导测评等形式,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追求进步、向党靠拢,注重吸收优秀大学生村官为党员发展对象。
·坚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
发展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需要引导成百万、上千万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进行创业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但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面临很多困难,缺少资金是其创业最主要的障碍。为此,有关部门应全程跟踪帮扶,不仅要提供资金扶持,而且要加强培训、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销售问题,将大学生村官的产业风险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有多种发展方向,各地在鼓励他们创业时不能“一刀切”,应正确引导,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大学生村官创业不能单凭热情,而应立足本村的实际,结合个人所学的专业和经济实力,选择起点较低的项目,实施好个人的创业计划。
·畅通流动渠道,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最突出的难题,也是大学生村官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期望考公务员的比例比较大。而客观事实是,由于竞争激烈,且招收的公务员名额较少,因此,各级党政机关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意味着将来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可能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针对这一症状,各地要引导大学生村官面对现实,开阔视野,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各地应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事业单位等制度,为日后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早作准备。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在让大学生村官正常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引导,鼓励一部分人扎根基层,安心农村工作,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坚定信念,积极主动融入基层
“先做‘村民’,再做‘村官’”,“听懂老百姓的话,努力说老百姓听懂的话”。这是每位大学生村官在任前培训中和刚刚到村时,所聆听到的教诲与嘱咐。到村任职后,大学生村官们深深意识到,认识村民、熟悉村情是顺利开展农村工作的前提,他们能够主动创造机会,熟悉村情民情,加快融入农村的步伐。很多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都将认识多少村民作为阶段性的工作目标,通过残疾人信息登记、外出打工人员信息登记、帮助农民办理阳光信贷等途径主动去认识村民,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小处着手,尽心尽职勤奋工作
大学生村官在镇、村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引领帮助下,切实担负起相应的岗位职责。目前,大学生村官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一是政策法规宣传员,及时将上级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富民惠民政策等传达到农户;二是村情民意调查员,通过调查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两委”决策参谋员,积极参与本村重大事项的讨论和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四是便民服务办事员,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为民服务代理室,切实为农民排忧解难。
·勇于开拓,干事创业激情迸发
在走访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普遍具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现已成为大学生村官的追求,部分还大胆尝试创业实践,在村干部或地方能人的带动下,实施或参与实施农业、三产等创业项目,取得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截至目前为止,大学生村官依靠当地特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共创办创业项目48个,涵盖了实施农业、现代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多个行业。临城镇陆横村的顾士坤采取租用大棚的方式,发展了20亩新型智能化温室,重点种植特色水果和鲜奇花卉。
·各级部门真心关爱,大力培养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各市(区)从大局出发,克服财政紧张等困难,确保了大学生村官的各项待遇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各乡镇妥善安排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统一安排食宿,及时置办办公用品,不少乡镇还配置了电视机、空调、自行车等生活用品。电信部门免费安装宽带和长途电话,各村远程教育设备交由大学生村官管理,方便大家网上学习、交流沟通、联系亲友。
各市(区)和镇村在更新大学生村官生活和学习的同时,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在帮带培养上都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获得了不少经验。一是创新帮扶机制。靖江、姜堰、兴化、海陵均建立了“三带一”导师培养制度,泰兴、高港建立了“4+1”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和生活等多个方面予以指导帮带,促其健康、快速成长。二是规范激励管理机制。各地均要求大学生村官做好学习笔记、工作日志并撰写调查报告、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不定期调阅相关内容,并进行回访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表扬、鼓励和批评。三是交任务压担子。各地均适时安排大学生村官参与到一些中心工作中,让他们接受锤炼、积累经验。
大学生村官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想大显身手却难有作为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干部群众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对大学生村官发挥的作用还是认可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感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少大学生村官反映,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不想让他们插手本村事务,一般就安排他们干些打打字、写写报告、送送材料诸如此类的琐事,大学生村官沦为事实上的“高级杂工”。
·主动融入却遭遇障碍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绝大多数都认为能融入农村。但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干部群众对大学生村官真正融入农村缺信心不足。出现这种矛盾是因为大学生村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对农村情况缺乏了解,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不太熟悉,现有的知识结构也不可能完全胜任农村工作。虽然各级组织部门在选派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前,都进行了短期培训,而且在分派大学生村官到村时也考虑到了专业问题,但是,除了少量发展农业和其它产业需求专业的毕业生外,更多的是学中文、英语、体育、音乐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对于这部分人来讲,在农村很难有用武之地。
·渴求创业却面临压力
近几年,中央提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后,大学生村官备受关注。其中,大学生村官创业已经成为媒体浓墨重彩加以宣传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既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大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村官而言,既缺技能、经验,更缺资金,在没有切实有力的扶持措施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贷到小额贷款,“散兵游勇”般各自创业其风险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或是有条件去创业。如何促使他们以自身知识服务农民,为农民办实事才是最根本的。
·身在农村却心思流动
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各地在确保物质待遇落实到位的同时,积极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为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调查中,大学生村官们最担心的还是出路问题。不少人等不到三年期满,就已经开始谋划今后的出路。调查中,对“三年后您的首选去向”的回答,高达75.4%的大学生村官选择报考公务员,仅有16.6%的人选择留在农村继续当村官,还有2.7%选择考研,5.3%选择自谋其它职业。可见,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将村官作为一个比较有保障的过渡,内心深处时刻想着“跳农门”。
帮助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对策建议
·完善选拔培养机制,选拔培养好大学生村官
一方面,要根据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选聘好大学生村官。为了让大学生村官学以致用,在设置选聘条件时要以农学、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以及发展村镇工业所需的专业为主。同时,为了缩短适应农村的过程,尽可能选聘本土的大学生村官就近任职,防止和避免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影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让他们真正成为村官。为了防止大学生村官成为“花瓶”、“看客”和“高级杂工”,不仅要给他们明确职务,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分工,多压担子多交任务。在大学生村官基本了解村情民情后,要大胆放手让他们单独负责一片或一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体现他们的价值。同时,各地要从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的目标出发,针对大学生村官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差别化的培养,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政务管理型、科技服务型、创业富民型等各种类型的有用人才。 ·建立考核管理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激励
为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各地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管理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强化管理措施,通过量化考核和严格管理,引导大学生村官努力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要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考核相结合,从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实绩、工作作风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作出综合考核鉴定,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奖励和三年期满后续聘、解聘或提拔任用的依据。建立大学生村官奖励机制,通过群众打分、领导测评等形式,对工作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追求进步、向党靠拢,注重吸收优秀大学生村官为党员发展对象。
·坚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
发展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实现城乡和谐发展,需要引导成百万、上千万具有现代知识的大学毕业生走向农村,进行创业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但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业面临很多困难,缺少资金是其创业最主要的障碍。为此,有关部门应全程跟踪帮扶,不仅要提供资金扶持,而且要加强培训、进行指导、帮助解决销售问题,将大学生村官的产业风险降到最低。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应该有多种发展方向,各地在鼓励他们创业时不能“一刀切”,应正确引导,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大学生村官创业不能单凭热情,而应立足本村的实际,结合个人所学的专业和经济实力,选择起点较低的项目,实施好个人的创业计划。
·畅通流动渠道,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
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最突出的难题,也是大学生村官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期望考公务员的比例比较大。而客观事实是,由于竞争激烈,且招收的公务员名额较少,因此,各级党政机关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意味着将来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可能再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针对这一症状,各地要引导大学生村官面对现实,开阔视野,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为了让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各地应按照中央的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定向从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充实事业单位等制度,为日后大学生村官流得动早作准备。同时,按照政策规定,在让大学生村官正常合理流动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引导,鼓励一部分人扎根基层,安心农村工作,为农村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泰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