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体育“课课练”这一教学形式入手,从内容、练习形式、安排的时机等方面分析了“课课练”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课;身体素质;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33-1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体能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也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如何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于是“课课练”这个在体育课堂消失已久的名词重新出现在体育教师平时的业务探讨中。“课课练”是在体育课中,利用较短的时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的补偿性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为全面发展,掌握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曾经淘汰过的内容重回体育课堂,这一直是专家以及一线体育教师重点讨论的话题。笔者通过课堂尝试,总结,认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渗透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即“课课练”时,应从学生的练习兴趣入手,丰富“课课练”的内容、形式,合理安排好“课课练”的运动负荷、运动时间,科学合理地实施练习,确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创新“课课练”的内容
“课课练”的内容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等情况综合考虑,既有传统的发展身体基本素质的耐力、灵敏、柔韧、速度、力量等内容,还要有结合新兴运动技能掌握的体能练习内容,既要有借助传统器材开展的内容,还要有结合新型体育器材设备开展的内容。例如:一堂技巧课,布置了很多垫子的场地,在“课课练”中,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场地练习前后左右跳垫子,锻炼下肢力量,使整堂课既锻炼到了腰腹,也锻炼到了下肢。或者绕垫子开展耐久跑练习,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深蹲跳”和“半蹲跳”这两项练习是比较枯燥的,学生重复的练习,往往动作的力量一次不如一次,达不到身体练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接住自抛的气球,利用气球下落慢以及不可预测的下落轨迹,来增加学生滞空的时间,提高运动的强度。
同时从身体锻炼全面性的原则出发,“课课练”的内容尽量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互辅助。例如:投掷课,主要锻炼的事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腰腹力量。在设计“课课练”的练习时就应该安排下肢力量为主的练习。一堂耐久跑的课中,“课课练”就可以选择一些柔韧性的练习,从而可以拉伸韧带,同时也达到了放松的目的。
二、创新“课课练”的练习形式
“课课练”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组织形式,将传统练习内容与现代运动技术相结合,多安排竞赛性,游戏性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例如:高抬腿、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有一些强迫性,学生显得很无奈,但又不得不执行。教师可以将这些练习内容柔和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把呼啦圈放在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使其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乐练,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仰卧起坐练习也是“课课练”经常练习的内容,但是以往的练习是通过计时间、计数量,比较枯燥,同时两个学生一组,其中负责辅助的学生没有参与练习,这样一来,本来时间就比较少的“课课练”就达不到一定的运动量了。所以教师可以在球类课上,开展两人一组仰卧起坐接球比赛,一位学生通过仰卧起坐完成一次接球,同时向不同方向抛出球,另外一位学生通过接住不同方向的球来锻炼反应和灵敏素质。
“课课练”的练习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进行练习,例如:蛙跳8米接仰卧起坐30次接50米快速跑等,把不同的素质练习组合在一起,通过组合提升了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锻炼到各项身体素质。
三、合理安排“课课练”的练习时间和时机
“课课练”的练习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样既不会过多的占用技能教学的时间,也不会缺少锻炼的时间。在练习的时机安排也要灵活机动,要注意把课堂学习内容中技术难度较大的分解动作,安排课的前面,作为专项辅助练习,这样既锻炼身体,又为学习主要内容服务。而学习内容的技术难度不大,就可以在课的后面部分,通过游戏、竞赛进行。例如在足球的运球教学过程中,安排分组运球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技术,同时锻炼了身体。
四、循序渐进“课课练”的运动负荷
身体练习的运动负荷要注意循序渐进,特别是在“课课练”时,运动對象又是青少年,更应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同时也是需要有合理的运动负荷的刺激,既不能运动量过小,没有什么运动负荷刺激,让“课课练”流于一种形式,也不能运动负荷过大,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造成运动损伤。例如:在俯卧撑练习时,一般教师直接命令式的每人完成20次,这样学生练习单调,积极性不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法,每两个人相对做,两人相互比比谁做的多,如果做不动的同学就可以起来,这样,既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都“吃得饱”,又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挑战自我体能,达到了“课课练”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多研究,多实践,总结出更多“课课练”的方法,使之成为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课;身体素质;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33-1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体能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这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也在思索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如何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于是“课课练”这个在体育课堂消失已久的名词重新出现在体育教师平时的业务探讨中。“课课练”是在体育课中,利用较短的时间,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的补偿性练习,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为全面发展,掌握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曾经淘汰过的内容重回体育课堂,这一直是专家以及一线体育教师重点讨论的话题。笔者通过课堂尝试,总结,认为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渗透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即“课课练”时,应从学生的练习兴趣入手,丰富“课课练”的内容、形式,合理安排好“课课练”的运动负荷、运动时间,科学合理地实施练习,确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创新“课课练”的内容
“课课练”的内容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学习内容、学生的特点、场地器材等情况综合考虑,既有传统的发展身体基本素质的耐力、灵敏、柔韧、速度、力量等内容,还要有结合新兴运动技能掌握的体能练习内容,既要有借助传统器材开展的内容,还要有结合新型体育器材设备开展的内容。例如:一堂技巧课,布置了很多垫子的场地,在“课课练”中,就可以利用现有的场地练习前后左右跳垫子,锻炼下肢力量,使整堂课既锻炼到了腰腹,也锻炼到了下肢。或者绕垫子开展耐久跑练习,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深蹲跳”和“半蹲跳”这两项练习是比较枯燥的,学生重复的练习,往往动作的力量一次不如一次,达不到身体练习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接住自抛的气球,利用气球下落慢以及不可预测的下落轨迹,来增加学生滞空的时间,提高运动的强度。
同时从身体锻炼全面性的原则出发,“课课练”的内容尽量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互辅助。例如:投掷课,主要锻炼的事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腰腹力量。在设计“课课练”的练习时就应该安排下肢力量为主的练习。一堂耐久跑的课中,“课课练”就可以选择一些柔韧性的练习,从而可以拉伸韧带,同时也达到了放松的目的。
二、创新“课课练”的练习形式
“课课练”要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组织形式,将传统练习内容与现代运动技术相结合,多安排竞赛性,游戏性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例如:高抬腿、仰卧起坐等,一般这种练习都有一些强迫性,学生显得很无奈,但又不得不执行。教师可以将这些练习内容柔和现代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进。例如把呼啦圈放在地上,结合踩圈进行高抬腿练习,使其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乐学、乐练,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仰卧起坐练习也是“课课练”经常练习的内容,但是以往的练习是通过计时间、计数量,比较枯燥,同时两个学生一组,其中负责辅助的学生没有参与练习,这样一来,本来时间就比较少的“课课练”就达不到一定的运动量了。所以教师可以在球类课上,开展两人一组仰卧起坐接球比赛,一位学生通过仰卧起坐完成一次接球,同时向不同方向抛出球,另外一位学生通过接住不同方向的球来锻炼反应和灵敏素质。
“课课练”的练习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进行练习,例如:蛙跳8米接仰卧起坐30次接50米快速跑等,把不同的素质练习组合在一起,通过组合提升了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锻炼到各项身体素质。
三、合理安排“课课练”的练习时间和时机
“课课练”的练习的时间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这样既不会过多的占用技能教学的时间,也不会缺少锻炼的时间。在练习的时机安排也要灵活机动,要注意把课堂学习内容中技术难度较大的分解动作,安排课的前面,作为专项辅助练习,这样既锻炼身体,又为学习主要内容服务。而学习内容的技术难度不大,就可以在课的后面部分,通过游戏、竞赛进行。例如在足球的运球教学过程中,安排分组运球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进一步巩固技术,同时锻炼了身体。
四、循序渐进“课课练”的运动负荷
身体练习的运动负荷要注意循序渐进,特别是在“课课练”时,运动對象又是青少年,更应注意运动负荷的控制。同时也是需要有合理的运动负荷的刺激,既不能运动量过小,没有什么运动负荷刺激,让“课课练”流于一种形式,也不能运动负荷过大,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造成运动损伤。例如:在俯卧撑练习时,一般教师直接命令式的每人完成20次,这样学生练习单调,积极性不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法,每两个人相对做,两人相互比比谁做的多,如果做不动的同学就可以起来,这样,既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都“吃得饱”,又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挑战自我体能,达到了“课课练”的目的。
总之,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应多研究,多实践,总结出更多“课课练”的方法,使之成为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