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民的收入来源逐渐呈现多样化特点,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也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提出了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收入 多样性 影响因素 政策
一、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积极因素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民增收的稳定因素
土地制度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法权制度,是土地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使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大幅提高。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向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及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的放松,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最重要部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积极有效的惠农政策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时期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初步建立了财政支农资金的稳步增长机制。从1982年到2010年陆续颁布了11个关于农村政策的“1号文件”涉及到数十条惠农政策。建立完善了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指导,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这些惠农政策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二、影响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2
(一)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
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学设施落后,受高等教育机会较小,导致整个农民群体成为一个文化弱势群体,缺乏创新能力。这一方面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使农业收入提高后劲乏力,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后劲不足。
(二)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步伐缓慢
从国外经验和理论来看,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居民始终缺乏高效的组织形态,“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方式导致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制约我国农业走上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之路。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束缚
城乡隔离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从多方面制约了农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农民增收困难。制约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的诸多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障碍还未完全消除,户籍制度的不合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大量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得不到合理平等的社会身份,这些都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阻碍。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配套实施不完善。据统计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灌溉面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导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从而抑制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发展。
三、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对策
(一)改善农民增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要素,也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加大力气切实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扭转“靠天吃饭,的不利局面。
(二)积极推进耕地规模经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产业主导、典型带动,创新模式、分类推进,规范管理、健全机制,抓点带面、辐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整合区域资源优势
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于消耗各种自然、社会资源和利用环境。从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属于资源短缺国家,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逐渐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缓解约束的途径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益效率。关键是要坚持区域资源禀赋优势。
(四)提高农民素质技能
只有加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普及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才能顺应新时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极探索出一条“培训一学习一交流一实践一应用推广,行之有效的模式,推进农民培训步伐,切实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总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保障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仅要有政策保障,更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缓解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注重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陈建梅.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
[2]郑素芳,张岳恒.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0(10)
[3]熊璋琳,牛瑛.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農业科学,2010(20)
作者简介:韩淑梅(1969-),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工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
关键词:收入 多样性 影响因素 政策
一、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积极因素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民增收的稳定因素
土地制度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法权制度,是土地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使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大幅提高。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向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使农民能够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领域的利润,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务收入不断增加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及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的放松,农民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增长已经成为农民家庭收入来源的最重要部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积极有效的惠农政策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时期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初步建立了财政支农资金的稳步增长机制。从1982年到2010年陆续颁布了11个关于农村政策的“1号文件”涉及到数十条惠农政策。建立完善了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指导,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这些惠农政策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二、影响农民可持续增收的不利因素2
(一)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
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学设施落后,受高等教育机会较小,导致整个农民群体成为一个文化弱势群体,缺乏创新能力。这一方面阻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使农业收入提高后劲乏力,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后劲不足。
(二)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步伐缓慢
从国外经验和理论来看,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居民始终缺乏高效的组织形态,“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方式导致农户与市场、生产与技术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制约我国农业走上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之路。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束缚
城乡隔离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从多方面制约了农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农民增收困难。制约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的诸多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障碍还未完全消除,户籍制度的不合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大量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得不到合理平等的社会身份,这些都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阻碍。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配套实施不完善。据统计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灌溉面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导致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制约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从而抑制了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发展。
三、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对策
(一)改善农民增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备要素,也是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瓶颈,因此要加大力气切实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扭转“靠天吃饭,的不利局面。
(二)积极推进耕地规模经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突破,产业主导、典型带动,创新模式、分类推进,规范管理、健全机制,抓点带面、辐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整合区域资源优势
农业发展的基础在于消耗各种自然、社会资源和利用环境。从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属于资源短缺国家,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逐渐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缓解约束的途径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益效率。关键是要坚持区域资源禀赋优势。
(四)提高农民素质技能
只有加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普及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才能顺应新时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极探索出一条“培训一学习一交流一实践一应用推广,行之有效的模式,推进农民培训步伐,切实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总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保障粮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仅要有政策保障,更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缓解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要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注重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陈建梅.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
[2]郑素芳,张岳恒.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0(10)
[3]熊璋琳,牛瑛.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農业科学,2010(20)
作者简介:韩淑梅(1969-),女,吉林松原人,吉林工商学院副教授,经济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