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语文界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关于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大家对这个问题比较关注,说明目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任何一项改革,最终要看的是其成效,有效性是衡量一切改革成败的关键,语文教学改革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有以下看法:
一、深入钻研课本
语文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首先要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不只是某一科的发展,教师要准确地定位。“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
1、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探究中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鹅》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哪些不足?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使之行之有效。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有效教学,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能提高了。
一、深入钻研课本
语文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首先要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离开了学就无所谓教,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其次,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不只是某一科的发展,教师要准确地定位。“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
1、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
(4)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5)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探究中要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鹅》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读,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反思:“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哪些不足?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使之行之有效。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每一堂课都能成为有效教学,这样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