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把体育课列为高职学院必修科目之一,足见体育教学是高职学院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体育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建立一套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特点并且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以符合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便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 高职学院 体育课组织模式 教学改革
一、高职学院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的目标。
在国家新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开拓创新、促进发展”和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指导下,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高职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体育教学如何根据行业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以符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便成了当务之急。
2.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现在多数的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机械地按照老的教学大纲项目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班级授课制。这就直接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兴趣,不愿参与;教师不能发挥所长,教起来也没有激情,达不到预定的锻炼效果,更别提身心协调发展,“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加上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发展改革时期,普遍存在体育教学中的经费短缺、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也制约着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一套新的体育课教学组织模式,才能符合高职学院培养目标、办学特点,才能适应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达到“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
二、高职学院体育课教学改革必须遵守的原则
无论高职体育教学怎么改,都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以“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同,是以身体健康为目的,要让学生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效果,而运动成绩只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一种辅助手段。要时刻牢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避免一切对健康不利的因素。
2.紧紧围绕以“人”为目标的教育方向。
要注重学生的健身意识、体育创新能力及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以人为本,体育教育也一样。学校体育更要注重学生健身意识、体育锻炼兴趣及正确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终身体育”这一目标。
3.根据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的不同,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个班可能只有一两个女生,而工程造价专业一个班有可能只有几个男生。因此要对这些不同的专业在体育教学项目的设置和教学组织方法的使用区别对待,要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三、高职学院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1.体育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出现得较晚,20世纪20年代引入日本的兵士体操模式,30年代采用欧美以杜威儿童中心教育为主的自由式教学模式,50年代采用前苏联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1)体育教育的功能要为素质教育服务,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素质。
(2)终身体育要结合到体育教学的组织模式当中。高职体育在完善人类体质的体育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进行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2.体育教学的组织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要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
现在高职学院的班级都是以所学专业为依据进行设定,这样设置的班级在体育课教学中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首先是男女混班,高职学院的学生已基本发育成熟,男女在体育锻炼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其次是同一班级中大家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水平也参差不齐,如大家都学同一个项目,必然造成大部分人失去学习的兴趣,直接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从而无法达到“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最终体育教育目标。因此,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习的体育项目,再把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一个班级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不同,必然会产生水平高的觉得太简单,水平低的觉得太难等问题,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主要精力用于辅导较差的学生,而对大多数学生无法做到帮助他们提高运动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其身体素质。因此,要把教师“教”改为“指导”,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制造体育锻炼的气氛
在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单靠一周一次体育课是远远达不到健身作用的。因此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交流,设立多种由专项教师指导的体育社团。利用这些方式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相互感染,带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现在仍在沿用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模板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运动能力的考核,而较少关注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兴趣、态度的考查。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把学生日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体育课上的表现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其次要从单一的教师评价逐步转向师生互评,学生互评,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锻炼兴趣。
四、结语
实践证明,一些传统的、陈旧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不能完成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学任务,无法切实有效地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要破除单一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最终目标;以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为方法手段;开拓创新,逐步构建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晓翠.对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科教论丛,2002,5.
[2]郭森.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体育世界,2008,3.
[3]王小元.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教育探索,2008,3.
关键词: 高职学院 体育课组织模式 教学改革
一、高职学院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的目标。
在国家新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开拓创新、促进发展”和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指导下,高职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使得高职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而体育教学如何根据行业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以符合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便成了当务之急。
2.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现在多数的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机械地按照老的教学大纲项目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班级授课制。这就直接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没有兴趣,不愿参与;教师不能发挥所长,教起来也没有激情,达不到预定的锻炼效果,更别提身心协调发展,“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培养目标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加上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发展改革时期,普遍存在体育教学中的经费短缺、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也制约着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一套新的体育课教学组织模式,才能符合高职学院培养目标、办学特点,才能适应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达到“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标。
二、高职学院体育课教学改革必须遵守的原则
无论高职体育教学怎么改,都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以“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同,是以身体健康为目的,要让学生达到提高身体素质、强身健体的效果,而运动成绩只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一种辅助手段。要时刻牢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避免一切对健康不利的因素。
2.紧紧围绕以“人”为目标的教育方向。
要注重学生的健身意识、体育创新能力及终身锻炼习惯的培养。以人为本,体育教育也一样。学校体育更要注重学生健身意识、体育锻炼兴趣及正确的锻炼习惯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成“终身体育”这一目标。
3.根据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的不同,进行有区别、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高职学院的专业设置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个班可能只有一两个女生,而工程造价专业一个班有可能只有几个男生。因此要对这些不同的专业在体育教学项目的设置和教学组织方法的使用区别对待,要针对各专业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活动。
三、高职学院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探索
1.体育教学组织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出现得较晚,20世纪20年代引入日本的兵士体操模式,30年代采用欧美以杜威儿童中心教育为主的自由式教学模式,50年代采用前苏联以技术技能传授为主的体育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由单一向多元发展。
(1)体育教育的功能要为素质教育服务,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素质。
(2)终身体育要结合到体育教学的组织模式当中。高职体育在完善人类体质的体育系统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进行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和基础。
2.体育教学的组织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要抛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
现在高职学院的班级都是以所学专业为依据进行设定,这样设置的班级在体育课教学中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首先是男女混班,高职学院的学生已基本发育成熟,男女在体育锻炼方面具有很大差异;其次是同一班级中大家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水平也参差不齐,如大家都学同一个项目,必然造成大部分人失去学习的兴趣,直接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从而无法达到“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最终体育教育目标。因此,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习的体育项目,再把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一个班级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不同,必然会产生水平高的觉得太简单,水平低的觉得太难等问题,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主要精力用于辅导较差的学生,而对大多数学生无法做到帮助他们提高运动能力,无法进一步提高其身体素质。因此,要把教师“教”改为“指导”,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要制造体育锻炼的气氛
在高职学院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单靠一周一次体育课是远远达不到健身作用的。因此要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交流,设立多种由专项教师指导的体育社团。利用这些方式形成一个“全民健身”的体育氛围,相互感染,带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
高职院校现在仍在沿用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模板的考核方式,只注重运动能力的考核,而较少关注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兴趣、态度的考查。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首先要把学生日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和体育课上的表现列入考核评价体系;其次要从单一的教师评价逐步转向师生互评,学生互评,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锻炼兴趣。
四、结语
实践证明,一些传统的、陈旧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不能完成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学任务,无法切实有效地做到具有针对性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因此我们要破除单一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最终目标;以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为方法手段;开拓创新,逐步构建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晓翠.对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模式问题的研究.科教论丛,2002,5.
[2]郭森.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体育世界,2008,3.
[3]王小元.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教育探索,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