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有以自己的名字开设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金牌工人”之美誉;他,多次在集团公司、省级、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中斩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在2013年中美数控机床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最佳数控操作员”的称号;三晋技术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兵器工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等功章见证着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蓝领的印记……
他叫刘波,37岁,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的一位小名人。刘波自1998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数控岗位走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在这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潜心钻研、敢于探索,完成了30余项公司生产、科研产品的1000多个复杂零件的加工试制,攻克了多项国家级、集团级重点项目的工艺技术和数控编程技术难关。近年来,他通过不断摸索、研究,主持并完成创新项目50余个,为公司创造价值1000余万元,成了厂里当之无愧的技术能手。
兵工战士数控情
走进车间,开动机器。他时而查看机器图纸,时而调整运行参数,时而与同事们商量着改进办法,每天的工作看似单调平凡,他却乐在其中,追求着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1998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波出了校门,进了厂门,来到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二分厂。在他自己的职业规划中,原本是要坐办公室当白领的,结果却阴差阳错下到车间成了名副其实的蓝领。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他有抵触情绪是可想而知的。回忆起那段时光,刘波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认认真真学了不少东西,机械加工的实践基础也是在那一时期打下的。
2000年,中国数控行业逐渐兴起,集团斥巨资买来几台数控设备,准备从现有的工人中选出5名组建一个新部门,刘波被选中了。“选我可能是因为我既懂一些电脑编程,又会一些机械加工。”刘波说,“我当时就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努力。”面对新的岗位,刘波暗下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数控操作工,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刘波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由于数控机床是进口的,说明书有厚厚一大本,全英文。刘波经常左手一本说明书,右手一本英汉词典,一研究就是几个小时,学会了就到设备上练手。下班了,他也主动留在厂房里,常常熬到很晚才回家。在刘波看来,每一个操作上的细节都关乎重大,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刘波特别爱钻研,他要是想弄明白一件事,就一定会全力以赴,一定要学明白,所以这些年他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我也能理解他。”与刘波同厂工作的妻子如是说。
2013年,刘波作为集团公司参赛选手,赴美国费城参加中美数控机床技能大赛。第一次参与国际赛事,和美国代表队一同较量,刘波既兴奋又紧张,他一再告诉自己:“千万不能给中国队丢脸。”经过激烈的角逐,他所在的参赛队获得了团体银奖,刘波个人获得“最佳数控操作员”称号。就在同一年,刘波被人社部授予“国家技能大师”称号,“刘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获批成立。集团选出20余位技术骨干加入工作室,每当集团遇到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时,也是工作室大展身手的时候。
立足本职敢创新
工作中的刘波是个爱“较真儿”的人,他喜欢钻研,更善于思考。
这些年,从学徒到师傅,再到厂里的高级技师,并非是刘波比别人幸运,而是他比别人更爱琢磨。即便是日常工作,刘波也时刻不忘“创新”。随着公司高、精、尖科研产品的不断试制,常规的加工方法已跟不上现代化制造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刘波积极探索新的加工方式,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方面下功夫、挖潜力。为此,他总结提炼出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刘波、史海龙薄壁异形零件精密机械加工法”,被收录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创新成果汇萃》一书;他先后通过填充式加工工艺解决了某零件装夹变形问题;他开创性地以组合夹具和多工位夹具相结合,构建出了多工位组合夹具,并积极与主管工程师共同完成了“多工位组合夹具的设计及推广应用”创新项目。针对科研试生产批量小、周期短的特点,刘波积极引入了零件“虚拟制造”概念,利用加工仿真软件来验证零件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对各类机床构建三维数据库,很好地完成了分厂级创新项目“利用VERICUT软件构建分厂加工仿真平台”;他还积极主持了“人工心脏及心脏辅助装置”产品的机加工艺研究,通过多次的理论推理与实际验证,使产品关键零件同轴度差的问题被有效解决。除此之外,善于思考的刘波还开创性地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磨粒流抛光,高效优质地解决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问题。
刘波常说:“困难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敢想敢干,什么问题都能克服,而敢于克服困难就是创新。”在从事数控操作工作的十多年中,刘波克服的生产难题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一哲理。
以老带新传帮带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带徒传技方面,身为公司数控设备领域的专家,刘波积极做着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他总是无私地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工方法和创新思维传授给身边的同事,把掌握的技能与他人分享,以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他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形象影响带动着周围的年轻同事,在青年员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截至目前,刘波已经带出5名徒弟,且都能熟练操作多种数控机床,成了分厂一专多能的技能骨干。刘波不仅给徒弟传授常规的机床操作方法,而且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他常常鼓励徒弟们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从大赛中积累加工经验。
“从一名普通的数控操作工,一步步成长为‘国家技能大师’,刘波的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与刘波一同工作的工友们如此评价他。作为数控岗位的普通一员,刘波始终将完成生产任务作为首要职责。十余年来,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公司1000余个零件的通关试制任务,其中精度高、难度大的“刺头”零件占60%以上,为公司生产、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身为数控操作的领军人,刘波的眼光也总比别人看得更远,因为他深知只有深入掌握数控机床的维修技术,才不至于在机床损坏时束手无策。为此,他通过自学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及参加厂内、厂外各种维修培训班,顺利拿到了数控机床的“最后一把钥匙”——数控维修技术。他曾成功地修复了进口设备加工中心的刀库故障、主轴故障、车削中心刀盘故障、测头故障、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械手故障以及机床的换刀报警故障等等,为公司节约了上百万元的费用。
学无所止,磨砺切磋方成良玉。将近不惑之年的刘波仍然怀揣着对本职工作的敬重,坚守着他的事业,他依然要做一个平凡而有用的人,用有生之年继续奋力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他叫刘波,37岁,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的一位小名人。刘波自1998年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在数控岗位走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在这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潜心钻研、敢于探索,完成了30余项公司生产、科研产品的1000多个复杂零件的加工试制,攻克了多项国家级、集团级重点项目的工艺技术和数控编程技术难关。近年来,他通过不断摸索、研究,主持并完成创新项目50余个,为公司创造价值1000余万元,成了厂里当之无愧的技术能手。
兵工战士数控情
走进车间,开动机器。他时而查看机器图纸,时而调整运行参数,时而与同事们商量着改进办法,每天的工作看似单调平凡,他却乐在其中,追求着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1998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刘波出了校门,进了厂门,来到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二分厂。在他自己的职业规划中,原本是要坐办公室当白领的,结果却阴差阳错下到车间成了名副其实的蓝领。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他有抵触情绪是可想而知的。回忆起那段时光,刘波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认认真真学了不少东西,机械加工的实践基础也是在那一时期打下的。
2000年,中国数控行业逐渐兴起,集团斥巨资买来几台数控设备,准备从现有的工人中选出5名组建一个新部门,刘波被选中了。“选我可能是因为我既懂一些电脑编程,又会一些机械加工。”刘波说,“我当时就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努力。”面对新的岗位,刘波暗下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数控操作工,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刘波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勤与汗水。由于数控机床是进口的,说明书有厚厚一大本,全英文。刘波经常左手一本说明书,右手一本英汉词典,一研究就是几个小时,学会了就到设备上练手。下班了,他也主动留在厂房里,常常熬到很晚才回家。在刘波看来,每一个操作上的细节都关乎重大,因此来不得半点马虎。“刘波特别爱钻研,他要是想弄明白一件事,就一定会全力以赴,一定要学明白,所以这些年他把重心放在工作上,我也能理解他。”与刘波同厂工作的妻子如是说。
2013年,刘波作为集团公司参赛选手,赴美国费城参加中美数控机床技能大赛。第一次参与国际赛事,和美国代表队一同较量,刘波既兴奋又紧张,他一再告诉自己:“千万不能给中国队丢脸。”经过激烈的角逐,他所在的参赛队获得了团体银奖,刘波个人获得“最佳数控操作员”称号。就在同一年,刘波被人社部授予“国家技能大师”称号,“刘波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获批成立。集团选出20余位技术骨干加入工作室,每当集团遇到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时,也是工作室大展身手的时候。
立足本职敢创新
工作中的刘波是个爱“较真儿”的人,他喜欢钻研,更善于思考。
这些年,从学徒到师傅,再到厂里的高级技师,并非是刘波比别人幸运,而是他比别人更爱琢磨。即便是日常工作,刘波也时刻不忘“创新”。随着公司高、精、尖科研产品的不断试制,常规的加工方法已跟不上现代化制造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刘波积极探索新的加工方式,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方面下功夫、挖潜力。为此,他总结提炼出了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刘波、史海龙薄壁异形零件精密机械加工法”,被收录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创新成果汇萃》一书;他先后通过填充式加工工艺解决了某零件装夹变形问题;他开创性地以组合夹具和多工位夹具相结合,构建出了多工位组合夹具,并积极与主管工程师共同完成了“多工位组合夹具的设计及推广应用”创新项目。针对科研试生产批量小、周期短的特点,刘波积极引入了零件“虚拟制造”概念,利用加工仿真软件来验证零件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通过对各类机床构建三维数据库,很好地完成了分厂级创新项目“利用VERICUT软件构建分厂加工仿真平台”;他还积极主持了“人工心脏及心脏辅助装置”产品的机加工艺研究,通过多次的理论推理与实际验证,使产品关键零件同轴度差的问题被有效解决。除此之外,善于思考的刘波还开创性地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磨粒流抛光,高效优质地解决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问题。
刘波常说:“困难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敢想敢干,什么问题都能克服,而敢于克服困难就是创新。”在从事数控操作工作的十多年中,刘波克服的生产难题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一哲理。
以老带新传帮带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带徒传技方面,身为公司数控设备领域的专家,刘波积极做着技艺的传承和推广。他总是无私地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加工方法和创新思维传授给身边的同事,把掌握的技能与他人分享,以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他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形象影响带动着周围的年轻同事,在青年员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截至目前,刘波已经带出5名徒弟,且都能熟练操作多种数控机床,成了分厂一专多能的技能骨干。刘波不仅给徒弟传授常规的机床操作方法,而且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他常常鼓励徒弟们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从大赛中积累加工经验。
“从一名普通的数控操作工,一步步成长为‘国家技能大师’,刘波的每一个足迹都留下了辛勤耕耘的汗水。”与刘波一同工作的工友们如此评价他。作为数控岗位的普通一员,刘波始终将完成生产任务作为首要职责。十余年来,他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公司1000余个零件的通关试制任务,其中精度高、难度大的“刺头”零件占60%以上,为公司生产、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身为数控操作的领军人,刘波的眼光也总比别人看得更远,因为他深知只有深入掌握数控机床的维修技术,才不至于在机床损坏时束手无策。为此,他通过自学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及参加厂内、厂外各种维修培训班,顺利拿到了数控机床的“最后一把钥匙”——数控维修技术。他曾成功地修复了进口设备加工中心的刀库故障、主轴故障、车削中心刀盘故障、测头故障、加工中心的换刀机械手故障以及机床的换刀报警故障等等,为公司节约了上百万元的费用。
学无所止,磨砺切磋方成良玉。将近不惑之年的刘波仍然怀揣着对本职工作的敬重,坚守着他的事业,他依然要做一个平凡而有用的人,用有生之年继续奋力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