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辨凝练于那些超越时代生命力的典籍中的话,那么千百年来,古人的生活情趣、闲情雅意则被嵌入形式繁多的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指的是长期存在于传统生活,通过长时间反复演练后习得和掌握的富于技巧性的游戏、手艺、工艺或艺术等内容。它是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时代传承和相沿成习的内容之一。如果以从事的主体而论,有儿童和成人的区别、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庶民和士人的差异;如果以宗旨目的而论,有的纯为娱乐,有的陶冶性情,有的偏重实用。
感受古典美,发现传统美,是每一位传统文化学习者的初衷。而亲近和了解传统技艺,则为学习者打开另一扇方便之门。门里的先民不再正襟危坐、指点江山,或骑竹马而来,或轻抚琴弦,或二人静默不语相对博弈,或三五结群斗茶吃酒,可知可感,栩栩如生。更为重要的是,在今人看来,古人的典雅生活并未全然失色,或许可以从中采撷一抹颜色来装点当今的日常生活。天地有大美,有时不妨借古人的一双慧眼陪我们一起去发现。
一、传统游戏中的稚子童趣
消遣休闲、调剂身心的游戏古已有之,虽然对游戏起源的学说各异,然而爱玩会玩似乎本就是人的天性。正如王阳明所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传统游戏丰富多样,强调“童蒙养正”的古人,更是把寓教于乐作为游戏的出发点。在游戏中,孩子的兴趣被激发,能力被锻炼,感受快乐的同时开启了心智。
大体来说,传统游戏主要包括三类内容。
一是体能游戏,如骑竹马、荡秋千、跳百索、踢毽子、抖空竹等。这些游戏直至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说这些游戏规则十分简单,但要玩得精通,却也不容易。有的游戏甚至还受到成人的追捧,如清代有个叫谭俊川的人,十分擅长踢毽子,人称“毽儿谭”。他一次能踢6000多个,变换20多套花样,由此还专门写了一本《翔翎指南》,来介绍踢毽子的各种技术。
二是智能游戏,如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等。在传统游戏中,智能游戏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游戏种类,如七巧板就源于古代的燕几。燕几是古人招待客人的桌具,由七个形状不一的几案组成,可根据客人的多少来拼合成不同的形状。受此启发制成的七巧板,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三是语言游戏,如童谣、绕口令、灯谜、歇后语等。语言游戏很能体现汉语的妙趣、优雅和精致,如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谜语(最初称为“廋辞”),就是一种极富汉语特色的语言游戏。“猴子身轻站树梢”的谜底为“荔枝”,这是巧用汉语的谐音;“见人就笑”的谜底为“竺”,则是化用汉字结构的拆解。
传统游戏多种多样,童趣十足。同现代游戏一样,这些传统游戏可以增添孩子的生活乐趣,对他们的身心和语言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与玩伴的合作、竞争以及玩伴之间的模仿,更有助于他们社会性的完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玩传统游戏,可以感知古代小朋友的游戏和生活状态,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法门。
二、传统游艺中的庶民乐趣
古代生产力落后,但物质的贫瘠和条件的落后,并未让先民生活得逼仄和晦暗。相反,他们时常会借大自然所赐,佐以一分智慧、一分灵气和一分襟怀来布置生活,在礼俗的约束中行乐趣之道。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他们想出了十分多的乐事愉悦他人,取悦自己。千百年来,先人就是这样灵动而顽强地生活着。
在众多的传统游艺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内容。
一是竞技,如射箭、赛马、蹴鞠、拔河、赛龙舟等。这些内容中的一些项目仍旧活跃在今天的运动会上,只是古今略有差异,如唐代的拔河就与今天迥异。据《封氏闻见记》的记载:唐代的拔河主要是用小绳索数百条地分别系于大麻絙两端,拔河者将小绳索挂于胸前,双手挽住麻絙用力,参加者多时可达千人。
二是杂艺,如杂技、戏法和各种斗戏。这类活动有的是观赏他人表演,如口技、顶碗、吞刀吐火以及动物表演(传统猴戏、马戏等);有的是自己参与其中,如斗鸡、斗牛、斗蟋蟀。古代民间斗戏之风盛行,甚至唐朝皇帝还一度专设鸡坊以供斗鸡。李白也曾有关于斗鸡的诗句:“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当然,时至今日,尽管斗戏仍旧不断上演,但这种伤害动物以及具有赌博意味的游戏已经很有争议了。
三是生活技艺,包括服饰、饮食和民居等制作的相关技艺内容。远古时期,物质生活只能简单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趋于多样化,自觉的美的意识逐渐凸显。例如,饮食出现了各大菜系,开始讲究配料、刀法、火候和造型等,与之伴生的节日、节气、食俗十分丰富。“冬至餛饨夏至面,逢年过节吃饺子”,就蕴含着诸多生活技艺。虽然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不尽相同,但今天我们感受到的日常乐趣,很多是过去先民智慧的总结。
三、传统技艺中的文人雅趣
古代士庶有别。士族大家代代积累,拥有深厚的修养和知识,是社会文化的象征。维护文化和知识上的地位和权力,也是他们抗衡世俗的一种依凭,表现在传统技艺上,便是雅俗有别。最能体现文人雅趣的,莫过于被称为“文人四有”的“琴、棋、书、画”这四件雅事。
一是琴,主要是古琴,也包括其他乐器。如相传东汉时期著名文士蔡邕除了一张焦尾琴,还有一把柯亭笛。在修炼高超琴技的基础上,文士们还为古琴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如沐浴、更衣、焚香的抚琴礼仪。此外,更有对抚琴时间和环境的要求,于清风明月之时,或在林石之间、层楼山巅之上,或在高堂净室、宇庙宫观之中,达到心神宁静,才得悠然抚琴。这都是文人雅趣的一种体现。
二是棋,主要指的是围棋。在对弈上,棋技的高超固然为人所艳羡,然而文士对弈最讲求的是“弈德”和“棋风”。如古往今来被人津津乐道的东晋时期谢安、谢玄叔侄的一次对弈。当时,叔侄二人正在对弈,前方突然传来前秦百万雄师大兵压境的消息,平时谢安的棋技不如谢玄,但这一天由于谢玄心神不宁,所以败给了气定神闲的谢安。最终叔侄二人取得淝水大捷,不仅成为军事史上的一段传奇,也成就了对弈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是书,指的是书法及其相关技艺。用笔、结字、磨墨、传拓,这些看似雕虫小技的技艺在古代文士看来并无轻重之分,因为他们认为从小事中磨炼心性,是做大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古往今来,文人案头永远散发着笔墨幽香。他们在书法的笔画之内、字与字的结构之间,窥探着文化的境界、文人的修养及文雅的趣味。
四是画,主要指的是中国画。中国画同其他各国的绘画形式迥异,带有强烈的中国士人体察世界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文士在作画时并不讲求“形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的气韵和境界,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作画者内心对外界的体悟。画者走笔丹青,要完成的不单单是一幅作品,更有自己对万物的感受。
总之,古代文人雅士在修炼技艺的过程中,不仅把它们当作一门技艺去习得和掌握,还把这些技艺当作净化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法器。他们对人生的思考、欣赏和玩味,融在雅致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四、传统技能中的匠人志趣
在古代绵长的岁月中,有一类人或一类家族终其一生,传承几代仅为一件事,有的为织染,有的为制瓷,有的为雕刻……他们便是一代匠人。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穿越千年的工匠精神久久不败,是因为人们对美有永恒的追求。
大体而言,传统技能可分为三类内容。
一是传统美术,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刻两类,前者如壁画、唐卡、内画等,后者如木雕、石雕、玉雕等。“材美工巧”的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可以满足百姓的生活日用,而且寓“美”于“用”,令古人生活得极为精致。如古代建筑中覆盖檐头的瓦当,这样一个小小的建筑部件,就有着极为繁复的设计,纹饰题材有山水禽鸟、植物昆虫等形象。此外,还有“长乐未央”“与天无极”、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等诸多文字和纹样,均有吉祥富贵的寓意。
二是传统手工,包括酿造、烧制、刺绣、织造、冶铸等,形式极其丰富。诸如贵州茅台、宜兴紫砂、景德镇瓷器、苏绣蜀锦等,都是其中的典范。以盛行于明清时期的景泰蓝为例,任何一件景泰蓝作品都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镀金等十几道工序方能完成。除了基础工艺,好的景泰蓝作品更是汇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身,新颖奇特,色彩富丽。
三是传统医药,包括以中医为代表的各民族医药技艺,诸如望闻问切的诊法、针灸、中医正骨、推拿等简单的治法和疗法。数千年来,传统中医理论帮助炎黄子孙抵抗了数不清的病魔,一直以“秘”“神”“玄”著称。一直以来,中西医之争从未停止,两种医学体系从文化根基上便决定了它们截然不同的走向。要了解中医,我们必须清楚培养它的文化厚土,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综上,古代艺术形式繁杂多样,既有雅人深致的阳春白雪,也有雅俗共赏的下里巴人。传统文化之美,美在各得其所。传统技艺极富中国特色,体现了国人的智慧,也反映着先民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情趣。学习传统技艺,不仅可以感知古人雅致的生活方式,也是欣赏傳统美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建辉
[email protected]
传统技艺,指的是长期存在于传统生活,通过长时间反复演练后习得和掌握的富于技巧性的游戏、手艺、工艺或艺术等内容。它是我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时代传承和相沿成习的内容之一。如果以从事的主体而论,有儿童和成人的区别、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庶民和士人的差异;如果以宗旨目的而论,有的纯为娱乐,有的陶冶性情,有的偏重实用。
感受古典美,发现传统美,是每一位传统文化学习者的初衷。而亲近和了解传统技艺,则为学习者打开另一扇方便之门。门里的先民不再正襟危坐、指点江山,或骑竹马而来,或轻抚琴弦,或二人静默不语相对博弈,或三五结群斗茶吃酒,可知可感,栩栩如生。更为重要的是,在今人看来,古人的典雅生活并未全然失色,或许可以从中采撷一抹颜色来装点当今的日常生活。天地有大美,有时不妨借古人的一双慧眼陪我们一起去发现。
一、传统游戏中的稚子童趣
消遣休闲、调剂身心的游戏古已有之,虽然对游戏起源的学说各异,然而爱玩会玩似乎本就是人的天性。正如王阳明所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传统游戏丰富多样,强调“童蒙养正”的古人,更是把寓教于乐作为游戏的出发点。在游戏中,孩子的兴趣被激发,能力被锻炼,感受快乐的同时开启了心智。
大体来说,传统游戏主要包括三类内容。
一是体能游戏,如骑竹马、荡秋千、跳百索、踢毽子、抖空竹等。这些游戏直至现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说这些游戏规则十分简单,但要玩得精通,却也不容易。有的游戏甚至还受到成人的追捧,如清代有个叫谭俊川的人,十分擅长踢毽子,人称“毽儿谭”。他一次能踢6000多个,变换20多套花样,由此还专门写了一本《翔翎指南》,来介绍踢毽子的各种技术。
二是智能游戏,如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等。在传统游戏中,智能游戏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游戏种类,如七巧板就源于古代的燕几。燕几是古人招待客人的桌具,由七个形状不一的几案组成,可根据客人的多少来拼合成不同的形状。受此启发制成的七巧板,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三是语言游戏,如童谣、绕口令、灯谜、歇后语等。语言游戏很能体现汉语的妙趣、优雅和精致,如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谜语(最初称为“廋辞”),就是一种极富汉语特色的语言游戏。“猴子身轻站树梢”的谜底为“荔枝”,这是巧用汉语的谐音;“见人就笑”的谜底为“竺”,则是化用汉字结构的拆解。
传统游戏多种多样,童趣十足。同现代游戏一样,这些传统游戏可以增添孩子的生活乐趣,对他们的身心和语言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与玩伴的合作、竞争以及玩伴之间的模仿,更有助于他们社会性的完成。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玩传统游戏,可以感知古代小朋友的游戏和生活状态,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法门。
二、传统游艺中的庶民乐趣
古代生产力落后,但物质的贫瘠和条件的落后,并未让先民生活得逼仄和晦暗。相反,他们时常会借大自然所赐,佐以一分智慧、一分灵气和一分襟怀来布置生活,在礼俗的约束中行乐趣之道。经过漫长岁月的积累,他们想出了十分多的乐事愉悦他人,取悦自己。千百年来,先人就是这样灵动而顽强地生活着。
在众多的传统游艺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内容。
一是竞技,如射箭、赛马、蹴鞠、拔河、赛龙舟等。这些内容中的一些项目仍旧活跃在今天的运动会上,只是古今略有差异,如唐代的拔河就与今天迥异。据《封氏闻见记》的记载:唐代的拔河主要是用小绳索数百条地分别系于大麻絙两端,拔河者将小绳索挂于胸前,双手挽住麻絙用力,参加者多时可达千人。
二是杂艺,如杂技、戏法和各种斗戏。这类活动有的是观赏他人表演,如口技、顶碗、吞刀吐火以及动物表演(传统猴戏、马戏等);有的是自己参与其中,如斗鸡、斗牛、斗蟋蟀。古代民间斗戏之风盛行,甚至唐朝皇帝还一度专设鸡坊以供斗鸡。李白也曾有关于斗鸡的诗句:“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当然,时至今日,尽管斗戏仍旧不断上演,但这种伤害动物以及具有赌博意味的游戏已经很有争议了。
三是生活技艺,包括服饰、饮食和民居等制作的相关技艺内容。远古时期,物质生活只能简单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开始趋于多样化,自觉的美的意识逐渐凸显。例如,饮食出现了各大菜系,开始讲究配料、刀法、火候和造型等,与之伴生的节日、节气、食俗十分丰富。“冬至餛饨夏至面,逢年过节吃饺子”,就蕴含着诸多生活技艺。虽然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风俗不尽相同,但今天我们感受到的日常乐趣,很多是过去先民智慧的总结。
三、传统技艺中的文人雅趣
古代士庶有别。士族大家代代积累,拥有深厚的修养和知识,是社会文化的象征。维护文化和知识上的地位和权力,也是他们抗衡世俗的一种依凭,表现在传统技艺上,便是雅俗有别。最能体现文人雅趣的,莫过于被称为“文人四有”的“琴、棋、书、画”这四件雅事。
一是琴,主要是古琴,也包括其他乐器。如相传东汉时期著名文士蔡邕除了一张焦尾琴,还有一把柯亭笛。在修炼高超琴技的基础上,文士们还为古琴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如沐浴、更衣、焚香的抚琴礼仪。此外,更有对抚琴时间和环境的要求,于清风明月之时,或在林石之间、层楼山巅之上,或在高堂净室、宇庙宫观之中,达到心神宁静,才得悠然抚琴。这都是文人雅趣的一种体现。
二是棋,主要指的是围棋。在对弈上,棋技的高超固然为人所艳羡,然而文士对弈最讲求的是“弈德”和“棋风”。如古往今来被人津津乐道的东晋时期谢安、谢玄叔侄的一次对弈。当时,叔侄二人正在对弈,前方突然传来前秦百万雄师大兵压境的消息,平时谢安的棋技不如谢玄,但这一天由于谢玄心神不宁,所以败给了气定神闲的谢安。最终叔侄二人取得淝水大捷,不仅成为军事史上的一段传奇,也成就了对弈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是书,指的是书法及其相关技艺。用笔、结字、磨墨、传拓,这些看似雕虫小技的技艺在古代文士看来并无轻重之分,因为他们认为从小事中磨炼心性,是做大事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古往今来,文人案头永远散发着笔墨幽香。他们在书法的笔画之内、字与字的结构之间,窥探着文化的境界、文人的修养及文雅的趣味。
四是画,主要指的是中国画。中国画同其他各国的绘画形式迥异,带有强烈的中国士人体察世界的特点,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文士在作画时并不讲求“形似”,而是讲究“以形写神”的气韵和境界,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作画者内心对外界的体悟。画者走笔丹青,要完成的不单单是一幅作品,更有自己对万物的感受。
总之,古代文人雅士在修炼技艺的过程中,不仅把它们当作一门技艺去习得和掌握,还把这些技艺当作净化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法器。他们对人生的思考、欣赏和玩味,融在雅致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四、传统技能中的匠人志趣
在古代绵长的岁月中,有一类人或一类家族终其一生,传承几代仅为一件事,有的为织染,有的为制瓷,有的为雕刻……他们便是一代匠人。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穿越千年的工匠精神久久不败,是因为人们对美有永恒的追求。
大体而言,传统技能可分为三类内容。
一是传统美术,主要包括绘画和雕刻两类,前者如壁画、唐卡、内画等,后者如木雕、石雕、玉雕等。“材美工巧”的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可以满足百姓的生活日用,而且寓“美”于“用”,令古人生活得极为精致。如古代建筑中覆盖檐头的瓦当,这样一个小小的建筑部件,就有着极为繁复的设计,纹饰题材有山水禽鸟、植物昆虫等形象。此外,还有“长乐未央”“与天无极”、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等诸多文字和纹样,均有吉祥富贵的寓意。
二是传统手工,包括酿造、烧制、刺绣、织造、冶铸等,形式极其丰富。诸如贵州茅台、宜兴紫砂、景德镇瓷器、苏绣蜀锦等,都是其中的典范。以盛行于明清时期的景泰蓝为例,任何一件景泰蓝作品都要经过制胎、掐丝、点蓝、镀金等十几道工序方能完成。除了基础工艺,好的景泰蓝作品更是汇集历史、文化和艺术于一身,新颖奇特,色彩富丽。
三是传统医药,包括以中医为代表的各民族医药技艺,诸如望闻问切的诊法、针灸、中医正骨、推拿等简单的治法和疗法。数千年来,传统中医理论帮助炎黄子孙抵抗了数不清的病魔,一直以“秘”“神”“玄”著称。一直以来,中西医之争从未停止,两种医学体系从文化根基上便决定了它们截然不同的走向。要了解中医,我们必须清楚培养它的文化厚土,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综上,古代艺术形式繁杂多样,既有雅人深致的阳春白雪,也有雅俗共赏的下里巴人。传统文化之美,美在各得其所。传统技艺极富中国特色,体现了国人的智慧,也反映着先民的性格气质和生活情趣。学习传统技艺,不仅可以感知古人雅致的生活方式,也是欣赏傳统美的重要途径。
(作者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建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