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务:拧开产业价值的龙头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k78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负资产”到市值500多亿元,重庆水务走了九年。九年间,在保证重庆市民喝上干净水的同时,重庆水务也拧开了创造水务产业价值的龙头。
  
  “一龙”治水,打破融资边界
  
  2001年1月,重庆水务集团挂牌成立。它由原市公用局和市政管理局两个职能部门合并改制而成,整合了重庆自来水公司、重庆排水公司等国企,集供排水于一身。
  这标志着重庆从政府办水向企业办水转变,“九龙”治水的体制窘况得以改善。
  然而此时,重庆的水务正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因为几乎没有污水处理能力,长江、嘉陵江混合了沿途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源水恶化严重;80%的水厂建于上世纪60年代前,设施设备老化严重;面临淘汰的灰口铸铁管达85%以上,1/3以上的旧管网急需改造,供水二次污染严重。
  “从表面上看,重庆几乎是在水的包围之中,但实际上,重庆几乎是中国最焦渴的城市。”重庆水务集团董事长武秀峰始终铭记着那段耻辱——1992年到2002年,中国43个城市水质量的排名,重庆一直处于末尾。一些市民宁愿花大价钱喝纯净水、矿泉水,也不愿喝自来水。
  “净水”成为重庆水务的“一号工程”。
  “净水工程”急需上百亿元的资金,而重庆水务手里握着的,是仅有六亿元的“家产”和高达12亿元的债务。
  面对窘境,武秀锋显示出他的气魄:打破融资边界,由政府出面举债向社会融资转身。
  其实,这也是重庆市委、市政府成立水务集团的初衷——借其对城市水务投融资的探索与创新,找出一条市场化的投融资之路。
  “一龙”治水的重庆水务,必须成为善于舞动资本的“角斗士”!由此,重庆水务发动了三场资本战役。
  第一场,“生”钱。
  首先,将库区18个污水处理厂整体划转到重庆水务。此举不但使其净资产整整增加25亿元,也让政府找到了库区污水处理的最好载体。接下来,又将市城投集团的12亿元债务及对应的资产全部划转过来,通过债权债务一体化,既激活了城投集团的呆账,又创造了水务集团市场化的基础,同时银行还恢复了对城投、水务的信用,可谓“一石三鸟”。
  第二场,“要”钱。
  水务传统的融资模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政府举债,一种是银行贷款。这两种模式不但条件苛刻、成本高,资金也得不到保证。对此,颇有理财天赋的武秀锋又想到了向市场“要”钱。2005年,水务集团成功发行上市交易17亿元企业债。这是中国水务行业发行的第一只企业债券,成为了后来者追随的典范。
  第三场,“放”钱。
  要学会“借鸡生蛋”,更要学会将钱放进不同的窝里“生”更多的“蛋”。于是,水务集团把投资触角伸向金融、证券和保险等行业。但集团立下两条“军规”:一是任何单一项目都不能赔钱,二是所有项目的启动不能危及水务的生存。
  三大战役之后,重庆水务走出融资困局。
  
  携手巨头,涉足“水生意”
  
  相隔地球两端的法国苏伊士集团和重庆水务集团,因为互补而走到了一起:前者发展迅速但资源匮乏,后者发展迟缓却天赋异禀。
  对苏伊士而言,重庆不仅是“山城”,也是一座“水城”,重庆水务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而重庆水务的当务之急,是需要深入城市肌肤之内,重塑重庆供排水系统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这,除了资金,更需要借助全球水行业领袖苏伊士的全球经验和技术优势。它希望一起步,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02年是两者发生奇妙化学反应的起始。
  两大集团握手后,共同组建了一个水厂——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这个水厂组建以来连年赢利,在中外合资水厂中开创了先例。
  由此带来的成果显而易见。苏伊士不仅以大量的资金为重庆水务注入动力,其从本部派来的水务专家也对重庆水务的技术改造、人员培训、改进管理等方面“点石成金”。
  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双方逐步“亲上加亲”。
  三年后,苏伊士再次与重庆水务签署协议,正式建立水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7年1月,双方各持股50%的合资企业——重庆中法唐家沱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
  以上两次合作均停留在个体项目合作阶段,对于苏伊士来说,和重庆水务全方位的合作需要一个“试水”过程。
  此时的苏伊士,对重庆水务而言,不仅是投资者、技术输入者,更是“水生意”的啟蒙者。
  在一般人看来,城市供水的亏损是世界性的难题,很少听说自来水赚大钱的。而苏伊士作为世界水务第一强,2000年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70位。
  “如果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缸水,那么淡水就只有一瓢,而地表水也就只有那么一小勺了。怎样把有限的一小勺水用好,就是水务管理和水市场运作要发挥的市场空间。”在苏伊士眼中,水闪着金光。
  将平淡的水变为灿烂的黄金,这就是苏伊士要做的“生意”。
  两者的合作,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合作,更要合力掘金水世界。
  2008年4月,中法水务水研究中心在重庆成立,全世界水行业领先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汇聚于此。
  2010年5月,苏伊士再次与重庆水务“联姻”,双方组建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提供工业污水处理服务。
  两者齐步快跑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商业雄心——从一个工厂开始,形成一个水务投资集团,在重庆乃至全国开展水务投资业务。
  这,诞生了中外水务合作的纪录。
  
  完美上市,拥抱水产业时代
  
  3月29日,重庆水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登场,当天总市值高达580.8亿元,成为两市最耀眼的“明星”。
  “中国独此一家。”在庆祝酒会上,市长黄奇帆说,重庆水务不仅在重庆30多家上市公司中规模最大,同时,以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营业务,在中国能够上市并达到如此大规模的,也只有重庆水务一家。
  上市,是重庆水务以开放姿态迎接新生的另一次挑战。
  上市的诱惑不言而喻——除了募集资金外,重庆水务将借上市完善公司治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为进一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铺平道路。
  上市并非意味着重庆水务就此“登峰造极”,它的“下一站”在哪里?
  “中国水务正在从资本拉动时代走进产业时代。”武秀峰从各城市的水务规则调整中,洞察到这一深刻变化。
  而早在2001年成立之初,重庆水务就为拉开水业产业时代的帷幕埋下了伏笔——当时,重庆水务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建立了从原水、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的水务产业链。
  “产业链完整是重庆水务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武秀峰对九年前的远见赞叹不已。
  这种远见,让重庆水务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供排水一体化、厂网一体化的水务企业,也决定了武秀峰要走的路已经迥异于同行。
  在建设部的规划方案中,城市水务业务的完整产业链条,还有重要一环——污水回用。
  对此,善于思考的武秀峰已先行一步。
  2008年的一天,当他看到通过达标处理后的污水(俗称尾水)“净身”入江时,脑中突发奇想:与其让这些水白白流入长江,不如利用这些水在入江之前发电。
  如今,尾水发电的梦想在重庆水务成为现实,“一天两万度,可解决工厂14%的用电负荷”。
  有关专家认为,这种“以污治污”的模式,在提倡循环经济的今天极具推广价值。
  此外,在低碳经济的大势之下,一场由基本的供排水升级到工业水处理的布局大战,在各大水务巨头之间愈演愈烈。这也是重庆水务的主攻方向。
  5月7日,重庆水务拿到了长寿化工园区水处理项目的订单,重庆水务正式进军工业污水处理领域。
  “未来五年,重庆水务的服务规模要翻一番,产能增加的同时,销售额也将成倍增长。”这些新王牌,让重庆水务向着中国第一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
  盛宴,才刚刚开始。
其他文献
现代人一般有两个“身份”。  一个是身份证上的,一个是网上的。  “你还是叫我‘重庆冰锅’吧。”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委会委员吴元兵更喜欢这个“身份”。  “重庆冰锅”是“重庆老街历史文化群”的管理员之一。  2011年4月,一批重庆的民间文保热心人士,自发筹建了这个老街QQ群。  群里的网友认识也罢,不认识也好,都习惯称呼网名。  用脚步丈量老街,用画面记录老景,用文字保存传奇……  他们并不是
彭康和骆宏都是基层一线干部,通过造假套取国家补偿款,积少成多,最终从“小蝇”变成贪污300多万元的“贪虎”。  比起“老虎”,“苍蝇”数量多,其危害面更广。许多“老虎”贪官,都是由“苍蝇”演变而来。因此,治理贪腐,不仅要打“老虎”,更要“治病于始发、防病于未发”,既要坚决防止“苍蝇”滋生,又要防止其变成“老虎”。  第一,保持对“苍蝇式”腐败的高度警觉。基层腐败虽然不比高官腐败那么“惊心动魄”,但
重庆这座内陆城市,曾因没有一个像样的商业中心被谑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如今,她的城市建筑群的崛起充满了巨大的涅意义。让我们跟随重庆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不断跳跃变化,去聆听重庆30年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足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上海却是这样”,许多年前,美国记者霍塞在他的一本书中对上海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这句话同样适合重庆。  几乎就在一夜之间,那些老照片中静默的风景,被错落的摩
2010年12月底,渝中区国税局一片欢腾:全年实现税收30亿元,同比增长12%,创历史新高。  这份漂亮答卷与“六个先锋”有关。    先锋大赛    “要在江面上修建一座桥,钱从哪里来?要修一家救死护伤的医院,钱从哪里来?要为我们修所念书的学校,钱从哪里来……”面对这样的提问,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摇摇头,充满了好奇。随即,一个穿着税务制服的叔叔告诉他们:“这些钱,都是我们的工厂、企业缴纳的税款。” 
他曾经在云南边防前哨戍边,如今,他依然坚守在重庆最边远的山区。  他这样打趣自己:“我呀,就是扎根边远地区的命。”  他就是重庆市城口县人武部部长李培晏。  新兵  1993年12月的一天,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边防某团某连。  18岁的“新兵蛋子”李培晏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这与他听闻的云南不太一样。  在普通人眼中,云南的标签贴满了春城昆明的舒适,香格里拉的神秘,以及大理三塔的古色古
创意产业被称为头脑产业,谁的思路新、点子绝、操作好,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最近记者走访了重庆有名的“洋人街”、“涂鸦一条街”和“欧式一条街”,发现创意并不一定等于产业,从创意到产业,大有文章可做——    “喊”出来的洋人街,虽方兴未艾,但需抑俗扬雅    在南岸区南滨路弹子石段,沿着十里长江,有一处光怪陆离的地方。从倾斜的洋楼到尖顶的教堂,从透明的舞厅到逗人的花车,让你嘻嘻哈哈玩个够。其大名叫美心
抢占扶贫风口三大工具  ——五大扶贫风口,是必须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桃子”。因此,我们必须用好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工业化改造这三大工具。  工具  开发式扶贫  ——从以往单向的“输血式”帮扶,转向利用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性生产建设,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  路径  结合五大风口制订规划。  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建立特色产业。  把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生态扶贫、基础设
亮点  2014年春节刚过,居民蒋国勇心情不错,走在刚修好的村道上哼着小曲。  蒋国勇的快乐,始于去年夏天璧山县大路街道六合社区来的一支“群众工作队”。  “‘群众工作队’帮我们修了村道,我们再也不用‘白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蒋国勇说。  不仅是修路,安全饮水、市场整治等事关民生的问题也一一被解决。“群众工作队”的到来,让璧山的“蒋国勇们”心中乐开了花。  组建工作队  2013年3月下旬,
他拖着一条独腿,用錾子和手锤敲打出一条生活之路;他教会继子做人的道理,将他培养成一名赴日交流的博士;他无微不至照料精神失常的妻子,用心灵疗法让妻子成为正常人……  作为2007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农民周绍发的事迹让千千万万重庆人热泪盈眶。    ■ 噩运纷至沓来,生命的曙光在何方    1979年10月,32岁的周绍发经人介绍,与同村27岁的汪素碧结婚。同汪素碧一起来到周绍发家的,还有她五岁半的
2011年7月,巫溪县鱼鳞乡鱼鳞社区。  一间移动电话营业厅里,店主夏论平笑迎顾客。  30岁的夏论平是当地人。由于待人和善、乐于助人,他在乡亲中口碑颇佳。  2007年以前,夏论平一直在河北省一家大型企业打工。由于肯吃苦、会钻研,他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车间主任。  2007年,夏论平决定返乡创业——在社区里开办营业厅。  从此,夏论平开始天天在社区忙活。  而印象里偏远凋敝的故乡,也在他眼前一天天