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2年1月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5.13亿,其中宽带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3.56亿,微博用户2.5亿。同时,中国网民的普及率达到38.3%,平均每10人中有4人是网民。透过这些基础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已然进入互联网时代,而且进入的是一个宽带互联网、移动应用与社会化媒体叠加的时代。
云计算技术催生云传播与云媒体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的应用思想是把分布于各地的成千上万台电脑和庞大的服务器集群计算能力连接成一张大网到一个远程的数据中心,形似一片电脑云。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云计算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已有一些应用到日常网络活动中,比如QQ空间提供的在线制作Flash图片,360的在线收藏夹,Google的doc服务,百度的在线音乐盒,网易的网络硬盘,苹果的appstore,等等。2011年,已有多个行业利用云计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云”从而成为云行业,如教育云、金融业云、医疗云、物流云、交通云等。那么,新闻传播遇到云计算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是云传播概念。 传统媒体和传统互联网有点对点、面对面、点对面和面对点等多种传播方式,云传播的重要特点是简化了传播模式,只存在“云”到“端”,即C2C(Cloud to Client)。在“云”的层面,可以建设信息云、新闻云、视频云等等庞大的数据库,同时保证各类云的通用与安全;在“端”的层面可以让用户享受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在用户间搭建操作编辑的分享通道。
其次是云監测。 互联网多点并发、频繁交互的传播特性,使得网上内容在几乎完全失控的状态下被变异和再传播。要想全面、快速地掌握网上传播态势,借助云计算就可以对原始内容的浏览量以及散布于论坛、微博、SNS社区的所有再传播内容的浏览量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传播内容的内容变异和传播参与者的特性,并锁定特定媒体或特定传播人,即时监测。
第三是云编辑。 云计算与云存储使得信息的获得成本接近忽略不计,媒体之间获取信息的时间差也缩小至最低。信息已不是媒体竞争的主要目标,对于信息的独到解说、重新整合、编辑成为媒体胜出的关键。内容生产流程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人皆为传者”+“云计算”将革新媒体从业者的分工与在组织内部的权重。
第四是云媒体。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因受制于既有的发布流程、业务归口、频率分割等诸多限制而步履艰难。进入云计算时代,媒体不用再重复购置服务器、终端设备等,复杂的内容分发与多媒体呈现,复杂的用户订制与广告细分等,都将在“云端”处理,云媒体将在“云计算”这一全新平台上得以轻松实现。
新媒体内容呈现视频化趋势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10年是以图文形式发布网络内容,那么,下一个10年将是网络视频的时代。网络视频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高速带宽的铺设,一方面取决于用户浏览习惯的自然转变。相比较图文网络静态的呈现方式,网络视频以其全感官触动、可控性播放和多样化内容更容易赢得用户的青睐。来自国内外的数据都显示出新媒体的内容呈现正在从图文向视频转变,网络视频将是用户获取新闻、信息、娱乐的重要渠道。
在美国,2011年10月整体的视频浏览量达426亿次,用户平均每人在线浏览视频时间超过21.1小时,有86.2%的互联网用户至少观看了一次在线视频。在中国,2011年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25亿,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使用率升至63.4%。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 小时的用户达到39.3%。
除新媒体内容整体呈现视频化趋势外,用户在消费视频内容方面也在发生变化。网站的视频节目构成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影视长剧、播客分享、传统电视和自制节目。过去,用户以观看前三者为主,特别是影视长剧,各大网站不惜血本购买版权同步或提前播出,以吸引用户。但随着版权购买成本的增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视频网站开始打造自制剧、纪录片和教育科学类等时长在20分钟内的视频。这类微视频将成为新媒体内容新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传播渠道趋向社会化网络
如果将1997年上线的SixDegree视作社会化网络的先驱,那么社会化网络及社交网站发展至今已有近15年的历史。在这近15年中,社会化网络与社交网站风云变幻,从Friendster、Myspace到Facebook、twitter,从开心网、人人网到QQ空间、新浪微博,各种web2.0、web3.0网站不断涌现,不仅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眼球,而且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新渠道。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Sites Consulting对全球35个国家9027名15岁以上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布的《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社会化网络,占网民人数的大约70%,超过6亿用户每天使用社会化网络。
一般的社会化网络具备3层构造:第一层为个人信息展示,第二层为共享与分享,第三层为基于社交空间的群体协作,在社会化网络里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建构社会化网络的3个层次使得互联网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会让网络时代进入一个“机器也会思考”的时代,网络会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做出具体的、精准的解答。比如你想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然后在附近吃个晚餐,互联网会根据你的个人资料、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所处位置、平时浏览网页所显示的个人爱好等因素加以综合判断,然后给出符合你要求的游乐场、餐馆,而不需要你在海量信息中再做检索和查询。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化网络将来能帮助用户屏蔽掉99%的不需要或垃圾信息而展示剩下的、精准的1%的信息。
基于这样的一种网络环境,用户将会越来越愿意通过社会化网络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且信息共享将作为用户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存在。从web1.0时代用户被网络的海量信息所淹没,到web2.0时代搜索引擎相对精确的搜索,人们对于网络提供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智能化的Web3.0与拥有海量个人信息的社会化网络结合,不仅能让用户获取精准的信息内容,还能将这些内容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最终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渠道。
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
从当前新闻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可以看到,存在着内容与渠道的过剩与稀缺的悖论。内容方面,来自用户的庞杂、海量信息造成了新闻、内容的过剩,但同时每一个个体面对浩瀚的互联网又感觉无所适从,高品质、专业性、个性化的精品内容又非常稀缺;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媒介外,还有网络、手机、移动阅读器、平板电脑、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电纸书等新媒介,多元化的渠道背后意味着渠道的过剩,也同时意味着针对性、有效率的渠道的稀缺。
新媒体造就了新闻产、供、销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也将用户带入一个在过剩与稀缺间焦灼的社会环境。然而,新媒体的力量就在于既因为新技术产生了一种情状,又能用更新的技术来解决这样一种问题。面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SoLoMo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也是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的必然选择。
So、Lo、Mo,分别是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的缩写,SoLoMo是社交、本地和移动三概念的结合,目前应用于网络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其实SoLoMo模式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及科学传播,能够形成一种基于内容本地化、方式社交化、获取移动化的整合式传播。
移动状态下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网浏览、交流或享受网络服务将成为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为了节约自己的时间成本,提高网络使用效率,每一个用户将会更依赖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的社交圈,更关注与自身相关、与生活贴近的本地群落,而新媒体传播也自然转向依据用户的真实社交关系和地理位置推送更为精准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未来,我们能够实现这样一种愿景:某一天,你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当你用手机拍下太和殿的照片后,你的网络空间里立刻就能呈现出有关太和殿的背景知识和资料,最新的与太和殿或故宫有关的新闻、视频,互联网还会根据你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给出精准的参观建议、参观贴士以及社交网络里其他朋友的推荐、介绍和心得体会。当然,如果恰好有同属一个社交网络的朋友也在故宫的话,互联网也会及时告知你,把朋友推送到你的身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责任编辑:邰山虎
云计算技术催生云传播与云媒体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的应用思想是把分布于各地的成千上万台电脑和庞大的服务器集群计算能力连接成一张大网到一个远程的数据中心,形似一片电脑云。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你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在云计算提供商所提供的计算机群来完成。
云计算的服务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已有一些应用到日常网络活动中,比如QQ空间提供的在线制作Flash图片,360的在线收藏夹,Google的doc服务,百度的在线音乐盒,网易的网络硬盘,苹果的appstore,等等。2011年,已有多个行业利用云计算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云”从而成为云行业,如教育云、金融业云、医疗云、物流云、交通云等。那么,新闻传播遇到云计算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是云传播概念。 传统媒体和传统互联网有点对点、面对面、点对面和面对点等多种传播方式,云传播的重要特点是简化了传播模式,只存在“云”到“端”,即C2C(Cloud to Client)。在“云”的层面,可以建设信息云、新闻云、视频云等等庞大的数据库,同时保证各类云的通用与安全;在“端”的层面可以让用户享受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在用户间搭建操作编辑的分享通道。
其次是云監测。 互联网多点并发、频繁交互的传播特性,使得网上内容在几乎完全失控的状态下被变异和再传播。要想全面、快速地掌握网上传播态势,借助云计算就可以对原始内容的浏览量以及散布于论坛、微博、SNS社区的所有再传播内容的浏览量进行实时监测,深度挖掘传播内容的内容变异和传播参与者的特性,并锁定特定媒体或特定传播人,即时监测。
第三是云编辑。 云计算与云存储使得信息的获得成本接近忽略不计,媒体之间获取信息的时间差也缩小至最低。信息已不是媒体竞争的主要目标,对于信息的独到解说、重新整合、编辑成为媒体胜出的关键。内容生产流程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人皆为传者”+“云计算”将革新媒体从业者的分工与在组织内部的权重。
第四是云媒体。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因受制于既有的发布流程、业务归口、频率分割等诸多限制而步履艰难。进入云计算时代,媒体不用再重复购置服务器、终端设备等,复杂的内容分发与多媒体呈现,复杂的用户订制与广告细分等,都将在“云端”处理,云媒体将在“云计算”这一全新平台上得以轻松实现。
新媒体内容呈现视频化趋势
如果说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个10年是以图文形式发布网络内容,那么,下一个10年将是网络视频的时代。网络视频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和高速带宽的铺设,一方面取决于用户浏览习惯的自然转变。相比较图文网络静态的呈现方式,网络视频以其全感官触动、可控性播放和多样化内容更容易赢得用户的青睐。来自国内外的数据都显示出新媒体的内容呈现正在从图文向视频转变,网络视频将是用户获取新闻、信息、娱乐的重要渠道。
在美国,2011年10月整体的视频浏览量达426亿次,用户平均每人在线浏览视频时间超过21.1小时,有86.2%的互联网用户至少观看了一次在线视频。在中国,2011年网络视频用户达到3.25亿,用户规模较上一年增加14.6%,使用率升至63.4%。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 小时的用户达到39.3%。
除新媒体内容整体呈现视频化趋势外,用户在消费视频内容方面也在发生变化。网站的视频节目构成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影视长剧、播客分享、传统电视和自制节目。过去,用户以观看前三者为主,特别是影视长剧,各大网站不惜血本购买版权同步或提前播出,以吸引用户。但随着版权购买成本的增大和用户需求的多元化,视频网站开始打造自制剧、纪录片和教育科学类等时长在20分钟内的视频。这类微视频将成为新媒体内容新的发展方向。
新媒体传播渠道趋向社会化网络
如果将1997年上线的SixDegree视作社会化网络的先驱,那么社会化网络及社交网站发展至今已有近15年的历史。在这近15年中,社会化网络与社交网站风云变幻,从Friendster、Myspace到Facebook、twitter,从开心网、人人网到QQ空间、新浪微博,各种web2.0、web3.0网站不断涌现,不仅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眼球,而且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新渠道。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nSites Consulting对全球35个国家9027名15岁以上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布的《2011年全球社交媒体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人在使用社会化网络,占网民人数的大约70%,超过6亿用户每天使用社会化网络。
一般的社会化网络具备3层构造:第一层为个人信息展示,第二层为共享与分享,第三层为基于社交空间的群体协作,在社会化网络里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建构社会化网络的3个层次使得互联网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会让网络时代进入一个“机器也会思考”的时代,网络会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做出具体的、精准的解答。比如你想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然后在附近吃个晚餐,互联网会根据你的个人资料、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所处位置、平时浏览网页所显示的个人爱好等因素加以综合判断,然后给出符合你要求的游乐场、餐馆,而不需要你在海量信息中再做检索和查询。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化网络将来能帮助用户屏蔽掉99%的不需要或垃圾信息而展示剩下的、精准的1%的信息。
基于这样的一种网络环境,用户将会越来越愿意通过社会化网络获取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而且信息共享将作为用户之间互动的一种方式存在。从web1.0时代用户被网络的海量信息所淹没,到web2.0时代搜索引擎相对精确的搜索,人们对于网络提供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智能化的Web3.0与拥有海量个人信息的社会化网络结合,不仅能让用户获取精准的信息内容,还能将这些内容直接推送到用户桌面,最终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渠道。
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
从当前新闻网站乃至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可以看到,存在着内容与渠道的过剩与稀缺的悖论。内容方面,来自用户的庞杂、海量信息造成了新闻、内容的过剩,但同时每一个个体面对浩瀚的互联网又感觉无所适从,高品质、专业性、个性化的精品内容又非常稀缺;渠道方面,除了传统的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媒介外,还有网络、手机、移动阅读器、平板电脑、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电纸书等新媒介,多元化的渠道背后意味着渠道的过剩,也同时意味着针对性、有效率的渠道的稀缺。
新媒体造就了新闻产、供、销多元化的生态环境,也将用户带入一个在过剩与稀缺间焦灼的社会环境。然而,新媒体的力量就在于既因为新技术产生了一种情状,又能用更新的技术来解决这样一种问题。面对当下的互联网生态,SoLoMo模式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也是新媒体进入整合式传播的必然选择。
So、Lo、Mo,分别是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的缩写,SoLoMo是社交、本地和移动三概念的结合,目前应用于网络营销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其实SoLoMo模式同样适用于新闻传播及科学传播,能够形成一种基于内容本地化、方式社交化、获取移动化的整合式传播。
移动状态下利用碎片化时间上网浏览、交流或享受网络服务将成为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为了节约自己的时间成本,提高网络使用效率,每一个用户将会更依赖与自己兴趣、爱好相近的社交圈,更关注与自身相关、与生活贴近的本地群落,而新媒体传播也自然转向依据用户的真实社交关系和地理位置推送更为精准的、有价值的新闻内容。
未来,我们能够实现这样一种愿景:某一天,你去故宫博物院参观,当你用手机拍下太和殿的照片后,你的网络空间里立刻就能呈现出有关太和殿的背景知识和资料,最新的与太和殿或故宫有关的新闻、视频,互联网还会根据你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给出精准的参观建议、参观贴士以及社交网络里其他朋友的推荐、介绍和心得体会。当然,如果恰好有同属一个社交网络的朋友也在故宫的话,互联网也会及时告知你,把朋友推送到你的身边。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