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洪涝灾害后奶牛场如何做好牛只健康管理

来源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6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7月以来,河南多地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郑州、新乡、鹤壁和安阳等地农牧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中部地区多处规模奶牛场出现牛舍奶厅损坏、牛只伤亡、草料库大面积过水等等。笔者对洪灾后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和风险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最大限度降低奶牛场损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水平的27%左右,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更令人忧虑的是,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缺乏,另一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污染现象。畜牧业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加快推进畜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畜禽养殖场则是用水大户和污染大户,发展节水型畜牧业既是一个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又是一个产业增长方式转变问题。
1加强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猪场工作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能力是防控非洲猪瘟、提高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主要感染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是最严重的跨国界猪病之一,不仅能引起猪群高死亡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传播速度快,传播无国界。
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7月10日发布第194号公告,明确要求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商业饲料生产中停止使用促生长用抗生素,2020年12月31日起停止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在商业饲料流通,这预示着以“药”养猪的模式也将成为过去。在非洲猪瘟防控和禁抗已常态化下的当今,如何科学使用兽药,做好疫病防控,笔者对此作以总结,仅供参考。
自从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广大科技人员、养猪人都在寻找防控非瘟的良方,从农业农村部出台的措施,层层防控,步步为营筑牢阻断非瘟疫情的传播篱笆。从生猪复养到拔牙都体现了广大人员的智慧和经验,但是防控形势依然很严重,特别是2020年冬季以来一些扛过2018年2019年非瘟大关的猪场也有发生。
7月19日,在第十二届中国奶业大会期间,由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专业委员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功能乳品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乳制品和功能性乳配料加工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合肥市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论坛特别邀请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高丽娜出席会议并致辞。
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四处肆虐,猪场空栏未补,猪价高位运行,中小养殖场户恐慌无助;2020年国家对养殖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力推养猪业快速恢复性增长,把养猪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任务,各级部门正在谋划如何加大投资扩大养猪规模,以期充实市场的猪肉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的肉食需求。养猪利润丰厚,但风险犹存……养猪场户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鸽痘是鸽的一种常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传播慢,特征是体表无羽毛部位出现痘斑(皮肤型),或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出现假膜(黏膜型),因而影响吞咽、呼吸,最终造成饥饿或使患病鸽窒息死亡。鸽发生轻度皮肤型鸽痘时死亡率较低,但发生黏膜型、伴发其他感染或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会出现较高的死亡率,死亡率5%~70%不等。病愈鸽能获得对该病的终生免疫,但很多患鸽在短期内不能销售。
通过对动物疫病抗体监测结果分析,发现动物疫病免疫缺陷,掌握动物疫病流行趋势及疫情动态,依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补免补防,免疫后跟踪监测,正确指导养殖户做好动物疫病防控。2018-2020年商丘市动物预防疫病控制中心对全市159个规模猪场进行采样监测,采集血清样品5533份,进行猪瘟、猪蓝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伪狂犬gB、猪伪狂犬gE抗体监测,抗体结果分析如下。
7月17日至21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中部和西北部出现大雨到暴雨,郑州、焦作、新乡、洛阳、许昌、平顶山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其中,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平均降水量449mm,73站(占比约38%)累积降水量超过500mm。
内乡县是典型的畜禽养殖大县,规模养殖场236家,散养户16829户。2020年生猪存栏93.58万头,出栏168.08万头;牛存栏5.64万头,出栏4.512万头;羊存栏30.94万只,出栏40.22万只;家禽存栏413.01万只,出栏743.4万只。随着畜禽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饲养量的持续增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压力越来越大,养殖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