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敦某条街道上有三名裁缝,第一名裁缝在门口挂起帘子,上面写道:我是大英帝国最好的裁缝。第二名裁缝在门口帘子上写道:我是全伦敦最好的裁缝。第三名裁缝在门口帘子上写道:我是这条街道上最好的裁缝。乍一看,第一名裁缝的广告打得是最好的,仔细一想,其实第三名裁缝的广告却是最好的。因为他巧妙利用了前面两名裁缝广告的铺叠来烘托自己的广告,从而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写文章也是如此,好的文章必须要有曲笔来铺叠,让文章在层层铺叙中慢慢展开,最后推出观点,以期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笔者就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例,来剖析作者在其中是如何层层铺叠蓄势、传情达意,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
示例一:《水浒传》
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上头写着 “三碗不过冈”。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手提哨棒便走。
酒家叫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我此间歇了,等明日慢慢凑的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子。”武松听了,笑道:“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提了哨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约行了四五里路,来到了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鸟!”横拖着哨棒,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上面写道:“阳谷县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打捕未获。过往客商人等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解析:文章首先用武松的喝酒来铺叠武松的英勇。能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是作品中衡量英雄的第一标准和基本要求,所以作者首先就描绘了英雄的武松打破别人全部遵守的“三碗不过冈”喝酒标准,喝了十五碗酒。作者对英雄的武松进行的第二次铺叠是有“说走咱就走”的英雄气概。作品中极力描绘店家老板好意的劝阻,普通人需要三二十人同行,武松却是说走就走,不屑与普通人为伍,表现出武松的英勇气质。作者的第三次铺叠是用武松两次看到告示的不同心情来铺叠。第一次是店家告知,武松不以为意;第二次是官府告知,武松内心露怯。内心露怯,似乎是与作者描绘的英雄背道而驰,其实这是从反面来铺叠。武松虽然露怯,但是最后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这表明武松战胜了内心的胆怯,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写法,表明作者对武松的英雄气质的更大的肯定和认可。作者就这样在层层铺叠中,描摹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红楼梦》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缘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正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解析:文章用王夫人的特别交代进行第一次铺叠。林黛玉拜访王夫人时,贾宝玉并未进入她的关注视野。但是王夫人却特意交代不要惹,还特别说了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两个称谓。母亲对儿子这两个极不寻常的称谓,实则是作者要让林黛玉勾起尘封的记忆。于是,林黛玉用母亲的诉说来印证,进行了第二次铺叠。作者在林黛玉的描绘中特别交代了“常说”“极憨顽”五个字。“常说”表明印象不浅,所以王夫人一提到,林黛玉就能够接下去陈说。“极憨顽”与“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分别是林黛玉的母亲和王夫人所说的,虽然带有戏谑意味,但是却无贬意,更多的是带有长辈对晚辈的可爱形象的描绘。尤其“极憨顽”,实际是林黛玉对未曾谋面的贾宝玉的第一印象,我们能够读出林黛玉对未曾谋面的贾宝玉的认可。然后作者借王夫人之口进行第三次铺叠,来打破林黛玉心中的美好形象。王夫人特别叮嘱“别睬他”来与首次的“不要睬他”照应。如果前面的称谓表达的是爱,而两次的特别交代不要理睬则表达的是担忧,这已经不再是爱了。这种陡转直下的交代打破了林黛玉心中所存美好印象。最后,作者用丫鬟的行为来铺叠。与王熙凤出场时所有人的屏声息气不同,丫鬟是笑着进来的。林黛玉心中疑惑,加上王夫人的特别叮嘱,于是有了不见“蠢物”的想法。这样的铺叠,则为下面两人初次相见,却有早已熟悉的感觉形成对比,为以后的行文伏笔。
“做人贵直,作文贵曲。”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想文章耐读,好看,就需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法对文章进行铺叠,让文章的描写回环反复,层层递进,文意跌宕,吸引读者。
(名著原文有删节)
写文章也是如此,好的文章必须要有曲笔来铺叠,让文章在层层铺叙中慢慢展开,最后推出观点,以期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笔者就以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为例,来剖析作者在其中是如何层层铺叠蓄势、传情达意,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
示例一:《水浒传》
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上头写着 “三碗不过冈”。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武松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手提哨棒便走。
酒家叫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坏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我此间歇了,等明日慢慢凑的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子。”武松听了,笑道:“你休说这般鸟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提了哨棒,大着步,自过景阳冈来。约行了四五里路,来到了冈子下,见一大树,刮去了皮,一片白,上写两行字。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看了,笑道:“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我却怕甚么鸟!”横拖着哨棒,乘着酒兴,只管走上冈子来。走不到半里多路,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上面写道:“阳谷县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近来伤害人命。打捕未获。过往客商人等被伤害性命不便。各宜知悉。”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解析:文章首先用武松的喝酒来铺叠武松的英勇。能够“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是作品中衡量英雄的第一标准和基本要求,所以作者首先就描绘了英雄的武松打破别人全部遵守的“三碗不过冈”喝酒标准,喝了十五碗酒。作者对英雄的武松进行的第二次铺叠是有“说走咱就走”的英雄气概。作品中极力描绘店家老板好意的劝阻,普通人需要三二十人同行,武松却是说走就走,不屑与普通人为伍,表现出武松的英勇气质。作者的第三次铺叠是用武松两次看到告示的不同心情来铺叠。第一次是店家告知,武松不以为意;第二次是官府告知,武松内心露怯。内心露怯,似乎是与作者描绘的英雄背道而驰,其实这是从反面来铺叠。武松虽然露怯,但是最后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这表明武松战胜了内心的胆怯,这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写法,表明作者对武松的英雄气质的更大的肯定和认可。作者就这样在层层铺叠中,描摹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红楼梦》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缘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正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解析:文章用王夫人的特别交代进行第一次铺叠。林黛玉拜访王夫人时,贾宝玉并未进入她的关注视野。但是王夫人却特意交代不要惹,还特别说了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两个称谓。母亲对儿子这两个极不寻常的称谓,实则是作者要让林黛玉勾起尘封的记忆。于是,林黛玉用母亲的诉说来印证,进行了第二次铺叠。作者在林黛玉的描绘中特别交代了“常说”“极憨顽”五个字。“常说”表明印象不浅,所以王夫人一提到,林黛玉就能够接下去陈说。“极憨顽”与“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分别是林黛玉的母亲和王夫人所说的,虽然带有戏谑意味,但是却无贬意,更多的是带有长辈对晚辈的可爱形象的描绘。尤其“极憨顽”,实际是林黛玉对未曾谋面的贾宝玉的第一印象,我们能够读出林黛玉对未曾谋面的贾宝玉的认可。然后作者借王夫人之口进行第三次铺叠,来打破林黛玉心中的美好形象。王夫人特别叮嘱“别睬他”来与首次的“不要睬他”照应。如果前面的称谓表达的是爱,而两次的特别交代不要理睬则表达的是担忧,这已经不再是爱了。这种陡转直下的交代打破了林黛玉心中所存美好印象。最后,作者用丫鬟的行为来铺叠。与王熙凤出场时所有人的屏声息气不同,丫鬟是笑着进来的。林黛玉心中疑惑,加上王夫人的特别叮嘱,于是有了不见“蠢物”的想法。这样的铺叠,则为下面两人初次相见,却有早已熟悉的感觉形成对比,为以后的行文伏笔。
“做人贵直,作文贵曲。”所以我们在写作时,要想文章耐读,好看,就需要懂得运用各种手法对文章进行铺叠,让文章的描写回环反复,层层递进,文意跌宕,吸引读者。
(名著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