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上抱怨“数学学不好”的人很多。那么为什么讨厌数学的人会如此之多呢?首先,教科书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而教科书又受到学问专家的严重影响。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将数学教科书交给学问专家制作。在某种意义上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表面上的理所当然,正是世界上诸多学生讨厌数学的一大关键原因。
学问专家与一般人的思考差异
对很多学问专家来说,教科书似乎是最简单易懂的东西。因此,他们写的关于学习法的书大多数告诉读者,如果不懂数学,就要先好好看课本。
而这点正是专家和一般人典型的差异。遗憾的是,专家并不理解一般人正是因为看不懂课本而学得很痛苦。换句话说,说得严重点,数学教育中的大问题是专家们写出自己认为简单的教科书,并误以为它对普通人来说也是最容易懂的,因而强制让别人看。
为什么教科书难懂?
那么究竟为什么数学教科书难懂呢?简而言之,这是因为构成教科书的内容是根据专家居高临下的观点来安排的,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具体说,页数很少的教科书纸张被用于证明公式,而对如何解题却很少加以解说。
也就是说,虽然大部分学生想知道的不是公式的证明,而是公式的使用方法,但是教科书中存在的是大多数学生不关心的关于公式的证明,这无异于浪费纸张。这是学问专家与学生之间根本性的分歧,这样的分歧使得教科书变得难懂了。
专家的填鸭式教育的弊端
那么,为什么教科书把纸张浪费在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公式的证明上呢?结论就是,许多专家认为公式必须在理解其证明方法之后才能使用!
也就是说,教科书反映出的是学问原本就应该是先从理解开始的,这是非常强烈的先入为主。这仅仅是专家的学问体系,我们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学究理论。
这种学究理论的强硬推行,正是把数学变得难懂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这种学究理论在数学教学中适得其反了。比方说,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视、电脑、电话,也没有多少人会对它们的构造感兴趣吧。先通过实际的使用产生亲切感,产生完整的概念,人们才可能产生“电脑究竟是根据什么原理运行的呢”这样的疑问和兴趣。至于是否会产生兴趣就要看使用的人是否觉得有必要弄清楚电视、电脑、电话的工作原理了。
数学公式同样如此,先要注重实际应用,熟悉是很重要的,接着。当学生因为熟悉而对公式产生亲近感的时候,产生完整的概念的时候,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个公式成立”的时候,才会对公式的证明过程产生兴趣。
这时,才会开始自发地思考“我该如何证明这个公式”。
大多数学生并非一开始就讨厌数学。任何学生一开始都是对数学有兴趣、想要独立解决问题的。而开设数学课最大的目的,就应该是教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解说对问题的思考方法,而不应该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艰深的公式证明上。
而且,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就算知道了公式怎样证明,也是几乎不会应用公式的。因此,老师越是都讲,学生越不明白哪里更重要,进而头脑更加混乱,就越觉得自己学不好了。
现实是我们的教育正在没有必要地让学生觉得数学困难。结果导致他们觉得自己是没法理解数学的,进而放弃学习数学。长年累月下来,许多学生就开始讨厌数学。
还有,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他们不懂数学绝不是因为缺乏数学细胞哦。总而言之,大问题是他们遇到了非常差劲的教育方法。
已经很讨厌数学了,怎么办?
很多还在讨厌数学的学生却又不得不学习数学,因为它是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他们经常会问自己的老师:我实在学不进数学,我该怎么办?
其实,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即便是我们不感兴趣,我们也必须去做。如果我们的数学老师让我们越来越弄不明白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大胆告诉他们,让数学老师们能够积极弥补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毕竟,我们不能放弃数学。
不要低估了数学的用处。数学是唯一一门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读到博士阶段的学科。成长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逃避数学的。数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就连数学的简洁的表达方式在政治历史这样的学科里也非常有用。到了高中阶段,如果数学成绩很差,物理化学就更加难学了,有时甚至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偏偏因为数学不擅长。而导致算不出结果。进入大学以后,更多的学科需要数学知识,它是大学理工科必需的基础。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至今仍如此强调学习数学,我们就不难看出数学的强大和不可或缺了。
学问专家与一般人的思考差异
对很多学问专家来说,教科书似乎是最简单易懂的东西。因此,他们写的关于学习法的书大多数告诉读者,如果不懂数学,就要先好好看课本。
而这点正是专家和一般人典型的差异。遗憾的是,专家并不理解一般人正是因为看不懂课本而学得很痛苦。换句话说,说得严重点,数学教育中的大问题是专家们写出自己认为简单的教科书,并误以为它对普通人来说也是最容易懂的,因而强制让别人看。
为什么教科书难懂?
那么究竟为什么数学教科书难懂呢?简而言之,这是因为构成教科书的内容是根据专家居高临下的观点来安排的,不符合学生的需求。具体说,页数很少的教科书纸张被用于证明公式,而对如何解题却很少加以解说。
也就是说,虽然大部分学生想知道的不是公式的证明,而是公式的使用方法,但是教科书中存在的是大多数学生不关心的关于公式的证明,这无异于浪费纸张。这是学问专家与学生之间根本性的分歧,这样的分歧使得教科书变得难懂了。
专家的填鸭式教育的弊端
那么,为什么教科书把纸张浪费在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公式的证明上呢?结论就是,许多专家认为公式必须在理解其证明方法之后才能使用!
也就是说,教科书反映出的是学问原本就应该是先从理解开始的,这是非常强烈的先入为主。这仅仅是专家的学问体系,我们可以称这种方式为学究理论。
这种学究理论的强硬推行,正是把数学变得难懂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这种学究理论在数学教学中适得其反了。比方说,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视、电脑、电话,也没有多少人会对它们的构造感兴趣吧。先通过实际的使用产生亲切感,产生完整的概念,人们才可能产生“电脑究竟是根据什么原理运行的呢”这样的疑问和兴趣。至于是否会产生兴趣就要看使用的人是否觉得有必要弄清楚电视、电脑、电话的工作原理了。
数学公式同样如此,先要注重实际应用,熟悉是很重要的,接着。当学生因为熟悉而对公式产生亲近感的时候,产生完整的概念的时候,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个公式成立”的时候,才会对公式的证明过程产生兴趣。
这时,才会开始自发地思考“我该如何证明这个公式”。
大多数学生并非一开始就讨厌数学。任何学生一开始都是对数学有兴趣、想要独立解决问题的。而开设数学课最大的目的,就应该是教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解说对问题的思考方法,而不应该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艰深的公式证明上。
而且,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就算知道了公式怎样证明,也是几乎不会应用公式的。因此,老师越是都讲,学生越不明白哪里更重要,进而头脑更加混乱,就越觉得自己学不好了。
现实是我们的教育正在没有必要地让学生觉得数学困难。结果导致他们觉得自己是没法理解数学的,进而放弃学习数学。长年累月下来,许多学生就开始讨厌数学。
还有,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他们不懂数学绝不是因为缺乏数学细胞哦。总而言之,大问题是他们遇到了非常差劲的教育方法。
已经很讨厌数学了,怎么办?
很多还在讨厌数学的学生却又不得不学习数学,因为它是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他们经常会问自己的老师:我实在学不进数学,我该怎么办?
其实,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即便是我们不感兴趣,我们也必须去做。如果我们的数学老师让我们越来越弄不明白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大胆告诉他们,让数学老师们能够积极弥补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毕竟,我们不能放弃数学。
不要低估了数学的用处。数学是唯一一门从幼儿园开始,一直读到博士阶段的学科。成长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很难逃避数学的。数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就连数学的简洁的表达方式在政治历史这样的学科里也非常有用。到了高中阶段,如果数学成绩很差,物理化学就更加难学了,有时甚至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偏偏因为数学不擅长。而导致算不出结果。进入大学以后,更多的学科需要数学知识,它是大学理工科必需的基础。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至今仍如此强调学习数学,我们就不难看出数学的强大和不可或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