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发展之浅见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地方新闻台的记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关注民生”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由于工作关系,我平时与群众接触较多,对民生新闻的关注也时时成为我脑海里反复思考的一个主题。
  媒体部门在行政管理上隶属各级党委宣传部,但今日媒体身处政治社会的同时,它还要面对经济社会。老百姓的喜闻乐见直接影响着电视台广告的份额,也间接决定着媒体的衰败与兴盛。以上诸般因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决定了媒体的生态环境。
  民生新闻内涵广阔,我觉得既要关注平民的生产生活又要涉及他们的人情冷暖,心路历程。民生新闻不能让讲述的故事停滞在“感人”的表面,而要通过人情的冷暖来折射世态炎凉,并由此发掘社会根源,动员各界人士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甚至改革方案。
  百姓生活中蕴涵着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话题,他们需要媒体对此做出相关报道,更需要媒体做出深度的挖掘和剖析,从中获取重要和有用的信息,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平时工作中,与群众接触时我了解到,很多农民有收看新闻的习惯,即便是会议新闻也照看不误。因为他们把新闻当作一个窗口,籍此解读有关中央新的方针政策,了解这些背后所折射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从而掌握于已有利的各类信息。所以我认识到,民生话题不能与宏观报道脱离,但又应该掌握好原则,把握好基调,宣传出亮点,分析透难点,引导对热点。
  民生新闻由于贴近群众,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往往触及敏感话题。在参与采制民生新闻的过程中,我慢慢体会到,民生新闻如果失之偏颇,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些误区。
  一是放大矛盾。为使节目增加可看性而故意煽情,这样反而会误导受众,加深社会矛盾。应该着力引导人们去正确解读一些事件的背后蕴藏着的更深一层的社会背景和焦点问题。我采访了一桩因为赡养问题而闹上公堂的母亲与三个儿子的事件。民事案件往往会有这样的困难那就是判决容易执行难。为了能从中起到调和的作用,我避免了死抠法律条文,而是来到当事人的家乡走访,反映老人的生活现状和邻居乡里的评论,尽力以情感人。在调查走访中我发现,这个案子的起因大部分在于三个儿子认为老人给予他们的不多,而且分配不均,所以他们就不去履行自己的赡养义务。于是,我没有停留在这个事件之上,而是再次深层次挖掘,联系到一些常见社会现状: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在物质层面并不贫穷,然而在精神层面却活得并不幸福,没有乐趣,而这种精神状态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在一个索取和给予的问题。有些人认为,得到就是幸福,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给予别人帮助,付出感情,这样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与快乐,这是一种被需要的幸福,给予老人是如此,给予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也是如此。在做这期节目时,我联系到了一个救助春蕾女童的个体经营者,他不计回报,默默帮助失学女童多年,令几十名女童重返校园,放飞生活的梦想。当我们采访他为何如此的时候,他朴实地说,“被别人需要,帮助别人,这就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能够实现这样的人生价值,我觉得很幸福。”这样,我就从不赡养老人引发到付出与给予的关系,从而剖析了更深的社会问题,找到了它的社会根源。一个赡养案子,没有拘泥于这个案子,把它升华到更高的高度,引发出民众更高层次的思考,这是媒体应该对民生新闻的态度与做法。
  二是评论力度不够,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为新闻而新闻。虽然有些时候民生新闻反映的是身边小事,但新闻的认知和教育功能不能忽视,需要深度的挖掘与剖析,过滤出有用的信息反哺受众。我曾做过一个QQ群救助弱势群体的新闻——几个网友自发组织起来,寻找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家庭,然后给予财物上的帮助。这件事曾在社会上产生过广泛影响,有一部分人曾对这件事提出过质疑,认为个人的力量有限,起到的作用太小。我在采制这篇新闻时评论到:个人的力量的确有限,但是它起到的社会影响却是无限大的。由此又引叙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影响力,分析个人的慈善事业在社会效应上的巨大力量,对民众的观念的影响,这条新闻的播出,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三是盲目跟风,观点陈旧。如果各档新闻节目在评论角度和方式上过分接近,就会削弱评论的力度,降低节目的影响力。挖掘到位,是民生新闻做好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我台前期播出的一则新闻中,报道了某村麦收之后,随意在公路上晾晒粮食,影响交通的事情。记者却并未简单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而是升华开来,联系到近几年来,由于村庄规划,使农民丧失了晒谷场所,不得不随处晾晒粮食的高度,引人深思。
  我认为,现有的电视民生新闻还应该从六个方面加以提升。
  一是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应该本着对群众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不要只一味顺应潮流,而是在现有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引导大众朝向正确的生活方式,产生正确的观点观念,从而起到媒体应有的作用,要在加大监督基础上时刻注意抚平社会的不满情绪,为受众提供确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二是注意“以民为本”,民生新闻的采集应该由粗放型向深挖型过渡,引导受众深层次地看问题,切实能够说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媒体的公信力才会进一步提升。评论时要有理有据,评论时要有法律上、伦理上、人性上做出正确引導,
  三是突出新闻的现场性、互动性,增加真实性和鲜活性,改变既有的新闻传播方式与思维定式,变单向传播的观点为双向传播,使传播的内容由一厢情愿为共同关心,让民生新闻“活”起来,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关注和参与。
  四是民生新闻并不是单纯地表现百姓生活的“原生态”,更不应该以此为名而强行介入社会个体的私人空间,进行采集和新闻传播。
  五是注意平民化的采访语式,和朴素实在的解说风格,要在本土文化上做民生新闻。受众看到发生在自己家乡自己身边的新闻,自然会有亲切感,而且地方特色还可以有效避免新闻的同质化,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
  毫无疑问,大众是喜爱并欢迎民生新闻的,我们走到哪里所听到反响最多的,也是大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和关心。这也对媒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做民生新闻,绝不允许产生“越位”现象。这样的后果是大众把电视台当作求助热线,充当起执法人的角色。事实上,在新闻事件中,媒体应该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不应该成为仲裁者。对于事件本身的过于关注不如去挖掘事实背后更深一层的东西,查找原因,寻求解决之道。
  虽然民生新闻有诸多禁忌,可是正如我前面所谈到的,民生新闻具有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和其它新闻所无法比拟的社会效果,所以发展民生新闻是地方台的一大要务。
  地方电视台离不开民生新闻,这是新闻立台的发展之路。在民主化成为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当今,民生新闻因其资源不可取代的地域性与民间性正能够在现行的新闻管理体制中找到一个突破口,深入民间,贴近生活正是地方新闻台手中的利器法宝。让民生新闻成为民间百姓的喉舌,这也是时代赋予民生新闻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我们做地方台的媒体人也应该要树立足够的自信心,充分认清自身的价值,并努力提高新闻敏感性和注意的广泛性,重视自身修养。
  有人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养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各有侧重,互相补充,而民生新闻也正在向公共新闻过渡,公共新闻中突出民权的问题,突出公众的权益的问题,成为了对民生新闻的一种提升。民生新闻的路一定会走得更长,更远。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多的事情可以借助机器人去完成。机器人可以作为服务员在餐馆为人们提供服务,机器人可以作为表演者为观众提供精彩的表演,机器人也可以作为导游引领游客参观景点等等。这些本由人类完成的工作现在交给机器人完成,不仅节约了人力,同时节约了成本。所以,当今越来越多的媒体发现了机器人这一优势,开始使用机器人来撰写稿件。由机器人撰写稿件虽然大大的增加了稿件生成的效率,但同时也引
期刊
【摘要】:赘婿作为妻家成员,在家庭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身份上赘婿不同于养子,他不是承嗣之人,无权主持妻家的祭祀。赘婿的财产权是基于同居劳动而产生的,一旦他离开了妻家归宗或者出外居住,他对妻家的上述财产权利就会丧失。在婚姻关系中,赘婿没有对婚姻的控制权,他经常成为被“出逐”的对象男子纳妾  的权利在赘婚中也是不可思议的。在家庭关系中,赘婿有一定的家产管理权,但这一权利很大程度上受到妻子的制约。 
期刊
所谓大众文化,是指是工业化技术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借助于传媒系统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位、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并由他们参与其意义的生产、流通、消费、反馈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它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文化。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内含着当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反映了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法制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和人权思想的不断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但无论是学界还是实践中,人们总是将关注的中心点放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上。刑事被害人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重要的当事人之一,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具有一定的诉讼地位。但是在立法上对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却有诸多不足之处,实践中,忽视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损害被害人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家通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复杂多变,法律的滞后性日益显现。在法学研究过程中仅仅依靠固有的理论和经验已经远远不足,因此在法学研究过程中实证研究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实证研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解决法学问题时都产生积极的作用,并解决其他研究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民族法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学,其包含内容广泛,各民族之间差异巨大,在民族法学研究中运用实证研究分析方法不仅能克服各民族之间的
期刊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信”这种社交软件已经逐渐成为主要社交平台之一。由于其使用便捷、具有时尚气息等特点,已经拥有大量的长期用户。微信的普及也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微商,而微商群体目前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局面,如何对其进行法律监管成为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思考的问题。本次调查主要以研究“微商”法律监管的现状为内容,接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和完善“微商”的法律监管提出一些新
期刊
【摘要】:行贿犯罪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一种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单位行贿犯罪。因此,厘清单位犯罪的犯罪主体的相关理论问题,为司法实务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打击犯罪,遏制日益严重的贿赂犯罪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单位行贿;犯罪主体;打击犯罪  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1]  规定了单位行贿罪的两种情形,即: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手续费、回扣等,并特别规定向个人行贿的转化
期刊
【摘要】: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使人们产生种种困惑,这其中有许多就是由于网络把关不到位造成的。把关人在信息传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网络传播中,把关人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当今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当今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把关环境也随之改变,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巨大冲击。网络传播再也不能按照传统把关人的理论来指导其信息传播实践,那么在全新的
期刊
【摘要】:我国目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绝大多数都是以明星为主导,而湖南卫视另辟蹊径,制作了一档明星与普通人同为主角的音乐真人秀节目《我想和你唱》。这档节目播出之后获得了口碑、收视的双丰收,成为了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成功案例。本文把目光聚焦节目形式、内容设置和节目特点等方面,试图分析节目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我想和你唱;真人秀;素人;明星;普通人  近几年来,以《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
期刊
摄影已经进入我们大家的视野很久很久了。我记得以前一个照相机是非常奢侈的东西,一个傻瓜相机简直就是家里的一个宝贝爱护着,家里也只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才会把相机拿出来拍几张,一个胶卷10多元冲洗胶卷也需要10多元下来就是30多元,37张。所以很多相机大家都是在家里的被子里,手动上好,这样可以多拍3张左右,想想那个时候大家都是非常的节约。以前也是手工放大的或者印相感覺效果还挺好做事情也非常仔细,反倒是到了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