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黏结性来源及形成机理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不同变质程度的两种煤所进行的CS_2/NMP混合溶剂萃取与反萃取,实现了对煤中强黏结能力组分、弱黏结能力组分和不黏组分等族组分的分离.对各族组分进行了FTIR,GC/MS和黏结指数G_(R.I)的分析测定,探讨了煤中黏结性的来源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煤的P_4+P_2族组分都具有极强的黏结能力,其G_(R.I)值基本相同;有弱黏结能力的P_1族组分的G_(R.I)值大小则因煤种而有差异.决定煤黏结性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煤中的P_4+P_3族组分含量,其次是P_1族组分含量,再其次是煤的变质程度(决定P_1族组分的黏结能力大小).煤中的苯系列化合物、萘系列化合物、蒽与菲系列化合物和长链烷烃是煤黏结性的活性组分;它们有适度的分子结构和大小,使其在热解过程中主要生成胶质体液相;萃余煤具有大分子结构,热解时主要产生气相、焦油蒸汽和固相,不产生液相或液相很少.黏结性活性组分越多,热解时形成胶质体液相就越多,黏结能力也就越强.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天津院)根据国内水泥生产技术发展的需要,从1997年即着手进行煤炭燃烧特性研究试验,并在1998年又先后对河南省七里岗水泥厂700t/d、1000t/d
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存在着大量的高能耗建筑。绿色建筑作为现代社会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循环经济城市建设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
美丽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孕育出了无数享誉世界的建筑师,他们崇尚自然的理念和简洁明快的风格,将“北欧设计”推向高峰。Reiulf Ramstad作为挪威青年建筑师中的杰出代表,不仅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