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劳动过程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开发和利用土地问题重视不够,乱占滥用等现象很普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土地问题的矛盾日益尖锐。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特点及现状浅析对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资源 现状建议
土地是指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而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一、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特点
从土地的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集属性等不同方面看,土地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土地的生产性及其地区差异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为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即土地资源的本身属性,不动性质的土地,亦即光、热、水、气、营养元素的含量及组合等不同的土地,适应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后者是施加人工影响而产生的,即人类生产的技术水平,主要表现为对土地限制因素的克服、改造能力和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水平。
由于形成土地的区位、地理、土壤、地址等不同,从而体现为土地的质量差异、用途差异、经济价值差异。由于每块土地之间都存在着这种那种差异,使每块土地都具有独特性。
(二)土地的可更新性及其限制
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生活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可以给人类社会持续不断地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各种物质。但是,土地的可再生性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人类一旦破坏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沼泽化、盐碱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当这种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土地原有性质可能彻底破坏而不可逆转恢复。
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一)我国土地总面积局世界第三位,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3,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高,大陆性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在空间上不匹配,因此,耕地和森林集中在东部湿润地区,西部半壁河山是干旱草原和荒漠,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显著。
(二)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大,全国平地、丘陵与山地之比占全国土面积2/3。相当部分难以利用,且土地质量低劣,低产田约30%,中、下等草地占85%
(三)人均耕地较少,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全国基本无限制、质量相当较好、有灌溉设施的保收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40%,另外近60%的耕地受到干旱、坡度、洪涝、盐碱等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质量相对较差,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
(四)森林覆盖率低,林地利用不充分,生产力亟待提高,属于世界少林国家。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林区、东南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三大片,西部地区仅在山地垂直带有森林分步。长期的砍伐,使天然成熟林保存面积很小,森林中次生林、幼林和人工林面积比重大,也使优质木材林比重减少,阔叶林面积比重加大,是世界上天然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
三、土地資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耕地整体素质下降,后备资源不足,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趋势,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耕地加速减少。交通、水利建设、工矿用地集中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平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二)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空间日趋萎缩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二是土地浪费,土地利用不合理,乱占滥用耕地,优良耕地减少。
①水土流失面积仍在增大。毁林,毁草开荒和不适当的采伐、放牧、破坏了植被、工矿、交通及其它大型工程建设中不注意水土保持,均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②由于不合理垦殖或因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有扩大趋势。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严重。
④土地污染在加剧。1992年中国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400万公顷,受乡镇企业污染的有187万公顷,受镉污染的土壤1.33万公顷,受汞污染的土壤3.2万公顷
⑤土地利用不合理,耕地被乱占滥用。
⑥草地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四、保护土地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扩大耕地基础,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开荒,扩大耕地,缓解人口压力。
(二)高效与集约用地,提高耕地单产、扩大灌溉、增加复种。
(三)切实保护耕地,建立耕地保护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建议良田必须留给农业,道路、工厂另行择地建设。
(四)人工造林与林地更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加强丘陵山区林业建设
(五)合理利用草地,积极发展饲料生产,因地制宜地扩大草食性畜牧生产规模 。①西部草原牧区,土地生产力低,普遍超载过牧,开辟人工饲草 ②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有0.47-0.53亿公顷草山草坡有待开发 ③在农牧交错地区发展农牧结合,亦农亦牧的混合业
(六)做好土地资源的调研、评价和规划工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土地类型及土地涉及自然环境特点,分别制定土地开发利用总规划
(七)加强土地管理,依法管理土地,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族的土地意识,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实行法制是土地管理成功的普遍做法。
关键词:土地资源 现状建议
土地是指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和人类活动等自然、人文要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而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一、土地资源的性质和特点
从土地的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集属性等不同方面看,土地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土地的生产性及其地区差异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为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的生产力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前者是自然形成的,即土地资源的本身属性,不动性质的土地,亦即光、热、水、气、营养元素的含量及组合等不同的土地,适应于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繁殖。后者是施加人工影响而产生的,即人类生产的技术水平,主要表现为对土地限制因素的克服、改造能力和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这两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水平。
由于形成土地的区位、地理、土壤、地址等不同,从而体现为土地的质量差异、用途差异、经济价值差异。由于每块土地之间都存在着这种那种差异,使每块土地都具有独特性。
(二)土地的可更新性及其限制
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生活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对稳定的,因而可以给人类社会持续不断地提供生活和生产的各种物质。但是,土地的可再生性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人类一旦破坏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沼泽化、盐碱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当这种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土地原有性质可能彻底破坏而不可逆转恢复。
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一)我国土地总面积局世界第三位,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1/3,且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高,大陆性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在空间上不匹配,因此,耕地和森林集中在东部湿润地区,西部半壁河山是干旱草原和荒漠,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显著。
(二)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和质量低劣的土地比重大,全国平地、丘陵与山地之比占全国土面积2/3。相当部分难以利用,且土地质量低劣,低产田约30%,中、下等草地占85%
(三)人均耕地较少,且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全国基本无限制、质量相当较好、有灌溉设施的保收田只占耕地总面积的40%,另外近60%的耕地受到干旱、坡度、洪涝、盐碱等各种限制因素的制约,质量相对较差,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
(四)森林覆盖率低,林地利用不充分,生产力亟待提高,属于世界少林国家。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北林区、东南林区和南方集体林区三大片,西部地区仅在山地垂直带有森林分步。长期的砍伐,使天然成熟林保存面积很小,森林中次生林、幼林和人工林面积比重大,也使优质木材林比重减少,阔叶林面积比重加大,是世界上天然林覆盖率最低的国家。
三、土地資源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耕地整体素质下降,后备资源不足,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趋势,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过程,耕地加速减少。交通、水利建设、工矿用地集中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平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二)土地资源退化和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空间日趋萎缩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二是土地浪费,土地利用不合理,乱占滥用耕地,优良耕地减少。
①水土流失面积仍在增大。毁林,毁草开荒和不适当的采伐、放牧、破坏了植被、工矿、交通及其它大型工程建设中不注意水土保持,均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②由于不合理垦殖或因过度放牧,土地沙漠化有扩大趋势。
③土地次生盐渍化,潜育化严重。
④土地污染在加剧。1992年中国遭受大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400万公顷,受乡镇企业污染的有187万公顷,受镉污染的土壤1.33万公顷,受汞污染的土壤3.2万公顷
⑤土地利用不合理,耕地被乱占滥用。
⑥草地退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四、保护土地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扩大耕地基础,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开荒,扩大耕地,缓解人口压力。
(二)高效与集约用地,提高耕地单产、扩大灌溉、增加复种。
(三)切实保护耕地,建立耕地保护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建议良田必须留给农业,道路、工厂另行择地建设。
(四)人工造林与林地更新,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加强丘陵山区林业建设
(五)合理利用草地,积极发展饲料生产,因地制宜地扩大草食性畜牧生产规模 。①西部草原牧区,土地生产力低,普遍超载过牧,开辟人工饲草 ②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有0.47-0.53亿公顷草山草坡有待开发 ③在农牧交错地区发展农牧结合,亦农亦牧的混合业
(六)做好土地资源的调研、评价和规划工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土地类型及土地涉及自然环境特点,分别制定土地开发利用总规划
(七)加强土地管理,依法管理土地,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族的土地意识,培育和完善土地市场体系,实行法制是土地管理成功的普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