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放性语文教学能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机会,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环境 开放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明确地提出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并具体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里指: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并给课堂教学注入社会的热点和时代的活水;开放教学手段,我们的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师生关系,稳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等等。要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开放落到实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是一个长期摸索、探讨的过程。
开放的学习环境是指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愉快地进行思考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大胆而自由,会不断探求未知世界,进而形成创新意识。这里所说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可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因为听与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听是学生摄取语言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说是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另外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驰骋想象,描情绘景,叙述自然变化,阐述人生哲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也陶冶了情操。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创设了开放性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阿Q正传》,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旧社会下层典型人物的看法,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充分评论了这一人物所体现的个性与共性特征。说明其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和愚昧、落后的一面。对《项链》中的马蒂尔德性格的认识,学生畅所欲言,都能肯定其有诚实、勤劳、勇于面对生活,不气馁,不悲观的一面;也能结合对马蒂尔德“梦”的描绘,批评她不切实际,追求虚荣的思想。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里,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重在答案的有理有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与学生真诚交流,互敬互爱,教学相长。教师给学生的是关心、爱护、信任、宽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才能的优势和机会,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量的释放,充分体现了探索性和开放性特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其次,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听和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说和写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正是体现了“生活处处是教育,教育时时为生活”这一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语文学习需课内外联系,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一个功底扎实,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能说会写,才能较好地掌握学法,运用知识,形成较强的迁移能力。在第四册昆曲《长亭送别》的学习过程中,正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组织学生去南京昆剧院欣赏昆曲表演《长亭送别》,去图书馆查找有关戏曲知识,学会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学生开拓了眼界,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由课堂环境走向课外生活的能力迁移。
总之,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知识,刻苦钻研,改进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环境 开放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节明确地提出了“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要求,并具体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开放。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这里指:开放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品味社会生活中美的蕴含,并给课堂教学注入社会的热点和时代的活水;开放教学手段,我们的课堂教学向现代化、电教化、现实化方向发展;开放思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开放师生关系,稳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等等。要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开放落到实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是一个长期摸索、探讨的过程。
开放的学习环境是指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愉快地进行思考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大胆而自由,会不断探求未知世界,进而形成创新意识。这里所说环境包含课堂环境和课外环境。
首先,要重视课堂环境中主题的开放。课堂环境是教与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环境。要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生动活泼,既有思维的训练又有感情的熏陶,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结构,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设疑、释疑、获取、积累、运用的过程,教师要使学生有丰富的活动内容,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该加大教学的密度,拓展学习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其原则是尊敬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注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把握课堂内外的衔接,使师生之间真正处于平等、民主、自由的境地。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可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因为听与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听是学生摄取语言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说是学生输出语言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另外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驰骋想象,描情绘景,叙述自然变化,阐述人生哲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联想、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和发展,也陶冶了情操。师生互动,共同探索,较好地创设了开放性的氛围,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阿Q正传》,让学生发表对这一旧社会下层典型人物的看法,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充分评论了这一人物所体现的个性与共性特征。说明其有勤劳、朴实的一面,也有自私、狭隘和愚昧、落后的一面。对《项链》中的马蒂尔德性格的认识,学生畅所欲言,都能肯定其有诚实、勤劳、勇于面对生活,不气馁,不悲观的一面;也能结合对马蒂尔德“梦”的描绘,批评她不切实际,追求虚荣的思想。在这种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里,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重在答案的有理有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与学生真诚交流,互敬互爱,教学相长。教师给学生的是关心、爱护、信任、宽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才能的优势和机会,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量的释放,充分体现了探索性和开放性特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其次,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21世纪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基础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课堂,着眼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听说读写为主线,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习生活、社会生活中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开阔视野,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促使语文能力全面发展。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承受生活的能力。以此积累知识、训练思维、锻炼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听和读是理解别人对生活的反映,说和写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重视由课堂向课外的开放,正是体现了“生活处处是教育,教育时时为生活”这一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语文学习需课内外联系,语文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一个功底扎实,广泛涉猎的学生才会才思敏捷,能说会写,才能较好地掌握学法,运用知识,形成较强的迁移能力。在第四册昆曲《长亭送别》的学习过程中,正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组织学生去南京昆剧院欣赏昆曲表演《长亭送别》,去图书馆查找有关戏曲知识,学会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创作能力。学生开拓了眼界,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的知识迁移,由课堂环境走向课外生活的能力迁移。
总之,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更新知识,刻苦钻研,改进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而努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