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自画
我平日里爱听歌,爱画画,尤其喜欢四处寻访奇花异草,探问游鱼飞鸟。每经草地灌木,便会沉浸陶醉良久,不时转头蹲身,便有新奇事物躍至眼前:几只小燕停在细竹上,压得枝子东倒西歪;河边萱草花开,橙黄橘红,花心处布满豹纹斑点,这时我便心旷神怡。我喜欢看各种书,是个“小杂家”,也从书里找到各种乐趣,诸如情节跌宕之趣,真情动人之趣,探究物理之趣,细看人心之趣。因此,我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爷爷像一棵萝卜,固执地扎根于故乡的那片土地。时至今日,我们不再强求他将自己拔出,那土地是他的快乐、他的满足。
爷爷的十指就是他的根。那双手上皱纹层层重叠,裂开的口子上缠着的胶布在泥土中渐渐看不出原先的颜色。它们一次次埋入田地,虽然拔出,泥土的颜色却洗不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爷爷的根不知扎得有多深,扎得有多久。
我向来有些怕爷爷。萝卜入口有点辣,皮又老又硬,我最怕吃皮。最怕和爷爷讲话,爷爷操一口胶东腔,大着舌头讲话,我听得费劲,并且永远是寥寥几字。更让我搞不懂的是,爷爷从不同意爸爸妈妈让他搬到城里的想法。不能搬,晕车,身体不好……总而言之,不能搬,不要过好日子,宁肯每天扎在地里也不要到城里,无论爸妈怎么劝他他也不肯。城里日子多好过呀,又方便又轻松,那些地又不是人,不会讲话没有感情,可爷爷就是不肯。不光不肯,他还花钱向别人租地种,一个人早上天不亮就去劳作,天都黑了才肯回家。
为什么爷爷不愿进城,我想象爷爷与土地的故事。年轻时,土地是他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小片地,连田埂都要悄悄地多种一点,那地就跟金子一样。现在,他天天陪着土地。夏天太阳毒得很,可他正午也要在地里耕种。冬日的清晨,他起床开始烧水热车,在咕嘟声和浓重的小片白雾中,他把一棵棵硕大的白菜轻手轻脚地搬到车上,空气却是冰凉的。风像刀,爷爷从来只穿棉衣,一顶旧狗皮帽,他就可以在集市上待一上午把一车菜卖完。
爷爷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每当我回到老家,爷爷的平房顶上总会蹲着几只大铁皮桶,里面满满的装着爷爷种的苞米。难得天晴,爷爷挺直腰杆,阳光照着他的脸色泛红,也照得苞米粒好像一颗颗金子。寡言的爷爷,沉默的爷爷,脸上含蓄地骄傲着,心中在快乐。他很满足。
对爷爷来说,土地会讲话,土地有感情。他的根深深扎入土地,一呼一吸都是土地。让爷爷搬到城里,就像把萝卜拔出土地一样,它的根上还残留着土腥,萝卜会慢慢失去水分,爷爷不会快乐。爸爸妈妈不再坚持让爷爷搬到城里,我想,我们懂得了土地对爷爷的意义。爷爷几乎一生与土壤相伴,他与土地血脉相连,同样无言,他的喜悲,土地分去一半。离了土地,他的生命就失去了依托。
爷爷有这土地就够了,他不需要陌生的城市。土地懂他,我们尊重他,他便得以在他的土地中自在地生活。土地是他的快乐,更是他的满足。
(指导老师:丁文宏)
写作背后的故事
不知为何,看到“____就够了”这个题目,我耳边响起老家熟悉的海浪声。
兴许是那时的感悟吧。爷爷话少,脾气倔,我总怕他,可是又担心他。平日里爷爷一个人在老家种地,爸爸妈妈经常劝他来城里,可他就是不愿意,我总不能理解他。
理解的契机,在这个寒假。妈妈和爸爸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在刺人肌骨的寒风中来回走动,在小院中清理各种杂物,于是盛着脏水的烂泡沫箱被丢掉了,铁丝被捆到一起,欲盖弥彰的塑料布收起来了,那院子竟变得清爽整洁。更神奇的是,妈妈天天找爷爷拉家常。她说普通话,爷爷说威海话,我几乎接不上话,可我能听出爷爷的一些内心世界。从此,妈妈不再劝爷爷搬到城里去了。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爷爷的真爱和快乐?原来啊,爷爷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无限眷念。因此,我眼前一亮,就写下了《有这土地就够了》。
动笔之前,我和爸爸妈妈聊了很久,他们告诉我土地是多么宽广深厚,如何承载了老一辈人的心中希望。土地是爷爷剪不断的脐带,为我的笔尖更加了一抹浓重的色彩,千言万语汇集成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许你不以为然的就是他真正的满足。”这是我听到的土地的呓语,每个字都带着我走近爷爷的心灵,设身处地地为爷爷着想。
我平日里爱听歌,爱画画,尤其喜欢四处寻访奇花异草,探问游鱼飞鸟。每经草地灌木,便会沉浸陶醉良久,不时转头蹲身,便有新奇事物躍至眼前:几只小燕停在细竹上,压得枝子东倒西歪;河边萱草花开,橙黄橘红,花心处布满豹纹斑点,这时我便心旷神怡。我喜欢看各种书,是个“小杂家”,也从书里找到各种乐趣,诸如情节跌宕之趣,真情动人之趣,探究物理之趣,细看人心之趣。因此,我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
爷爷像一棵萝卜,固执地扎根于故乡的那片土地。时至今日,我们不再强求他将自己拔出,那土地是他的快乐、他的满足。
爷爷的十指就是他的根。那双手上皱纹层层重叠,裂开的口子上缠着的胶布在泥土中渐渐看不出原先的颜色。它们一次次埋入田地,虽然拔出,泥土的颜色却洗不去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爷爷的根不知扎得有多深,扎得有多久。
我向来有些怕爷爷。萝卜入口有点辣,皮又老又硬,我最怕吃皮。最怕和爷爷讲话,爷爷操一口胶东腔,大着舌头讲话,我听得费劲,并且永远是寥寥几字。更让我搞不懂的是,爷爷从不同意爸爸妈妈让他搬到城里的想法。不能搬,晕车,身体不好……总而言之,不能搬,不要过好日子,宁肯每天扎在地里也不要到城里,无论爸妈怎么劝他他也不肯。城里日子多好过呀,又方便又轻松,那些地又不是人,不会讲话没有感情,可爷爷就是不肯。不光不肯,他还花钱向别人租地种,一个人早上天不亮就去劳作,天都黑了才肯回家。
为什么爷爷不愿进城,我想象爷爷与土地的故事。年轻时,土地是他最宝贵的东西:每个人只能分到一小片地,连田埂都要悄悄地多种一点,那地就跟金子一样。现在,他天天陪着土地。夏天太阳毒得很,可他正午也要在地里耕种。冬日的清晨,他起床开始烧水热车,在咕嘟声和浓重的小片白雾中,他把一棵棵硕大的白菜轻手轻脚地搬到车上,空气却是冰凉的。风像刀,爷爷从来只穿棉衣,一顶旧狗皮帽,他就可以在集市上待一上午把一车菜卖完。
爷爷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每当我回到老家,爷爷的平房顶上总会蹲着几只大铁皮桶,里面满满的装着爷爷种的苞米。难得天晴,爷爷挺直腰杆,阳光照着他的脸色泛红,也照得苞米粒好像一颗颗金子。寡言的爷爷,沉默的爷爷,脸上含蓄地骄傲着,心中在快乐。他很满足。
对爷爷来说,土地会讲话,土地有感情。他的根深深扎入土地,一呼一吸都是土地。让爷爷搬到城里,就像把萝卜拔出土地一样,它的根上还残留着土腥,萝卜会慢慢失去水分,爷爷不会快乐。爸爸妈妈不再坚持让爷爷搬到城里,我想,我们懂得了土地对爷爷的意义。爷爷几乎一生与土壤相伴,他与土地血脉相连,同样无言,他的喜悲,土地分去一半。离了土地,他的生命就失去了依托。
爷爷有这土地就够了,他不需要陌生的城市。土地懂他,我们尊重他,他便得以在他的土地中自在地生活。土地是他的快乐,更是他的满足。
(指导老师:丁文宏)
写作背后的故事
不知为何,看到“____就够了”这个题目,我耳边响起老家熟悉的海浪声。
兴许是那时的感悟吧。爷爷话少,脾气倔,我总怕他,可是又担心他。平日里爷爷一个人在老家种地,爸爸妈妈经常劝他来城里,可他就是不愿意,我总不能理解他。
理解的契机,在这个寒假。妈妈和爸爸用了整整一天时间,在刺人肌骨的寒风中来回走动,在小院中清理各种杂物,于是盛着脏水的烂泡沫箱被丢掉了,铁丝被捆到一起,欲盖弥彰的塑料布收起来了,那院子竟变得清爽整洁。更神奇的是,妈妈天天找爷爷拉家常。她说普通话,爷爷说威海话,我几乎接不上话,可我能听出爷爷的一些内心世界。从此,妈妈不再劝爷爷搬到城里去了。我开始思考,什么是爷爷的真爱和快乐?原来啊,爷爷对家乡这片土地有着无限眷念。因此,我眼前一亮,就写下了《有这土地就够了》。
动笔之前,我和爸爸妈妈聊了很久,他们告诉我土地是多么宽广深厚,如何承载了老一辈人的心中希望。土地是爷爷剪不断的脐带,为我的笔尖更加了一抹浓重的色彩,千言万语汇集成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许你不以为然的就是他真正的满足。”这是我听到的土地的呓语,每个字都带着我走近爷爷的心灵,设身处地地为爷爷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